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殖民海外-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两人想起了昨日为何许相、丁宫、王允会缺席。

    内阁国会等于总揽了天下大权。

    让他们惊的说不出话的是,在场百官,除了他们一系的,虽也惊讶,但更多的是眼神透露着兴奋,由此可见,他们是知情者,只有昨日还研究着怎么对付曹性的袁家一系,被瞒在鼓里!

    刘辫接下来的话,更是让袁家一系之外的百官,发出沸腾的声音。

    刘辫将他背读的最后一句话说出:

    “殿前大博士、国会国士由皇帝钦点,俸禄都为特加,可与职位叠加!”

    千石、六百石如果是唯一的俸禄,那说明这官职只能算中低级官员,当初尚书台就是如此。

    但成了可叠加的之后,如九卿本为中两千石,加上尚书就成了三千石,地方县令为六百石,有幸加上国士,就是一千二百石,比郡丞还高。

    刘辫刚刚说完,三公许相、丁宫、王允,领着大半的官员,拱手作揖:“陛下圣明!”


………………………………

第383章 汉人永不为奴

    袁逢当场就要反驳:“陛下,高祖光武祖制……”

    太傅袁逢的话还没说完,曹性已经公然出列,其洪亮的声音,完全不是袁逢这文士能比:

    “陛下!大汉祖制,汉人永不为奴,宦官虽是陛下您的近臣,但阉割之举,已经和天家奴隶没有什么区别,臣提议,废除汉人宦官!”

    汉末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以至于三公常为附庸,废除宦官就是无数人心中所想,曹性此话一出,瞬间将注意力从内阁、国会中分散了开来。

    袁逢的话,再也吸引不了他人,被无限期的拖了下去。

    曹性此话一出,刘辫怯生生的回头望向垂帘后的何太后,此时的何太后以丝巾掩面,泪如雨下,刘辫顿时不知所措,脸上写满了心痛,昨晚背的流程被他抛到了脑后。

    “咳咳……陛下……”

    新任中常侍连连咳嗽并小声提醒刘辫,垂帘后,服侍何太后的同样是新面孔,其板着脸,附耳跟何太后提醒了几句。

    何太后擦干了泪水,发出沙哑的声音:“后将军,没了宦官,宫中起居将由谁来服侍?”

    这母子连心的一幕,让身为人父的曹性揪心了,以历史上两人的结局安慰自己,毅然开口道:

    “回禀太后,臣是提议废除汉人宦官,并没有要废除宦官,臣这次西征,以及以往的南征,收有占人、羌、氐、杂胡少年无数,愿选出百位填充宫中!”

    “百人怎么能够?”

    袁逢立马反驳。

    曹性一脸冷笑不做回答,袁逢刚以为对方怕了,三位三公顿时像父母被侮辱了一般,瞬间炸毛,大帽子一顶又一顶的扣了上去。

    太尉许相最先开口:“袁太傅,您这是不愿清除为锅朝纲的宦官乎!”

    许相说这话时仿佛忘了他以前就是阉党。

    以前就落后了许相的司空丁宫,这次又被许相抢了先,时机落后以努力补。

    丁宫吹胡子瞪眼,厉声大喝:“袁太傅,国难当头,你还想让朝廷浪费多少钱粮,放在养这些无用的宦官之上!还是说宦官之中有你的人!我可听说张让、赵忠等十常侍可与你关系匪浅,前些日子,你还私会他们了吧!”

    王允启唇反击:“我可听说在袁太傅家中,有不少十常侍的收藏,十常侍府中更有不少太傅你家的传家私藏!

    听说张让新纳的小妾还是太傅你给赠送的呢?你说一个阉人,那玩意都没了,还要纳妾!”

    三人说的有理有据,偏偏很多就是事实,比如小妾,袁逢整个无力反驳。

    这时三公带领着大半朝官拱手道:“臣等附议后将军之策!”

    这时又有许多原属于袁家一系的朝官,在废除汉人宦官面前,忍不住出列附议。

    袁逢看着殿中孤零零的几个没有附议的人,眼中满是悲哀,堂堂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竟然会落得如此地步!

    袁隗一直保持着沉默,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看着许丁王三人的表演。

    这时势必要压许相一头的丁宫开口道:“陛下,如今国难当头,宫中养育着数千于国无利的宫女、宦官,这可是误国殃民之举啊!

    臣提议除宦官编制改到百人以外,宫女同样如此,百余宫女服侍陛下,足够天家的繁衍了。

    陛下,宫女贵精不贵多!”

    何太后脸色是苍白的:

    “那洛阳宫殿如此之多,怎么打理的过来!”

    何太后这话一出口,顿时后悔了,果然丁宫再次反驳,语气无比的偏激:“奢华的宫殿都是致命的毒药,迷惑人心、使人玩物丧志、贪图虚荣的源泉,臣提议一把火都烧了!”

    此话一出口,从小住在道观的刘辫还好,深住宫中的何太后,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硬住了。

    曹性露出心疼之色,摇了摇头,张开了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万石的太傅说句话,全殿反驳,两千石的后将军刚张嘴,全殿都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的汇聚,宣示着这场朝会的主角。

    “光武皇帝之时,天下百废待兴,京师洛阳,只有北宫,后慢慢又增西宫,直到先帝桓、灵皇帝,又增南宫、东宫。

    如今天下大乱已久,正如同光武皇帝之时,万业凋零,百废待兴,正应该恢复光武皇帝之仁政!

    但已经建好的宫殿也不能摧毁,这是天下人汇聚的财富,摧毁就是可耻的浪费!

    臣提议,将北宫继续留作皇宫,将南宫改名文渊太学院,将天下太学生,搬入其中,以后所有地方所举的孝廉、茂才,在上任为官之前,先与太学生一起同居文渊太学院,必要时代理授课先生。

    东宫改做国会所在,为办公之所!

