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包拯很忙-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的出入口。

    包拯继续道:“京城内驻军都驻守在四门之外的军营,城中巡防军队并不多,只有两万人。要想让他们首尾不能呼应,必须控制四座城门。”

    公孙策此时道:“西门已经被寇大人派人控制了!那里的城门守军,因为放走了刘祭武,此时都被抓了。”

    包拯点头道:“要想控制四座城门,我们的力量显然不够。一个西门要想完全控制都极为困难。但是我们不控制城门,却可以控制城门之外通往军营的必经之路,切断他们讯息。西门在我们手上,我们就派几百名高手从西门出去,守住四门的要塞,阻截信使。”

    赵祯当即再次下令调派大内侍卫前往四门。这一令一下,赵祯身边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赵祯当即派人去寇堂传令,让寇堂的人,即刻到开封府集合。寇堂本是寇准为了国家安全机密,才成立的特殊机构,和龙虎堂相若。龙虎堂却被刘美控制,显然不堪使用了,不过刘美虽然名义上是龙虎堂的大当家,要想调派龙虎堂去为自己做事,却也不可能,龙虎堂此时成了赵祯和刘美两方都不能用的力量。

    过了半个时辰,门外的已经不时有人闪进院内。寇堂的人居然全部乔装成了普通老百姓,悄悄的来到了开封府衙门。不久后就来了千人之多。

    包拯等到寇堂的人都差不多到齐了,这才对赵祯道:“如今人马已经齐备,我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只要谋天会那边有动向,我们掌握了证据,就开始施行斩首行动。”包拯一边说着,却是拿着手掌在脖颈处,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包拯在开封府计划一切,而此时在汴京城几十里外的一个茅草堆里面,却是有一个人血淋淋的暗藏其中。

    那暗藏其中的人,正是刘祭武。而离那茅草堆不远的官道上,却有数百寇堂人马在仔细的搜寻。寇随此时扛着盘龙棍,坐在马上,疑惑的道:“血迹就是往这边来的,怎么就突然不见了?这刘祭武难道就这么消失了不成?”

    就在这时候却听得身后一骑狂奔而来,那骑马之人到了寇随面前,却是急道:“寇少将军,寇准寇大人已经亡故,包大人让我来通知您,让您即刻回京。”

    寇随听了这一噩耗,当真如同脑中轰鸣一般,瞬间就懵了,转瞬间他悲恸的喊道:“寇堂的弟兄,打道回府!”

    寇堂的人由寇随带领,直往京城而去,不久就全部消失了。等了许久,刘祭武才从茅草堆里走了出来,他看了一眼寇随消失的方向,不由得心中暗道:寇准死了?难道京城形势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刘祭武脑中冒起这些疑问,心中念头急转,片刻后才自言自语道:“看来京城内已经极为混乱了,回京城定然是不行的。难道真的要依照爹爹的计划,去投靠那个人吗?”

    刘祭武站在官道之旁沉思良久,将身上的伤口好好的包扎了一番,最后终于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

第一百零十章:掉包

    

    包拯等人在开封府公堂之上,商讨着一些细节。不知不觉已经黄昏,开封府府尹准备了晚宴,招待了开封内的人。饭后,太子爷没有打道回府的念头,看起来是打算和包拯等人一起在开封府衙门坚守。

    包拯对于赵祯这种责任心和吃苦的精神有了一丝佩服之意。身为皇子,却并不把自己特殊化,在关键时候能够付出自己所有的心力,这一点他超过他老爹赵恒太多了。''

    众人此时都集中在公堂上,等候消息。包拯此时心力交困,却是不由得闭目养神起来。就在这时候,听得外面有人奔了进来,包拯知道是有人要来报告消息的,当即睁开眼睛。每一个消息对于包拯接下来的布局都极为重要,这一场和谋天会的博弈,就是看谁能占尽先机。

    那报信之人冲进来后,正待行礼。赵祯果断的摆手道:“此时情况紧急,免礼!”

    那报信的人当即抱拳回道:“启禀太子,我们在皇宫南门的路口,截获一名送信的小太监,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封密信。”

    赵祯急道:“呈上来!”

    赵祯等那报信人从怀中掏出密信送上来后,却是并不拆看,直接交给了包拯。赵祯知道在整个布局中,自己绝对没有包拯精明,他选择了完全相信包拯,这也是他的性格所在。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成就历史上赫赫有名仁宗盛世。

    包拯将密信拆开后,看了起来,片刻后脸色一变,对报信人问道:“可曾追问出这信件是从哪里送出来的?”

    报信人急忙回道:“我们抓住了那个小太监,就对他进行了逼问,那太监胆子很小,被我打了一顿后,就说信件乃是从魏王赵惟正府上送出的。”

    包拯一拍桌子道:“果然被我猜的不错,魏王和宫内一直都保持着联系。”

    赵祯听了包拯的话,当即急切的问道:“魏王和宫中什么人联系?”

    包拯脸色微变将手中的信件递给赵祯,口中蹦出两个字道:“皇后!”

    赵祯一听包拯的话,脸上满是不信的神色,接着就将密信仔细的看了一眼,片刻后喊道:“这不可能,母后怎么可能和魏王勾结?定然是魏王故意写了假信来栽赃嫁祸。”

    包拯皱了皱眉头,此时的赵祯还不知道刘娥根本不是他的亲生母亲,现在线索指到刘皇后,赵祯自然难以接受。

    包拯不紧不慢的道:“事情是否是真的,只要一试就知道。太子不必心急。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都应该拿证据说话。”

    赵祯见包拯气定神闲,不由得沉默下来。他想看看包拯接下来想干什么。

    包拯转身对那报信人道:“那小太监可曾带到这里来?你们抓捕小太监,没有被人发现吧!”

