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10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微微笑道:“这也叫红薯,但和苏东坡诗中的红薯不是一回事。”
  杨度点点头,“卑职明白,苏轼诗中的‘红薯与紫芽’,指的是山药和紫芋。”
  “现在季节不对,可以种植吗?”
  “外面不行,但玻璃房中可以,只要保证温度和水湿,它就能发芽。”
  “这种红薯产量比土豆还大,很容易种植,而且口感甘甜,老少皆宜,有了它,百姓吃不饱饭就会成为历史。”
  “卑职今天就开始种植!”
  ……
  陈庆随即又来到了工院,工院的主事博士便是严阔,重力钟就是他造出来,现在雍朝大一点的城内都有一座重力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陈庆来到工院研制所,问道:“蒸气机完善得如何了?”
  蒸气机去年秋天就研制成功了,但太过于庞大,有几层楼那么高,而且密封性不太好,陈庆要求他们继续完善。
  严阔点点头,“差不多了,比原来的缩小一半,密封性也大大改善,最晚两个月,快则一个月,第一台完善后的蒸汽机就能造出来。”
  “你们第一台蒸汽机是准备用在船上吗?”
  严阔愕然,“陛下怎么知道?”
  “有人说你们在广运潭试验铜制的轮桨,这玩意儿人力可蹬不动,我想只有蒸汽机来带动了。”
  严阔点点头,“蒸汽机是通过前后的活塞拉扯,产生前后推拉力量,然后通过连杆可以使横轴转动,我们首先就想到了车船,用蒸汽机替代人力踩踏完全可行,而且使用铜制轮桨就能解决了木制轮桨容易被磨损的弊端。”
  “带我去看看轮桨的实物!”
  蒸气机还在建造中,他暂时不看,但铜制轮桨已经完成,他更感兴趣。
  “回禀陛下,目前船只就停泊广运潭内!”
  “那就去广运潭!”
  ……
  广运潭位于灞上,是灞水的一部分,唐朝天宝年间开凿,水面广阔,颇有一种波光浩渺的感觉。
  从前年开始,工部侍郎吕纬便着手扩大广运潭,说是扩大,其实清理唐朝以来的淤塞,恢复中唐的水域罢了。
  但今年又开始扩大,这却是为了打造天下最大的水运码头。
  陈庆在码头最南面看到了这艘安装了铜制轮桨的三千石试验货船,很巧,再过两天这艘试验货船就要出发去汴梁了。
  当年,杨幺在洞庭湖使用的车船,只能是初代车船,一种外挂式车船,简单粗糙,效率比较低。
  现在的车船已经是第三代了,叫做一体式车船,什么叫一体式,就是船只在最初的设计建造时就考虑到轮桨的位置了,两侧船身是凹进去,凹进去的位置正好装了两部轮桨,又装了两个外壳。
  陈庆登上了这艘三千石的车船。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敦煌
  “铜轮桨不小啊!”
  从侧面外壳的缝隙里,陈庆隐隐看到了铜轮桨,他原以为三千石船的铜轮桨应该不大,没想到居然不小。
  严阔无奈道:“船身上的轴孔必须在吃水线上方,否则很容易进水,这样一来,轮桨只能做大。”
  “做成铜轮,那就很费力了!”
  “正是,原本只需要八个人蹬踩,现在需要十六人,万石海船的铜轮桨更大,需要更多的人,只能等蒸汽机来带动。”
  “就是因为怕进水,才把轮桨造得很大?”
  严阔摇摇头,“进水只是一方面,我们确实没办法解决这个进水问题,我们可以用油布封堵轴孔边缘,内河可以,但海上怎么办,当然,我们把轴孔开在船只满载的吃水线上方一点,可如果是空船呢?轮桨可能就碰不到水面了。”
  陈庆点点头,“那就只能根据每艘船的大小来确定轮桨尺寸,找出一个最优方案。”
  “陛下说得完全正确,这就要反复试验,先试验这艘三千石的船只,然后是五千石,最后是一万石。”
  陈庆沉思片刻道:“还要想办法找到一种堵漏的材料,当然完全堵漏是不可能,但可以尽量少的渗水。”
  “可以在轴孔处做个套子,这种套子要足够软,弹性足够好,但微臣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
  陈庆忽然想到了橡胶,天然橡胶不就是最好的堵漏材料吗?
