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狠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妃满脸激动,抓着长孙皇后胳膊道:“姐姐,姐姐,十六年前,西府赵王战河北……”
正妃用手抓着皇后,这本是一件失礼的举动。
但是皇后却没心思管顾这个,反而一脸回忆道:“本宫恍然记得,三弟曾在河北消失过一段日子,事后归来,谁问他也不说。他从小喜欢玩耍胡闹,我们只以为他是找地方去玩了,现在看来,怕不仅仅是去玩。”
一皇后一正妃,突然都把目光看向墙角处。
……
恰好李云正翘头观望国公府,隐约感觉有人在窥视自己,他诧异转头去看,却见两个女子袅袅而来。
只一眼,李云便感觉这俩女不是普通人。
虽然穿的布衣荆钗,然而掩不住身上那种莫名的贵气,李云心里微微一琢磨,顺势便装傻充愣起来。
人家这种贵妇,明显是换装出来看热闹的,他虽能察觉洞穿,但也没必要揭露。毕竟这里乃是大唐长安,指不定乃是哪家勋贵的妻室。
倒是小丫头阿瑶有些反应过激,先是十分警惕看着长孙和杨妃,随即又把小手搭在李云胳膊上,想了一想似乎还有些不安心,于是使劲抱住了李云的胳膊肘。
这是小姑娘的娇憨和痴傻,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宣誓主权。
但她仍旧感觉心里忐忑,被长孙和杨妃的容颜对比的有些自卑。
长孙和杨妃是何等人物?几乎可以说是全天下最懂女人斗争的存在,两人只一眼就看穿小姑娘的心思,不由都噗嗤乐了起来。
长孙有心打趣几句,又觉不能和小辈跌了分,故而只是抿嘴微乐,目光隐约露出宠溺。
杨妃乃是长孙的马前卒,一般有事都是她负责开口,这时趁机试探李云道:“小哥儿,吃了没?”
吃了没?
这句话属于传统问候,一般就是个见面打招呼的助词,但是这个助词很有用,它能很快拉进人与人的关系。
但是李云心里还是保持一份警惕,并没有被杨妃的亲切表象所蒙蔽,毕竟他已猜测对方不是普通人,所以内心隐隐保持这一份警醒。
虽然警醒,但是该回答的话还得回答,李云脸上堆起微笑,彬彬有礼道:“多谢相问,我们还没吃!”
然后反问道:“您二位吃了没,现在可正是饭点呐。”
杨妃愣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道:“我们也没吃,出来看热闹呢。”
正要继续试探下去,哪知李云已经不给她机会,笑道:“看热闹好啊,我们也是等着看热闹……”突然伸手一指,故作惊喜道:“咦,要开始了,你们快看……”
杨妃顿时被带歪节奏,顺着李云的手指转头看。
就连长孙皇后也是如此,同样好奇的转过了头。
等到两位贵人醒悟到自己是被这少年误导,再想开口找话已经不合适了,原因无它,显得贸然,贸然询问一个陌生少年的身世,总会给人一种警惕和抗拒的心理。
长孙只能暂且压下心中急切,装作和杨妃一样喜欢看热闹。
……
恰好那边也真要热闹起来。
原来是程咬金终于走到家门口。
而程处默那厮,此时就在台阶上等着他。
满街之人都稀奇,窃窃私语在讨论,人群中还挤着李世民和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皇帝和两个重臣都在侧耳细细的听。
但听一个像是读书人的百姓啧啧称奇,很是费解道:“真是怪了啊,小霸王今天好像换了人。以前他惹祸之后,必然急的如热锅蚂蚁,只要听到程国公回府,小霸王不是躲就是藏,这次竟然不一样,他竟然在家门口等老爹?难道不怕揍,真是怪了啊……”
忽然感觉自己说话不够文绉绉,连忙咳嗽一声又道:“怪哉,怪哉,此乃长安一奇闻,此中必有蹊跷也。”
说完这才觉得满意,不由摇头晃脑很得意。
李世民忽然插了一句嘴,脱口而出道:“我看他怕是被打皮实了,所以已经不害怕挨揍了。”
那读书人微微一呆,随即觉得很有道理,这货也不知李世民是个皇帝,竟然伸手拍拍李世民肩膀,赞扬道:“老兄见地非凡,所说果然有理。”
说着突然一把揽住李世民肩头,挤眉弄眼道:“跟我说说,你下了多少注,小霸王竟然不怕挨揍了,我这次恐怕是要大亏……咦,你们这是啥眼神?莫非我说了什么错话,你们看傻子一般看着我?”
