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包拯很忙-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和那少女不断的欢声笑语,两人双手拨弄一个古筝,二人居然是在合奏一曲。赵祯曲风高亢,少女曲风柔和,交相呼应,恍若仙乐。

    包拯和张雨惜步入凉亭,包拯定眼打量了那少女一眼,不由得有些惊愕。眼前的这位少女,活脱脱一个张雨惜缩小版,少女和张雨惜简直是出奇的像。

    包拯和张雨惜上前正要行礼,赵祯却摆手示意免礼,这显然是不想让包拯破坏自己的雅兴。慕容桂英示意二人坐在自己旁边,分别给两人倒了一杯茶水。

    张雨惜此时焦急,哪里有心思喝茶。包拯看了眼前的一切,却有些坦然,拿了茶呡了一口。包拯虽然不算是什么老谋深算,但是也算是个明眼人。雨惜的妹妹和赵祯显然很是合得来,两人坐在一起俨然天生一对的模样,时不时欢声笑语,仿佛整个凉亭就只有他们两人。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包拯可不想去做那棒打鸳鸯的勾当,至于一开始帮助张雨惜推脱赵祯,是因为张雨惜压根就对赵祯不感冒。

    赵祯这段琴弹得真是时间长,直弹了半个时辰,两人才停了下来。

    张雨惜好不容易得空,开口道:“太子爷殿下,我妹妹雨绮她年幼无知,倘若真有冲撞太子爷的地方请太子爷多多包涵。妹妹雨绮自幼体弱,受不得风寒。雨惜请求带妹妹回闺房安歇。”

    太子爷正待要说些什么,张雨绮却嘟着小嘴开口道:“姐姐你又骗人,我什么时候体弱多病了?我才没你说得那么娇弱呢,我一个人整天憋在院子里,闷都闷死了。今天赵哥哥来了后,我总算有个说话的伴儿。我正和赵哥哥玩的开心呢,姐姐你又来搅局。”

    张雨惜听得张雨绮的话,当即被她说得是哑口无言,额头冒汗。

    包拯此时摇了摇头,终于知道为什么张尧和张雨惜会如此担心这个妹妹和太子爷在一起了。如此天真无邪,口无遮拦的小姑娘,莫说是要被太子爷纳为妾,就是去太子府做个丫鬟,怕是都会被人害得惨兮兮。帝王家中最无情,张雨绮要是进了太子府,跟跳入了火坑无异。

    赵祯此时却开口道:“雨绮妹妹!我们聊了几个时辰了,或许你真的是累了乏了,我可不想让雨绮妹妹真的累出什么毛病来,你还是回闺房去歇着吧,多注意身体,明天我定然还会来找你解闷。”赵祯此时在雨绮面前居然用“我”来称呼自己,显然已经被雨绮所感化,放下了帝王家的架子,一心只想让雨绮快乐。包拯将这一切是看在眼里。

    赵祯的话语一说完,张雨惜仿佛如蒙大赦,开口道:“既然太子爷成全,那么雨惜就带妹妹回闺房去了。雨惜和妹妹这就告辞了。”

    张雨惜说完,上前几步拉起雨绮,离开了凉亭,离开之时却是有意无意的看了包拯一眼。包拯能猜到她想让自己劝说太子爷放弃雨绮,但是这么困难的事情未免有些太看得起包拯了。

    赵祯痴痴的看着雨绮离开,直到消失在花园曲折的小径,半晌后赵祯才回过神来。

    包拯正待开口,赵祯却一摆手,开口道:“包拯,我知道你想说些什么。其实我并不傻,知道张家的人都不赞成我接近雨绮。不过在施水河畔我看到雨惜姐姐的时候,我只能说是被惊艳到,在知州府内我遇到雨绮,我却仿佛心已经被她偷偷带走。这种感觉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包拯没料到赵祯只有十三岁,居然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说起来话来更是成熟到与成人相若。

    
………………………………

第十二章:仁和情

    

