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狠人-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人王愣了一愣,满脸狐疑盯着道童道:“你莫不是又在撒谎?那女娃有个屁的后台。”
 说着不等道童回答,直接开口又道:“老子已经让人打探过她,这女娃的出身确实有些不凡,她是隋炀帝的小闺女,可是隋炀帝的闺女又能怎样?别说是隋炀帝,便是隋文帝也不够看,当年大隋之所以能够建立,那是因为老子听了你的谎话上了大当。杨家的皇权是隐门给的,杨家一个亡国小女娃岂能看在我眼里?就算大隋不曾亡国,阿瑶也只是一个小公主,这样的身份或者能唬住世人,但也仅仅只能唬住世人而已……”
 言下之意不说自明,那是说他的孙女比公主更高贵。
 这人不愧是执掌隐门的大魔头,天下任何讯息都瞒不住他,阿瑶的身份连李云都没弄清楚,他却派人将阿瑶的一切查了个水落石出。
 道童明显也知道此事,因此脸色不见任何吃惊,但见道童忽然踏前一步,整个身躯几乎要跌落山巅悬崖,一阵山风袭来,吹得他道袍猎猎作响,他笑呵呵望着山下,口中悠悠然说了一句道:“老夫说阿瑶后台最大,指的可不是那丫头公主身份。”
 这话让齐人王一怔。
 大恶人满脸迷糊,忍不住也踏前一步站上悬崖,目光霍霍问道:“既然不是因为公主身份,莫非还有其它说辞不成?你且跟老子说道说道,看看老子听了能不能信服。”
 他不相信天下还有谁比自己孙女的后台更硬。
 毕竟他孙女的后台就是他这个古往今来第一大恶人。
 可惜下一刻他突然愣住。
 脸色变得无比精彩起来。
 只因他看到道童忽然抬起手来,并且悠悠然伸出了一根手指。
 那根手指赫然指向道童自己。
 齐人王目瞪口呆,只觉得脑中嗡嗡乱响,他能成为隐门第一魔头,自然不是那种痴傻之辈,他脑中灵光一闪,终于想明白一切,脱口而出道:“他妈的,阿瑶的后台是你……”
 道童一脸淡笑,悠然轻语道:“你说的不错,老夫就是阿瑶的后台。”
 齐人王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还争个劈啊!
 难怪道童会说自己孙女比后台也比不赢。
 若论谁是天下第一,道童当仁不让,哪怕他这个隐门大魔头,对上道童也有些不够看。
 有道童做阿瑶后台,这个正妻无论如何也争不下来。
 虽然想明白这一切,但是齐人王性格之中有着不服输的癫狂,这个一百多岁的老人双手缓缓攥拳,明知不可为仍要追问一句,道:“此事可有商榷余地?”
 道童面色平静无波,淡淡道:“有些事,说了你也不懂,此事即便老夫想改,怕是改了也没有意义……”
 “放屁!”齐人王喝骂一声,满脸不信道:“当世谁敢忤逆你的意思?”
 道童缓缓望向山下,对此不置可否。
 齐人王脑中灵光一闪,愕然道:“你是说那个臭小子?他敢忤逆你的意思吗?”
 道童仍旧不置可否,恍如矗立山巅的一尊化石,过了良久之后,道童才语带深意说了一句道:“这是一种你不懂的尊重……”
 齐人王果然不懂!
