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殖民海外-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切仿佛在告诉人们,过年了!阖家团圆的时候到了!

    就在这过大年的日子,翻了三倍达到十五万的曹军,远方的家乡是回不去了,将士们以潼关为家,战友为家人,在潼关之下,大声欢唱着,庆祝新年。

    “主公新年吉祥!”

    曹性穿梭在庆祝的将士们之间,没到一处,都换来麾下大声的祝福!

    “弟兄们!新年吉祥!”

    曹性热情的回应着这些子弟兵。

    董卓退了,曹军以最忠诚的老兵汇聚一些原皇甫嵩军,共五万,分别驻守汉阳一万、汉中武都一万、陇关一万、三辅两万。

    剩下的大军,通过整编大震关、汉阳郡两地两万董军,扫荡整编汉阳、三辅、汉中、武都的叛军、杂胡蛮夷,得兵三万,使得曹军再次扩编五万。

    达到了如今潼关之下,十五万大军的阵型。

    除此之外,这些地方杂胡蛮夷的部落剩下的十余万老弱妇孺,也全部迁往了荆州,将以荆南、交州作为他们的安置地。

    后果就是,在曹军大军的努力下,汉阳、三辅的羌族杂胡,武都、汉中山中的巴夷蛮族十不存一,汉人在这些地方的地位变得不可动摇。

    新年的喜悦慢慢的缓解了一些曹军中新加入者,他们的紧张情绪,放开吃喝的酒肉美食,更让他们忘记了烦恼,很多新加入者,与曹军控制着饮酒的老兵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起来。

    不用值班的老兵,更是每每与他们推杯换盏,不醉不休。

    酒肉可以促进男人的情意,当兵的男人也不例外。

    庆祝过后,回到主将营帐,众文武并没有表现出刚才的那份轻松,从洛阳赶过来的刘贵,立于堂下:

    “主公,紧急消息,袁隗当上丞相了!

    您不在的这些日子,百官先是推举袁隗为太傅,之后又推荐其为丞相!

    其中又以丁宫、许相、王允最是活跃,不过这王允也没落着好,空出的司徒之位,并没有落入他的手里,而是成了袁逢头上!”

    刘贵带来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众人心中爆炸,全场除了曹性,所有人都一脸的不敢相信,丞相之位,已经废了两百年,如今袁隗复起当上了丞相,名声在天下再也无人与之并肩。

    本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家,将更上一层楼!

    哪怕曹性与之比起来,名声方面,简直就是萤火虫与太阳的比较。

    “丁宫、许相、王允,忘恩负义之小人也!也不看看是谁让他们坐在现在的位置上,王允更是自作自受,你舔着舌头做袁家的狗,人家袁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就这样的人还想当司徒!”

    蔡阳气的咬牙切齿,张口大骂。

    “蔡将军说的对!主公,让末将这就领军去洛阳,我要这些忘恩负义人,看看我方天画戟锋不锋利!”

    吕布做出了嫉恶如仇的姿态,以正他忠义无双之名声。

    “主公!我等愿出征洛阳!”

    在场诸将纷纷请战。

    曹性摆摆手,场面安静了下来,其看向一言不发的盖勋:“盖将军,你觉得该不该发兵洛阳?”

    盖勋抬头,露出那五官扭曲到了一团的脸,脸上的皱纹顿时感觉多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如同根须:

    “还请将军看在陛下的份上……”

    盖勋下面的话,说不出口了,但曹性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眼睛扫过诸文武,像盖勋这种人还真不在少数,文士中梁衍、赵嵩、陈调等,武将黄忠、扬奉、徐晃等,都在其列。

    想不到麾下对朝廷有感情的这么多,早该知道的,除非窝在南方,一旦入了洛阳,入了朝堂,此类人绝不在少数。

    曹性内心感叹着,脸上依旧波澜不惊:“洛阳一定要回,但记住是回,而不是去,更不是出兵征战!”

    此话一出,堂中盖勋、梁衍、黄忠等,松了一口气,而这些曹性也都看在眼里。

    “袁隗当上丞相,是陛下的选择,我们应当保持尊重!以后军中不得非议袁丞相!”

    “诺!”

    吕布、吕范等将不甘跟着附和。

    “张旻先生,这次又得你出马了,替我先行一步,前往丞相府道贺!”

    “诺!”

    神色复杂的张旻领命而去。

    全场顿时陷入沉静之中,或许这个年,是他们过得最煎熬的一个年。

    第二天,全军收拾行装,加快行军,赶向洛阳,哪知在经过弘农之时,吃了个闭门羹。

    弘农城下,曹性本想领军在此休整一番,并入弘农采购一些物资,弘农守军却闭门不开,弘农太守不知何时,换上了大儒赵岐。

    曹性没有与这位经学大师说教,大军绕道,前往洛阳。

    紧赶慢赶,熟悉的洛阳总算映入眼帘,城门之下,守卫的身影却不再那么熟悉。

    曹军大军的到来,引起了守军极大的轰动,以至于没有阻止出城的李儒一行人。

    李儒直奔中军帐下,被虎豹义从带到了曹性面前:“拜见主公!属下有军中与袁隗暗通的人员名单奉上!”

    李儒口一出口,让周围人倒吸凉气,叛徒的字眼,顿时浮出他们的脑海,曹性接过名单,让周围人更加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曹性看也不看,一把将这楚地新纸书写的信封,撕成了两节,又掏出了火折子,李儒大喊:“主公,不可!”

    曹性无动于衷,吹着了火折子,点燃了信封,楚地新纸化成了飞灰,再也看不到里面的名单。

    “传令下去!我曹性回来了!”

    曹性豪情万丈!让人忍不住做出仰慕!顿时士气高涨!