    包拯呡了一口手中的茶水,只是注视了赵祯片刻,只见赵祯眼神中满是真切之意。包拯却转身对坐在旁边的慕容桂英开口道:“杨夫人,你身为女中豪杰,更是嫁给了天下人都敬仰的杨文广将军为妻。在世人眼中,杨夫人和杨将军定是天下艳羡的情侣,我且问杨夫人,你是否能回答世间何为真情?我只求太子爷听过杨夫人的答案之后或许会有所感悟。”

    慕容桂英万万没想到包拯居然会如此问自己,原本镇定自若的慕容桂英也神色有些慌张。片刻后慕容桂英才悠然开口道:“既然包公子有此一问,那么我就将我的想法说出来。不过世间真情,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太子爷即便听了我的想法,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赵祯此时听得包拯这奇怪的问题,也对慕容桂英的答案很是好奇,不由得倾耳聆听。

    慕容桂英接着道:“民妇与夫君成婚已经十年,民妇对于真情的理解为,相知相守,矢志不渝,相濡以沫,至死不移。”

    包拯听了慕容桂英的话,噼里啪啦的拍起掌来,慕容桂英被他的举动,不由得闹得双颊绯红。古代女子本就不该轻易与人谈论情感方面的问题,今天慕容桂英见包拯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了,只好简短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包拯笑道:“太子爷听了杨夫人短短十六个字,可有所感悟。太子爷身在帝王之家,要理解此十六字怕是更难。”

    赵祯此时陷入深深的沉思,一盏茶的沉默,赵祯抬头道:“包拯,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事情。父皇最近身体不太好,一个月前父皇突然下旨再次贬去寇大人丞相之职,将寇大人遣往广东,后来又召见我,让我暗中随着寇大人一起南下体察民情,我一路慢慢走来,和寇大人是亦师亦友,虽然看到许多民间疾苦,但是这些远远没有今天一天包拯你给我的感悟多。”

    赵祯此时神色平和,仿佛顿悟,接着开口道:“父皇临行时告诉我,将来为帝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帝王准则,他希望我成为千古明君。一直以来我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成为明君。包拯,你今天让我找到了答案,我在今天明白了两个字:仁和情。”

    包拯此时正色道:“太子爷有此顿悟,乃是大宋之福。日后大宋黎明百姓定然可以等到一个千古明君,大宋的子民也定然会过上好日子。”

    赵祯起身,双手背在身后,目视着满池的荷叶,开口道:“仁这一个字,倘若我能做到,那么天下百姓幸福。情这一个字,倘若我能做到,那么我所关心和深爱的人才会幸福。你们都是对的,眼下我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雨绮,更加谈不上如何去爱护她,最是无情帝王家,最是无奈也是帝王家。身为太子,我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做,也不敢去做。我只求有朝一日能够有能力庇佑天下万民,有实力爱护我心爱的人。”

    包拯没料到自己居然没有费什么口舌,居然能让赵祯领会如此多的事情,或许本来就是赵祯性格所致,包拯只是唤醒了他的仁心,激发了他的对情的专注。

    包拯起身道:“太子爷,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些,那么我们都不会有理由再阻止你和雨绮在一起。我们只希望太子爷能拿出自己所有的真心去爱护雨绮,那么即便雨绮深处宫闱,也不会身处险地。一个女子始终都是需要一个可靠的避风港湾。”

    赵祯回过身来,目视包拯道:“我对雨绮是真心的,我一定会让父皇允许,我要正式的娶她为妃,不管有什么困难,我都要办到这一点。后天就是包拯你大喜的日子,我很有幸能在今天认识你,我祝福你和雨惜姐姐白头偕老。”赵祯从头至尾都没有和包拯摆帝王架势,两人仿佛朋友间的对话,包拯却听得那最后一句已是浑身不舒服。