  但取得天然橡胶也要等到明年去了,只能等拿到后再说。
  “把轮桨做大,是不是可以走得更快?”
  “回禀陛下,其实就像我们划的单桨一样,桨越大,船速就越快,同样,桨越大,对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
  陈庆笑道:“不一定非要用铜,用铁梨木制作轮桨也同样很坚固。”
  严阔微微笑道:“陛下有所不知,目前的万石海船轮桨就是用铁梨木制作,所以才能在海上航行,用普通木头根本不行,但问题是,最多三年就磨损得差不多了,但换成铜或者铁,却能使用十年以上。”
  “先按照你们的方案试验吧!可以在长江试验万石海船。”
  “回禀陛下,我们确实打算在长江和沿海试验万石海船的铜制轮桨,时间就定在两个月后。”
  “好吧!朕只是提一个建议,具体怎么做,还是你们自己安排,朕只要结果!”
  ……
  回到御书房,陈庆随即下旨,命令水军都统汤怀再向雍南岛增派一千五百名水军以及十五艘万石战船,同时带去大量粮食和先进火器。
  虽然陈庆从战略上蔑视朱罗国,但战术上他还是十分重视,他担心曹德手中的兵力还是弱了一点。
  ……
  时间渐渐到了九月下旬,刘琼和唐骞率领的十万大军终于抵达了沙州,在他们之前,灵夏路的数万头骆驼满载着帐篷等物资送到了敦煌,加上敦煌县本身就有几千顶大帐。
  十万大军到来后,住宿问题就解决了。
  到了沙州,除了战略上必须按照天子的部署来进行外,具体怎么作战、怎么行军都是由刘琼说了算。
  十万大军同样也是名将云集,岳云、张宪,还有曹德的儿子曹宁、杨再兴的儿子杨文意、刘璀的儿子刘金鹏、呼延通的侄子呼延青云,这些新锐小将也参与了这次将铭记史册的西征,重建安西都护府。
  十万大军已经在敦煌城外扎下了大营,中军大帐内,几名都统制站在地图前商议下一步的行动,主将是刘琼,左右副将是唐骞和李成,另外还有李慕清、鹿贵、岳云、张宪、呼延云和赵仑等都统制。
  这里面呼延云负责粮食物资的供给分配,则赵仑则负责骆驼运输,赵仑就是当年的赵小乙,陈庆给他改名赵仑,但提起赵仑是谁,全军没人知道,可提到骆驼王,西军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第一个凭借养骆驼的功劳被封都统制、获得县公爵位的将领。
  “雍王殿下部署给我们的任务有两个,第一,建立重建安西都护府,建立庭州、伊吾、高昌、焉耆和龟兹五座军城;第二,要大败西辽军队,以围魏救赵的方式逼迫漠北草原的西辽军回撤;第三,不一定要灭了西辽,但一定要把它打痛,让它不敢再窥视东方;第四,要防止西州回纥翻脸,一旦翻脸,我们就直接灭了西州回纥。
  这四个任务是按照重要性来排序,不是按照实施的先后顺序,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第二点,对阵西辽军队。”
  说到这,刘琼对李成笑道:“这里面只有李都督和西辽交过手,由李都督给大家说一说吧!”
