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7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我们清化府的阮文良就金榜题名了,现在都已经去我大明西域这边当官了,他们家现在也是飞黄腾达了。”
等陈大麻子行完了跪拜礼,阮浩也是对着阮大训斥起来。
这个阮大怎么就不明白呢,这读书的机会可是大明天子对他们的恩典,他们想要和大明人一样,那就必须要读书识字,学会大明官话,能够读书识字,将来如果能够考上功名什么的,那就更不得了了。
“行了,我知道了~”
阮大有些慵懒的伸伸懒腰回道,读什么书啊,这日子难道过的不好吗?
大明天子如果真要是对他们好的话,就应该对他们和对大明人一样,免几年税,给发点银子什么的,这孩子读书有什么用?
第925章 文化上的认同才是最牢固的
“陈先生,我还有公务在先,就先告辞了!”
通知完阮大,阮浩也是对陈大麻子拱拱手说道。
“阮先生,你忙你的。”
陈大麻子也是笑了笑回礼,对方敬自己一尺,自己也要敬对方一丈,汉人移民在这交趾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对方是一个官差,对自己也是如此的恭敬,这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是汉人移民的缘故。
等阮浩骑马离开,陈大麻子也是驱赶马车往家里面走去。
今年是移民来交趾的第一年,起初来这里的不适应,到渐渐的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有自己的田,这粮食高产,还免几年税赋,日子一下子就有奔头了。
他都已经计划好了,等卖了这一熟的稻子之后,他就准备建钢筋水泥的房子,交趾这边多雨、潮湿,普通的房子,无论是木房子,还是砖瓦房都住的很不舒服,城镇上面那些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才住着舒坦,也是现在最流行的房子。
“稻米的价格又下降了,还是种甘蔗更划算一些,下一次再多种三十亩甘蔗。”
建房子的事情自然是大事,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陈大麻子又在为稻米价格下降的事情烦恼。
这交趾的大米是最上等的大米,然而价格却是一茬比一茬低,到现在都已经卖不出多少银子了,这对于急需用钱的陈大麻子来说,很显然还是种甘蔗更划算一些。
陈大麻子在计算着下一次种植的事情,而躺在树荫底下的阮大,依然舒舒服服的躺着,他觉得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太舒服了。
大明的税收低,仅仅只收三成的税,这家里面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女人干活又勤快,他负责逍遥快活就可以了。
“读书,读书有什么用,真不知道皇帝老子是怎么想的,这银子要是花不完,还不如直接放给我们,非要让孩子去读书。”
他想到了刚刚阮浩所说的事情,顿时就有些不削一顾。
在他看来,读书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面帮忙干活来的好一些,只是这是来自大明朝廷的命令,他又不得不服从。
大明的权威早已经在这里竖起起来,士族门阀都被杀的血流成河,死掉的人太多了,对于大明人,他们敬畏无比,对于大明朝廷,那更是如此了。
大明朝廷一方面是残酷的镇压杀戮那些反抗大明统治的土著,另外一方面,对于服从大明统治的,也是给予了很多的好处。
比如税赋方面,大明在交趾这边征收的税赋比以前后黎王朝征收的要少很多,单单是田税就要少了一半以上。
如此恩威并施,再加上委派流官来管理,整个交趾的统治都迅速的稳定下来。
这一点上和南洋、象林、郑和三个省是不一样的。
南洋省这里的土著非常少,当初的一番杀戮,南洋省的人口当中,大明移民占据了绝大多数,少数的土著也是已经无足轻重。
所以在南洋省这边,都是以种植园为主的模式,有商行圈占的大量种植园,也有大明移民个人的种植园。
象林省的情况也差不多,象林省原先交占城,占城的本土原住民被安南后黎王朝给杀的七七八八,归附大明之后,他们的人口也是很少,并且积极的融入大明的统治。
所以象林省也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的种植园遍布整个象林省,大量的使用奴隶进行耕种。
至于郑和行省,情况又有所不同,郑和行省地理位置特殊,处在麻六甲海峡这里,人口稀少,大明在这边一方面是修建海峡城市,控制麻六甲海峡,发展港口经济,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在推行种植园经济。
最特殊的还是要算这交趾,交趾这里的人口非常多,在以前还是安南国的时候,安南就算是整个南洋地区的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人口众多。
尽管经过了去年大军的一番杀戮,但是这里的土著依然非常多,尽管有大量的移民过来,但是人口结构上面,本土土著的人口依然还是占多数。
这也就导致了在交趾这里,种植园经济并不盛行,主要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植园经济无法盛行起来。
阮大自然是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要强制要求他们这些本土土著的孩子去上学的深意了,说到底还是为了巩固大明在这里的统治。
在永乐朝的时候,大明曾经就统治过这里,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对这里的统治。
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大明当时在这里的统治主要还是依靠本地的这些士族门阀,他们忠于大明,大明的统治就稳固,他们一旦有野心,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就要崩溃掉。
这就好比是以前西南土司的问题,土司就是一方土皇帝,是不是闹一闹以此向大明朝廷这边要好处。
当时,大明在交趾这边统治,比起西南土司来还要更严重,因为这里的士族门阀比土司的力量还要更加强大。
