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梦入大唐-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马跃还是留了个心眼儿,他手下有两万兵马,其中只有四千真正的骑兵。他点了两千骑兵,只带了一千最精锐的步兵上阵了。
这个步骑比例打大仗亚美尼亚部队是拿不出来的,谁让你们先挑战来着?我知道了你的兵种,派出克制你们的部队,这叫后发制人。
这边一摆好阵形,对面的大将就是一撇嘴,“呸,亚美尼亚人,手下败将。”
马跃并不跟他争口舌,你们原来打亚美尼亚,都是仗着人多势众而已,现在我们的装备上来了,人也不比你少,我们亚美尼亚的战士会给你们一个惊喜的。
亚美尼亚最近几年一直在跟大食人打游击,大兵团作战没打过,这种几千人规模的战斗,马跃是很擅长的。当下令旗一挥,左右两千轻骑冲了出去。
更早的时候,可萨人曾攻进亚美尼亚抢劫,马跃对突厥人的战法很熟悉。两千轻骑就是为了牵制萨比突厥人的轻骑的,免得遭到突厥人的两翼车悬奔射攻击。
对付灵活机动的突厥轻骑兵,马跃这里没什么有效的办法,只能同样用轻骑应对。他把战胜可萨人的机会,压在了中央的步兵阵上。
亚美尼亚的步兵阵学自罗马帝国,九百名步兵组成左右两个大队,马跃带一百亲卫重骑兵在后压阵。随着前进的鼓点儿声,九百名步兵迅速走成了整齐的阵列,向敌人缓缓压了过去。
这个时候萨比人的将军就挠头了。他这三千人是典型的突厥军队,全员骑兵。
然而敌人虽然也是三千人,却是步骑结合,两边的轻骑兵对战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可是敌人中间的步兵方阵队形严整,难道要用重骑兵去冲击有阵型的步兵阵么?这不是亏本儿买卖?
要是大兵团作战,突厥人的轻骑蜂拥而出,迅速就能将敌人的轻骑兵压制,然后奔射骚扰步兵部队。
你步兵走得慢,是个纯挨打的姿态,迟早得让轻骑的奔射搞得阵型混乱,那个时候才是重骑兵出手碾压的时机。
自己悔不该要跟敌人搞什么单独对战,就这么点儿人,敌人的轻骑兵也有两千,发挥不了突厥人全员骑兵的优势。
眼看着敌人的步兵阵缓慢但是坚定地压过来了,冲还是不冲?难道要往后退?能退到哪儿去?退回大营虽然是打仗的正确做法儿,可这场挑战不是败了?
将军在这里犹豫,一千所谓的重骑兵控着缰绳等待主将的命令。
可萨人穷困,三千骑兵哪里能装备出一千真正的重骑兵?只有主将身边的二百亲卫穿着链甲而已。
其他的八百人,前排穿着相对简陋的扎甲,后排能有皮甲就不错了,不过比前排皮甲、后排老羊皮袄的轻骑兵装备好些,拿的也都是长兵刃,当重骑兵用罢了。
就是这样,已经是可萨人的正规军了。像小帅手下全员披甲这种怪胎军队,即使是大唐,除了御林军千牛备身,也是没有的。
这就是小帅敢八万对二十万,还心里有底的底气,装备碾压对方嘛。
战场可不给你犹豫的时间,两翼的轻骑兵已经迅速交火儿了。
轻骑兵对战,远远地就显出突厥人骑射无双的优势来。
隔着五十步,突厥轻骑就搞了一波骑射,随即射完箭的轻骑向旁边旋转,从旁边绕到队伍后面去,抽出弓箭准备下一轮。
接着冲上来的继续射出手里的箭,马头一转,跟在后面,迅速形成了车悬的攻击阵型。
亚美尼亚人是农耕民族,不擅长射箭,骑术也比不上突厥人,眼看着吃亏,不断有人被射落马下。
好在他们有一个优势,投了小帅后,装备改善,全员轻甲,五十步对骑射来说,也有点儿稍远,损失还可以承受。