 古代男女婚姻结合,鲜有尊重一说,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道童是李云的长辈,有资格给他指定婚姻,然而道童却说要尊重,这事让齐人王匪夷所思。齐人王和道童斗了一辈子,深知这个道门至尊骨子里的强硬,道童看似性格文雅,其实刚硬异常,如此绝世高人,当世几乎无人能够忤逆他的意思,结果他自己却说要尊重,尊重的对象竟然还是他的徒孙。
 齐人王一度认为道童在敷衍自己。
 但他深知道童秉性,知道这位道门至尊肯定不会敷衍。
 不管因为何故,自家孙女的正妻之位争不到了,既然正妻不能争,那至少也要争一争第二名,齐人王忽然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道:“咱们不比后台,也不比温婉谦逊,咱们现在比一比别的,我家孙女的美貌天下第一……”
 结果道童转头看他一眼,竟然再次笑悠悠摇了摇头,淡淡道:“我批注你孙女排行第四,那她只能是排行第四。你家丫头生得确实漂亮,但她还算不上是天下第一,有一女娃名叫玲珑,你应该让人探查过她的情况。”
 齐人王登时大怒。
 没人会认为自家的孙女比别人差。
 他正要愤怒争辩,哪知道童忽然转身看向他,语气一改悠然淡淡,反而十分郑重道:“儿女之事争之无益,吾等做长辈的该为他们幸福着想,你若真的疼爱孙女,应该想想老夫先前那个提议……”
 这话说的无头无脑,然而齐人王却神色一变,径直开口道:“你说的是西方?难道那里真有大威胁?”
 “有!”
 道童神色更显郑重,沉声道:“彼去西方八千里,亦有强国战四方,强国不可怕,跟他们打就是了,但是那个国度也有护族之人,骨子里有着天然的侵略性。八千里距离听着很远,但你不知道那些异族侵略的心思有多重,老夫深有忧虑,此乃一个大威胁。”
 齐人王原本面色严肃,听到这里顿时一声鄙夷,道:“原来是护族之人,我还当是天上的神仙呢。护族之人而已,老子这辈子杀过好几个……”
 他正要继续往下说,陡然察觉道童神色肃穆,他脑中不知为何突然一闪,下意识脱口而出道:“你一生不弱于人,遇事从无紧张之色,然而你现在满脸肃穆,难道那西方护族的真是神仙?”
 除了天上的神仙,他想不通世上还有谁能打的过道童。
 却见道童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有缓缓开口问了一句道:“老夫此前提议,你我携手向西,咱们这一去很可能有去无回,不知你齐人王有没有这个胆量?”
 事情从他这个当世道门至尊口中严肃说出,更加增添了三分严重之意。
 齐人王轻轻吸了一口气,忽然转头看向山下远处,喃喃自语道:“老子这辈子成不了仙,倒是想干一干屠仙的事。不过老子暂时不能跟你去,我得喝完孙女儿的喜酒才动身。”
 道童郑重点头,道:“你能如此,汉家之福。”
 “狗屁!”
 齐人王骂了一声,忽然闪身跃下山巅,道:“两个小家伙鬼鬼祟祟动身了,老子要跟着他们后面看一看。我怕你的徒孙坑了我的孙女,那个臭小子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道童遥望山下,果然看到李云和齐嫣然正在朝远处走,李云拄着一根树枝撞成瘸子,齐嫣然扶着李云胳膊装成个瞎子,两个小家伙鬼鬼祟祟的模样明显没安好心,不知道装扮成这个样子准备去骗什么人。
 道童目光继续远眺,视线穿越夜空到了极远处,忽然脸上现出一抹微笑,他也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巅。
 在那夜色极远处地方,隐隐出现了一股庞大的车队。
 李云和齐嫣然明显是奔着车队而去,齐人王和道童则是隐在后面追着两个小辈跟去。
 ……
 ……呐,今天的两张8000字整理完了,为了防止订阅多花钱,有点话放在章节后面的作者说里,有兴趣的看一下吧
第288章 【渤海国主,光头秃瓢?】二合一章节
 山水口述,嫂子整理。
 【以下是正文】
 ……
 ……
 一夜已经过去,此时恰是凌晨,不过东方鱼肚未白,天色尚且带着漆黑,然而大唐车队已经拔营而行,车马辘辘宛如横亘在大地上的巨龙。
 古代行路极难,堪称艰难跋涉,有个词汇叫做舟车劳顿,说的就是赶路艰辛之苦。
 道路不平,车马摇晃,李世民坐在车中渐渐心焦,感觉腰膝隐隐有些泛酸,皇帝忽然抄起车帘,对着车外问了一句道:“谁来告诉朕,到底还有多远?”