李世民确实在愣愣发傻看着他。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同样愣愣傻傻看着他。
就连不远处的墙角,长孙和杨妃同样也在愣愣发傻。
好半天过去之后,杨妃才呆呆道:“他,他拍了他的肩膀,他还揽着他的肩膀……”
这话乍听有些绕口,然而李云却下意识竖起耳朵。
可惜杨妃已经警醒过来,紧闭嘴巴再不说话。
第25章 【程咬金的回答】(修)
倒是那边李世民忽然哈哈一笑,似乎并未生气百姓揽住他的肩膀。
不过皇帝仍旧微微一震身子,不着痕迹将百姓的手臂给震开,然后才语带深意道:“朕……额,真下的注不多,但真不在乎输赢,输了,从头再来,赢了,亦无惊喜。相比起来我倒比较好奇程处默的改变,他为何不去躲藏,竟在家门口等老爹?”
这也是满街之人的好奇,顿时都眼巴巴看着国公府。
老程也很纳闷,双目直直盯着程处默。若非这小子长得跟他一般无二,老程真以为自家儿子换人了。
众目睽睽之下,程处默似乎很享受这种威风,这货先是在心里赞了师傅一句,然后突然开口道:“老爹,咱爷儿俩必须得谈谈了。你想揍我可以,但是不能白揍,有些道理我得跟你讲一讲……”
满街之人都傻了!
相互之间愣愣的看。
这还是程处默?
竟然要跟程咬金讲道理?
……
好半天过去之后,程咬金突然哈哈狂笑,大声道:“好啊,吾儿竟欲说理,此事值得称道,来来来,小东西,你说,老子听,如果说的不入耳,老子今天把你的屎尿打出来。”
人群中皇帝脸色一黑,长孙无忌仰天长叹,喃喃道:“程知节这种粗坯,如何能教育好儿子?程处默之所以犯浑,至少有他七八分的影响。”
旁边房玄龄咳嗽一声,无可奈何道:“屎尿乃是他的顺口溜,这厮在朝堂上也一样。”
李世民脸上有些挂不住,忽然恨恨咬牙道:“很好,他今天要是不把程处默打出屎来,朕就把他给打出屎来,堂堂一个国公,在百姓面前口无遮掩,不嫌丢人,成何体统……”
可惜程咬金并不知道皇帝就在人群,这时只知哈哈狂笑对着自家儿子,不断道:“小东西,你不是要说理吗?来来来,你快说,你老爹我很是好奇,真想听听自家儿子的理。”
程处默鼻孔向天,摆出一副睥睨不凡的架势,等待气势做足,这货陡然便开了口,大声吼道:“呔,老爹我问你,天下之富,在于何?天下之稳,在于何?兵强马壮,谁来养?威服四方,靠的谁?”
老程顿时一愣。
满街百姓也是一愣。
不远之处的墙角,长孙和杨妃悄悄对视一眼,杨妃满脸都是惊奇,轻声道:“姐姐,这是程处默?”
长孙微微皱眉,不知为何突然偷偷看了李云一眼。
皇后隐隐发现,这少年的嘴角似乎隐隐挂着一抹笑。
笑的味道,很是傲然。
……
那边程处默大吼之后,双目直勾勾盯着程咬金,大声又道:“老爹,这四问就是孩儿要跟你说的道理,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孩儿无话可说,我立马乖乖褪掉衣裤,然后让您吊起来狠狠的抽……”
“如果老子回答不上来呢?”
