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10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军继续西行,三天后,大军抵达了伊吾县,一路过来,有戈壁,有草原、有森林,也有壮丽的风沙侵蚀形成的石林,河西走廊也仿佛变得那么遥远。
  伊吾县是一座周长约二十里的县城,风格略像中原的风格,实际上它最初就是隋朝所建,唐朝又经过多次修缮,从隋朝以来,伊州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郡县,和沙州、甘州、肃州一样,有官员和军队长驻治理。
  但安史之乱后,吐蕃攻占了河西走廊,伊州便被历史的风沙淹没了。
  伊吾县一直就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翻新重建,风格像中原城池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雍朝和西州回纥签署的协议,伊吾城以外的土地属于西州回纥,但伊吾城属于雍朝,但双方都明白,这个协议只是权益之计,是西州回纥面临灭国之忧,没有办法才向雍国让步,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把人口集中的城池让给雍朝,这里的城池本来就没有多少。
  一旦西辽被击败,西州回纥肯定会翻脸,会想方设法把雍军赶回河西走廊,但它还有没有那个能力,就是另一回事了。
  城内的官员已经接到通知了,他们在城外和刘琼办理了城池交接,便匆匆撤离返回别失八里,他们也要急着向可汗汇报,雍国大军已经来了。
  给他们当翻译的是一名汉人官员,李成推荐给刘琼,是敦煌县的押司,二十七八岁左右,叫做张煌,据说是名将张议潮的后人。
  张煌经常来伊吾县,对这里非常熟悉,除了张煌,还有十几名在敦煌县招募的年轻汉人,他们的汉语和回纥语都十分流利,在军中充当翻译。
  但这些汉人其实都有定位,他们将成为安西都护府各军城的地方文官。
  比如这位张煌,他是敦煌县的押司,他将出任伊吾县县令。
  十万大军在城外驻扎,城内则驻扎了三千人,正好城内有一座中等军营。
  刘琼在商人张煌的向导下进了城,城内十分热闹,各族人在大街上来来往往,店铺林立,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雍军的到来他们根本不在意,就仿佛和他们毫无关系。
  两边的建筑风格也五花八门,有汉人飞檐斗拱,也有回纥人穹顶,还有本地乌孙人的平顶土屋。
  如此交杂地混在一起,却又那么自然和谐,完全没有任何冲突。
  回纥人对汉人比较宽容,不像吐蕃把汉人当奴隶,当年汉人和回纥人联手推翻了吐蕃的统治,所以汉人也一直能和回纥人和睦相处。
  “这里的百姓怎么都不逃跑?”
  刘琼不解问道:“他们不怕大军入城抢掠吗?”
  张煌笑道:“回禀大将军,如果是西辽军,他们害怕的,早就跑光了,但雍军不怕,之前李都督率领大军过来,秋毫无犯,百姓们都知道。”
  “原来如此!”
  刘琼点点头,又对张煌道:“我想和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们谈一谈,时间就定在明天吧!就在县衙里面,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卑职一定办好!”
  ……
  县衙里的回纥官员已经走了,还剩一些文吏,有汉人也有回纥人,他们都是本城人,雍军的到来让他们惶惶不安。
  刘琼把十几名文吏召集起来,对他们高声道:“按照雍朝和西州回纥达成的协议,雍朝将重新安西都护府,安西设立五座军城,也就是五个县,伊吾是第一个县,各位可以继续留下,成为雍朝的官吏,也可以回家,我们不会勉强,如果愿意留下,就需要大家签署一份效忠书。”
  十几名官员都没有迟疑,纷纷上前在效忠书上签了字,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失去了这份差事,他们怎么生活?
  生活才是最现实的,归属反而不重要,刘琼见众人都签了字,这才点点头,给众人介绍张煌,从现在开始,张煌就是伊吾县县令。
  ……
  雍军获得军城当然还会包括周围一些附属的土地,没有哪座军城会以城墙为界线,一定还有周围的附属土地,道理也很简单,很多城内百姓在城外都有土地,如果以城墙为界,那人和土地就分开了。
  如果以城墙为界,西州回纥军就直接合法地兵临城下了。
  所以雍朝和西州回纥签署的细则中就标注得很清楚,安西都护府的军城范围包括城池周围二十里,同时前往河西的道路畅通无阻。
  也就是说,城墙周围二十里内都附属于军城,看起来似乎很多,实际上对于地域辽阔的安西,二十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刘琼随即在几名汉人官员的带领下,在城外巡视,外面是大片草原、森林和低缓的丘陵,一条宽阔的大河从北方流淌而来,这就是伊吾河,天空湛蓝,水质也清澈湛蓝,两岸长满了摇曳的野花,一群群牛羊在河边安静地喝水。
  刘琼用马鞭指着大河两岸问道:“河两岸的土地都属于谁?”
  官员摇摇头,指着遥远的北方道:“北方数百里外的折罗漫山脚的牧场属于乌孙人,其他都属于国王。”
  “但我在城西看见了不少麦田,有多少?”
