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
弘治皇帝没有理会,眼睛依然在盯着地球仪看,甚至手上还拿着尺子在地球仪上丈量着,一边量还一边自言自语的说:“这黄金洲和我们大明之间的距离还真是够远的,足足有好几个大明的距离,不过从我们大明北边一直往东北走,这里和黄金洲西北处离的很近。”
“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
萧敬从身边的小太监手中拿过一件皮衣,轻轻的给弘治皇帝披上。
“说吧。”
弘治皇帝依然盯着地球仪看。
“刘晋是北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人,今年十七岁,目前已经考到了秀才的公民,他早年丧父,全靠他母亲一人抚养长大,自幼聪慧,勤奋刻苦,非常孝顺。”
孝敬将自己查到的关于刘晋的资料说了出来。
“嗯,一个孝顺的人不会太差。”
听完孝敬的汇报,弘治皇帝点点头,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忠孝治国的方针策略,对于一个人的品行方面,他还是非常看重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
“那个徐霞客的资料查到了吗?”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问道。
“回陛下,没有查到任何关于徐霞客的资料。”
孝敬摇摇头回道。
“没有查到也正常,查到了就算不得什么高人了,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刘晋子虚乌有的随便想了个名字来糊弄我们。”
弘治皇帝一边转动地球仪,也是一边说道:“我让你查一查历年的资料,这刘晋关于季风的说法是否属实?”
“回陛下,我这边让人查阅了从汉朝一直到现在所有有史记载的资料,确实是如同这个刘晋所说的,一旦出现灾荒,不是南涝北旱,就是南旱北涝,并且时间上也和刘晋所说的能够对的上。”
“并且正如他所说,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必定是出现在灾荒之年,而且全部都是先北方的省份开始。”
孝敬恭敬的回道:“我也让人查阅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资料,安南、暹罗、吕宋、南洋地区的气候确实是和我们中土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记载,这些区域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根本从来就没有下过雪、结过冰霜,水稻也确实是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产量极高。”
“看来这个刘晋并不是胡言乱语,空口白话,这个黄金洲看来是真的存在,这番薯、玉米、土豆也应该不是无的放矢。”
“纵然是这产量上可能会有所夸大,但是不管怎样,这三种粮食作物如果可以引进我们大明的话,我们大明也可以多三种粮食作物,老百姓也可以吃的饱。”
听到孝敬的回道,弘治皇帝转动地球仪,目光锁定在黄金洲这里,同时也是仔细的看了看大明所在的位置,再看看黄金洲所在的位置,心中已经有决断。
“这组织一次船队前往黄金洲,到底需要多少银子,你这边和那个杜明恩商量的怎么样了?”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问起今天答应和杜明恩一起组织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来,现在朝廷财政困难,皇帝手中也没有多少余钱。
“按十艘福船来计算的话,配备齐全所有的物资,人手,另外再算上福船本身的造价的话,大概需要10万两白银。”
“因为是我们和杜明恩这边合伙,所以我们只需要出5万两白银就可以了,当然这福船我们可以下令征用,除开福船的造价相对而言就便宜很多了,大概只需要2万两白银就够了。”
孝敬记忆力非常不错,过来汇报之前,他就已经将这些东西给记牢了,弘治皇帝随便问什么,他都能够很快说出来。
“既然是和人做生意,我们就按照生意的规矩来做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5万两银子,倒是不多,就从内帑之中出吧,如果能够换来这三种高产的农作物,就是花50万两,500万两银子也是值得的。”
弘治皇帝听完,想了想说道。
这内帑和国库是不一样的,内帑属于皇帝个人是私房钱,完全属于皇帝自己个人支配,皇帝可以用这笔钱来吃喝玩乐,朝臣都会不管,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但是国库就不一样了,国库是属于国家的,只能够用来办国家大事,皇帝想要动用国库的钱财是必须经过大臣们同意的,要有正儿八经的理由才行。
5万两银子就可以组织一个规模不错的船队前往黄金洲,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白银购买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毕竟黄金洲的白银还没有大规模的流入明朝,这白银的价值依然非常高。
当然,这个时代,无论是皇帝的内帑还是大明的国库,真正的白银并没有多少,远不是瞒清时候动辄都是上亿两白银的庞大数目。
第48章 廷议
第二天,当天色刚刚微微亮的时候,当普通人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京师内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已经告别了温暖的小窝,离开了如花似玉的妻妾,冒着严寒来到皇宫这里,准备上早朝。
这朝会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原本是三日一朝,也是就三日才会有一次大朝会,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的那种。
至于小朝会这个就看皇帝的心情,有时候天天开,海晏河清的时候,小朝会就会和大朝会一起开,参加小朝会的都是真正的朝廷重臣,品级至少也是三品,并且还是手握实权的那种,大多数也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这个就和后世大家所说的一样,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其实都差不多。