另外一个主要还是汉人太少,西南地区好歹还有很多的汉人,所以土司尽管反复无常,但是大明还是能够有力去镇压。
交趾这里的汉人少,大明朝廷除非是长期驻军,否则是根本无力镇压本地的这些叛乱的,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统治这里的兴趣了。
正所谓得其地不足以供养,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此外,文化上的差异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虽然大明对这里的影响非常大,这里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自然不足以像中原地区一样,形成文化上的认同。
吸取了这些教训,刘晋在扫荡交趾的时候,自然是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就是沉重的打击交趾本地的士族门阀,不仅仅出动大明军队清理这些士族门阀,同时还派遣了朝鲜、倭国武士团扫荡,狠狠的打击了本土的这些士族门阀势力。
没有了这些士族门阀,就等于是没有了领头羊,剩下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随便给点税赋上的甜头,有吃有喝就足以让他们接受大明的统治。
其次就是委派流官,整个南洋几省,所有的官员都是从大明委派过来的流官,甚至于连官府的衙役、差役等等当中都有大量退伍的大明士兵来充当。
尽管一开始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难题,但因为是委派的流官,断绝了本土这些人掌握权力的机会和可能,统治就更加的稳固。
接着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上的同化和融合,和西域、河中地区一样,大明在这里也是全面推行汉家文化,全面推行大明化的政策。
要求所有人必须改汉姓取汉名,学习大明官话,学习大明文字,行大明礼仪,过大明节日,尊孔孟之道。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从小孩子的教育开始抓起,建立学校,招收本土的学生,向他们关注儒家文化、孔孟之道、忠君爱国之道以及宣扬身为大明人的优越等等。
强制要求这些本地人的孩子上学,正是出于此,目的是为了推行汉家文化,促进民族的融合,巩固大明对这里的统治。
军事和制度上再牢固的统治,也不如文化和民族上的融合,只有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和文字,纵然是将来大明衰弱了,这里依然将会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时候即便是大明人不说什么,这些接受了先进优秀汉家文化教育的本土人,他们自己都会以大明人为自豪,以汉家文化的传承者自豪,成为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这一点,在后世已经不止一次次的证明了这一点,文化上的认同和融合才最强的融合和同化手段。
阮大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他只是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他只知道自从大明皇帝统治他们之后,他们的日子确实是好过了很多。
税收低了,粮食多了,如果勤奋一些的话,还可以汉人开办的作坊、工厂、种植园里面做事,收入也相当可以,日子比以前要舒服多了。
对于这样的底层来百姓来,谁当皇帝并不重要,是大明人也好,还是他们本地的人也好,谁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第926章 南洋的奴隶
南洋布政使司丹河府的一处大型种植园内,种植园主赵明脸上洋溢着笑容,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今年南洋省这里同样也是风调雨顺,赵明家里面种植的一千亩甘蔗迎来了大丰收,看着眼前这片庞大的甘蔗园,他的脑海中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了。
“大家好好干,等收完了甘蔗,我给你们放几天假,让你们好好休息、休息。”
赵明骑着马行走在自己的种植园中,看着正在甘蔗园里面忙碌的奴隶,他也是大声的说道。
南洋省和交趾省有很大的不同,南洋省这里的人口主要是从大明本土移民出来的移民,本地的土著数量非常的稀少。
但南洋省还有另外一个庞大的人口,未纳入大明人口统计范围的人口,那就是南洋省大大小小种植园当中数量庞大的奴隶。
这些奴隶的数量非常庞大,随便一个种植园都有几十、上百个奴隶,有些大型的种植园甚至于有上千的奴隶。
这些奴隶的人口数量多达百万,遍布整个南洋省的各处,为种植园主种植甘蔗、水稻等等。
不过奴隶就是奴隶,并不能计算如大明的人口之中,他们的地位和家里面的牲畜差不多,算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地位连南洋这里的土著都比不上。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奴隶们一听,顿时就连连致谢。
尽管是奴隶,但是在南洋这里,只要肯老老实实的干活,一般来说,奴隶主对他们都不会太差,饭随便吃,还是白米饭,青菜萝卜之类的有的是,偶尔还有海鱼吃,种植园内养殖的鸡鸭鹅等等,逢年过节也是有他们的份。
南洋这里,别的什么可能不是很多,但是这大米还是多到吃不完的,每一个种植园当中都会有一片田地用来种植水稻,一年三熟之下,大米是吃不完的。
至于衣服、鞋子之类的也有,现在的布匹价格越来越低,南洋又地处热带,其实要不了多少布匹来做衣服。
所以这些奴隶,日子还是相当不错的,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其它各个方面都还可以。
“嗯,好好干。”
赵明满意的点点头,他的种植园总共有三十六个奴隶,其中有二十个成年男奴隶,还有十个女奴隶,六个小奴隶。
男奴隶主要用来开垦土地、种植水稻、甘蔗,女奴隶则是负责饲养猪羊、鸡鸭鹅以及种植蔬菜,洗衣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