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狠人-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大唐建国以来,皇帝何曾在早朝上说过这样的话?
 就算不是文绉绉那一套,至少也是四平八稳的缓缓发言。哪怕是朝臣们把皇帝气的再怎么暴怒,皇帝从来没有抬起屁股从龙椅上站起来的先例。
 然而今天,陛下突兀站了起来。
 陛下才刚刚坐定啊!
 尤其那一句‘好你个臭小子,你怎么回来了’,这就不是一个皇帝在朝堂上能说出来的话!
 但也正是如此,才显出了皇帝的心中激动……
 李云也是人,人就有良心,李世民对他如此,他如何不觉得感动。
 他原本是依靠在门框上,这时郑重站直了身体,虽然人还是站在门外,不过却恭恭敬敬行礼,一脸温驯道:“陛下,臣回家看看!”
 妙啊!
 只这一句话,朝堂里最少有三十个大佬暗中称妙。
 如果套用后世那句话,这就叫做极高的智商极高的情商,开口喊陛下,自己称呼臣,姿态摆的严正,然后说的是回家看看。
 这样一个天下无敌的人物,对待自己的长辈如此温驯,不管是谁当这个皇帝,心里顿时会满意无比。
 李世民哈哈大笑,直接冲着李云招了招手,语气却故作不悦,装作呵斥道:“既然回家了,怎么昨晚不直接进宫,害的朕这几日一直担心,生怕你不听招呼躲在河北不出来。快点进门找个地方站好,咱们先上早朝,早朝之后爷俩好好唠唠……”
 好家伙!
 这还是肃重严肃的陛下吗?
 这口气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堂堂朝会,赵王站在门口不进来,这本是极其失礼的行为,然而陛下压根就装作没注意。
 不但如此,还亲自邀请,用的还是对待子侄那一套,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私生子。
 连李世民都开口让李云进门了,再站在门口肯定不符合规矩,但是众目睽睽之下,李云竟然还是没有抬脚。
 众人只见他忽然解下腰间长剑,然后缓缓双手托在半空,站在门口对李世民道:“陛下,先把天子剑上缴了行不行?”
 ……
 ……4更到,今天14200字,加更结束,明天争取继续加,晚安。
第190章 【朕的天子剑,永远属于你】
 众目睽睽之下,一柄长剑就那么直愣愣的托在半空。
 天子剑,象征大唐皇权的剑,古有传国玉玺,李世民独独爱剑,这把宝剑乃是皇帝登基之后命令巧匠所造,用来彰显一位马上帝王的武勇和功勋。
 谁也没有想到,李云会在这个时候缴剑,满朝文武怔怔看着门口,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熟悉的年轻人。
 旭日突破朝霞,射来一道晨光,剑鞘上的花纹在阳光下显得游离,仿佛一条随时可以腾飞而起的巨龙。
 其实这都是假象,天子剑的剑鞘哪里能飞出巨龙,一切只是因为它代表了皇权,所以才给人一种神奇无比的错觉。
 朝堂之中,看似平静,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羡慕,也许某个王爵甚至重臣正在幻想自己拥有这把剑。
 拥有这把剑,就代表着代帝行伐,或者更进一步说,拥有这把剑就是皇帝。
 “陛下……”
 李云托着长剑半天,发现李世民竟然没有开腔,他只能再次开口,郑重道:“臣拿着这玩意,实有千万斤重的感觉,每天都很累,每天都担心,这把剑太沉了,您还是收回去自己留着吧。”
 “是吗?”
 “你会怕沉?”
 李世民终于开口,一连问出两个反问,然后也不知语带何意,淡淡轻笑道:“你有天生神力,哪怕万斤之重也可举起,当年你父王在隋朝大殿力举铜鼎,一举成名获封西府赵王的荣耀,朕赐你的这把宝剑只有两斤重,你父王当年举的铜鼎数千斤……”
 皇帝这话说的,令人摸不着头脑,不但显得啰里啰嗦,而且听起来显得不连贯。就像一个想到哪说到哪的聊天着,似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明明李云要缴剑,皇帝偏偏东拉西扯开始说李元霸的事,当年李元霸在隋朝大殿举鼎,今天李云在太极大殿缴剑,两件事压根没有任何相通之处,也不知皇帝为什么竟把两件事放在一起说。
 李云托着长剑有些尴尬!
