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狠人-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一个口袋很小,里面只装了八百粒玉米种子,另外一个口袋稍微大些,可也只不过才装了三十个地瓜。
“好,好,好……”
“好哇……”
老汉连连开声,欢喜的已经有些语无伦次,那伙计先是把玉米递给老汉,却把大的口袋仍旧拎着,笑道:“老人家,这东西沉,我看您年纪不小,帮您送回家里怎么样?”
“不用不用,不用不用!”
老汉连连摆手,满脸欢喜道:“别看老汉年纪大了,俺身上还有着一把子力气,这点重量完全没问题,小哥儿你交给老汉就行了。”
那伙计有些无奈,拎着口袋不知如何是好。
“我来吧……”
突然角落传来一个温和声音,有人挤过来伸手抓向袋子,伙计先是一怔,随即嘴皮子打个哆嗦,手臂不由一送,口袋递了过去。
李世民一把抓起口袋,随手往自己背后一搭,三十个地瓜其实挺沉,李世民身子明显晃了一晃。
皇帝笑呵呵看向老汉,温声再次开口道:“老人家,我帮您把种子送到家里去吧,在下读书这么多年,今日却在店铺门前得您一场教诲,应该给您出上一把子力,算是答谢您的教诲之恩。”
老汉微微怔了一怔,面上明显有些迟疑。
旁边李云突然哈哈一笑,开口道:“我也跟着走一趟吧,顺道教您怎么种地瓜。”
这话可比皇帝的话还管用,那老汉几乎瞬间转过了头,惊喜道:“你懂得神粮怎么种?”
李福趁机在柜台后面开口,语带深意道:“您老可算猜对了,这是一位大先生,我家店铺售卖神粮种子,同时还要收取技术指导费,来年开春之时,会有小先生上门指导,然而那些小先生都是弟子,这位大先生却是老师……”
老汉欢喜的不断搓手。
第455章 【这是咱家国主啊!】
李世民冲着老汉点了点头,当先背着三十个地瓜出门,后面李云笑呵呵帮着挤开路,陪着老人家紧跟着也出了门。
不多会功夫,人影已经远去,店铺之中一种伙计远远看着,心中全都生出震撼震惊之色,李福同样远远看着,忽然在心中默默轻叹,喃喃道:“一个皇帝,一个诸侯……”
皇帝背着一个口袋。
诸侯陪着一个老农。
……
半个时辰之后,城西一座四合院中。
此时天寒风冷,然而满院子站的全是人,但见一个两个百姓努力翘脚,伸长了脖子努力往里看,似乎生怕漏过一点,人人都是摒气凝息。
砰!
一口大缸被李云搬进院中。
缸里已经填满了黑黑的泥土。
“老人家,您看好了……”
李云笑着拍了拍缸,指着里面的泥土道:“每隔十天功夫,就往里面洒些水,不要太多,湿润便可,等会我把大缸搬进屋里,专门搁在您老的火炕边,这样一冬天都不会冻坏,保证来年可以育种发芽。”
原来大缸泥土里埋的是那三十个地瓜!
老汉连连点头,满院子百姓也连连点头,忽然有人弱弱发问,满是渴盼道:“这神粮真能如您所说,三十个就能育种五六亩地吗?”
“哈哈,问的好!”
李云又是一笑,指着大缸道:“待到来年开春之后,缸里的地瓜也许会变的皱皱巴巴,但是完全不需害怕,越是皱巴越能看出哪里有孔眼,那些孔眼就是发芽的地方,一个地瓜能够切成十几份呢。那时只需要把块茎埋进田里,一个月的功夫就能长满长长的藤秧,再把藤秧一节一节掐断,就可以变成栽种五六亩地的秧苗……”
这是详细无比的种植教程,满院子百姓生恐听漏了一点,就连李世民也是用心倾听,皇帝双手上面还沾满了泥土。
李云忽然又道:“其实冬季储存地瓜最好的方式是地窖,可惜为了三十个地瓜去挖地窖实在犯不上,所以我才用了这口大缸,灌满泥土同样也能保持活性。但是明年冬天你们必须挖地窖了,否则地瓜的产量会让你们买大缸直接买破产。五六亩地的产量,整个院子也堆不下。”
这话让百姓们全体一震,那老汉声音明显有些发颤,道:“整个院子?堆不下?大先生,真的吗?”
