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是云贵地区乱。
可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就不一样了,有明一朝,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就没有消停过,经常都会扣边,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还打到了京师城下,曾经的土木堡之变更是将明朝的皇帝都给俘掠而去,被俘虏的皇帝正是弘治皇帝的爷爷明英宗朱祁镇。
所以对于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明朝的历代皇帝都是竭尽所能的进行打压,朱元璋当初起家打的旗号就是驱逐元虏,光复汉室的口号,他的子孙后代也算有骨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方面来说算是历朝历代最硬气的。
“今年的冬天确实是异常寒冷,从中秋过后就天寒地冻,这鞑靼和瓦剌指不定就会再次扣关,我们是应该及早做好准备。”
刘健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周经的话并不是乱说的,因为在长期和鞑靼、瓦剌的对峙过程当中,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摸索了一些规律出来。
天气寒冷不仅仅会冻死大明的人,鞑靼和瓦剌所在地区更冷,天气太冷的话,草原上面冻死的牛羊就会更多,牛羊一旦死的太多了,鞑靼和瓦剌这边的日子就会非常难过。
这个时候他们就拿起马刀、骑上战马,自然而然的将目光看向南边的富有邻居,只要能够入关抢掠一番,日子瞬间就会好过很多。
这样的传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唐朝的突厥,再到现在的鞑靼和瓦剌,这项传统的历史足足有好几千年。
有失败的时候,也有成功的时候,更有趁机侵占中原大好江山的时候,总之如果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那都可以往南抢掠一番,自然而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传令九边各镇,严加防守,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上报。”
弘治皇帝点点头,想了想下令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农耕文明面对游民文明,在冷兵器时代始终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对方骑着马,机动性强,而自己却是只能够建起高墙、修筑长城进行被动的防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天寒地冻,这个冬天,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朕听说现在京城的木炭都已经涨到了500文一担,诸位爱卿不知道有何良策可以解决老百姓取暖的问题?”
“现在才刚刚十月,最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如果这天气再继续冷下去的话,到时候死的人还会更多。”
弘治皇帝想了想刚刚周经提到的因为天气寒冷,京师这边已经冻死了上百人的事情,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这……”
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众大臣一个个都沉默不语,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根本就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算了,不说这事了。”
弘治皇帝等了好几分钟都没有人站出来回答,也是无奈的说道,他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出来。
“朕听说昨天在望月楼发生了一件大事,不知道大家都听说过了吗?”
想了想,弘治皇帝将话题转移到了望月楼上面来。
这弘治皇帝昨晚一宿都没睡,都在思考刘晋所说的话,今天早朝上接连上奏的事情也可以知道现在的弘治朝并不是真正的歌舞升平,老百姓的日子依然很艰难,天气一冷,竟然冻死了上百人,这还仅仅只是在京师,整个北方到底冻死了多少人,估计没有人能够知道。
想了一夜,弘治皇帝就下定决心了,不管这黄金洲到底有多远,到底存不存在,他都要想办法派人去将哪三种高产的作物引种回来,为的就是大明的千秋万代,为的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
“臣等已经听说了,昨晚我们三个也是专门一起讨论了这件事情。”
刘健站出来说道。
“臣等也都听说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跟着纷纷回道。
“好啊,既然都听说了,那大家都说说看吧,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随便说。”
弘治皇帝一听,坐正了下自己的身子,笑着说道。
“启奏陛下,这刘晋妖言惑众,故意鼓吹法外蛮荒之地,贬低我泱泱大明,其心可诛!”
“臣请革除刘晋功名,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弘治皇帝的话刚刚落下,御史江子竣就立刻站立出来,面色严峻、言辞犀利的说道。
要是刘晋此时在朝堂之上,估计会立刻就和这个御史江子竣打起来,自己和他无冤无仇,没想到仅仅之上在望月楼上的一番话,竟然不知道如何得罪了他,竟然要革掉自己的功名,贬为庶人,还永不录用。
这样的惩罚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无异于是最重的惩罚了,这基本上等于是断送了所有的前程,纵然是再有才华,以后也别想有出头之日。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伯虎就是因为卷入了科考鬻题案被贬为小吏,永不录用,最终郁郁不得志,反倒是成为了名传千古的画家。
刘晋和这个御史江子竣肯定是没有仇的,彼此也是根本就不认识的,这个江子竣之所以如此上奏,那也是因为他是御史,御史在明朝就是疯狗的代名词。
所谓疯狗就是不管对与不对,先咬几口再说,对于刘晋所说的这些新鲜事务,这些代表守旧势力的御史本能上就要咬上去。
第50章 明朝特有的御史
听到江子竣的话,弘治皇帝的眉毛微微一动,心里面对于这个御史江子竣却是生出了极其强烈的厌恶之感。