    西宫分割开来,阁楼为独栋,分赏国勋宗亲王爵、柱石公卿公爵!

    大殿太过宽敞,有违帝王礼仪,臣提议,以砖石分割开来,一殿化数十,分赏于侯、伯之爵,再以更小的分割房,赏于子、男爵!”

    曹性话一说完,在场九成朝官大声附议。

    何太后眼看孤掌难鸣,忍着心头的疼痛:“准了!袁家累了,散朝!”

    话音刚落,何太后挣开了白皮肤新任中常侍的搀扶,来到龙椅,与刘辫母子相依着离开。

    袁逢有话难言,只能拖后,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拖,错过了唯一的机会,让这内阁国会成了定局!

    百官散朝袁家身后跟随的朝官,其稀少的数量,破了新纪录,只有寥寥数位,这并不是说朝官都背弃了他们,而是很多朝官因为刚刚朝堂之上,没有跟他保持一条战线,而心有愧疚,选择躲避着独自离开。

    可这些袁逢并不知道,前些日子百官一致的推举袁隗为太傅,之后又推举袁隗为丞相,自己为司徒,那时百官据后恭送,何等的荣耀、风光,如今成了过眼云烟!

    另一方面,后将军身后的朝官却是从未有过的多,达四十余名,占了朝官的三成,司徒、司空、太尉这三公,如同下官一样,走在了后将军身后。

    曹性内心感叹:不得不针锋相对了!


………………………………

第384章 奉天阁

    就在袁逢四处活动,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全面否定内阁国会的时候,宫中传来消息,何太后身体有样,小皇帝刘辫服侍身前,近日的朝会全部推迟。

    听到此消息的时候,袁逢才知道早上朝会,自己错过了最后的反击机会。

    慌不择路的袁逢,来到丞相府,直闯袁隗书房,一看到正在看书的袁隗,就唉声说道:“四弟!这都什么气候了,你还有心情看书!”

    丞相袁隗不慌不忙的收起了楚地新纸做的线装书籍:“三兄,修身养性……”

    “去去,修什么身,火烧眉毛了还说这个,陛下太后据不上朝,朝中大权全部落入内阁制之手!你也不管管!”

    “我就是内阁之首,尚书令,你要我怎么管?”

    袁逢一下被说的哑口无言。

    第二日,袁逢早早的来到了袁隗卧室外等待,两人吃过早膳,袁隗整理起了着装,出门而去,袁逢大喊:“四弟你去哪?”

    “皇宫殿前内阁!”

    袁隗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袁逢呆呆的站在那里,想跟上去都没办法,口中大骂:“什么狗屁太傅,位高过三公,却没有录尚书事,就是空壳!虚职!”

    在曹性动用了大军的帮助下,皇宫的搬迁格外的快,很快除北宫外,另外三宫被空了出来,北宫由此也成了唯一的皇宫。

    内阁诸位殿前大博士,作为天子辅臣,正位于皇宫办公,其所在的阁楼被更名为奉天阁!

    袁隗来到奉天阁的时候,里面已经热闹非凡,老远就听到了丁宫那夸张的声音:

    “卫将军,您以宫中被换下来的阉人充实军队,正是善举也!这些阉人为祸我们大汉数百年,让他们用鲜血为大汉征战、赎罪,就是他们的归宿!

    也是卫将军您仁慈,让某说,阉人就该千刀万剐!”

    “诶!丁司空,阉人也是汉人,不能滥杀,将他们贪墨的钱粮充公,再在边关从军赎罪就好!”

    “卫将军真仁义!”

    ……

    袁隗怎么听,都觉得这卫将军的声音很耳熟,当步入奉天阁,也就是内阁的时候,一看,才发现这位卫将军正是曹性。

    曹性看到袁隗的到来,连忙恭敬的起身拱手作揖,礼仪周全的让他说不出话:“恭迎丞相!”

    太尉尚书仆射许相、司空吏部尚书丁宫、司徒礼部尚书王允,纷纷起身恭迎。

    仿佛看到袁隗眼中的奇怪一般,曹性开口恭敬的道:“丞相,您没来的时候,宫中传来诏书,已经任命下官为卫将军,录尚书事,任兵部尚书,因此入了内阁!”

    袁隗心中惊叹,当初他举荐曹性担任大将军他不当,举荐骠骑将军他不当,半年过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接受了出任卫将军的诏书,这真是深藏不漏啊!

    卫将军说高,上面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如今前面两个虽空缺着,但车骑将军却有两个,就是复任左车骑的皇甫嵩,以及右车骑朱儁。

    说低,卫将军又正好属于三公之列,比位比九卿的前后左右四将军,高上一级。

    重要的是,曹性成了兵部尚书,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总揽了天下的兵事,包过了武官的升迁贬罚。

    袁隗静静的跟曹性还礼:“恭喜恭喜!”

    这下轮到曹性惊叹了,袁隗竟然如此淡定!如此自信!那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曹性忍不住偷偷的看了看王允,内心又做出了否定,王允如果自己不了解他,他是致命的毒蛇,但自己太了解了,如此他不过是墙头草、投机者、跳梁小丑而已!

    光凭王允能让袁隗如此自信?

    曹性边思考边恭迎袁隗坐上主座。

    华夏历史上第一场内阁议会召开,颁布的第一条国策就是整编原宫中近两千的宦官充军,其中大半入了众人以为最危险的海师。

    第二条就是模拟空缺的内阁尚书,国会国士的候选人名单,每个岗位都有数人共四百余人,以供皇帝挑选。

    第三条正是三宫改建之事。

    这三大条,牵扯的利益太多,王允很自然的再再次倒戈,为党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