李云哈哈一笑,面上故作深邃,突然双手伸向大缸,蹭一下抱了起来,然后大踏步走进老汉的房门,很快听到里面哄的一声闷响,地面微微发颤,显然是大缸放了下去。
转眼之间,李云走了出来,他目光看向老汉,再次叮嘱道:“老人家记住了,屋里一定要记住保暖,火炕不能停,才能保种子。”
其实压根不需如此,他分明还有用心,他是想老汉能过温暖一动,才用种子的借口让老人不敢断了火炕。
眼见老汉面带难色,明显是在心疼烧柴的钱,李云又是哈哈一笑,突然看向李世民那边。
李世民何等人物,岂会看不懂李云的意思,可惜他这皇帝此时身无长物,手在怀里摸了半天什么业没摸到。
李云第三次哈哈大笑,猛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钱袋,冲着李世民得意眨眨眼,嘻嘻道:“二大爷,记住了,这钱算是借的,咱们爷俩九出十三归……”
李世民一把将钱袋子夺过来,沉声道:“好!”
转而看向老汉,想了一想却没把钱袋子递过去,反而抬脚走向屋门旁边,伸手摸向一个小囡囡的额头,那小囡囡有些畏惧,身侧两个小毛头有些紧张,三个小家伙抱着门框,似怕这位大叔会拐走他们。
李世民无奈一笑,手掌顺势从小囡囡的额头上拿下来,突然把钱袋子往小囡囡怀里一塞,无比温和道:“乖孩子,把这个拿好,里面有一些钱,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记的提醒你们曾祖父,每天不可断了你们屋里的火炕。”
小囡囡弱弱仰头,看着皇帝的眼睛,忽然甜甜一笑,脆脆道:“您是个好人呢。”
“哈哈哈!”
李世民放声大笑,猛地转身大踏步离开,皇帝穿过满院子百姓,身影转眼之间远去模糊,只有一声畅然欣喜,无比开怀道:“朕被人恭维这么多年,唯有这个夸赞最舒坦,小囡囡,谢谢你的赞……”
满院百姓怔怔发呆。
等到众人惊醒之时,发现那个教导育种的青年大先生也不见了,忽然有个汉子喃喃开口,一脸恍然道:“那口大缸,最少五十斤,灌满泥土,不低于三百……”
旁边另一个汉子紧跟着开口,道:“重达三百斤的大缸,刚才那位大先生却轻松抱来抱去!”
所有百姓目光相对,都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天生神力这个词,瞬间出现在所有人心中。
这是咱家国主啊!
……
李云很快追上了李世民,却见皇帝的面色有些怅然,李云心中一动,试探开口道:“二大爷,您现在明白了吧。种子售卖高价之事,并非我要搜刮民财,故意设置各种疑难,其实也不全是为了以退为进,实在是需要粮种的百姓太多,不得不使用这种按人口发卖的办法。”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至于收取百姓高额钱款的事情,侄儿对于这笔钱款绝对用之于民,明年我要派出无数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他们可不止是带去新粮作物的种植技术,还要带着牛,带着梨,带着接济青黄不接的吃食,带着普及小孩子开蒙的书本,我每个百姓收取十贯钱,算起来还要往里面倒贴一大半。”
一大半就是六七贯,这可不是小数字,渤海百姓那么多,李云怕是得倒贴上千万贯。
然而皇帝似乎没有去听李云解释,反而突然开口道:“时间不多了,朕开春就得走。渤海的摊子已经铺开,朕再没什么担心的事情,我毕竟是大唐的皇帝,肩膀上扛着天下子民的重责,在你这里虽然每天活的轻松,然而这不是皇帝应该享受的日子……”
李云微微一怔。
却见李世民转头看他,淡淡道:“你已成家立业,该当加冠开国了。”
第456章 【渊盖苏文】
国者,民之汇聚也,诸侯者,君也。
虽是诸侯之地,毕竟成其为国,裂土而封君,立国以行权,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大事,立国大典是要请人来观礼的。
大唐文武百官为什么齐聚渤海?
