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盐这东西,他们从盐场拿出来非常便宜,但算上上下打点、算上运输费用,再算上买盐引的银子,这些加起来的话,一斤盐差不多也是要几文钱的成本。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低了。
  所以以往的时候,他们赚钱就非常的简单,用银子去买盐引,然后再去盐场这边提盐出来,转手再一层层的卖下去。
  几文钱一斤的盐,转手就卖个二三十文钱一斤,几倍的暴利,然后下一层的盐商再一手,加几文钱卖给终端的销售商,这些终端销售商再加上几文钱一斤,然后缺斤少两、渗泥沙等等的方式,最终的销售价依然还是要高达几十文一斤。
  这还是正常的情况,有时候,这些盐商还会根据情况加价,像云贵地区,江西、湖南、湖北这些地方,有些地方交通不便,自身又不产盐的情况下,盐的价格还会更高,上百文一斤也不算稀罕。
  所以盐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大盐商,他们控制了盐场,只有他们能够从盐场里面拿到盐,所以处于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吃最大的利润。
  一斤盐卖五十文一斤,他们这些大盐商就要吃掉至少一半的利润,有二十五文的利润是属于他们这些大盐商。
  而且这些大盐商往往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操作,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从盐场当中拿盐出来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这样的大盐商,这些大盐商的背后都有极其庞大的背景,基本上每一个人的家族在朝廷都有人。
  或是自己本家出去的子弟,在朝中为官,又或者是自己本家联姻的人,又或者是自己的同乡等等之类的,总之每一个都有着非常庞大的关系网络。
  再加上又打通了地方的每一个环节、盐场的上下等等,所以他们这些人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才能够从盐场里面将盐给拿出来。
  如果是其他人,即便是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想要从盐场里面提盐出来,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盐场这边有很多的理由来轻易的打压你,比如提盐需要排队,而基本上每一个盐场排队的盐引都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之后,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够轮到你?
  除非是你的背景足够大,比如像建昌伯、寿宁候这样的皇亲国戚,他们就经常向弘治皇帝要盐引,一要还是十万引、二十万引的要。
  他们的盐引,自然没有谁敢怠慢,很快就可以提出盐来,不过一般这些人都不会真的自己去提盐,而是会非常省事的将这些盐引转手一卖,直接就变现成了银子。
  总的来说,盐场都是被程伯安、祝本端、冯相等等一个个大盐商或者大家族所控制,像提出纳银开中的叶淇叶家本身就是江南地区的豪族,也是做盐生意的,叶家直接霸占的盐场数量就多达七个,再加上和一些家族合伙控制的盐场也有好几个,妥妥的一个大盐商。
  再下来的就是中间的盐商,这些盐商势力远不如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人,他们的势力范围可能局限于一个省内,没有办法上至朝廷,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从盐场拿到盐。
  所以他们就成为中间商,大盐商从盐场拿盐,他们就接过来,转手再卖给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终端销售商,同样也是一个赚一笔。
  盐只是在他们的手中过一下,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让他们赚十文钱。
  最后的就是终端销售商了,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个小地方的豪强,能够垄断一个地方的食盐买卖,盐只有他们才能够卖。
  自然而然的,这盐到了他们的手中,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赚十文钱,有些心黑的,那就赚的更多了。
  所以本来盐这个东西,朝廷从中得利算是最小的,每年收到的税银少的可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基本上就失去了这一块的收入。
  盐场里面的灶户则是最苦逼,因为户役制度的限制,所以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灶户,只能够在盐场里面一天到晚没日没夜的煮盐。
  而管理盐场的官吏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都会拼命的压榨这些灶户,本来规定灶户一天只能够工作四个时辰,可是官吏为了多出盐,可能就会让这些灶户一天工作六个、七个时辰。
  这多产出的盐自然是不会上报给朝廷的,自然而然也就进了他们这些官吏的口袋了。
  至于灶户,谁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当然,大明的老百姓也很苦逼,本来盐这个东西就不贵,算下来也就是几文钱的东西,但是到了他们的手中,往往都是几十文一斤,还给渗沙子和泥土,老百姓又该找谁说理去?
