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辽宁1950-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中苏两国有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航天事业自然也就不必急于求成,可以按步就班地展开工作。当年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苏联和美国进行太空竞赛的时候,就曾因为政治因素导致了几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被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送入太空的时候,几乎是在执行一次自杀任务,所幸加加林没有在简陋的条件下发生任何意外。当年的所有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前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当科马洛夫为了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献礼而踏上必死无疑的征程时,苏联航天事业的目的便不再那么伟大了。

    毛主席已经亲自和航天事业的参与者们谈过话,要求他们必须力求稳健,不能因为有了未来的技术资料就忽视安全性和稳定性,用节日献礼的理由给科研项目强制划定时间节点这种事情也被主席要求坚决禁止。

    “如果有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任务上因为意外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牺牲,那他们将得到全人类的敬意。但如果他们的牺牲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周,或是因为政治因素粗暴干涉了原本的时间表,那我们就该受到责骂。”何久天严肃地说道。

    “当然,我们探索太空的目的应当是纯洁的。”科罗廖夫很喜欢这位和他想法一致的中国同志。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一定能在1960年之前完成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在1970年之前,让我们两国的航天员都能登上月球。”

    “还有国际空间站,我们还要建设一个任何国家的航天员都能进入的真正的国际空间站。”

    两人又开始展望美好的未来,按照项目组自己的时间规划,在今年结束之前第一枚在这个时代生产的运载火箭就会分别把中国和苏联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不久之后,中国的神舟飞船将同时带着一名中国和苏联的宇航员进入太空,而在更遥远的的将来,中苏两国的宇航员将把一面代表所有无产阶级人民的旗帜插到月球的表面上。

    不过就现在而言,双方合作的重点还是复现后世中国运用得最多的,也是技术最成熟最稳定的长征二号系列和三号系列。2025年时的主力运载火箭仍是长征五号火箭,但用于登月探月工程的长征九号已经蓄势待发。

    “用在长征五号上面的YF100火箭发动机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生产,材料上的问题不是这两年可以解决的。如果用多个发动机强行并联加强运载能力的话,与我们追求稳定的原则相违背,因此运载能力较小的火箭可以作优先考虑。”

    “这在我们看来,运载能力已经不小了,按照你所说,这种长征二号火箭的改进型号已经能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这原本对我们而言是比较长远的追求了。”

    “科罗廖夫同志,我们的长远追求,应该是整个宇宙。”

    何久天说完后,科罗廖夫笑了一笑,现在这种条件他以前做梦都想不到,不说是这间临时卫星控制中心配备的超级计算机了,就算是中国方面送给他的智能手机,其运算能力都比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计算机加起来都更强。

    除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几十年的经验累积之外,他们的事业也得到了两国两党的全力支持。虽然事到如今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需要太空探索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代表人类的未来,但两国的领导人都能以自己长远的目光看出,人类总有一天要迈向更广阔的世界。地球上的争斗或许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还在威胁着人类迈向团结进步的道路,但我们已经能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第239章 直面威胁

    1951年四月底,一支小规模的中苏联合使团从里海北岸的苏联国土上乘坐飞机来到了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这支团队并没有受到大多数伊朗人民的关注,毕竟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即将到来的选举上面,国王巴列维和伊朗政府的外交部倒是派出了王室专员和相应的官员到机场进行迎接。

    这支由中国外交部的专员张谦和苏联专员马赫洛夫带领的小规模使团原本并没有收到伊朗政府的邀请,巴列维王朝根本也不会想去邀请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到自家里做客,毕竟美国人的军事基地还部署在伊朗的各大要地。巴列维被迫接受两国联合使团的访问是由于中国方面在日内瓦作出的努力,以及福建号编队进入印度洋后引起的综合效应,巴列维考虑到驻扎在伊朗的美国军队似乎也保障不了自己的安全,于是勉强同意了和中苏两国进行一次“旨在促进多边关系友好”的外交会谈。

    美国政府虽然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不过他们认为局面总体还处于可控的情况下,这个中苏联合使团的规模很小而且没有带上武装人员,只要别让他们接触到死到临头的摩萨台就可以了。如果中国方面恪守自己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那么美国政府大可以操控巴列维拒绝和中苏两国的一切合作,保留伊朗这个中东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中情局的相关人员已经到巴列维国王面前和他“痛陈利害”,告诉他中苏两国肯定会扶持伊朗国内的其他势力发动政变推翻巴列维王朝,然后就是一套利索的杀国王搞革命的套路,想要保全身家性命的话最好乖乖听话,协助中情局的所有工作云云。

    冷战两极施加的双重压力让伊朗政府很难处理这次多边会谈,他们既不能表现得太积极了,以免引起美国人的疑心,又不能表现得太敷衍,不然的话就会导致中苏两国翻脸。巴列维看得清楚,苏联想要和伊朗动真格的话,现在的美国人是拦不住的,自己的利益和美国人绑在一起,但是自己的人身安全美国人不能完全保证。权衡利弊之后,巴列维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必要亲自去迎接中苏联合使团的到来,到时候派出外交部的人员按照正常规格接待一下,然后自己出席一下欢迎晚宴,让谈判人员和他们随便扯一扯,拒绝合作建议就好了。