萨比突厥人的主将见亚美尼亚轻骑在相距五十步的交战里,完全被动,都没有射箭还击,还在向前靠近,立时信心大增。
不会射箭也敢当骑兵?现在轻骑兵对战有优势,这仗可以打啊。
将军立于马上,看了看压过来的敌军步兵。
亚美尼亚人的步兵左右两阵是一样的。每阵分成前后两部,两部中间有点儿距离。应该是便于前部损失后从侧翼撤退,换上后部。
每部分成四排,每排不到六十人,间距两米左右,这是挥舞武器不伤同伴的最小距离。
这还都像模像样,可是每部分只有第三排的成年兵拿着大盾长矛,身穿扎甲,能对冲锋的重骑兵造成威胁。第一排的青年兵和第二排的壮年兵都是皮甲,一手卵形小盾,一手宽刃短剑。
最后一排的轻步兵甚至没有着甲,只拿着小圆盾和短刀。你想靠肉搏阻挡重骑兵的冲击?笑话。只要舍得牺牲一些重骑,拼掉拿长矛的那些成年兵,此战必胜。
将军立时觉得优势在我,多牺牲点儿没什么。只要此战打胜,我就在二十万军前扬名,当即下了决心,一挥手,重骑兵开始小跑,像一片黑云,压了上去。
第三百一十九章 搏命
小帅和陈诚站在大营里搭起的高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场上的这场面子之争。
对于陈诚派亚美尼亚人上阵,小帅没有意见。他对手下部队的战斗力的理解远远不如陈诚,陈诚是他任命的统帅,他只是个看热闹的而已,肯定要尊重主帅的意见。
在小帅心目中,两万亚美尼亚附庸其实应该是摇旗呐喊的,战斗力应该比不上萨比突厥人的正规军,阿兰人也一样。
正式的战斗应该是大月氏主力打败萨比主力,然后附庸们跟着追击敌人,收割人头。
不过,那是决战时候的事,现在难道陈诚要玩儿什么“只许战败,不许战胜”什么的路子,骄傲敌人的心?
似乎小帅听的评书里,智谋无双的军师们都是这么干的。可是经过几年的实际战斗洗礼,小帅至少知道,评书里讲战争,基本是纯属瞎掰,就是让听众图一乐呵。
陈诚应该没听过评书,大月氏也没有故意打败仗的必要,只要不把敌人吓跑就行了。
马跃带的是亚美尼亚军队里的精锐,应该……能和萨比突厥的正规军打个不相上下吧?
这个小帅心里完全没底。可是双方轻骑兵一接战,这亚美尼亚轻骑只挨打不还手是什么意思?
马跃啊,看你挺大个肚子,大将军八面威风,你打败仗我不怪你,可是也不能打得这么难看啊?这样我很没面子的啊。
看旁边的陈诚并无惊慌之色,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小帅明智地决定暂时不发表意见,看看再说。
突厥人的左右翼两个旋转的车轮已经成型,不断奔射,每人至少要射八箭才能罢休。
亚美尼亚轻骑顶着箭雨前进,不断损失,始终不还手。轻骑兵前进很快,双方的距离很快靠近到了三十步,这个时候亚美尼亚轻骑终于发力了。
前排的轻骑从马鞍旁拔出一根标枪,齐齐地向突厥轻骑投去。
亚美尼亚人从小是种地的,没有突厥人骑射的本事,这玩意是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天赋。为了迅速形成轻骑兵的战斗力,只好选择了标枪作为远程攻击武器。
标枪的攻击距离比弓箭近得多,亚美尼亚轻骑要顶着损失靠近敌人作战,也是不得已。
不过标枪的杀伤力要比弓箭大得多,基本上只要被投中,就是落马完蛋。突厥人的弓箭受到亚美尼亚轻骑身上轻甲的阻挡,并不是每箭都见血,攻击力就相形见绌了。
