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王和蜀王在海外建国了,宁国和蜀国的建立这标致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都开始讨论起这件事情来。
“陈秀才,看到报纸了吗?”
“宁王在招贤纳士,只要读书识字都可以去宁国做官,你这好歹也是一个秀才,去了宁国的话,怎么也得要做一个知县,说不定还能够当个知府什么的。”
有人看着报纸对着身边的一个秀才说道。
“宁国位于海外蛮夷之地,都是未开化的蛮夷,纵然是让我做宁国的内阁首辅,我也不去。”
一把年纪的陈秀才微微摇头说道,宁国的官员有什么好做的,人都没多少,又是在海外,在蛮夷之地,这样地方做官没意思。
他才不去呢。
“陈秀才,你都考了一辈子了,还不如现在就去宁国这边,多少也是一个官,据说宁国的那个内阁首辅李士实,原先也是一个落魄的秀才,现在都已经宁国的内阁首辅了。”
有人看了看已经头发斑白的陈秀才说道。
“宁国的内阁首辅能够和我们大明的相比?”
“没看到报纸上写着嘛,宁王大封有功之臣,这国公爷都封了好几个,侯爷一大堆,这以后啊,爵位都要烂大街了。”
“这宁王建个宁国封一批,蜀王建个蜀国又封一批,楚王建楚国,到时候又要封一批,是个人去海外都能够混个爵位。”
陈秀才不屑一顾的说道,还是大明的爵位值钱,还是大明的官最有吸引力,至于海外的官员、爵位之类的,哪里能够和大明的相比。
“陈秀才,你不去,有人去啊,听说你的那个好友王秀才就已经去天津了,准备乘船去天竺这边,到宁国去做官。”
“现在去,多少还能够捞个一官半职,我也就是不识字,不然我就去了,好歹也是官员,总比一辈子当平头老百姓好吧。”
“就是,就是。”
“……”
京城皇宫乾清宫,弘治皇帝的书房之中,众大臣被弘治皇帝着急过来商讨国事。
“陛下,这宁王和蜀王在海外建藩国,现在或许还看不出什么危害了,可是时间一久,等藩国实力强大之后,势必会我大明形成竞争,百年之后,说不定就会对我大明形成威胁。”
“臣以为万万不可允许藩王在海外建立藩国,否则以后必定群雄并起,藩国林立,对我大明形成巨大的威胁。”
吏部尚书王鏊年纪一大把,胡子、头发都已经白了,但声音却是非常的洪亮,说话的时候中气十足。
他算是坚决反对藩王去海外建立藩国的大臣之一,因为他绝对藩王的藩国在未来肯定会威胁到大明的利益。
“王大人此言差矣~”
“海外藩国的建立不仅仅不会损害我大明的利益,反而可以巩固我大明在海外的统治和利益,同时也是可以让我炎黄子孙遍布海外。”
谢迁站出来表示反对,弘治皇帝都已经正式承认和册封的事情,你还在这里瞎逼逼,累不累啊。
“是啊,藩王出海建立藩国,对我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单单就今年来说,有宁王、蜀王、楚王、郑王等十二藩王出海,单单是这十二藩王所接下来的开支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而且藩王出海建立藩国,他们需要购买船只、需要购买武器装备,同时还要携带大量的人口去海外。”
“这些都极大的缓解了我大明的压力,朝廷户部的开支得以节省了一大笔的开支,这笔钱足以用来再修建一条南北公路。”
“同时藩王们积攒数代的财富也是全部用了出来,极大的拉动了我大明的生产和需求,促进了我大明的发展。”
“以前藩王们所侵占的土地,现在也是已经收归朝廷所有,朝廷将这些土地发给无地之民耕种,也是缓解了土地紧张的局面。”
“至于说藩国会对我大明形成威胁,这恐怕是很难的,藩国的兵力和人口、土地等等都远不能和我大明相比,纵然是一百年、一千年,也都难以和我大明相提并论。”
户部尚书佀钟也是站立出来表态了。
他是坚决支持藩王出海的,无它,藩王出海,朝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的开支,藩王的开支可不是小数目,大明朝廷每年的国库收入,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用来供养这些藩王的。
现在藩王出海了,不仅仅省下了这笔开支,而且藩王出海需要大量的物资,这又极大的促进了生产,今年的税收比起去年来要高很多,各个方面全面繁荣,他预计今年大明国库会出现大的节约。
“藩王出海之事无需再争论。”
“今天将大家着急过来主要还是为了讨论下科举取士之事。”
“这是我大明开疆拓土,南洋四省、北方辽东、草原省,如果再算上新设置的西域省,这是我大明有史以来,疆域版图最为辽阔,参加科举考试人员数量最多,同时也有大量来自海外省份的人员参加的科举考试。”
“也是我大明第一次进行三榜取士,所以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差错。”
弘治皇帝看了看众人说道,声音不大,但却是带着不容任何人置喙的霸道。
现在弘治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弘治皇帝了,接连的大胜,再加上大明越来越繁荣昌盛,也是让弘治皇帝的威望达到了极点。
“是~”
众人一听,顿时纷纷点头称是。
弘治十五年的科举考试,这确实是大明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场科举考试。
以往科举考试一般都是安排在一月,但是这一次,却是安排在三月,主要是因为大明的疆域版图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士子前来参加考试的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延后时间,也是为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过来。
同时朝廷这边也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因为这一次不再是以往的非常南北两榜,而是再加上了一个东榜。
传统的南北两榜包含了两京十三省的士子,而新增设的东榜却是包括南洋地区的南洋省、交趾省、象林省、郑和省,北方地区的辽东省、草原省、西北地区的西域省。
