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我一份~”
  “给我一份~”
  报童的身边,人们纷纷抢购报纸,转眼间报童手中的报纸就卖的精光,喜欢看报的人越来越多,报纸的销量也是越来越高了。
  而且现在已经不仅仅有大明早报,在京津地区这里还出现了其它的报纸,像国子监这边一些学子们办的,上面专门用一些高深晦涩,之乎者也的东西写一些内容,故作高深,所以销量很差,也只有少数一些人会去购买。
  还有大明商界这边一起合伙办的,专门报道和经商有关的内容,提倡商人们应该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经商做生意应该要讲诚信,同时也应该要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尽一份责任,而不是做奸商,发国难财等等。
  的成功,也是催生了报纸行业的发展,办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真正能够坚持下去的却是没有多少,因为报纸这东西,它起初是很难带来多少利润的,基本上都亏本卖。
  几文钱一份的报纸,那都是赔本赚吆喝。
  茶楼听雨阁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天才刚刚亮,听雨阁里面就已经坐满了人,大家点上一壶茶,再来一些早点之类的,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听着读报先生周知时周先生对报纸上面内容的讲解,你顿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对很多事情了解的就更深了。
  “好啊~又是大胜~”
  “轻轻松松就打赢了麻六甲,狠狠的教训了暹罗,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
  “你们是不知道啊,这个暹罗真心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月的时候,我有一艘去暹罗这边,一艘船硬生生的征收了我十万两银子的重税,这一趟算是白跑了。”
  “我这还算幸运的,听说有人的商船都被洗劫,船员都被杀的。”
  “现在好了,让你们嚣张,让你们征收我们大明商船的重税。”
  “我大明天子征税也不过才三十税一,你们竟然敢征如此重的税,报应来了吧。”
  有商人看着最新的大明早报,整个人都忍不住拍案叫好。
  太爽了!
  他们这些商人也是终于有人替他们撑腰了。
  以前他们这些商人受人诟病,天天被人骂是奸商什么的,还被官府限制了了种种,尽管有钱却是没有地位,朝廷更是不可能因为他们的事情去兴师动众的进攻一个国家。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不仅仅为他们出头,而且还要为他们以后的晋商扫平了阻碍。
  这以后去暹罗、去麻六甲,他们不仅仅不用担心会被征收重税的事情,而且他们即便是在这些国家犯事了,那也不归这些国家管,他们管不着。
  这让商人们顿时就忍不住扬眉吐气,出了一口恶气。
  “天啊~”
  “这麻六甲需要向我大明赔偿一千七百万两白银,暹罗需要向我大明赔偿五千万两白银,这分期付款,算下来,总的赔偿金额都超过一万万两白银了~”
  有人在为庞大的战争赔款惊呼起来。
  如此庞大的战争赔款,犹如天文数字一般的银子,这让大明的老百姓都忍不住惊呼。
  “听说了嘛,陛下有意将这笔战争赔款拿出来,用来在我大明再修建更多的水泥公路、水库、提拔,桥梁等等。”
  “听说在南方这边,准备从淞沪、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修一条贯穿南方东西的水泥公路。”
  “是嘛,如此长的水泥公路,这得要花多少银子啊~”
  “银子朝廷有的是啊,没看到报纸上面些了嘛,单单是这暹罗国就要赔偿我大明五千万两白银,分三十年还清,算下来连本带息上万万两银子呢。”
  “有上万万两银子,还怕不够修水泥马路,再多修几条都够了。”
  “陛下真的乃是千古圣君啊,这有了银子自己也不享受,总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是啊,是啊,这有了水泥公路,我们出行就方便多了,有了水库,我们也就不怕洪涝了,还有大规模的修桥铺路,这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而且陛下说了这些都是用银子来修,不再是徭役的形式了。”
  “……”
  茶楼内,众人纷纷议论不停。
  打了胜仗,不仅仅腰板挺直,头抬的老高,关键是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听从了刘晋的建议,这从战争之中获得战争赔款,它要用来惠及到大明的民生。
  修桥铺路、修水库、修堤坝等等,这些都是最能够惠及老百姓的事情,也是能够大大增强大明国力的好事。
  “啪~”
  周知时醒木一拍,整个听雨楼顿时就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周知时,静静的等待着周知时来讲解今天的大明早报,听一听,他对时事的看法。
  “南洋大捷,我大明轻取麻六甲,拳打暹罗,不仅仅在咽喉之地麻六甲这里获得了一片土地,更重要是还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尽管从君子之角度来说,这严重的不符合君子之道,以强大武力逼迫其它国家签下城下之盟,有损我大明之国威。”
  “但是南洋诸国,蛮夷之地,不识教化,不懂礼数,更是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从太祖皇帝起,一直以来对南洋诸国都是有仁有义,南洋诸国来我大明朝贡,我大明都是数倍回之,从不让他们吃亏。”
  “但是这些南洋诸国,却是将我大明当成了冤大头,年年朝贡,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从而从我大明这边获取丰厚的回赠,致使我大明国库空虚,百姓困顿。”
  “南洋小国,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又重利忘义,不识好歹。”
  “去岁,南洋诸国纷纷来我大明朝贡,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乃是借朝贡之名来榨取我大明之财富。”
  “幸天子圣明,朝中诸公又都是贤臣良将,故而出台了大明藩属国协议,抛弃以往的不切实际的好大喜功,一切都为我大明之根本利益为核心,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南洋诸国。”
  “然南洋诸国,不领天子之圣恩,不愿学我大明之教化,不愿意签署大明藩属国协议,回去之后,南洋诸国更是眼红我大明商人之利,肆意征收我的大明商人之重税,更有甚至故意洗劫,杀害我大明商人。”
  “这个暹罗国,更是不自量力的联络南洋诸国,妄图一起联合起来针对我大明,此乃自取灭亡,罪有应得。”
  “我大明忍无可忍,为保我大明之利益,为弘扬儒家之道,故此才不得不兴师讨伐~”
  周知时缓缓的讲解起来,口才很好,众人也是听的如痴如醉,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
  总之,虽然我大明做的事情很强盗,不够仁义,但那也是因为这些南洋诸国先不义于我大明,是他们先不识好歹,恶意针对我大明的。
  本来我大明是好心好意,让你们签署了这藩属国协议,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们学习我大明的一切,识教化,懂礼数,遵儒教,这样才可以脱离蛮夷、愚昧。
  可是偏偏你们不识好歹就算了,还故意针对我大明,我大明岂能轻易饶你?