标枪一出,局面立刻扳了回来。要是亚美尼亚轻骑还是以前的装备,在靠近敌人的时候损失过大,是打不过突厥人的骑射的。
有了轻甲的辅助,现在在近距离对战中占了优势,突厥人轻骑迅速损失,亚美尼亚本来落后的人数差距,开始一点点被抹平。
亚美尼亚轻骑投出手里的标枪,也和突厥轻骑一样玩儿起了车悬。
这不过是一种轻骑兵的常用战术而已,大陆上的骑兵基本都会。
不过东瀛人偏居小岛,骑兵数量非常少,倒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进化出这种战术。
直到后世的扶桑战国时期,有个叫上杉谦信的大名悟出了这种战法,扶桑骑兵打仗终于不再是一窝蜂的马匪水平。
小国岛民,见识浅陋,狂妄自大,一个个的自称什么战神、名将,将车悬战术吹得神乎其神,似乎是他们的独创,其实,连亚美尼亚人都会……
扶桑统一后,他们觉得自己行了。名将如云,战法先进,什么车悬战术,赤备突击,钓野伏,三段击,我已经天下无敌啦,准备向中华挑战。
直到木下藤吉郎那个猴子在朝鲜碰到了我大明的李如松将军,被一顿海扁,才认识到世界是很大的,中华是牛逼的。
他们那些“绝技”都是中华玩儿剩的,冷兵器时代还没结束,这小弟还得暂时先当下去。
小帅看亚美尼亚轻骑兵渐渐扳回了劣势,松了口气。两翼的轻骑兵在缠斗,目前处于胶着状态,双方战阵中间的主力终于碰撞到了一起。
中间的战斗,和两翼的轻骑兵战斗正好相反,冲锋的突厥人伪重骑要先经受步兵阵的远程打击的洗礼。
亚美尼亚的步兵阵没有遭到轻骑兵骚扰,阵型完整。敌人骑兵距离三十步的时候,第一排的青年兵就投出了手里的标枪,随即退入了阵中,拔出后背的第二根标枪待命。
第二排壮年兵也投出标枪,跟着退到了后面。
原来亚美尼亚人把青年兵和壮年兵摆在前面,是为了远程攻击方便,不是要拿肉身去阻挡重骑兵,这是标枪作为远程攻击武器的特殊战法。
随即拿着大盾和长矛的成年兵就顶到了最前面。
大盾摆成了盾阵,长枪支在盾上,枪尖儿朝向冲过来的敌军,严整的步兵阵,本来就是骑兵的克星。
头排的重骑兵遭到标枪的痛击,这玩意攻击披甲的重骑兵比弓箭有效得多,重骑兵纷纷落马,随即后排的轻步兵抛射投出了手中的标枪。
重骑兵遭到三波标枪的投射,损失不小,撞到成年兵的大盾上的时候,数量已经大为减少。
成年兵都是战场上的老手,枪尖对准冲过来的骑兵,不断调整,骑兵撞上大盾的瞬间,立刻松开手里的长矛,让骑兵的冲击力由大地来承受。
大盾有长矛支撑,形成了个稳定结构,被撞到的大盾顺着地面后退,阵型出现了凹陷,却没有被撞翻,敌骑的战马却被枪尖扎伤了。
这个时候退到后面的青年兵和壮年兵投出了手里的第二根标枪,重骑兵的锋锐遭到第四波标枪攻击,攻势为之一顿,重骑兵最可怕的冲锋优势终于被阻止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情况都这么完美,也有大盾被撞翻,重骑兵冲入步兵阵的情况发生。不过这是少数,原本站在最后一排的轻步兵就是应对这种情况的。
轻步兵并非亚美尼亚人,而是以前的战斗中捉的俘虏,有大食人、库尔德人,也有波斯伪军。他们相当于大夏军的跳荡军敢死队,只有少数的穿了皮甲,大多数只是皮袄而已。
他们不披甲,手里只拿着小圆盾和短刀,身手就灵活得多。
轻步兵只配发了一根标枪,扔出去后,在阵内快速穿梭跳跃,扑到冲进来但已经没有冲击力的的重骑兵身边,好几个人招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