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皇宫里面贵人太多了,又是宫廷之内,不仅仅不能乱走,见到人也是要恭敬,不能有丝毫的失礼,刘晋叫他兄台,他却不敢托大。
  “李水生,你是哪里人?家里情况怎么样?”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示意对方不比拘谨,想了想也是问道。
  “回贵人的话,小人是天津人,家里上有两老,下有五子四女。”
  李水生恭敬的回答,从他的话里面也是可以知道,他的负担压力绝对是非常重的,上面有两个老人,下面还有九个孩子要养活。
  “你觉得你最需要什么?”
  刘晋点点头,接着问道。
  “小人……小人最需要的是工作,和现在这样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
  最需要什么,李水生也是微微一愣,这些贵人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问这样的问题,不过仔细的想一想。
  自己需要的东西太多了,需要粮食来养活一家人,需要钱来盖房子,家里人太多了,需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过他本身就和无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样,尽管卑微,不过却也要自尊,也要人尊重,这种尊重,并不是指望别人的施舍来获得,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争取,所以思来想去,他觉得他最需要的就是像眼前这样的一个工作。
  现在这个工作,尽管非常的累,每年差不多要工作五个时辰,但是每一个月能够拿到三两银子,每天还有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这样的工作,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但是因为在天津这边的时候参与了天津港口的建设,又修过京津水泥马路,所以也是被招聘过来修建皇宫,得到了这样的工作。
  他都已经算好了,只要能够干到年底,他就有足够的银子回老家盖一个不错的大房子,这样一家人都能够住的舒舒服服,也能够有钱给自己的大儿子说门亲事。
  现在的他在村里人、亲朋友好友的眼中就是能人,能够一个月赚三两银子,还能够去参与修建皇宫,上个月回村里,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所以他觉得他最需要的就是工作,一个能够让自己活的有尊严的工作。
  “工作?”
  朱厚照和王守仁都微微有些傻眼了,没想到他的回答竟然是这个。
  “你不需要钱吗?”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当然需求钱,谁都需要钱,不过多少钱才能够让人满足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钱也不是万能的。”
  李水根点点头,接着又说道:“小人家境贫寒,确实是需要钱,但小人也是知道,这钱只有自己双手挣来的才花的踏实,花的安心。”
  “现在在这里干活,每个月有三两银子,还有包一日三餐,又能够替当今天子做事,这就足够了。”
  听到李水生的话,朱厚照和王守仁都陷入了沉思。
  一个月三两的银子外加一日三餐就能够让他满足,这就说明如果有这个条件给其他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也能够满足。
  “殿下,王兄,其实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就可以了。”
  “所以这治国之道,并不光是在朝廷之上喊一喊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为苍生做主就可以的,而是应该要清楚的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又如何尽可能的多让更多的人获得这种需求。”
  刘晋看了看两人,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我和殿下虽然谈的是如何赚钱,这确实是没有错,我和殿下也从中赚到了很多银子,但我和殿下在赚银子的同时,也是让更多人也一起跟着赚了银子,同时也让更多和李水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获得了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西山煤业它现在的用工人数有将近一万人,他们的收入基本上也都能够达到三两银子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万个和李水根一样的家庭能够过的不错。”
  “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天津制衣厂,还有密云铁厂、长芦盐场,这些都是我和殿下的产业,每一个产业少则招工上万人,多则招工数万人,每一个工人的收入至少也能够达到三两银子的月钱。”
  “可以算一算,因为我和殿下办的这些产业,单单是招工这方面至少也是有十万人能够和这个李水根一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过的有尊严。”
  “如果算是关联的行业和作坊等等,至少也是还能够带动几十万人的就业,能够让几十个万和李水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获得工作,而这每一个李水根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你可以算一算,这背后又会有多少人因此收益?”
  “现在京津地区需要的劳力非常庞大,无数以前穷苦不堪的人都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因为我和殿下,如此多的人收益,这难道不是为大明做贡献?”
  “这难道不是为君治国之道?”