    报信人回道:“启禀大人,小太监此时正在门口。我们下手的时候都是在僻静处,一路更是使用普通的马车暗暗运过来的,隐藏得很好,不会有人知道。”

    包拯当即拍了大腿道:“好,既然如此,立刻叫一个擅长模仿字迹的高手来。我们要来个调包计。”

    林严此时站了起来道:“要说这模仿字迹,包兄你还要找别人吗?公孙兄就是模仿字迹的极品高手。”

    包拯听了林严的话,不由得有些意外。公孙策此时却是站了起来道:“包兄,我这模仿字迹的功夫已经小有自信,绝对不会误了大事的。不过我却担心信中会有印鉴,若是光有字迹,没有印鉴,却怕露馅。”

    包拯笑道:“公孙兄既然有如此才学,倒是让包某意外。不过这封信连个署名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印鉴。魏王定然是担心因为密信受到牵连,我怀疑这信上的字迹,都很有可能不是魏王本人的。不过你刚才印鉴一事,却是提醒到了我,我们该召集一批雕刻印鉴的高手。”

    公孙策当即舒了一口道:“既然没有印鉴,那么包兄,你说说要我代笔写什么?”

    包拯此时站了起来让人准备了文房四宝,当即挥毫写了一封信件,并把原来的书信一起交给公孙策,接着笑道:“公孙兄,你就照着我信中的内容写。”

    公孙策当即谨慎的提笔开始模仿起来。包拯转而让人将那小太监带了进来。

    那太监被押到公堂之上,却是正好看到了太子赵祯,只见他脸色大变的嚎道:“太子殿下饶命呀!我是被逼当送信人的。这一切都不关我的事情呀!”

    包拯却是一皱眉,将桌上一杯没喝完的清茶端了起来,走到那太监面前,将清茶递给他道:“你如今已经犯了杀头的大罪,要想太子殿下饶你不死,就要拿出点诚意来。这是一杯毒茶,喝完之后一天之内不会毒发,一天之后若是没有解药却会烂肠而死。只要你喝了这毒茶,帮我们做一件事情,我就把解药给你,还会免除你犯下的一切罪行。”

    那小太监见包拯手中的清茶,不由得脸色大变,当即面带恐惧之色道:“我体内已经吃了魏王的毒药了,我偌不能把信在一个时辰之内送到皇宫内,我也会死的。大人你又给我吃毒药,只怕我没等到将大人交代的事情做完,已经毒发身亡了。”

    包拯没料到谋天会已经给这个太监下了毒了。不过看魏王的时间设定,显然那解药在刘皇后手上

    包拯当即道:“小太监,你不用着急,我这种毒药不会和你体内的剧毒有什么干系的。而且我也让你继续去送信,让你绝对能从皇后手上拿到解药,你帮我把信送到之后,明天再来这里拿毒茶的解药,你就不用死了。”

    那太监没料到包拯还是让他继续给皇后送信,当即沉思片刻后,寻思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才颤巍巍的从包拯手中接过清茶,一口喝进了肚子里。

    包拯见小太监喝了清茶,不由得笑道:“看来你还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就冲今日你帮了我们的大忙,日后定然让太子爷,给你记上一功。”

    包拯这是典型的打了一巴掌后,还要给一个甜枣,那杯茶之时普通的清水,哪里会有什么毒性。包拯知道公孙策模仿笔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乘着空档,开始不断的问那小太监问题。不过这小太监显然是个局外人,问了很多问题,都答不出来,只从他口里知道魏王府的大厅内,此时聚集了起码数十人。

    
………………………………

第一百一十一章:幕后

    

    静等片刻后,公孙策将模仿的信写好了。包拯让人把信封装好,交给了那小太监,派人把他送往皇宫门口去送信。

    等到小太监走了之后,公孙策舒了一口气道:“这次魏王写的信中,只是提到了寇准之死,和兰事败两件事情。他居然没有用印泥封住,看来这些讯息对为魏王来说并不重要。”''

    包拯笑道:“魏王觉得不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极为重要。起码从信中,我们知道魏王和谋天会的兰郡主有关。置于刘皇后是否有关,却是要等刘皇后看到信件才知道结果。”

    太子不由得问道:“包拯,你在假信中写得是什么?”

    包拯笑道:“臣在信中只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说兰郡主已经落网,被抓到开封府衙门大牢,第二件事情,就是写寇大人已死,第三件事情,就是写魏王打算派人救兰郡主和刘祭文。”

    翠微此时道:“原来包公子不停的布局,就是利用他们首尾不能相接,然后掌控他们沟通的渠道,就可以不停的挖出谋天会的内幕来。”

    包拯点头道:“如今牵涉其中的嫌疑人,不是大臣,就是皇亲。没有证据和线索,根本难以将他们连根拔起。我们就是要等他们自己自乱阵脚,以静制动,我们就可以收到奇效。”

    赵祯此时显然还不愿意相信刘皇后会牵涉其中,不置可否的道:“先静等母后收到假信的举动,本王坚信母后与此事无关。”

    包拯皱眉道:“为了应对日后的突发状况,我们要着急一批制造假印鉴的好手。”

    赵祯虽然不赞同包拯怀疑自己的母后,但是见包拯需要帮助,还是对着外面的人吩咐道:“立刻去把京城里面的几个最厉害的雕刻大师,给我暗中抓来。”

    门外的大内侍卫立刻就去执行赵祯的命令,包拯见赵祯脸上不快,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