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6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你~”
  听到有人说孔孟之道是狗屁,王鏊更是气的半死,指着对方,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
  “夏虫不可语冰、夏虫不可语冰~”
  “回去!”
  他气的半死,直接登上马车,跟这些市井小民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
  他们哪里知道孔孟之道的重要性,哪里能知道诸子真义对治理国家、江山社稷的重要性,新式学校,本末倒置,这必然是会导致江山动荡、社稷飘摇的。
  “砸死你个老不死~”
  看到王鏊坐进了四轮马车要离开,也不知道是谁向他的马车扔了一个臭鸡蛋,顿时周围的人一个个就纷纷有样学样。
  臭鸡蛋、烂菜叶、小石头、破砖头、臭咸鱼之类的纷纷飞向王鏊的马车,王鏊虽然没事,却是仍然被吓的半死,赶紧让王宣驾着马车落荒而逃。
  不能再待下去了,在待下去的话说不定等下会被这些人一人一个拳头,直接给活活打死。
  王鏊在石井被市井小民狠狠羞辱一番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开来,有人不断的叫好,直呼大快人心。
  但是对于儒家的人来说,这就让人非常的愤怒了。
  王鏊是吏部尚书,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大明,同时他又是儒家的一个大儒,学问很高,在儒门当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得知王鏊被人羞辱,京城国子监的书生们顿时就炸开锅了,三五成群的吆喝起来,同时又是联系起来京城赶考的考生们。
  这些聚集在一起,一部分人往京城皇宫这边去请命、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惩羞辱王鏊的那些不法之徒,同时立即关闭刘晋所开办的所有新式学校。
  还有一部分书生则是冲进了一所刘晋所办的新式学校,在学校里面闹事,要求学校立即停课,所有师生必须马上回去。
  结果,闹事没有闹成,反而激起了这所学校学生们的怒火,上演了一场江湖混战,这些书生一个个被打的鼻青脸肿。
  国子监书生和进京赶考书生因为去新式学校闹事被打的事情,很快又是迅速的传开。
  一下子,事情越闹越大,去宫门外上书请命的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从大明各地,各种各样弹劾新式学校,甚至于弹劾刘晋的奏疏也是犹如雪花一般的飞到弘治皇帝的书桌上面。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就这样结束。
  这些儒门的人愤怒无比,不断上书要求关闭新式学校的事情也是不断的激起了民愤。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也不干了,京津地区,一个个工厂、一个个商行、一条条大船这里,工人们不上班,聚集在一起,商行的伙计们停工,同样也是聚集在一起,船员不出海,同样也是聚集在一起。
  大家一起写万民书,写给弘治皇帝,表达他们的诉求,希望弘治皇帝能够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我们只想着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一过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能够懂一些算术之类的基本常识,这样将来才能够有一个好工作,也不至于被人轻易的欺骗。
  我们没想着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能够去当官之类的,我们也不想去研究什么诸子真义,不需要去懂孔孟之道。
  我们仅仅只是市井小民,我们也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此简单的愿望而已。
  好不容易有免费的学校可以读,给孩子们传授一些有用的东西,同时也是教孩子们要忠君爱国,知书达理,要自强、自爱,要有礼义廉耻。
  这就足够了。
  至于孔孟之道,诸子真义,还是让他们去读吧,我们的要求很简单。
  可是如此简单而朴实的愿望都要被人给掐灭,要断掉我们的希望,还请陛下给万民主持公道。
  大明京津地区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竟然不是因为资本家的压榨,不是因为工作的时间长、工厂的环境差之类的,反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孩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力而出现的大罢工。
  王鏊已经一些酸臭腐儒的工厂、商行、商船等等很快也是被人给认了出来,很快,这些人的工厂、商行、商船等等一下子就彻底的歇菜。
  愤怒的工人和老百姓不干了,你纵然是给的工资再高,我都不给你干了,爱谁谁干去。
  大规模的罢工很快就蔓延到整个京津地区,大量的工厂、商行、作坊等等开始停工,工人们聚集到京城的一条条大街上,一边喊着口号,也是一边拿着万民书。
  书生、考生们的虽然掌握着话语权,虽然可以直通天庭,然而愤怒的市民们也是不好惹的,数以万计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表达自己的诉求,倾诉自己的愤怒。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苦点、累点都没有什么。
  大明的工厂、作坊之类的,现在随随便便进一个工厂、作坊做工,一天至少也是要做到六个时辰来,有些甚至于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一天到晚都要在里面做事。
  环境很差,生活很苦,伙食也不好,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苦点、累点而已,这并不算什么,都是穷苦人,不怕苦,只要日子有奔头就行。
  每月拿工资的时候,这白花花的银元最实在,所有的苦和累都一下子消失了,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带回家、再看看家里面的新房子,吃的白白胖胖的孩子。
  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不能剥夺了我们的希望,如果连希望都没有了,那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他们的希望就是孩子,孩子能够读书写字,能够上学,能够有希望出人头地,这就是最大的希望。
  为此哪怕是再苦都无怨无悔。
  大明的第一次罢工就这样出现了,和刘晋所穿越之前历史上的罢工不同,罢工的人们不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劳动权益,而是为了争取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权力。
  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知识和教育的作用。


第848章 两条路线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