同时这一次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大明的藩属国,朝鲜、倭国、吕宋三个藩属国,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尊儒重道,竟然也是派遣士子前来大明这边参加科举考试。
根据朝鲜国国君燕山君的说词,这些藩属国士子前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来大明做官,也不是为了大明的功名。
主要是为了通过参加大明的科举考试来检验他们学习华夏文明的成果,为了表示他们心向大明,表示他们尊师重道之心。
对于朝鲜、倭国、吕宋如此上道,大明朝廷上下也是一片赞赏,所以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大手一挥,将朝鲜国、倭国、吕宋的士子也是划入到东榜之中。
如此广袤的区域,不仅仅有新的省份的士子,还有来自藩国的士子,不仅仅有传统大明的士子,还有很多来自其它各族的士子。
可想而知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何等的热闹,这也是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如此高度重视的原因了。
本身来说这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就是大明朝廷最为重要的大事,是天子汇聚四方贤才,聚拢四方人心的重要大事。
更何况,这南洋省、象林省、交趾省、辽东省、草原上、西域省等新如大明之地,朝廷需要通过科举考试的手段来笼络这些地方的人心,同时也是需要稳固朝廷在这些地方的统治。
再加上又涉及到藩属国的士子,关系到华夏文明传播的大事,关系到孔孟之道在藩属国的传播大事。
这就更需要高度重视。
这科举考试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顾忌到方方面面,弘治皇帝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
“刘健、李东阳,这一次科举考试,你们为主考官~”
弘治皇帝看了看在场的大臣,直接点名了刘健和李东阳为主考官,足见他对这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要知道以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一般也就是选几个六部尚书或者是六部侍郎来到主考官就够了,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两个内阁大臣来当主考官,规格高到极点了。
“臣遵旨!”
两人一听,连忙站起来恭敬的回道。
“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上应该有所增加,我大明版图疆域越来越广袤,所需官员和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增加至五百人。”
第837章 文化的入侵
天津港,繁华而忙碌,时时刻刻都有船只抵达,为京津地区运送来五湖四海的商品和人人员,也每时每刻都有船只离开,通往天南海北。
伴随着大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伴随着大明的持续扩张,天津港作为通往京津地区的门户,它的地位越加重要,同样也是越加的繁荣。
一艘来自南洋地区的船正在缓缓的靠岸停泊,船上面,一群身穿长袍,温文儒雅的读书人正在好奇的看着眼前繁华热闹的天津港。
这些人都是南洋省这一次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其中有头发斑白的老者,如秦岩,在大明已经考了一辈子的科举,却始终考不上举人。
没想到移民去了南洋,去年秋闱,一考就中,成功考上了举人,这一次更是有机会来京城参加春闱考试。
还有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参加过什么科举考试,仅仅只是多少读了一些书,能写能读,要么是航行海上的船长,要么是账房先生之类的。
因为南洋行省第一次科举考试的窘迫,能读能写都已经极为不容易了,所以竟然也是考上了举人,拥有了举人的功名。
这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感叹自己祖上这是冒青烟了,不知道多少代都是农民,竟然一下子冒出个读书人。
尽管会被传统的大明读书人所鄙视,但是这功名是实实在在的。
这其中还有一些长相和大明人差异比较大,皮肤黝黑的人,比如田慕明,他原本是吕宋岛上面的土著,吕宋被大明征服,成为了南洋行省。
他算是最早一批接受大明正统教育的人,尽管时间比较短,水平其实非常的有限,但在去年的秋闱考试之中,还是被刘晋点为了举人,所以这一次也是前来参加科举考试。
身穿儒袍,头戴四方平定巾,手里面拿着一把扇子,如果不是看到他的长相的话,谁都会说赞叹一句。
只是看到他的长相之后,大家又会忍不住心里面暗暗的说道,这是猴子穿上衣服,总觉得奇奇怪怪的。
无他,田慕明有着典型的南洋人长相,皮肤黝黑、鹳骨突出、鼻子塌、眼眶深、头发弯曲、嘴唇厚、嘴型凸出,总的来说就是尖嘴猴腮,和大明人的长相差别太大,关键是既不符合大明人的审美。
“繁华天津,千帆竞发,百万人流,浩浩荡荡~”
秦岩看着眼前的天津港,整个人也是忍不住意气风发,尽管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但却是考上了举人。
即便是这一次的春闱不第也是有机会做官的,因为现在大明急速官员,新纳入版图的西域省,地域广袤,需要很多的官员去西域为官。
再加上南洋几省,至今还有很多地方都还有空缺,同样也是需要官员前去,据说朝廷今年又准备往黄金洲和澳洲这边派遣官员,在黄金洲和澳洲这边设立省、州府以便加强对黄金洲和澳洲的管理。
所以这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