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储存水需要容器,水缸和大瓮是最好的储水器,正是在这种备战思想的引导下,甘泉堡的第一个大型手工作坊建立了。
  那就是利用极其丰富的黄土资源和煤炭资源,烧制陶器和砖。
  两千士兵变身为陶土工,在甘泉西面三里外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然后,第三件大事就是春耕,春耕时节到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春耕
  几天前,甘泉堡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立了官府,也就是甘泉县衙成立,无论解决百姓矛盾、维持秩序、办学、以及组织生产等等,都需要官府出面,军队协助。
  陈庆正式任命蒋彦先为第一任知县,张妙为县丞,吕纬出任县尉,杨元清的妻弟韦群出任主簿,又在百姓中招募了二十余名年轻人充当文吏,拨付百名后勤士兵为弓手。
  陈庆又把城北软禁女真人家眷的大院辟为临时县衙,并拨付了大量钱粮物资。
  这样,人、财、物以及场所等要求都齐全了,甘泉县衙正式挂牌成立。
  县衙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登记人口,编撰户籍,与此同时,春耕也提到了日程上。
  这天上午,在县衙议事堂上,举行了开始春耕的第一次议事。
  陈庆是以秦州知事的身份参与议事,而杨元清则作为军方代表出席,包括四名县官和三名押司也参与了议事。
  蒋彦先笑道:“事实上,我们县衙昨晚已经先商议过了,一百二十顷民田数量不少,恐怕需要全城百姓都动员起来,就像前年成纪县那样,全城百姓都去种田,实在去不了的老人和孩子在自家院子里种葫芦和冬瓜,我们草拟的一个方案,请都统过目。”
  蒋彦先把一份方案递给陈庆,陈庆看了看笑道:“方案不错,但我提几个细节,烦请县衙再完善一下。”
  “都统请说!”
  陈庆想了想道:“第一是关于三百多名解救回来的女子,把她们的户籍全部落在甘泉县,就是正常的县民,然后,杨副将会安排三百多名年轻将领,他们的户籍也是落在甘泉县,然后这六百多人分成三十个互助社,安排他们在一起劳作,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不就是在点鸳鸯谱吗?
  蒋彦先笑问道:“我明白都统的意思了,那具体怎么分配互助组?”
  陈庆笑道:“之前做蜂窝煤已经有十三个互助组,这十三个互助组人员不变,新组建的十七个互助组以抽签方式决定,让冥冥之中的缘分来安排他们婚姻,大家明白了吧!”
  众人纷纷答应,蒋彦先又道:“请都统继续说第二个细节!”
  “第二个细节是普通百姓的互助组最好以自愿方式组成,实在没法组建,官府再替他们安排,然后我想知道,院落种植有多少品种?”
  县丞张妙连忙道:“目前只有葫芦和冬瓜两个菜品种,果物还有葡萄,但有个难处就是没有搭建葫芦架和葡萄架细木头。”
  “这个问题不大,明后天第一批伐木队就要回来了,这次他们会带回大量松枝,就可以从中挑选比较好的枝条来搭建棚架。”
  “卑职明白了!”
  陈庆又道:“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关于农具和耕地牲畜,其实真正种地的主力是军队,普通百姓只是播种浇水,负责日常农田维护,一定要把这一点给大家讲清楚,我看到有很多百姓抱怨没有耕牛和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县衙需要重新完善方案,蒋彦先陪同陈庆前往城东打井处视察。
  “都统认为金兵一定会攻打甘泉堡?”
  陈庆点点头,“无论完颜兀术还是完颜昌,他们二人都把我们视为毒瘤,尤其这次川陕战役失败,他们会更清晰地意识到,只要有我们存在,他们的川陕战略就无法实现,除非他们不想要四川,或者不想要西北了,否则他们一定会把我们视为头号敌人,一定会千方百计歼灭我们,他们很快就会到来。”
  “所以都统才放弃成纪县,坚守甘泉堡!”
  “对!如果我们守不住甘泉堡,我们就没有机会向外扩张了。”
  停一下,陈庆又歉然道:“蒋知县十年前就是知州了,现在又要委屈你重新当知县,我真的很抱歉!”
  蒋彦先微微一笑,“朝廷任命的知县我不干,不过都统任命的知县,我却深感荣幸!”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
  这时,蒋彦先又想到一件事,对陈庆道:“好像韦县尉对自己的职务有点情绪,这两天一直郁郁不乐。”
  陈庆想到了今天议事堂上吕纬的表现,确实一言不发,闷闷不乐,看来他是在闹情绪。
  “他为什么会这样?”陈庆问道。
  “卑职觉得他是想做县丞,他意愿也是县丞,但最后却被任命为县尉,让他有点失落,或许他觉得张妙资历差了一点。”
  陈庆点点头,“我会劝劝他,有些事他没有看透,点破就行了,你不用担心。”
  “烦请都统尽快,春耕很多事情需要他配合,他不配合,互助社就无法顺利组成。”
  “我知道了,今天就会解决,他若还这样闹情绪,我就直接撤了他!”
  ……
  甘泉堡城内一共有四口深水井,皆深达十几丈,是在城堡出现之前就有了,正是有这四口井,时任秦州观察使的折克行才决定修建一座抵御西夏军的大城堡,足足修建了十年才落成,折克行亲自把它命名为甘泉堡,但民间则称呼它为四井城。
  这两年陈庆一直希望能够多打几口水军,他先后又打了五口水井,都失败了,似乎逃不过只能打四口井的魔咒。
  这两个月陈庆一直在研究四口水井特点,他终于发现这四口水井的排列是呈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一直延伸到城外去了。
  陈庆便大胆判断,下面呈弧线走向的地下河,四口井都在这条地下河上,如果自己的判断正确,把他们还能再打三口井,西北方向一口,东南方向两口。
  这几天,三百名士兵正昼夜不停地挖井,希望这一次能成功。
  距离西北方向的水井还有百余步,全面忽然一片欢呼,周围的百姓和士兵纷纷奔过去。
  蒋彦先激动道:“都统,可能是挖出水了!”
