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包拯很忙-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老夫子眉头一皱,开口道:“我何曾说过要包拯纳妾了?我是要包拯明媒正娶我家仙仙。仙仙本就和包拯情投意合在先,而且仙仙更是包拯的救命恩人,两人经历生死,二人的情义,就连我这老朽都有些感动。”

    包拯早就安奈不住了,他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怎么可能做那任人摆布的玩偶。这婚姻大事,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拯却是受不了这些。

    包拯站起来开口道:“何老夫子!晚辈能得到何老夫子的肯定,并且能让何老夫子将仙仙许配给我,晚辈是三生有幸。不过婚姻大事,在乎情投意合,在乎心意相通,仙儿虽对我有救命的恩情,但是我也曾经和她言明过,我和仙儿之间的事情,我希望由我们自己做主。”

    张雨惜原本见包拯站起来,生怕他会说出伤人的话来,要是伤了仙儿的心,张雨惜只怕会更加愧疚。张雨惜此时就是那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包拯拒绝仙仙,一方面又不希望仙仙受到委屈。不过听了包拯的话,张雨惜却是舒了一口气,包拯把话说得极为婉转,既不伤人,又圆了场面。

    几位长辈却是听得包拯惊世骇俗的言论,有些惊愕。自古儿女婚事都是父母做主,包拯偏偏要说婚姻要和仙仙自己处理。何老夫子此时听了包拯的话,不再多言,张尧此时也只好闭上了嘴巴,要不是包拯这个圆场,张尧只怕是要和何老夫子吵起来。

    董仙仙听了包拯的话,心中却是心乱如麻,她在三生涯边,其实早已经知道包拯的心思。此时的包拯心中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想法,除了把自己当成朋友之外,那些曾经的情义和山盟海誓,都已经随着包拯的记忆流失,变得风轻云淡。想到这些,董仙仙不由得眼眶一红,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

    张雨惜本就不停的打量着董仙仙的神色,见她伤心欲泣,张雨惜上前扶住董仙仙,带着她往内堂而去。包拯看着二女娉婷的身影消失在堂后,不由得舒了一口气,看来处理包拯生前的情债,还真是难度颇大。包拯此时一事无成,他可不想这么早就卷入那复杂的儿女情长中去。大宋这片天地,还等着自己好好去闯荡呢,万万不能坠入那温柔乡中,消磨了斗志。

    包拯知道此时不管是张雨惜还是董仙仙,心中所爱的都是生前的包拯,而不是魂穿过来的包含。包拯心中对于这两段感情,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芥蒂。包拯虽然在心里已经喜欢上了张雨惜,她柔情似水、温婉大方,她正是包拯心中最完美的妻子形象,不过包拯希望张雨惜能喜欢上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脑子里始终想着那已经消逝的前包拯。

    酒席因为有了刚才的插曲,让酒桌上的人,都有些尴尬。尤其是张尧和何老夫子,两人更是对不上眼。包令仪和包拯只能扮演那和事佬的角色,经过努力,酒桌的气氛才开始慢慢的好转起来。

    就在酒席中觥筹交错之际,却听得门外一阵嘈杂。众人都感觉奇怪,李毅然更是当先跑到门口去看了一眼,现在知州府内放了十万两白银,李毅然责任重于泰山,弄得好就是平步青云,要是这些银子出了闪失,那恐怕乌纱难保。

    门外一声清脆的吆喝响起:“圣旨到!庐州知州张尧接旨!”

    众人听得那男不男女不女的声音,这才知道是圣旨驾到,当即一群人都放了酒杯,迎了出去。

    张尧当先迎出知州府大门,只见外面此时站着十几人,正中却是站着一个青衣中年太监。张尧带着众人上前,当先跪地拜倒。

    张尧开口道:“臣庐州知州张尧接旨!”