  “……当今天子乃千古圣君,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文可与唐宗宋祖相比,武盖秦皇汉武,实乃我大明之福,我等黎民之福啊!”
  “获得如此巨额的赔款,陛下没有为自己的享受划出一份银子,而是准备在我大明各地修桥铺路,修水库,筑堤坝,为我大明万世之繁荣昌盛垫基。”
  讲到最后,周知时都忍不住对着北面弘治皇帝皇宫所在的地方磕头,赞叹大明天子之圣明,有这样的天子,乃是大明之福,是大明万万百姓之福。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正在欢呼雀跃,为南洋大胜欢呼雀跃,为接下来大明各地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而欢呼。
  另外一边,天津十里洋行这里。
  宽阔的十里洋行街道上面,一栋栋大楼伫立,金碧辉煌,此时此刻,一家家商行都开始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庆祝大明在南洋的大捷。
  明军在南洋大捷,狠狠的修理了暹罗一顿,也是让这些商行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这还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明在南洋这边接连的军事行动,灭安南,征占城,脚踢麻六甲,拳打暹罗。
  整个南洋诸国都被大明强大的武力所折服,一个个都变的老老实实的起来,他们这些商行在南洋地区做生意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杆,底气十足。
  以前还敢征收他们的重税,现在却是连屁都不敢对大明人放一个,生怕遭来明军的打击和报复,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艘船如果没有这些南洋小国征税的话,随随便便也是可以多赚十几万两银子,银子和切实的利益这才是他们大肆庆祝的原因、


第720章 躁动起来
  天津望海楼的顶楼之中,此时此刻正在巨型一个极其重要的商会,参会的都是大明各大商行的东家或者是有名的权贵。
  像寿宁候和建昌伯两兄弟,四海商行的老板李纯扬、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还有来自江南的胡献、张元等等。
  很多人不方便自己亲自过来,同样也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或者心腹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商会,因为这是一次规格极高的商会。
  能够前来参会的那都是在整个大明都具有极其庞大影响力的权贵、商人、大家族之类的,也几乎是囊括了大明伤到朝堂,下至地方的力量。
  而且这一次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往举办如此顶级的商会,一般都是北方的商行东家,而且一般参会的也都是北方的商行等等之类的。
  但是这一次,举办这个高规格商会的人却是来自南方的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以及江南大家族的胡献和张元。
  是他们主动向众人发出了邀请,剧本了这个顶级的商会,邀请了众人前来参会,共商大事。
  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互相低声的交谈。
  “哥,你说这些南方人好端端的突然把大家都叫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张鹤龄大口、大口的吃着美食,很是没有风度,仿佛是底层的穷人一般,从来没有吃过这望海楼的美食似得,一边吃也是一边对着身边的张延龄问道。
  “你注意点形象~”
  张延龄看了看自己弟弟,也是无奈了。
  注意点形象行不行,咱家现在好歹也是大明顶级的家族了,银子有的是,什么吃的没有,何必这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我就是觉得这不吃白不吃,浪费了多可惜。”
  张鹤龄无奈的慢慢停止下来,撇撇嘴说道。
  “我估计着这些南方人应该是有什么想法,听说了嘛,太平侯杜明恩的船队回来了,前几日抵达了淞沪这边,所以他们这些南方人是最先得知消息的。”
  “听人说杜明恩的船队这一次往西洋航行,航行万里,前前后后到过上百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去过中东、波斯、天竺、锡兰。”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杜明恩西洋一行,上百艘大船满载而归,带回来无数的金银珠宝,翡翠玉石,象牙玛瑙,珍贵的药材,据说如果估价的话,可能价值超过三千万白银。”
  “天津远洋贸易行这一次又赚大了!”
  张延龄说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眼红了,真的眼睛泛红,这天津远洋贸易行实在是太会赚钱了,无论做什么,天津远洋贸易行都很赚钱,大家也都不过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赚钱罢了。
  “又是三千万两白银~”
  张鹤龄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愣住了,接着眼睛泛红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