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才出来,有人愤怒的向他撒了一把盐,立即拉住李才,非常愤怒的说道,拉着他就要往官府这边走。
  李氏徽盐的伙计一看,赶紧出来解围。
  “各位~各位~”
  “各位,这九文钱一斤的盐,大家向哪里去买如此便宜的盐?”
  李才被人拉住,顿时就狼狈不堪,他不断大声的说道。
  “便宜,便宜没好货,以前贵是贵了点,但是这盐还能吃,现在呢,渗怎么多泥沙,它能吗?”
  王氏叉子腰,见大家都力挺自己,底气就更足了。
  “退钱~退钱~”
  “对,退钱~退钱,这样的盐,留着你们自己吃,钱推给我们。”
  “便宜,便宜,便宜就没有好货。”
  众人群情激愤,而且随着李氏徽盐这里闹起来,很快其它的一个个盐店门口也是闹了起来,有人拿着购买的盐直接扔到了盐铺掌柜、伙计的脸上,有人嚷嚷着退钱,还有一些愤怒的人直接将招牌都给砸掉。
  整个盐市的都彻底的乱了。
  受伤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和王氏一样,专门过来讨说法的,现在众人盯着一个个店铺不断的喊打喊杀,以往牛气无比的盐商们一个个都吓的半死。
  李氏徽盐的李才狼狈无比,头发、衣服都非常凌乱,店里面也是乱七八糟,愤怒的人群开始打砸,将盐倒在地上,将店里面的东西给砸掉。
  “你这个黑心的盐商,我把你的招牌都给砸了~”
  朱厚照混在人群当中,显得非常兴奋,装着很是愤怒的将李氏徽盐的招牌给砸掉。
  “殿下~殿下~”
  刘晋赶紧拉着朱厚照从愤怒的人群当中挤出来,这个朱厚照,还真心是不让人省心,竟然跟着去凑这样的热闹,在一旁看戏看的好好的,竟然也跟着去打砸起来。
  “爽~”
  出了人群,朱厚照很是高兴的拍拍手,刚刚打砸的很过瘾,很是爽了一次。
  “为什么没有人去打砸张氏雪盐店?”
  很快,朱厚照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一家盐铺这里。
  和别的店不一样,这里安静的很,根本就没有人过来找麻烦,店里面的伙计和老板则是非常兴奋的看起了热闹。
  “这缺斤少两也太离谱了吧,我们张氏雪盐可是绝对不会缺斤少两,如果缺斤少两,大家来砸了我的招牌~”
  “还渗泥沙,真心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们的张氏雪盐绝对不会渗透泥沙,大家都可以过来看看,这盐雪白、雪白,没有泥沙。”
  “我们的盐贵是贵了点,但是我们的盐不缺斤少两,也不渗泥沙,因我们的张氏雪盐的盐是来自长芦盐场,这长芦盐场啊是新科状元公刘公子的产业,我们可不会砸了状元公的招牌。”
  一边看热闹,张氏雪盐的老板和伙计也是趁机会赶紧给自己的雪盐打广告。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也是围了很多人过来,张氏雪盐的人身正影子直,所以也是抬头挺胸,很是自豪的叫起来。
  “大家都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了~”
  “我们张氏雪盐,绝不缺斤少两,绝不渗泥沙,这样的好盐,现在只卖十五文钱一斤。”
  “我们的盐可是状元公刘公子麾下长芦盐场产出的盐,刘公子可是状元公,绝对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大家都可以一起过来监督,如果有缺斤少两,有渗泥沙,大家可以直接去找状元公,他绝对会砍了我的脑袋给大家谢罪。”
  张氏雪盐的老板张永辉大声的说道,介绍起自己店里面的盐来时都非常自豪。
  “张氏雪盐的盐我昨天买了,确实是好盐,也确实是没有缺斤少两,更没有泥沙。”
  有人听完,也是点点头现身说法。
  “我也买过张氏雪盐的盐,贵是贵了点,但是这盐确实是上好的盐,可以和井盐、池盐相比了,也没有缺斤少两和渗泥沙。”
  “原来是状元公长芦盐场出来的盐,这就难怪了,这文曲星啊,他就是文曲星,不是那些黑心的盐商能够相比的,一不缺斤少两,二不渗沙子,这以后买盐啊就只买这状元公的盐。”
  “对,对,只买状元公的盐。”
  “这盐虽然是贵了一些,但算下来其实比他们的盐要更便宜,不缺斤少两,不渗泥沙,又是上好的盐,这样的盐也只有高人子弟的状元公能够弄出来。”
  “可不是嘛,昨天我还后悔着买了这孙氏盐铺的盐,今天看到他们的样子,我顿时就觉得值了,也就是贵几文钱的事情,但这盐是真的好,没的说,以后买盐我也只买这里的盐。”
  刘晋敢保证,这绝对不是他安排的群演,而是真真切切就发生在眼前。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再加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前的时候,可能还不是很明显,大家虽然都知道张氏雪盐的盐好,不缺斤少两,不渗泥沙,但是别的盐店,价格低。
  对于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多一文钱和少一文钱都是大事,这一点即便是后世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也都知道便宜没好货,可是只要便宜,依然还是会选择更便宜的货。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价钱持续降低,这些盐商为了赚钱,缺斤少两太严重,渗的泥沙太多,以至于这盐都不能吃了,一番对比之下,大家顿时之间就觉得张氏雪盐的盐很划算,很便宜了。
  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单纯的看价格,而没有去仔细的衡量下这货物的性价比。
  当然张氏雪盐本身生意就非常不错,在这之前,大家都已经知道张氏雪盐的盐要更好,还不缺斤少两和渗泥沙。
  现在因为一番对比和众人纷纷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张氏雪盐的生意变的更加火爆起来。