  刘晋的话铿锵有力,说话的时候更是挺直了胸。


第347章 经济治国
  我去~”
  “老刘真是人才啊,说的好有道理啊~”
  “没想到本太子既赚了银子,又养活了怎么多人,让这几十万,不,几百万人都跟着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啊。”
  “对嘛,这才是治国之道嘛,让更多的黎民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治国之道,至于什么仁啊、德啊,都是瞎几把扯淡,只会喊空口号,却是让人根本就看不到一点实际的东西。”
  朱厚照听完刘晋的话,小眼睛顿时就眯成了缝,不断的点头,说的好啊,说的好,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做了如此多的好事,造福了几百万人。
  至于王守仁,此时脑袋也是嗡嗡的。
  他总觉得刘晋哪里说的不对,可是却始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话来。
  刘晋以数据来说话,多少个工厂、作坊,有多少的工人,每个月有多少的月钱,让多少的家庭跟着收益,这说服力杠杠的,比用什么君啊、臣啊、仁义道德啊之类的空话有说服力多了。
  同时隐隐之间,王守仁有觉得刘晋的话没有错,为君治国之道确实是不应该仅仅只是在庙堂之上喊喊口号,更多的应该是深入到底层,了解清楚老百姓的需求,然后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一种说法,非常的简单,虽然没有像他们儒家传统总结凝练出来的语言那样漂亮,但却话糙理不糙,暗含深刻的道理。
  如果王守仁是传统的读书人,书呆子,肯定会立即反驳刘晋,但是王守仁偏偏是以为善于思考,又善于发现和探索的人,任何的东西,他都会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又觉得刘晋说的没错。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边,刘晋又开口说话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最关心的并不是谁当皇帝,也不是谁来治国,他最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能不能填饱肚子,能不能有足够的衣服来御寒。”
  “王兄你家境优越,父亲是状元公,从小都不用会衣食的事情烦恼,自然是无法理解普通老百姓的苦难。”
  “我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全靠我母亲一人将我拉扯长大,供我读书,所以我很清楚,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简单通俗的来说,为君治国之道都是在于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百姓不仅仅是读书人口中的士大夫,也不仅仅是地主,而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是农民、是工匠、是军户,他们才是水,水能够载舟,亦可覆舟。”
  “治国也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治的,读书人讲究大义,什么对老百姓要仁,要德,这当然没有错,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治国。”
  刘晋缓缓的开口,开始给两人讲一讲后世普遍盛行的经济论。
  后世的世界各国最关系的就是经济,因为经济好不好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好,失业人数少,大家的收入年年有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自然有盼头。
  这经济不好,实业人数多,收入降低,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归根结底来说,其实还是经济的问题。
  经济好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少,经济不好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多,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大家根本就很难理解,这治国和经济有什么关系?
  国家好的时候应该是君王勤政爱民,勤俭节约,亲贤臣远小人,最好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才是最好的时候。
  国家不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和君王残暴、穷奢极欲、国有奸佞之类的分不开,反正简单的来说那就是国家兴旺是因为皇帝亲近他们读书人和文臣,国家衰亡是因为君王不好,亲近小人,不重用他们读书人。
  总是笔杆子在读书人的手中,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是他们读书人的错,错也是错在君王,错在小人的身上。
  所以这为君治国之道和什么经济,和什么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老百姓的是愚昧无知的,是可以不用在乎的。
  “……这银子放在地窖里面,它有什么用?”
  “它什么用没有,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来穿,这银子的作用就是用来花,这银子只有花出钱了,它就能够带动消费,有消费了,自然是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工作,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刘晋讲的有些口干舌燥,也是讲的比较乱。
  不过朱厚照和王守仁大体上也是多少听懂了刘晋所讲的一些后世的经济学的内容和道理。
  “我们朝廷没钱,一年的税银也不过才不到五百万两(增加了哈,办盐场一年都要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税银),但是在我们大明的地下埋藏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银子对我们大明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没有,它什么作用都没有起到,只是一些疙瘩,被埋在了地窖里面,既不能吃,又不能穿,没有一丝的作用。”
  “……所以,我和殿下创办这些产业,谈论如何赚钱,我们自己是谋取了利益,但是同样的,我们也是在为大明做贡献。”
  “普通老百姓可以做工,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一家人,朝廷能够从我们的麾下的产业征收到税银,朝廷也有了银子,可以办更多的事情,比如办更多的学校,加强边镇建设,还可以给大家增加薪俸什么的。”
  “还有因为我们办产业,大家努力工作,生产出了更多的东西,比如密云铁厂,它开炉一次就可以产出十万斤的钢铁,一个月的产量比起以前整个大明的钢铁产量还要高。”
  “有怎么多的钢铁,我们就可以打造更多的农具,开垦更多的良田,也可以打造更多的兵器铠甲,用来壮大我们的大明军队的实力……”
  刘晋讲的很乱,恨不能一股脑全说出来。
  朱厚照和王守仁也是静静的听着,从刘晋的话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索如何治国国家,思索历朝历代的兴旺。
  “从经济角度去治国~”
  “我喜欢~”
  “老刘真是人才,明明是如此不要脸的事情,硬是让他上升到了如此高度,佩服啊。”
  朱厚照忍不住再次对刘晋表示了佩服,这能力也真是没了谁,不过本太子喜欢,讲的有道理。
  本太子赚银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