    赵祯和包拯在凉亭中又谈论起治国,谈论时政,直谈到黄昏,赵祯才在慕容桂英的保护下离开凉亭去休息。包拯和面露愁容的张尧一家一同用过晚膳。显然张雨惜那契约结婚的想法已经和家人都知会过了。张雨惜娘亲早故,一直以来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张雨惜在决断,所以张雨惜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比一般的女孩子更能深思熟虑。

    餐桌边包拯并未见到雨绮,雨绮怕是正和赵祯一起用膳,这就难怪张尧满脸愁容了。包拯虽然想在张尧这位“准岳父”面前为赵祯说几句好话,但是却实在找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身份去说,只好作罢。包拯此时在知州府,可谓身份尴尬,既不能当客人,也不能当家人。

    知州府内已经开始准备张雨惜和包拯的“假婚事”,虽然是做给太子爷看的,却也张罗得紧锣密鼓。张雨惜在家中下了封口令,就连那口无遮拦的妹妹,都被说教了一套天衣无缝的说辞。

    晚上张尧给包拯安排了一间厢房,却是离张雨惜的闺房不远。此时张雨惜的闺房正在布置成婚房。包拯看了看知州府邸内,忙碌的样子,倍感无聊。转身去了后花园走动,远远的看到赵祯和雨绮在花园内有说有笑,包拯并不想去打扰,而是绕过他们,去寻那幽静之处,走过曲折的回廊,眼前出现一个数丈高的瞭望楼,瞭望楼由粗木搭建,只有一个云梯能上去。

    此时天色已暗,借着皎洁的月光,包拯看到瞭望楼上有一人,只见那人手持一个葫芦盘膝坐在上面,独酌独饮。

    包拯顺着云梯往上,不到片刻就上了这瞭望楼,楼上坐着的正是寇准。

    寇准见包拯上来,并没有什么异样的举动,只是将手中的葫芦递了过来,开口道:“我其实早已经料到你定然会无聊得四处游走,所以我在偏僻的地方,专门为了等你。”

    包拯不由得愕然,他接过那醋葫芦,对着嘴里猛灌了一口。那陈年老醋的滋味,又酸又苦,让包拯呛得都咳嗽起来。

    寇准拿过醋葫芦,脸上满是赞许之色,笑着道:“老夫寇准沉浮官场数十年,像你这样合我性格的人几乎没有见到过。你仿佛就是几十年前年少轻狂的我,不过你比老夫当年多了一种性格,更多了一位开明的明君,你日后的成就绝对要在老夫今日之上。”

    
………………………………

第十三章:三件事

    

    包拯笑道:“寇大人真是会取笑,现在晚辈可是连庙堂都没进去,又怎么谈得上能赶上寇大人。不过我向来敬重寇大人为民请命的作风,只在某些方面,我定然拿你做我的榜样。”

    寇准有些意外的笑道:“听你言下之意,似乎觉得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妥。不如你说来听听,别人都是说真言逆耳,但是我偏偏是最喜欢听那真言。”

    包拯正色道:“就从今日寇大人居然纵容太子爷强纳民女这一点,我认为寇大人欠缺光明磊落,不敢直言。”

    寇准笑道:“包拯,其实我当年和你一样,看到有人做错事,恨不得指责那人直到吐沫喷到他脸上去。不过多年来起起伏伏,让我这个原本菱角分明的沙子,也磨成了君王手中把玩的圆滑滚球。”

    寇准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我老了!虽然大原则我始终没变,但是很多原本坚持的小事,已经不再像当初一样坚持了。原因很简单,我遇到的是当今圣上,而当今圣上虽然还算开明,但是他对自己的才智太过自信,不会允许有人去质疑他。你以后应该不会有这种顾虑了,太子爷此时还是未被雕琢的璞玉,日后他要成为什么样子的君主,就要你们这些后生晚辈去好好雕琢。”

    包拯听了寇准一言,仿佛明白了很多,开口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您刚才提到我比您多了一种性格,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寇准注视包拯许久,叹道:“你可知我为何现在还是孤身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