    十五万曹军,毫无阻拦的跨过新面孔守军,进入到了洛阳城内,可怜袁家刚刚组建起来的一万新卒,在尸山尸海杀出来的十五万曹军面前,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大军控制了洛阳,曹性回到后将军府,闭门不出。


………………………………

第382章 殿前大博士 国士

    丞相府,袁隗坐于主座,堂中左上首和次首的位置被空缺了出来,而排在第三个位置就是新晋司徒袁逢,此时袁逢,恶狠狠的瞪了前面两个位置,仿佛能将这缺席的人,给瞪死一般。

    气哄哄的他,一脚将面前的桌案踢翻,口中怒吼:

    “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废物!粮饷、安家费收的不少,面对曹军却一点反抗都没有,养了这么久,转眼成了曹军了!

    许凉、伍宕,什么原大将军麾下大将,就是两个草包,曹性一回来,就束手就擒了!”

    “周阳!稍安勿躁!”

    原何进府中掾吏,名士,丞相府长吏何颙,开口相劝。

    原何进府中的主簿陈琳也在此列,不过他们位置都在袁逢后面,而许凉、伍宕两个武夫,自然是不能位列左首和次首的。

    “伯求,你是不知道,这许凉、伍宕有多么的厚颜无耻,当初是他两……”

    许凉、伍宕成了袁逢的出气筒,颇有指桑骂槐的意思。

    “周阳!”

    主座上的当今丞相袁隗开口了,身为兄长却明显次于弟弟袁隗的袁逢,老实的收声。

    以此可以看出,他不愧是袁绍、袁术的生父,特别是嫡子袁术,恐怕有几分脾气就是继承他的。

    “前些日子,张旻前来道贺,说明了曹性的态度,这次曹性得胜回来,最是意气风发之时,切不可乱了分寸!丞相之位已经坐实,且看看明日上朝之时,他有何话说!”

    丞相府中,袁家人正在研究怎么应对曹性。

    后将军府中,曹性却在大吃大喝,确切的说,接待贵客,如果袁逢在此,肯定就会暴跳如雷,因为丞相府缺席的人就在这里,包过左首和次首的人。

    其中还有许凉、伍宕,如今这前脚还是丞相府倚重的将领,后脚,成了曹军军司马。

    这二位也是在史书上,留过名字,留名的一笔就来自于,向何进献策,让灵帝检阅御林军,为此灵帝临死前还当了一回“无上大将军”!

    至于能力,据情报也就是准一流、二流水平。

    第二日,光熹二年元月初三,本是休沐的日子,因为曹性的回归而百官上朝。

    西北边患被平,理论上天下再也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比拟曹军,十五万大军的回归洛阳,加上原有的驻洛阳的河南尹的五万大军,洛阳周边曹军达到了二十一万。

    刚刚被袁家组织起来没有两月的一万新卒,为曹军凑出了这一万的零头。

    此时此刻,百官再也不敢小看曹性,提起曹性的时候,本能的将他说成并州九卿出身之士族曹家,而不是雁门庶民曹。

    朝会开始,百官纷纷与皇帝、太后拜年,随着宦官开始进行朝礼,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朝的宦官,不是张让,也不是十常侍中的任何一位。

    而是一位名声不显的宦官,身上中常侍的官服都可以看出来,其是新人。

    这位新人任中常侍,刚刚与百官配合着,行完朝礼。

    刘辫已经开口说话了,这是他上朝有数的几次发言,其对着作揖的百官一挥手:

    “众爱卿平身,朕持掌天下也有半年,如今进入光熹二年,各地叛乱多有清平,朝堂之上一片光明……”

    长篇大论长达数千字,而刘辫就像一位蹩脚的演员,表情麻木的快要睡着了,如同背读台词一般,期间新任的中常侍,还不时小声提醒。

    哪怕如此,百官也得恭恭敬敬的听着。

    在中常侍的咳嗽声下,刘辫说出了长篇大论的结尾,可能实在是背累了,形容词直接都改成了一样的:

    “太尉丁宫劳苦功高,入录尚书事,为尚书仆射!

    司空许相劳苦功高,入尚书事,为吏部尚书!

    司徒袁逢劳苦……博学广才,入宫为朕之师,升太傅!

    少府王允升司徒,入尚书事,为礼部尚书!”

    刘辫以为总算背读完了,就要散朝,中常侍连忙小声提醒,耳语了几遍,只见刘辫点了点头:

    “尚书台制度有些荒废了,得改,就从名字改起,以后,尚书台更名为内阁,取名宫内阁殿之意,内阁之长设尚书令由丞相袁隗兼任,次长设尚书仆射。

    六曹尚书更名为六部尚书,三公曹更名户部,吏曹更名吏部,民曹更名民部,余等对应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尚书令、尚书仆射、六部尚书,共八人组成内阁,授各殿大博士衔,秩千石!

    内阁辅助朕处理一切政务。

    内阁之下,又有国会,原尚书台尚书左右丞2人、尚书侍郎36人、尚书令史18人,共56人,皆入国会,这些职位皆由朝廷官员兼任。

    同时天下十三州一百零五郡国,每州出2人,每郡出1人,共131人,填补国会。

    朝官加地方州郡官,共187人,在国会期间授予国士头衔!秩六百石!

    国士有监督权、国会时参与国策制定权!”

    此话从木讷的刘辫口中说出,让袁隗、袁逢惊的说不出话来,耐人寻味的是,三公都入了内阁,而位高于三公半级的太傅袁逢却没有。

    这让两人想起了昨日为何许相、丁宫、王允会缺席。

    内阁国会等于总揽了天下大权。

    让他们惊的说不出话的是,在场百官,除了他们一系的,虽也惊讶,但更多的是眼神透露着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