    那太监此时打开一卷黄绸圣旨,扯着嗓子道:“具悉:庐州知州张尧,任职期间谨守本分,所辖之地,百姓安乐,政绩突现,朕不欲埋没勤才,特擢升张尧为朝奉大夫,即日启程携家眷入京上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张尧拜道:“臣,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尧起身接过圣旨。包拯等人正要站起来,那太监却又从旁边一个太监手中接过一个圣旨来。众人知道他还要宣旨,当即继续跪倒。

    那太监道:“庐州刺史包令仪接旨!”

    原来这个是给包拯父亲的圣旨。包令仪道:“庐州刺史包令仪接旨!”

    太监宣旨道:“具悉:庐州刺史包令仪,为官清廉,擅于政事,朝野急需此等治世之臣,朕特下旨擢升包令仪为朝散大夫,即日启程携家眷入京上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包令仪上前接过圣旨不由得有些犯糊涂。张尧此时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朝奉大夫和朝散大夫都是京城的从五品闲官,这压根就算不上是升迁,倒是感觉让两人去京城赋闲。圣旨之上还明确要求要带家属,包拯此时已经知道定然是太子爷和寇准从中弄出来的名堂。

    张尧拿了写银子暗暗塞给了那传圣旨的太监,开口问道:“尔等都是愚笨之辈,还请公公明示一下圣上的想法。”

    那太监收了银子嘿嘿笑道:“张大人,你这次可是发达了。咱家也不敢妄自揣度圣意,不过我听说这次是太子爷让张大人进京的。至于包大人进京,却是皇上自己的意思。”

    那太监说完之后眉眼一转,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封书信,开口道:“我这次来传旨,还特意捎带了封书信过来。书信却是寇准要我带给包大人的公子包拯的。”

    包拯接过书信,谢过那个太监。那太监见事情已经办妥,张尧马上让人安排他们去休息,而后再择日回京。

    
………………………………

第三十九:董家惊变

    

    包拯手里拿着寇准的亲笔信,不由得有些奇怪,寇准才刚刚离开不久,怎么就会有书信来。包拯将书信拆了开来,快速的看了一遍,书信中内容不多,但是字字触目惊心,包拯看到最后,脸色大变。

    众人见包拯脸色不对,当即都凑过来想要看看写的是什么。包拯此时却将书信一折,揣入怀内。

    包拯挤出一丝笑容道:“寇大人只是将一些小事和我交代一番,没什么大事,都是些寇大人的私事,大家也不用好奇了。”

    众人见包拯这么说,虽是知道他说得言不由心,但是都只能按下心中的好奇。众人刚接了圣旨,难免都兴奋莫名,纷纷揣摩起圣旨的意图来。众人回到酒桌,一会儿就聊得火热,似乎将刚才包拯的神色忘到了脑后。

    包拯此时见席间闹成一团,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不由得退席下来,若有所思的走到后堂内院去。

    包拯此时是知州府的姑爷,下人们都没有什么过问的。包拯一边想着书信中的事情,不知不觉又到了当日赵祯和雨绮合奏曲乐的那个凉亭。荷叶依旧碧绿,包拯此时心情却是异常的沉闷。

    就在这时,包拯身后响起了让人心怡的淡淡声音。那声音道:“包公子,寇大人的书信,你已经看过了!我想你也应该有些觉悟才是。不过你现在知道的不见得是真相,到底事情是怎样的来龙去脉,你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包拯回头看去,说话之人正是娉婷立在身后的方凌梅。

    包拯不由得脸上显出惊愕神色,开口道:“静真仙子,你根本没有看到寇大人的书信,又怎么会知道信里到底是什么内容?”

    方凌梅至始至终都是那淡淡的声音,仿佛一切都不能扰乱她的心神。她开口道:“其实寇大人早就派了我来查明此事,否则我也不会出现在这庐州城。寇大人自从上次太子爷遇袭之后,更是坚定了要查庐州的信心。朝廷龙虎堂更是早早就派了四个高手潜伏在庐州书院,意图找到蛛丝马迹,不过可惜他们都遇害了!”