  真正受益的就是这些盐商,大大小小的盐商,一层层的盐商,一个个富可敌国,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很多盐商家族原本只是一个家族,但是因为和盐扯上了关系,迅速就壮大起来,变成了一方豪族。
  这些盐商家族又很清楚维持自己一切的根源,所以这些盐商家族又会不断的兴建私塾,支持自己家族的子弟读书考科举。
  又或者是将自己家族当中的女子嫁出去,嫁给那些读书人、嫁给上下的官员;还有就是投资自己的老乡,自己家乡有读书人去进京赶考啊什么的,他们都非常乐于出银子资助,非常喜欢结交这些读书人。
  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形成庞大的网络,这也是明朝中后期东林党形成的根本原因,江南地区的读书人本来就厉害,出的官员多,现在又是各种支持,老乡帮老乡之类的,慢慢的就形成了党争,斗的你死我活,争权夺利,根本就不顾江山社稷。
  至于大明的皇帝,机灵点的还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来制衡这些文官,傻乎乎如弘治皇帝、崇祯之类的,那更是直接被这些文官们忽悠到死。
  皇帝要银子没有银子,国库饿死老鼠、内帑连老鼠都懒得光顾,要权力也基本上都被文官们所把控和限制,即便是换了一批文官依然还是老样子,想要做点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第367章 继续降价
  “就是亏本要跟着降价,现在就是和他们拼价格的时候,将长芦盐场给拼死了,到时候我们再提价,又能够赚回来。”
  程伯安笑了笑说道。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亏,后面一样可以赚回来,关键是要保住自己的市场,将长芦盐场给弄死。
  “这长芦盐场一年要缴纳两百万两白银,即便是他们的产量很高,一个长芦盐场能够抵达上十个普通盐场,他们的盐算下来,这一斤盐的成本也不可能低于二十文,如果算上运费什么的,他们现在卖二十文左右一斤已经是在亏本赚吆喝了。”
  程伯安很是自信的说道。
  他已经算好了长芦盐场这边的产盐量,将长芦盐场盐的成本算的清清楚楚,绝对不会低于二十文一斤,算上运费,还要更贵。
  只要降到这个价格之下,长芦盐场的盐就要亏本,而且前提是,长芦盐场这边的盐还要有一定的销售规模,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销售量。
  如果销售量不行的话,长芦盐场还要亏的更死,一年两百万两白银的税,绝对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可以将长芦盐场给压死。
  这也是他为什么有信心能够打价格战打败长芦盐场的原因,在他的计算下,双方之间的成本相差太大了。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长芦盐场的盐一斤都卖不出去,所以还要降价,继续降,我们的盐只卖几文钱一斤的话,我看长芦盐场的盐还怎么卖。”
  接着程伯安笑了笑又说道。
  想要搞死长芦盐场,就要让长芦盐场的盐一斤都卖不出去,自然而然一年两百万两白银的税银就可以压死长芦盐场。
  “几文钱一斤?”
  “那我们岂不是要将盐白给下面的中间商?”
  程轩一听,想了想说道,想要市场上面销售的盐只卖几文钱一斤,这就意味着他程伯安这边的盐要白给下面的中间商,中间商赚几文钱,再转给最后的终端商。
  如果程伯安这边卖几文钱一斤给中间商的话,这终端的销售价格肯定会超过十文钱一斤,根本就没有办法降低下去。
  “对,白给~”
  程伯安点点头,接着想了想又说道:“替我给各地的中间商发邀请函,让他们到南京这边来叙一叙,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少赚一点,一斤盐象征性的挣几文钱就可以了,等弄倒了长芦盐场,到时候大家再一起提价,将这个损失的钱赚回来。”
  “嗯~”
  程轩点点头就开始去办事了。
  程轩离开,程伯安一个人则是静下心来,仔细的思索起来,这盐白给中间商,他肯定要血亏的。
  他程家每年上下打点的银子至少也是有几十万两,朝中的人要打点好,才可以帮他们说法,给他们消息,为他们提供保护。
  下面地方的官员、盐场的官吏等等也同样要喂饱,只有喂饱了他们,才会替你做事,让你顺顺利利的拿到盐,这盐也可以顺顺利利的运到各地去。
  不过这没有关系,程家家大业大,这点银子还是损失的起,而且只要市场还在,他随随便便一年也能够赚几百万两银子回来。
  此时都已经远还没有到他的底线,因为他已经从其他盐商这里筹集了一百万两银子,一旦长芦盐场这边继续降价的话,他也同样会跟着降价。
  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准备对中间商和终端商进行销售补贴,当然,他现在还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以往那些中间商、终端商跟着他赚了很多的银子。
  这一次和长芦盐场的战争,他自然也是要拉上他们,让他们也跟着一起出力,不能只是他程伯安一个人来扛。
  他会拉着祝本端、冯相这些大盐商一起行动,自然也不会忘记要拉着中间商和终端商来一起行动,让他们也跟着来承担这一次的损失。
  ……
  京城盐市,李氏徽盐。
  李氏徽盐的老板李才非常气愤的来到自己的店里面,整个人一脸的铁青,脸色非常的难看。
  因为他刚刚去参加了一个聚会回来,给他供货的中间商要求李才这边将销售的价格降低到九文钱一斤。
  九文钱一斤的盐,这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如此便宜的盐,他做了一辈子盐生意都没有遇到过,更没有听到过。
  当然这都不是他生气的原因,他真正生气的原因是因为上面的中间商只允许他卖九文钱一斤,而他拿货则是需要五文钱一斤,还要自己去提货,每一斤盐他只能够赚四文钱。
  一斤盐只赚四文钱,他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要知道盐不像粮食,粮食的消耗量大,随便一个粮店一年卖的粮食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他这个盐店就不一样了。
  盐这东西虽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成年人一年也吃不了几斤盐,所以销售量其实并不大,远不能和粮食相比。
  现在上面要求他一斤盐卖九文钱一斤,而且拿货需要五文钱一斤,还要自己去提货,算下来这利润连四文钱一斤都没有,即便是再缺斤少两、渗泥沙之类的,这利润空间也是小的可怜。
  要知道以前这一斤盐,经过他的手,随随便便也是要赚十多文一斤,现在一斤盐连四文钱都赚不到,你说他气不气。
  店租、雇佣的伙计、还有运盐的费用,这些可都是需要银子,现在一斤盐竟然连四文钱都赚不到,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