  弘治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手里面拿着一份万民书,再看看旁边堆比人都要高的奏疏,整个人微微沉吟,脑海中仔细的思索。
  旁边坐在凳子上面的张懋、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一个个同样苦思冥想,在猜测弘治皇帝的想法和心思。
  事情越闹越大,本来仅仅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没想到现在到了已经难以收拾的地步了。
  一边是国子监的书生,再加上大明上下都儒门大儒,大明各级的官员,他们上书要求弘治皇帝必须下令停办新式学校。
  认为这不教孔孟之道,不授诸子经义的新式学校乃是误人子弟,同时又是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的开端,本末倒置之下,未来大明必然会祸乱滔天。
  另外一边则是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他们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了万民书,他们支持新式学校,认为这新式学校办的很不错。
  自己家的还在有书读,可以读书识字,又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双方之间越闹越厉害,以至于新现在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都已经受到了牵连,工人罢工,大量的工厂、作坊、商行停工,损失惨重。
  弘治皇帝左看看右看看,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全听文官们的,文官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这些年来,经历了几件事情之后,弘治皇帝也是已经看清楚了文官们的嘴脸,很清楚这些文官们是什么样的尿性了。
  所以文官们的话,弘治皇帝会作为参考,但不会全听,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再加上通过厂卫的力量,弘治皇帝知道的事情更多。
  很多东西,下面的这些文官们已经瞒不住他了,看事情更全面,自然而然的,做起事情来也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这新式学校到底好不好,弘治皇帝自己去看了,厂卫这边也详细的调查了,新式学校办学的宗旨、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弘治皇帝都清清楚楚。
  这新式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和传统私塾培育出来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不考科举,而是进入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工作。
  这些新式学校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之乎者也,也不会背诵四书五经、诸子真义之类的,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是非常好的适合工作、作坊、商行之类的做工。
  只要稍加培训,很快就能够适应,并且做的相当不错。
  至于说有些官员攻讦刘晋,自己花钱办学校,所谋深大。
  这很显然是在攻击刘晋图谋不轨,通过办学来谋朝篡位,颠覆老朱家的江山。
  但弘治皇帝根本就不会相信这个,刘晋的为人,他很清楚,而且自古以来这谋朝篡位的有人会去办学校?
  而且办学校就算了,还天天在学校里面对当今的天子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刘晋恐怕是历朝历代以来最笨的野心家了,哪有人谋朝篡位还要对当今天子的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的?
  排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剩下的就简单了。
  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看清楚了,通过这个新式学校和传统私塾的表面现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面对新崛起的思想文化的恐惧。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璀璨耀眼,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开始大兴,一年多年来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独霸整个思想、精神、教育的局面。
  皇帝轮流做,但是无论是谁上台,都要用他们儒家的人来治理天下,都要用他们儒家的思想来管理万民。
  现在新式学校的出现,其实不仅仅只是没有教授儒家经义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新式学校所代表的新思想,它一旦发展壮大起来,将来就会动摇儒家的统治地位。
  这才是这一次儒家为什么如此激动的原因了。
  想清楚了这一点,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上次就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文武之间的平衡,更是应收要逐渐的将儒家和其它诸如法家、墨家、农家之类的进行平衡,不能任由儒家一门独大。
  否则这皇帝换来换去,对他们儒家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真正的统治者。
  “诸位爱卿,此事你们怎么看?”
  弘治皇帝目光扫视了一圈,看了看在场的这些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其实不难处理。”
  刘健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作为内阁首辅,他肯定是要表态的。
  “哦,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必须要肯定一点,那就是新式学校办学确实是好的,不管如何,它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能够传播知识和技能,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更何况,这新式学校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读书上学的问题,所以肯定是不能够停办的,而且还应该要大力的鼓励和支持。”
  “因为新式的学校的教书方式和模式,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一个学校动辄几百、上千的孩子在读书,如果是传统的私塾,可能需要的老师就非常多,但是在新式学校,几十个老师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采用新式学校的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学到知识,同时也是学会忠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