  整个盐市这里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边是张氏雪盐这里人潮涌动,买盐的人排起了长龙,一边愤怒的指着李氏徽盐、孙氏盐铺盐铺等等骂骂咧咧,一边开始十斤、二十斤的买盐回去。
  趁着盐便宜,赶紧多买点。
  另外一边则是被打砸的七零八落的盐铺,李氏徽盐、孙氏盐铺等等都被打砸的非常厉害,一片狼藉,店里面的伙计、掌柜、老板都显得很是无奈,这生意是没办法做了。


第369章 先站稳北方市场
  不单单是京城,在硝烟弥漫的地方,随着双方价格的不断降低,各地的盐商也几乎都是采用了一样的套路。
  价格可以降低,但是缺斤少两越来越严重,渗泥沙也渗的越来越多,以至于老百姓将盐买回去之后,这些盐根本就不能吃。
  与之形成巨大鲜明对比的则是长芦盐场的盐。
  因为对终端销售有着强大的控制力,所以长芦盐场出去的盐,终端销售商他不敢缺斤少两,也不敢渗泥沙,而且随着长芦盐场慢慢的和状元公刘晋挂上,大家也都更加相信长芦盐场的盐。
  如此巨大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长芦盐场的盐大获全胜,靠着过硬的品质,靠着诚信为本的理念,迅速的在北方各省将劣质的盐给打败。
  原本销售就已经相当的火爆,现在价格降低,销售就更加的火爆,大家买盐也是慢慢的认准了长芦盐场的盐,别的盐都不买。
  “李继业,回去之后要加强对我们终端销售的监控,自古商人逐利,我们的终端销售商难保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回到自己的府上,刘晋想了想也是给李继业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长芦盐场的终端销售商,利润率其实是非常低的,因为定价权握在了刘晋的手上,长芦盐场这边给他们的利润点并不高,远不能和其他的盐商相比。
  要知道其他的盐商,这一斤盐过手,他们都是要赚十多文一斤的,狠一些的盐商,这一斤盐甚至要赚二十多文,遇到特殊时期,这盐更是吊起来卖。
  长芦盐场的盐根本就不可能有怎么高的利润,长芦盐场本身要赚钱,终端的经销商也要赚钱,自然利润不会太高。
  长芦盐场的盐主要还是靠销售,依靠自身过硬的品质,提高销售量,销售量上去了,总利润其实也是还可以的。
  “是~”
  李继业这段时间一直待在京城这边,方便随时听候刘晋的指示,现在的情况来看,形势已经明朗,江南地区的这些大盐商这一仗算是输了。
  即便是他们的价格再继续降低,老百姓也不会卖他们的单,因为终端销售商没有办法控制,中间又还隔了一个中间商,注定了他们即便是自己的价格降的再低,最终也很难体现到市场上面。
  市场上的价格纵然是降低了,终端销售商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也会缺斤少两,渗泥沙等等,变相的又导致了恶性的循环,最终反而还是让长芦盐场的盐销售的更好。
  “公子,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开始进入南方市场?”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产盐量也是与日俱增,现在产出来的盐都已经堆积如山,如果产量继续增加的话,我们的盐恐怕会卖不出去了。”
  李继业想了想问道。
  “南方市场?”
  刘晋一听,仔细的沉思起来,想了想说道:“先不急,等我们稳定了北方市场,将北方市场给独占之后,我们再来考虑南方市场。”
  “饭要一口、一口吃,一旦将这些盐商刺激的太厉害了,他们会狗急跳墙,到时候就麻烦了。”
  “更何况,南方是他们的大本营,我们想要插手进去可没有那么容易。”
  “公子分析的是,是我太急了。”
  李继业听完,也是点点头说道。
  “如果产出的盐太多了,将那些盐送到天津港口这边去,现在天气热了,今年的渔船又一下子暴增了很多,天津这边产出的鱼获都已经开始严重滞销了。”
  “现在我们的盐又有多,刚刚好可以用来做咸鱼,弄成咸鱼干,既方便保存,又可以将我们的盐和海鱼过剩的问题都给解决。”
  “有了咸鱼,我们的海鱼就不单单是可以供应京津地区了,可以向整个大明各地供应,特别是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既需要便宜的肉食,又需要盐,我们的咸鱼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刘晋想了想说道。
  海洋捕捞经过了去年的发展,现在也是已经非常的红火,是真正的朝阳产业,渔船往海里面一开,只需要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带回来一船船海鱼。
  现在的天津港口,每天回来的渔船非常的多,带回来的鱼获已经开始滞销了,京津地区这个巨大的胃口都已经吃不下庞大的鱼获了。
  鱼滞销,并不是真的说产量就已经很大、很大,和后世相比,依然还是毛毛雨,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运输太慢了,京津地区是因为有水泥马路,所以运输起来非常的快速。
  但是在其它的地方呢?
  现在可没有后世的保鲜技术,这天气一热,几个时辰鱼就臭了,除了沿海地区之外,根本就没有办法运到太远的地方去。
  刘晋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天津港口这边也是弄起了咸鱼业,只是因为以前这盐都掌控在盐商手中,盐的价格非常高。
  一斤盐要几十文,这海鱼一斤也不过几文钱,用来弄咸鱼,刘晋都要亏死,更何况,盐商的盐贵就算了,产量也是少的可怜。
  依靠煮盐法来煮盐,一个盐场的产量其实也很有限,远不能满足咸鱼产业的需求,再加上原先鱼获产量有限,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鱼给你弄咸鱼,所以一直以来也都是少量的弄了一些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