    方凌梅此言一处,包拯脑中一片混乱,不由得急道:“静真仙子!难怪四个书生会潜伏在庐州书院,原来朝廷龙虎堂一开始就怀疑起书院中的人?难道仙仙真的也牵扯其中?”

    方凌梅开口道:“我从仙儿那里,知道你已经失忆,所以我不得不提醒你。其实在你失忆之前,谋天会曾经一度想杀掉你,最后却是仙儿不惜性命,最终才保全了你的性命。至于你以前到底知道些什么,我们都不知晓,不过仙儿绝对不会牵扯在其中的,这个你大可放心。我收她为徒一年有余,这一年来,我每日观察入微,要是她有问题,肯定早就露出马脚来了。”

    包拯舒了一口气道:“既然仙儿没有陷入其中,那么我处理这件事情,会容易许多,起码不用带入太多的情感在其中。我也希望早日知道其中的原委。”

    方凌梅皱眉道:“包拯,朝廷怀疑董大人与谋天会有关联,而将他缉拿的消息,实属机密,当朝知道的人并不多。就连仙仙和何老夫子也不清楚,董大人和何老夫子的关系,一直都不彰显,董浩是从来都没有来过庐州看望过自己的岳父和女儿,朝廷好不容易顺藤摸瓜才查到庐州城,如果仙仙和何老夫子真的牵扯其中,那么庐州城的谋天会,没有理由会去动何老夫子的财产。朝廷目前也只是猜测而已,所以包拯你也不必太在意,即便董大人真的参与谋天会,仙仙和何老夫子也不见和他同流合污。寇大人要你疏远董家的人,其实是他想向皇上举荐你,而查明了你的底细,知道你和董家有关联,怕董家的事情影响你在皇上心中的印象。”

    包拯听了方凌梅的话,这才理顺其中的厉害关系。原来寇准书信中还是有深意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告诉自己董仙仙父亲因为涉及谋天会案情被秘密抓捕。

    包拯拍了拍脑门道:“董家发生如此大的事情,我到底该不该告诉仙儿呢?如果她要是知道了,怕是会更加伤心吧!”

    方凌梅开口道:“她身为我的爱徒,我一样也为她感到伤心。她从小就被父亲,送到庐州来让何老夫子养大,我怀疑董浩早就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这才忍着亲者分离之痛,让仙儿孤身在庐州城长大。仙儿从小无父母疼爱,想想真是可怜!”

    包拯听到这里,不由得脸上显露一丝心灵悸动。他越来越好奇,当初包拯到底都知道些什么?而以前的包拯和仙仙之间,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当初死在仙仙手上的假林老三见到自己的时候,说自己不是第一次坏他们的好事?难道之前包拯已经知道谋天会很多内幕?那么这些信息又都在哪里?仙儿心中到底是怎样的想法?

    包拯被这些疑问所环绕,但是却找不出任何头绪,而现在寇准却要自己远离那个可怜仙仙,自己是该为了前途,而将无辜的仙儿置之不理,还是和仙儿一起给她一个坚实的依靠?包拯转瞬间,就做出了决定!自己绝对不能坐那背信弃义之徒,仙儿对自己情深意切,而且在三生涯更是舍生相救,虽然自己对仙儿并无男女之情,但是就是这救命之恩,就当涌泉相报。如今仙儿家中适逢惊变,自己拼了前途不要也要帮助仙仙。

    方凌梅看着包拯的表情,就知道他心中已经有了什么决断。方凌梅点了点头道:“看来仙儿,还是有好福气,她并没有看错你,患难与共见真情。你和仙儿,经历数次生死离别,希望你好自为之!”

    方凌梅说完之后,独自走出了凉亭,凉亭之内此时只剩下包拯一人。包拯望着池塘内翠绿的荷叶,悠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