  “一共有一百二十顷,都时官田,大将军可能不知,我们这里的土地没有私田的说法,要么部族所有,要么国王所有,哪怕是贵族占有大片土地,也是以部族的名义占有,一个部族几百户、上千户,里面很多都是奴户。”
  刘琼点点头,“所以这里的牛羊要么是给国王养的,要么就是给官府养的。”
  “其实都是给国王养的,官府的粮食和牛羊卖给普通百姓,得到的钱都要作为税钱上缴给国王,国王再用来养军队。”
  刘琼其实考虑的是长驻大军的补给问题,以后安西长驻五万大军,他们的军粮一直由朝廷补给,太遥远了,天子的意思是,驻扎安西的军队最好还是能粮食自给。
  刘琼指着大河道:“大河两岸以后就作为军方土地,用来给军队屯田。”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南使
  茫茫的大草原上,一支十万人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向东方杀来,大军铺天盖地,分布数十里,一支支骑兵在各自首领的率领下,跟随着西辽狼头大旗在无边的草原上缓缓而行。
  十万大军是由八万西辽军和两万乃蛮部军队组成,乃蛮部就是唐朝的黠戛斯人,生活在金山以北的辽阔草原上,二十年前他们就臣服了西辽,一直向西辽进贡牛羊。
  这一次西辽大军东征,借道乃蛮部的领土,乃蛮部不仅提供后勤牛羊支援,还出兵两万人,耶律大石承诺,夺取可敦城后,将给乃蛮部一千里的牧场。
  统领西辽大军的主将是西辽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也是当年跟随耶律大石西逃的两百契丹骑兵之一,也是卡特万之战的重要将领之一,一举击败了塞尔柱帝国为首的西方联军。
  跟随他出征的乃蛮部主帅,正是乃蛮部大汗纳尔黑。
  萧查刺阿不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道:“全军原地宿营!”
  十万大军在方圆数十里的草原上宿营,一座座小帐篷搭建起来,战马系在帐篷旁,一堆堆篝火前坐满了士兵,士兵们大口喝着奶酒,大块啃着烤肉,兴奋地谈论着家乡的女人,一起放肆地大笑。
  从高空向下望去,星星点点的火堆一眼望不见头。
  疾速向东移,两百里外,十五万联合大军也正浩浩荡荡向西而行,四大部落精锐皆出,八千女真骑兵是整个大军的阵眼,这时,完颜兀术得到了探子从遥远西方带来的情报。
  两百里外发现了敌军的主力,完颜兀术冷冷道:“通知所有的军队,大战就在后天,给我打起精神来!”
  ……
  两天后,在乌山北部、薛灵哥河以东的茫茫草原上,两支大军终于相遇了,大旗招展,数十万士兵铺天盖地,号角声阵阵。
  两支大军对峙了整整一刻钟,两支军队几乎同时发动了攻势,俨如两片汹涌澎湃的大海从东西两侧迅猛奔腾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轰然相撞了。
  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在茫茫的草原上展开了。
  ……
  泉州,十几艘万石海船在两艘军船的护卫下正缓缓入港,这是官船队,也是今年最后一支北归船队,里面也有大量的普通商人搭乘,每个商人都满载货物而归,都期待着能卖个好价钱。
  由于雍国和海外的贸易全面恢复,大量货物正源源不断从海外运回来,这同时也意味着不再物以稀为贵,从前的十倍利润没有了,甚至五倍利润也没有了,只有三倍获利,可如果卖给泉州港或者广州港的商行,还会被压价,甚至只有两倍的获利。
  其实也不错了,一年跑两趟海外,一千贯钱的本钱就能变成四千贯钱,更重要是安全,官方和联合商队的万石海船几乎不会沉没,只有性命无忧,大家宁可辛苦一点,将几千贯的本钱一年下来变成上万贯。
  所以海货小商人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商人们纷纷跑下大船,去码头寻找劳工,把自己的货物运去仓库,几乎每个商人都在仓库有自己的货架。
  这时,从第二艘大船上下来几名男子,一看就不是汉人,皮肤黝黑,眉骨高耸,鼻子扁平,典型的三佛齐国人。
  此人正是三佛齐国的贸易主官查农,雍国官员去三佛齐国基本上都是和他打交道,像当年晁昆去三佛齐国买到南瓜,就是查农接待的,刘大江去三佛齐国买岛也是查农接待。
  正因为如此,这次三佛齐国向雍朝求救,国王也派出了查农,查农的眉头里锁着忧愁,他们已得到了确切消息,朱罗国正在备战,极可能会在明年五月左右,借助西南信风杀到三佛齐国。
  五十年前,朱罗国突袭巨港,敌军海军击败了三佛齐的军队,数万军队杀入都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将国库抢掠一空,数十万百姓被掳走,巨港几乎被烧毁。
  三佛齐足足用了三十年时间才渐渐恢复过来。
  如果这次朱罗国再次得逞,三佛齐恐怕就要灭国了。
  “我们走吧!”
  查农叹了口气,带着两名手下向船下走去。
  查农一路打听,问到了主管海外贸易的官员,当他听说主官姓晁时,他忽然想到了那个年轻的公子,太年轻了,不会是他,或许是他父亲。
  晁昆从官衙里匆匆出来,和往常一样前往码头,他要看看商人们的货物,有没有什么稀罕之物。
  “晁公子!”
  晁昆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路边站着三人,为首之人很眼熟。
  “你是——”
  查农急忙上前道:“你不认识我的了吗?你从前来三佛齐国,还是我接待的。”
  “你是查农!”
  晁昆忽然认出来了,他哈哈大笑,上前和他拥抱一下,问道:“查农大哥怎么会来泉州?是公干吗?”
  “正是!受国王委托出使贵国,听说你们贸易署署令也姓晁,是你亲戚吗?”
  晁昆哑然失笑,“这里只有我一个姓晁,你应该就是来找我。”
  “啊!晁公子就是贸易署署令?”
  “怎么,不像吗?”
  查农挠挠头,又惊又喜道:“真的想不到,晁公子这么年轻,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晁昆让一名手下替自己去码头,他把查农和他手下请到官署,让手下在外面休息喝茶,请查农到贵客堂,又让人把副署令余谦请来。
  晁昆负责日本、高丽一线,余谦则负责南洋县,他和查农很熟,三人又重新见礼,这才坐下喝茶。
  查农忧心忡忡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