  李成有点脸红,帐内一半以上都和他交过手,岳云甚至和他在战场上见面,差点一锤把他砸死,不过金国已经灭了,他现在因为镇守边陲有功,被天子封爵为张掖郡公,出任沙州都督、上军都统制,从三品云麾将军。
  李成立下的功劳很大,陈庆当年和西州回纥曾达成过协议,甘州回纥被西州回纥攻灭后,陈庆同意将甘州回纥的人口交给西州回纥,也同意西州回纥名拥有张掖城,但条件是不准在张掖驻军,只能文治。
  三年前,西州回纥派一万军队企图进入河西走廊,前往甘州长驻,结果被李成率军拦截并击败,西州回纥一万军伤亡惨重,逃回了都城别失八里。
  正是这场冲突后,李成得到陈庆的批准,切断了西州回纥和张掖之间的联系,李成随即率三万西军和五万回纥州军在星星峡对峙,西州回纥最后不得不认怂,半年后,张掖的西州回纥官员全部撤离。
  可以说,正是这场冲突使雍国彻底收复了河西走廊,为表彰李成的功绩,陈庆登基后封李成为张掖郡公,升为上军都统制。
  但也是这场战争使西州回纥耿耿于怀,以至于陈庆登基,建立大雍王朝,西州回纥都没有派使者朝贺,更没有派使节长驻京兆。
  李成咳嗽一声,对众人道:“首先给大家释清一个误会,西辽军队不是由契丹人组成,西辽除了贵族是契丹人外,他的军队和百姓基本上都不是契丹人,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当年跟随耶律大石西征的两万契丹士兵要么老迈、要么死掉了,现在西辽大概有军队三十万,一半是从前的黑汗士兵,另一半是塞尔柱的士兵,按人种分有回纥人、葛逻禄人、突厥人、吐火罗人、粟特人等等,当年两万契丹士兵的后代都是耶律大石的近卫军。”
  刘琼点点头笑道:“不管是哪里人吧!我们更关心士兵的装备和战斗力。”
  李成笑了笑继续道:“西辽大部分都是骑兵,也有步兵,装备以长矛和短剑为主,盔甲几乎是皮甲,只有近卫军是铁甲,如果是步兵,会有一面盾牌,他们弓箭不行,射程只有七十步,但他们冲击力很强、很骁勇,但持久战不行,我在庭州率两万军击败他们的三万骑兵,就是在激战了一个时辰后,他们突然崩溃,全军败退,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士气崩了,另外说一下,西辽很喜欢冒险,喜欢出奇兵长途奔袭,西州回纥三次惨败都是被对方长途奔袭,干掉了后勤,一点教训都不吸取。”
  “西州回纥现在还有多少军队?”旁边唐骞问道。
  李成冷笑一声道:“他们自我吹嘘还有二十万大军,但我估计已经不到五万了,但凡还有一点余力,他们也不会派人向朝廷求援,更不会允许我们重建安西都护府。”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伊吾
  五天后,十万大军拔营出发,浩浩荡荡向星星峡方向而去,十二万头骆驼满载粮食物资跟随。
  两边是草场,一条河流从草原中穿过,更远处是莽莽的山峦。
  这时,李成指着河边一处规模颇大的军城道:“就是那里,那里原本是西州回纥军的军城,常年驻军一万左右,封锁住了星星峡。”
  刘琼达手帘看了片刻道:“这个位置不错,可惜已经没有军队了。”
  “正是!这也说明西州回纥兵力已捉襟见肘,把各地驻军都收缩回京城了。”
  “伊吾城距离这里还有多远?”
  “还有三百余里!”
  刘琼想了想道:“从敦煌到伊吾有八百里远了,中间我们必须要设两个补给站,柳园那边设一个,还有一个我觉得应该就设在这里,李都督觉得呢?”
  李成点点头,“这件事我来安排!”
  李成的军队负责后勤支援,西域地域广阔,他们又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那么来自敦煌的后勤支援就显得极为重要。
  也正因为他们对敦煌的后勤依赖太重,所以刚开始决不能过于深入,把第一个落脚点设在伊吾县是最合适不过了。
  大军继续西行,三天后,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