弘治皇帝的老爹明宪宗朱见深就是一位比较懒的皇帝,他是经常大朝不上,小朝不开,天天腻在后宫和万贵妃形影不离。
弘治皇帝就恰恰相反,他励精图治,非常勤于政务,将原本三天一开的大朝会改成了一天一开,有时候甚至还早晚开两次。
至于小朝会,召集内阁重臣商量国家大事之类,那更是非常的频繁,内阁的几位大臣几乎都快要把皇宫的门槛都给磨破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弘治皇帝的文治武功先不说,至少还是非常勤奋的一位皇帝。
早朝的时间非常早,换成后世的时间来算的话的,差不多就是早上4点钟左右的时间就要上早朝。
这个时间点,在夏天的时候还好一点,顶多就是睡不好,至少不会冷,可是在冬天的时候,凌晨4点钟正是温度最低的时候。
再加上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冬天就格外的寒冷,北风呼啸、寒风凛冽,这样的环境下,明朝的皇帝们能够准时上早朝的很少。
很多皇帝都会找理由不上早朝,万历皇帝更是有二十多年都不上早朝,纵然制定这项制度的朱元璋,有时候实在是起不来,不想起来的时候也会找理由不上早朝。
说实话,这早朝的时间确实是太早了,太不够人性化,4点钟左右上早朝,这起码至少要三点起来准备才行,这样的时间点,是个人都很难忍受的人。
此时,距离早朝开始还有点时间,众多的大臣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太和门外的广场这里集合,一个个不停的跺跺脚,搓搓手,互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昨天望月楼发生的事情。
“昨天望月楼发生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
“听说了,有书生在哪里大放厥词,说什么黄金洲遍地是黄金,还有用黄金建起的城市。”
“更离谱的是还说黄金洲有三种高产的农作物,能够亩产几十石,这吹的有点过分了,谁会信呢。”
“这个刘晋的话可信度虽然不高,不过他关于季风的说法倒是很符合我们大明的情况,这南涝北旱、北涝南旱几乎同时出现,倒还是有些才学的。”
“不过是一些旁门左道而已,治国还是要靠我们圣教的忠孝才行。”
“……”
在众人的讨论声之中,时间很快级到了早朝的时间,伴随着太和门的大门缓缓打开,原先议论纷纷的众多大臣也是一个个干净停下了议论,纷纷整理下自己的衣着,接着按照各自的品级、官职等等分成两列准备上朝。
文官以内阁首辅刘健为首,带着李东阳、谢迁等一般文臣,武将以英国公张懋为首,带着成国公朱辅等勋贵们武将。
一套繁琐的仪式之后,文武大臣进入了太和殿,没有等待太久,弘治皇帝就来了,一番高呼万岁之后,朝会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有事起奏,无本退朝。”
孝敬的声音响彻太和殿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例行的惯例。
“臣有本奏。”
话刚刚落下,兵部尚书马文升就站了出来。
有几个大臣本来也是有奏本的,一见马文升站出来了,也是立刻识趣的站回去。
“嗯~”
弘治皇帝轻轻点点头,示意马文升继续说下去。
“臣启奏陛下,臣昨夜收到了贵州急报,水西土司安定西近日起兵造反,率兵攻打贵州贵阳,所幸已被贵阳守备击溃,但贵州兵力损失惨重,贵州布政使黄云清请求陛下早日发兵平息叛乱。”
第一件时间赫然就是贵州土司叛乱的军国大事,这云贵的土司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尾大不掉的问题。
云贵地区,山川险峻,道路崎岖,交通极其不便,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这里的土皇帝就是土司,这些土司一直以来有好处的时候就听话一些,一旦没有好处了,或者是觉得好处不够了,立刻就闹腾起来。
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有土司起兵叛乱,轻的很快就会平息下去,严重的时候,云贵地区整个区域的土地都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一打就可能是好几年的时间。
“立即调遣四川、广西、湖南三省兵力入贵,必须尽快平息水西土司之乱,切记,当剿抚并用,不可扩大叛乱土司的数量和规模。”
弘治皇帝处理这事也是很有经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叛乱自然要镇压,不过,他却是知道,镇压贵镇压,但绝对不能将事情扩大了,云贵地区的土司问题,还真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遵旨~”
马文升恭敬的回道,其他的大臣一个个也都微微点头,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最合适的,朝廷没有什么钱,不宜大动干戈,能够安抚好这叛乱的土司自然是最好的,不能安抚的话也可以做两手准备,剿抚并用。
“臣有本奏。”
马文升一回到自己的位置,户部尚书周经又站立出来说道:“近来天气寒冷,天寒地冻,京师已经发现了上百被冻死的百姓,臣恐这样的严寒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冻死的人还会更多。”
“同时根据往年的规律,一旦冬天过于寒冷,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必有异动,臣请陛下早做准备。”
第49章 其心可诛
弘治朝人才鼎盛,内阁三学士都是贤能之辈,这各部尚书一个个也都不差,本来这天气寒冷冻死百姓的事情根本就不归他户部尚书周经什么事情。
户部、户部,管理好国库财政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就不用太过操心了,但是这周经显然也是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人。
从天气寒冷,再结合往年的规律,也是大胆的推断这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极有可能会南下的事情来。
周经的话落下,朝廷之中的众人一个个都脸色大变,纵然是弘治皇帝也是如此,西南土司的叛乱不过是小打小闹,这些土司纵然闹的再厉害,也不过是云贵地区乱。
可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就不一样了,有明一朝,北方的鞑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