 谈不上骑虎难下,却算是覆水难收,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剑拿出来了,结果皇帝自始至终不做正面表态,这让他收回也不是,不收回也不是。
 “陛下这是怎了?”
 “难道今天就让赵王这么托着剑?”
 不止李云尴尬,朝班中一些国公也尴尬,尤其是老程刘弘基等人,当年是他们怂恿李世民给李云赐下特权的。
 时间仿佛过去很久,又仿佛只是几个喘息的功夫,这时李世民终于再次开口,悠悠然道:“拿着吧,一把剑而已,朕欠你父王太多,大唐也欠你父王太多,但朕又不能把皇位禅让出来,只能拿一把天子剑糊弄糊弄你……”
 “陛下此言差矣!”
 朝班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竟然把李世民的话直接打断。
 但见一个朝臣从坐垫上站起,面色肃重道:“前代西府赵王是前代西府赵王,这代西府赵王是这代西府赵王,两人虽是父子,父子并非一人,即便大唐对前代西府赵王有所亏欠,但也没必要把天子剑发给他的孩子。只听说父债子还,没听说父功子领,陛下若是如此,未免太宠溺今代赵王,此举对国朝不好,对皇家也是不妙,陛下若是坚持如此,史书上的名头怕是不太好听……”
 说话这人明显是个言官,拥有朝堂进谏的权利,所以言辞之间颇为张狂,压根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指责了皇帝。
 大唐没有因言获罪那一说,李世民几乎每天都被言官指责,这番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是李世民的脸色变也未变,反而淡淡微笑点头,悠悠道:“父债子还,为什么父功不能子领?倘若父功不能子领,国公勋贵为何要封妻荫子?爱卿退下吧,你的劝谏毫无道理。”
 然而那大臣昂然不退,反而大声再道:“此乃两码事。国公勋贵封妻荫子,古往今来一贯如此,但是天子剑不能继续交给赵王,陛下您刚才说的很清楚,大唐欠的是前代赵王的债……”
 李世民仍旧不生气,忽然笑呵呵道:“那好,朕刚才说错了!”
 这话让所有人一愣!
 从来没听说皇帝也有当朝认错的时候!
 只听李世民淡淡又道:“朕说错了,所以改个口,朕欠今代西府赵王的债,大唐也欠今代西府赵王的债,如此一来,爱卿还有何话要说?”
 那大臣明显一怔,随即语带嘲讽道:“陛下此乃胡搅蛮缠。”
 “放肆!”
 李世民猛然一声暴吼,怒气仿佛说来就来,厉声叱喝道:“朕如何胡搅蛮缠?”
 那言官貌似也是个硬茬子,昂首挺胸毫不畏惧,大叫反驳道:“多番改口,宛如稚子小儿,这若不是胡搅蛮缠,那什么才算胡搅蛮缠?”
 李世民声音更厉,森然道:“朕就多番改口了,你待怎么样吧?朕虽然改口,但说的都是事实,四年前突厥百万大军南下,是谁在黄河之畔孤身狙击,三年前河北穷困潦倒,是谁主动坐镇范阳发展民生,如今长安越来越富,百姓偶尔已经能吃上肉食,你们的俸禄三年之内翻了两番,可知道是谁在向国库源源不断输送钱财……”
 皇帝说到这里,陡然从龙椅上站起来,大声道:“朕告诉你们,是西府赵王,他是朕的子侄,同比朕的孩子,朕欠他的,整个大唐也欠他的,朕虽然改口了,但朕不怕史书说,今日之事是对是错,咱们让千百年后的后人任意评说,但是今天,关于西府赵王这件事,朕就这么定了!”
 那言官也够硬的,直接当庭咆哮起来,大怒指责道:“陛下这是要做昏君,帝王岂能不和朝臣议事?”