程咬金突然开口,冷哼问道:“你这小兔崽会如何?”
“如果老爹你答不上来,那孩儿可就要跟你讲一讲了。”
程处默似乎很是得意,鼻孔向天道:“世间之大,道理万千,老爹的拳头虽然有力,但你大不过我师门的道理。”
程咬金脸上的粗坯模样忽然不见了,相反换上了一副沉吟思考的精明神色。
老妖精皱眉思忖,好半天才以一种十分郑重的语气道:“天下之富,在于何?老爹我回答你一个‘国’字,国富,国库就有余钱,国库有了余钱,朝堂就能拿出来办大事,无论是周济灾民,还是建城筑路,这些都需要国库出钱,所以天下之富在于国。”
说到这里似乎理顺了思绪,又道:“至于天下之稳,稳在朝堂社稷,帝嗣有传承,帝王有大略,然后百官无有内斗,天下必然为之而稳。”
老程这一刻像是个谆谆教导学生的老师,目光之中忽然射出一股子期待,他双目一眨不眨盯着自己的长子,忽然又道:“第三问,兵强马壮谁来养,答案自然是咱们大唐的陛下,陛下招兵买马,然后兵部负责锤炼,户部给予粮饷,工部配给器械……”
程处默对这个答案撇了撇嘴。
可惜老程却没有察觉儿子的不屑,沉思半天又道:“最后一问,威服四方靠的谁,这却是要靠陛下的英明神武,指挥我等大将戎马征战,然后文官精切配合,后勤粮草要跟上,如此一场一场大战打下来,大唐才能不断的威服四方。”
这一番回答,可以说是一位国公的深思熟虑,其中或者有那么一点奉承皇帝的话,但是十之八九全全是肺腑之言。
老程这是真心在教导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所以程处默的四个问题,老程几乎把自己能想到的全都掏出来。
可惜的是,程处默依旧摇了摇头。
……
不远处墙角旁边,杨妃满脸好奇抓着长孙的手腕,求问道:“姐姐您看,程处默好像不满意啊。卢国公明明回答的很在理,可是为什么那孩子竟然不满意?”
长孙张口想要回答,忽然不知为何闭住口,皇后转头偷看李云一眼,突的莫名其妙说了一句话,悠悠道:“也许孩子们有更好的答案。”
人群之中,李世民突然对两个重臣叹息一声,道:“程知节的答案虽好,可惜他却答错了……”
房玄龄拱了拱手,故作不解道:“陛下为何发此论断?”
李世民大有深意看了房玄龄一眼,笑着反问道:“房乔你明知答案,为何要故作不解?”
说完也不等房玄龄回答,接着又叹道:“程处默这四个问题问的好啊,竟然让朕产生了一种惊醒之心。其实他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民,民乃百姓,国之基石!”
房玄龄这才点了点头,笑道:“陛下说的不错,答案果然是民!”
李世民直直盯着国公府门口,忽然又转头看了一眼墙角处的某个少年,悠悠沉吟道:“天下之富,在于民富,民富了,朝廷才有税收。天下之稳,在于民稳,民稳了,朝廷便没有动荡。兵强马壮谁来养,说的也是民,百姓有钱,国朝就有钱,国朝有了钱,军队才有粮饷发。威服四方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国家连老百姓都过不好,拿什么去震慑四方的宵小来窥探?单靠横勇无敌的大将军么,那肯定是不够的……”
皇帝说完这一番话,突然又道:“真是想不到,流民竟也有奇才。”
房玄龄忽然拱手开声,语气郑重道:“陛下,老臣有一事想求,我欲举荐此少年进入朝堂,给他一个官儿做。”
李世民沉吟片刻,微微摇头道:“太年少了,且先看看再说。”
房玄龄不再提议。
第26章 【国公府前,父子争辩】(修)
皇帝等人在惊讶,满街百姓在议论,此时偌大一个卢国公府门前,终于上演了一出儿子说教老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