    于是,张谦和马赫洛夫等使团人员刚下飞机的时候没有看到太多前来迎接的伊朗官员,他们对此倒也不太在意,联合使团来到伊朗其实根本也没打算能和现在的伊朗政府谈妥什么条件的。两国领导层交给他们的任务其实是观察摩萨台的情况,如果摩萨台成功当选伊朗的首相的话,他们就可以和对方进行正式的接触。

    双方人员在机场上简单地交流过后,联合使团的成员们便搭乘伊朗政府提供的车队前往德黑兰的一处高级酒店暂时休息,多边会谈将在明天展开。和马赫洛夫一同坐在一辆豪华轿车的后座的张谦能看到德黑兰这座城市的行人的模样和他在二十一世纪时看到的并不一样,他曾经有在伊朗工作的经验,当时的德黑兰民众都是标准的穆斯林装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上级才派他作为联合使团的负责人之一。

    “看来伊朗政府并不是很在意我们。”一直在看风景的马赫洛夫突然这么说道。

    张谦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坐在前面的伊朗司机,也开口说道:“算不上什么问题,这个世界上不欢迎我们的政府多的是。”

    “希望之后的正式会谈可以顺利一些。”

    “当然,伊朗的领导者会讲道理的。”

    两人正在谈话的同时,车队驶过了德黑兰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联合使团的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广场上此时挤满了人群,他们正举着各式标语,似乎有某个人正打算到广场中间的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发表演讲。张谦并不知道的是,他此时经过的现场就是今晚摩萨台准备进行选举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活动的现场,伊朗政府的军警们已经在现场戒严,但是还是有许多的民众在此地此集结,可见摩萨台很受欢迎。

    广场旁边的一座酒店里,摩萨台正在和自己的同僚们商议今晚的事情,他已经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警告,今晚很可能会遭到中情局主导的又一次刺杀,如果不作准备的话自己必死无疑。他们知道和美国人沆瀣一气的伊朗军警将会放松场地的安全检查,让一个身上绑满钢珠炸弹的宗教极端分子混入人群,在他发表演讲的时候挤到人群前面引爆炸弹。飞溅的钢珠很可能把整个广场上所有人都打成马蜂窝,站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演讲台上的摩萨台难逃一死。

    “。。。。。。或许,我们应该把您的演讲省略一下,到时候您只需要到台上喊一句口号,然后尽快回到安全的地方,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来不及反应。”

    “这还是不够安全,我们怎么能保证袭击者不会提前混到人群的前面,等摩萨台阁下一出现就引爆炸弹?”

    “不然我们应该怎么办,将人群提前隔开吗?军队和警察都是听美国人的,他们肯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之前就和他们谈过了,他们只说维持现在这样的秩序就很困难了,要我们自己注意安全。”

    摩萨台身边的几个同僚都在房间里面争论如何应对今晚的刺杀,他们肯定不能和伊朗政府直接说这件事,这会打草惊蛇,让袭击者另择时机。

    “虽然难为难,不过我认为我们还是取消掉您今晚的演讲会比较好,后天就要开始选举了,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再搞一次的。”一名同僚对坐在椅子上沉默的摩萨台说道。

    摩萨台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如果我们这次逃避了,美国人就会进行下一次的尝试,只有直面他们的阴谋,才能表现我们的决心。”

    众人都有些无奈,他们对美国人的态度也有些动摇,这些人虽然和摩萨台站在一起,但是并不是和摩萨台一样完全不怕美国人的威胁。摩萨台对自己今晚的安全确实备感忧虑,中情局的计策十分毒辣,自己这边又没有什么帮手。

    看到了摩萨台的决心之后,同僚们只能接着想办法,考虑到现场的各种情况,他们认为最好的机会就是让比较忠心的保镖团队提前做好准备,制服或者击毙那些看起来不对劲的可疑人士。通过中国情报机构送给他们的美国人的行动计划,他们能知道袭击者将不得不用长袍遮掩自己身上的炸弹,这样子在德黑兰的民众中间还算比较好辨认。但即使做好准备,这个方案还是非常冒险,如果袭击者成功引爆炸弹,至少会有上百人的伤亡。

    “只要确保摩萨台阁下的安全就好了,如果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伤亡,责任也不在我们的身上,或许还对我们赢得选举有利。”

    “我同意,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是保证摩萨台阁下的安全,只要做到这一点,付出再大的牺牲也无所谓,毕竟我们追求的是整个国家的更光明的未来。”

    摩萨台看着眼前的同僚们,他知道他们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自己是不会到危险的现场去的,他们对无辜民众的死活其实没有那么在乎。当然了,摩萨台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牺牲一定数量的无辜人来达成胜选目的的手段,只不过在能够避免的情况下他还是会尽力去尝试的。

    当天晚上,伊朗国王巴列维亲自出席了伊朗外交部为中苏联合使团举办的欢迎晚宴,作为“重视”和中苏两国关系的表现。晚宴在格列斯坦王宫的宴会厅中举行,张谦曾经作为外交人员游览过21世纪的格列斯坦王宫,但没有进入到这座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联合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