 李世民同样也咆哮起来,厉喝道:“朕不是和你们商议,朕只是通知你们一声,西府赵王之事,由不得你们聒噪。”
 好家伙!
 这才是千古雄才大略的帝王。
 朕不是和你们商议,朕只是通知你们一声,想听就听,不服就憋着,反正事无可改,我是皇帝我说了算。
 那言官猛然把头上官帽摘下,仰天大怒而笑道:“既然如此,微臣辞官,陛下要做千古昏君,微臣却不想史书被骂,这个五品言官我不做了,从此回家种田,笑看陛下挨骂。”
 “你没机会了!”
 李世民陡然冷喝一声,森森然道:“金吾卫何在,给朕将此人杖毙殿前,你想回家种田,那也得看看朕同不同意……”
 哗!
 整个朝堂大殿一片哗然。
 大唐自从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因言获罪的先例,想不到今天不但破了先例,而且直接要打死一个言官。
 在场众臣心里一惊,瞬间跳起来五六个人,就连房玄龄也从坐垫上颤颤爬起,急急道:“陛下,言官的职责就是进谏,倘若因言获罪,陛下以后如何广开言路……”
 又有其他几个重臣开口,基本也都是劝李世民不要如此。
 可是李世民却一脸刚硬,虎目坚决道:“朕要打死他,可不是因为他的进谏!”
 皇帝突然向着大殿角落了轻喝一声,森森道:“百骑司李冲,你来说说原因。”
 在场朝臣都是一怔,下意识看向大殿那个角落。
 角落里并没有走出人,却有一个清冷的声音传了出来,道:“言官刘余,陇右人士,曾家贫,苦读书,投卷世家门庭,入朝为官多年,两个月前,长安流传西府赵王欲要上缴天子剑一事,言官刘余家中忽有访客至,馈赠三千金,宾主尽欢颜,是夜,刘余醉宿外室房中,狂放曰,大唐无有因言获罪,此三千金赚的轻松……”
 能屹立朝堂的没有傻子,李冲这话已经把所有的内情都揭露了。言官刘余收受贿赂,所以才会和皇帝硬争,此人根本不是钢筋铁骨,而是为了那三千金在卖命。
 事情出现这样转折,朝堂没人再敢劝说李世民。
 大殿里冲出几个金吾卫,上前一脚将刘余踹倒在地,然后直接薅着头发往外拖,刘余发疯一样拼命开始求饶。
 可惜,没人敢出声帮他。
 大唐确实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所以言官文风奏事显得张狂,即便真的收了贿赂,那也是你知我知,就算皇帝被骂的不爽,一般也是咬牙切齿忍了,但是今天,李世民没忍。
 说杖毙,就杖毙!
 言官刘余,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个被打死的言官。
 这事搁在后世之人看来,似乎有些奇葩甚至不可信,李世民乃是堂堂皇帝,想要打死一个言官怎么还得先找证据?若是百骑司没有掌握刘余的证据,那皇帝今天岂不是白白被人嘲讽了一场?
 事实还真就如此。
 大唐时代,皇帝和大臣经常争吵,有时候吵得上头,甚至互骂彼其娘之,但是吵归吵闹归闹,哪怕大臣把皇帝气的暴跳如雷,但是从来没有被治罪问罪的说法。
 言官刘余,算是开了先河。
 李世民趁着杀人之威,忽然又再次开口,道:“正好朕最近有个决断,趁着上朝之际说给大家听听,自今日起始,皇家立个规矩,无论哪个皇帝登基,天子剑不得收归而回,大唐这柄象征皇权的天子剑,以后永远掌在西府赵王之手……”
第191章 【如果李云想做皇帝怎么办?】
 “陛下不可!”
 李世民才刚刚说完话,朝班里已经响起无数反对声,但见几个大臣直接站出来,面上神情显得极其激烈。
 虽然皇帝刚刚打死了刘余,但是并不代表言官们怕事,这一次站出来的人,甚至有铁骨铮铮的魏老头。
 但见魏征直接走到朝班中央,沉声道:“自古皇权必须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