李世民为什么要把整个朝堂都带来?
帝王车驾巡游,只是一个借口,百官随游伴驾,同样也是借口,皇帝把老婆孩子都带了来,文武百官也带着各自家眷,千里迢迢出离中原,只为渤海建国观礼。
这是大唐第一个诸侯国。
需要邀请的观礼者不仅仅只有自己人。
“天下各国各地,消息都已送出去了吧?”
李世民忽然开口,语气显得很是肃重,皇帝目光直直盯着李云,眸子里有种说不出意味。
李云连忙正襟而答,道:“自今年六月始,知您将欲至渤海,那时侄儿便开始筹备建国之事,一边建设城池,一边处理琐碎,诸如送信发函、邀人来观,各项事务皆无遗漏。”
“是么?”
李世民似是沉吟一下,语气略带琢磨道:“六月开始送信,如今已是十月,整整四个月时间,足够客人赶路而来……”
猛然发问又道:“既然已经送信,可有具体回文?如此方能推算来贺之人多寡,也能提前知晓客人乃是从何而来。”
李云毫不迟疑开口,道:“建国之事,便如成家,所以侄儿以礼发出请函,凡是周边各国几乎没有遗漏,既然是邀请别人前来观礼,那么就得做到一视同仁,除了那些能够称其为国的国度,侄儿还请了一些并未称国的势力,比如西域诸城,比如南诏六地,又或草原超级大部,又或辽东的百济和新罗……”
说到这里迟疑一下,紧跟着又道:“甚至就连已经灭掉的高句丽,侄儿也给他们发出了观礼邀请书,高句丽共有大城一百二十九座,侄儿便给他们发出了一百二十九份书函。前些日子得到长孙冲和程伯伯等人回复,已经确定这些高句丽城主会来参加,除此之外,另行补发了六份书函,乃是高句丽刚刚建立的六个番号,有六个高句丽人成为了辽人督主,那六个奴才一心想要拜见主家,据说到时候会有重礼各自送上。”
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李云做的很好,忽然皇帝再次开口,有些感慨道:“当初朕登基为帝,周边诸国到贺极少,此乃生平一大憾事,好在有你帮朕圆一圆。”
李云顿又迟疑一下,道:“二大爷,侄儿并不确定他们会不会来。”
“无需担心,他们肯定会来的!”皇帝满脸自信,眼中带着悠然,突然意味深长一笑,淡淡开口道:“就算你不给他们发函,他们也会不请自来,自古国与国之间,兵戈和利益一体,或是征战,或是勾连,兵戈和利益共存,可算是一体两面。”
说着看了一眼李云,再次意味深长道:“如今世上即将多出你的渤海诸侯国,便等于他们的兵戈和利益皆有可能多出一份,故而你无需担心,那些人不请也会自来。”
李云若有所思点点头,忽然若有所指道:“比如岭南的那头猛虎,早早就派了一个儿子过来……”
哪知李世民哈哈大笑,摇摇头道:“冯蛊老谋深算,唯独此事打错了算盘,他派出儿子前来渤海,本意无非是想借着观礼之机暗行其事,或是与门阀相交,或是与重臣融洽,可惜他那儿子性格懒散,压根没有把冯蛊的任务当回事。”
李云却轻轻摇了摇头,小声道:“我却觉得他那个叫冯自在的儿子并不备懒。”
说着似是觉得表达不够清晰,想了一想再次补充一句,又道:“世人只重表象,目见大笑疯癫,所谓的备懒也许只是一种策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