身为皇帝,弘治皇帝和这些御史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实在是太清楚这些御史的尿性了说他们是疯狗,这还是赞美词,准确的来说这些御史很多时候连疯狗都不如。
明朝的御史,其实是一个非常畸形的监察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特别是为了监察百官,肃清整治,建立一套极其完备的监察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监察体系基础上新增了六部给事科,并且在全国十三个省设立了十三道监察御史,形成了明朝特有的台谏制度。
本来这监察御史并不是明朝创立的,最早是起源于隋唐,但是正真发扬光大却是在明朝。
在明代,监察御史隶属督察院,最高长官为督察御史,正二品,位列大九卿之一,但是普通的御史官职并不高,仅仅只是正七品,可是权力却是空前大,不论是国家大事,例如对外战争、科举、教育等等。
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等等,监察御史都可以建言,都可以直接上奏疏给皇帝。
这个就是明朝最典型的一个以小制大特点的体现,创立者朱元璋试图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维持吏治清明,同时也能够让皇帝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来源。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制度,既监察了百官,又让皇帝可以不被下面的臣子所蒙蔽,不至于大权榜落,成为傀儡皇帝。
但是事与愿违,明朝的御史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御史慢慢的就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
明朝的这些文官们利用御史手中的权力不断的给皇帝上书,今天说皇帝不该一顿饭吃的太多,明天说皇帝不该睡午觉,应该是一天到晚不休息的勤勉政务,后天又会说皇帝走路的姿势不够威严,没有帝王相。
总之这些御史吃饱了撑着没事做,天天盯着皇帝,纵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可以小题大做,这些人又都文人出身,一个个文采飞扬,骂人都不带一点脏字,要是没点水平,甚至都还看不出对方在说你什么。
很小的事情他们都可以大做文章,将皇帝说的狗屁不是,甚至于敢当着皇帝的面,将唾沫喷到皇帝的脸上。
可是偏偏明朝的皇帝又奈何不了这些御史,因为御史手中的权力是明太祖朱元璋赋予的,他们是在做自己的事情。
有时候实在是被骂的不爽了,皇帝也会愤怒,这又偏偏成全了这些御史,这些御史一个个品级很小,巴不得靠这个来出名,最好是能够被皇帝给杀了,这样也能留下一个敢于直谏的芳名。
本来是专门来监察百官的,最后变成了专门给皇帝找茬的存在,历史上明朝中后期有几位不愿意上朝的皇帝,也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任谁天天去上班,不管做的对不对都要被说一通,可是偏偏你又拿这些疯狗没有任何办法,再加上朝堂之上党争愈演愈烈,所有人都在互相结党连群,互相攻讦,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去办实事。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后期的这些皇帝其实已经渐渐失去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收不上税,国库空虚,什么事情都办不了,又改变不了什么。
纵然是有几个厉害点皇帝,靠着太监能够将部分的权力暂时收回来,但是很快这些文官们又可以再次将权力给夺回去,终究长在深宫大院,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要输给这些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臣子。
最终皇帝的权力表面上还在皇帝的手中,但其实皇帝什么都做不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亡国的崇祯皇帝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依然免不了吊死歪脖子树的结局。
除了不停的攻讦皇帝之外,这些御史因为品级小,权力大,所以也很容易就成为了非常犀利的攻击。
因为大一级,甚至大很多的级官都拿御史没有任何的办法,也是渐渐的养成了这些御史胡乱攻击人的现象。
只要有需要,不管有没有,这些御史都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攻击朝中的大员,在很多时候,这些朝中大员其实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也同样会遭到攻击,因为这是权力斗争的需要。
所以不管是最上面的皇帝,还是下面大朝臣,所有人都疲于应付这些御史,这大大的浪费了皇帝和朝臣的精力和时间。
有时候早朝、廷议等等几乎都成为了菜市场,成为了这些御史们骂街的地方,皇帝拿他们没有办法,比自己大很多级的朝中重臣也那他们没有办法,甚至于被他们攻讦之后,还不得不想方设法的去解释一番。
这严重的影响了皇帝和朝中大臣办公的效率,崇祯皇帝很勤奋,非常勤奋,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他努力的工作着,但是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处理朝堂之中朝臣利用御史互相攻击的事情。
因为御史的权力过大,品级小,自然而安,大家都喜欢利用这些御史来做文章,遇到对手怎么办,让手下的御史去攻击敌对派的人。
很多时候,朝臣们都是要面子,有些大臣被御史参一本的话,往往会向皇帝上辞官书,皇帝如果不明事理的真批准了,那就绝对是上了别人的当。
于是这些御史的存在也是加剧了明朝的党争,特别是中后期,各种各样的党争愈演愈烈,左一个党又一个派,彼此互相之间不断的攻击来攻击去,争权夺利,就是没有人去想着为这个朝廷做点实事。
彼此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以地域为纽带的群体,这些群体都利用御史大做文章,不仅仅攻击竞争对手。
更多的时候也是不断的攻击皇帝,让皇帝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事情,慢慢的逼的皇帝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他们这些大臣,扩大文官的权力。
当然聪明的皇帝会利用另外一股势力来同他们斗争,这股势力就是宦官势力,利用这些宦官势力来同这些文官争夺。
至于一些傻乎乎的皇帝,比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