 这话问的看似平和,语气却明显带着不耐,车边一群护卫对视两眼,领头的百骑司将领小心翼翼回答道:“启禀陛下,咱们已经过了范阳,前面不远就是幽州,出了幽州就是渝关,到达渝关之后,还要越过辽河,然后再往前行两百里,便可到达渤海城的地头。”
 这将领回答的极其仔细,然而李世民却皱了皱眉头,突然冷哼一声道:“离开长安已经三个月之久,现在竟然还没到达幽州,从幽州到辽河尚有八百里地,从辽河到渤海又有两百里地,如此千里之遥,何时才能到达……”
 皇帝说到这里停了一停,沉吟一下突然又道:“可否让车队加速?朕想十日之内到达渤海。”
 那百骑司将领顿时迟疑,好半天之后才小心翼翼回禀道:“这恐怕不行,十日很难到达,车队太过庞大,难以日行百里。”
 说着轻轻吸了一口气,小声又道:“陛下您也知道,车队后面跟着无数百姓,那些百姓拖家带口,更有不少老弱孤寡,如果车队加速而行,百姓们必然会被抛下,到时候……”
 将领说到这里不敢再说,垂着头静静等皇帝做出决断。
 果然只听李世民轻叹一声,喃喃道:“是啊,车队后面跟着太多的百姓。朕想加速而行,就是想缩短赶路时间,时间缩的越短,百姓们受的艰辛越小,可惜偏偏不能加速,否则百姓们会被抛下。”
 这是一个皇帝也解决不了的矛盾。
 赶路时间越长,百姓们越容易疲累,但是又不能加速赶路,否则百姓直接会被抛下,所以自从离开长安之后,大唐车队一直慢悠悠的赶路,宛如老牛拉车,每天才能行走几十里地,两千里路足足走了三个月,简直跟蜗牛爬墙没有区别,走的时候春花烂漫,现在竟然已经到了盛夏季节。
 走路慢倒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后勤补给有些跟不上,原本李世民的打算是御驾出关,出关的同时带上大唐文武百官,如此每到一地必有迎接,君臣等人不会缺少粮食。可是皇帝没有想到,百姓们竟然会跟着他走。
 所谓跟着他走,其实是想去渤海,世间有太多的穷苦之人,活不下去必然要挣扎拼搏,而李云的财神爷之名威震天下,老百姓们幻想着能到渤海城讨一口饭吃。
 这种事,李世民管不了。
 说是管不了,其实是舍不得管,大唐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老百姓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家园,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哪个百姓敢离开故土?但是李世民没有下令,任凭老百姓们跟着车队而行。
 刚离开长安的时候,只有几千百姓跟随,毕竟长安乃是帝都,关陇之地很难饿死人,所以选择离家的百姓并不算多,那几千个选择跟随的百姓大多是为了去发财,他们并非活不下去,而是想去渤海拼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几千长安百姓算是特殊,不在皇帝的照顾范围之内,但是随着车队不断进发,沿途渐渐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这才是真正穷困潦倒的人,几乎是拖家带口跟着车队逃荒。
 这些百姓才是李世民头疼的问题。
 人数足有七八万,个个都是嗷嗷待哺的贫民,赤贫之家没有粮食,每一口吃喝都得靠着别人接济,七八万人就是七八万张嘴,七八万张嘴每天最少得吃两顿饭,再加上车队开路的五千玄甲铁骑,以及护卫车队的五千皇家御林军,另外还有两千百骑司,还有整个朝堂随驾出关的几百个臣子……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人数足有十万,每天需要吃喝,如果再算上车队拉车的牛马,草料消耗也是一个恐怖数字,后期补给的压力何其巨大,难怪连李世民想要缩短赶路时间。
 皇帝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个笑话,然而在古代真真切切就是这样,在古代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很简单,但是在古代带领十万百姓可不简单,即便是大唐的皇帝,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