  陈庆点点头,应该是,否则不会这么欢呼。
  他们催马上前,只见一群士兵拥抱在一起,激动得大喊大叫,有士兵从深坑内拉起了一桶黄泥水。
  呼延云见陈庆到来,连忙迎上去激动万分道:“都统,打井成功了!”
  “好!果然找到水脉了。”
  蒋彦先连忙问道:“能不能再多打一些水井?”
  陈庆摇了摇头,“照这条地下河的走向,我们最多还能在东南角再打出两口井,就没有了,除非去城外打井,但没有意义。”
  蒋彦先又道:“如果金兵也发现这些水井的走向,他们很可能就会在城外直接挖断我们的水脉,都统,我们必须格外谨慎这一点!”
  “你说得很对,其实这一点,我们的前辈都想到了,他们特地把四口水井放在四间屋子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四口水井在哪里?除非之前金兵有心绘制一幅全城的详细图解,但从投降士兵口中,金兵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就算他们真的绘制图纸,也绝不会想到和地下河的走向有关系,我在甘泉堡快两年了,经过仔细研究才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金兵又怎么可能想到呢?所以我不担心。”
  “都统说得对,是卑职过虑了。”
  陈庆又笑道:“去城外麦田看看去。”
  两人催马向外走去……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第三百八十二章 互助
  随着互助社推行,城内的百姓们这两天开始忙碌结社。
  结社主张自行选择,所以大部分百姓都以邻居或者亲戚朋友为主。
  陈庆家的院子里也坐了一群女人,一边暖烘烘地晒着太阳,一边商议结社的事情。
  陈庆家可是第一社,由妻子吕绣牵头为社主,包括师父李清照院中四人,南面邻居郑平妻子杨柳儿,杨元清的妻子韦素以及韦素的弟媳马倩儿,以及吕纬的妻子李梅。
  一个社要求十人到二十人之间,他们这个社正好十一人,郑平家还有个乳母要带孩子,所以不算在内,韦素家里也有一个使女要带孩子,可以不用参加互助社。
  吕绣拍拍手笑道:“我们正好十一人,他们男的不算,我也问清楚了,其实咱们就是播种和浇水,一共有十亩地,大家说怎么播种,是每人负责一亩地,还是大家一起做?”
  李梅担心道:“我还从来没有种过地,什么都不会,谁会播种,先说一说吧!”
  杨柳儿举手道:“我会播种,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麦种均匀撒在土里,埋起来,再浇上水就行了,然后每两天要去浇一次水,在院子里种葫芦种冬瓜也是一样。”
  这些人中李清照最年长,她微微笑道:“还是一起种地热闹点,不会播种的还可以看别人怎么种,跟着学!”
  众人纷纷赞成一起种地,吕绣笑道:“既然大家都认为一起种地好,那就不分开了,然后明天早上天不亮就得集合,带水壶、干粮,还有陶罐,我建议每人带一双筷子,在地里插一个眼,撒两颗种子,这样就省得用手去扒泥土了。”
  众人约好了明早集合时间,便各自回去了,吕绣走上前对赵巧云,“巧云,你的身体行不行啊!要不然你就在家里种葫芦冬瓜。”
  赵巧云摇摇头笑道:“我以前干的活比这个苦十倍百倍都有,这点活不算什么。”
  “那好,明天我们一起!”
  赵巧云回去了,正好吕纬走了进来,他回头看着赵巧云身影,惊讶问道:“小妹,她是谁?”
  “你管她是谁?”
  吕绣脸一沉道:“你管好你自己吧!”
  吕纬脸上有些挂不住,“怎么了,叫我来就是为了训我一顿?”
  “你先坐下!我再和你说。”
  吕纬愤愤坐下,脸扭向一旁。
  吕绣给余莲使个眼色,余莲连忙跑去倒茶。
  吕绣缓和一下语气道:“夫君说你有情绪,让我劝劝你,你是不是觉得做县尉委屈了?”
  “我是有情绪,换谁都有情绪!”
  吕纬索性也坦白道:“我之前在临安皇宫也是从八品从义郎,外放出去也应该是从八品团练副使,我跟了你丈夫,出任仓曹参军事,算是由武官转为文职,吏部给我定为给事郎,这可是正八品,可现在我没有犯任何错误,就直接降为县尉,这可是从九品啊!”
  说到这,吕纬又叹口气道:“看在你丈夫的面上,我忍了,但凭什么那个张妙在我前面,他出任县丞,我却是县尉,我哪里比他差了?”
  余莲端来一盏热茶放在小桌上,吕纬端起茶盏仔细打量,瞪大眼睛,居然是汝瓷官窑,他咂咂嘴道:“这只茶盏归我了,我以后留给儿子!”
  “你喜欢就拿去吧!”
  吕绣笑道:“夫君说得没错,你就是在这两件事上闹情绪,我先给你说第二件事,你知道张妙以前做什么官?当年我们祖父出任河北转运使,他可是祖父亲自任命的相州转运支使,堂堂六品官员。
  还有一个周宽,你在梓潼县见到的,人家曾是相州通判,金兵入侵,他们都弃官逃到王彦帐下出任幕僚,跟随王彦东征西战,王彦交军权给傅选,他怕张妙和周宽被傅选欺辱,便把他们推荐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