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临安,天子赵构紧急在御书房召集相国议事。
  “岳都统的奏折想必各位爱卿都看过了,今天韩都统也发来了同样内容的奏折,金国皇帝驾崩,江淮兵力空虚,没有女真军队驻扎,连伪齐军也不多,韩都统建议攻打江淮,大家都说一说吧!”
  几天前,驻扎襄阳的岳飞也送来奏折,他得到准确消息,金国皇帝驾崩,金军高层都赶回了上京,他建议趁这个机会攻打江淮,并建立沿淮防御线,岳飞的奏折才朝廷引起很大的争议,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使得朝廷迟迟拿不定主意。
  今天韩世忠也发来奏折,请求朝廷抓住机会北伐江淮,韩世忠和岳飞的奏折都写得慷慨激昂,赵构着实有点心动了。
  而且金国馆昨天也挂出白幡举哀,赵构特地派秦桧代表朝廷前往金国馆吊孝。
  赵构骨子里虽然是主和派,但他更不想时时刻刻生活在危险之中,动不动就被逼得上船逃跑,为此,赵构也接受了张浚的方案,夺回江淮作为长江防线的缓冲,即使将来要签署长期停战协议,也要以淮河为分界线,而不是以长江为分界线。
  只不过两次进攻淮河惨败,使他心中有了阴霾,他也拿不定主意,赵构向张浚望去,希望张浚先开口。
  张浚会意,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一直认为,安全既是战争的起因,也是战争的结果,我们为了安全而主动去挑战威胁,如果战胜对方也就能获得安全,但我们也并不是盲目去挑战,而是要等待机会,现在金国酋首毙命,便是我们百年难遇的机会,我们至少有半年时间,夺回江淮,巩固江淮防线,这个机会错过了,等金国朝局稳定下来,以后就难了。”
  张浚话音刚落,朱胜非连忙道:“陛下,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金国国主大丧,一国之不幸,我们既然去吊唁,却又发兵讨伐,确实不是礼仪上国所为,臣坚决反对出兵。”
  徐先图和朱胜非不和,他冷笑一声道:“什么时候江淮变成了金国国土?我们的国都还是汴梁,大宋的太庙也在汴梁,二帝没有回归,我们收回国土,讨伐叛逆,朱相公觉得我们是乘人之危吗?”
  朱胜非也怒道:“我并非说不收回国土,但不应该是这个时候,等金国国难过去,我们再堂堂正正出兵去攻打,难道不更好吗?”
  徐先图讥讽道:“没想到朱相公居然是宋襄公的知己,难得啊!”
  朱胜非脸一红,求援似的向秦桧望去,秦桧有点左右为难,他不像朱胜非这么蠢,他也看出官家是想夺取江淮,张浚显然就摸透了官家的心思,如果自己出言反对,恐怕会激起官家的反感,如果不反对,将来又难以向金国交代。
  他半晌才道:“现在还在停战期间,有协议约束,恐怕不好出兵!”
  秦桧话不多,却说到了关键之处,还有一个月停战协议才期满,他们这个时候出兵,确实不妥。
  赵构有些为难,又向吕颐浩望去,吕颐浩老持稳重,考虑周全,而且比较务实,虽然赵构因为陈庆的缘故,几次想罢免吕颐浩的相位,但朝中一时又找不到能替代吕颐浩的大臣,赵构也只能捏着鼻子让吕颐浩继续为相。
  吕颐浩笑了笑,缓缓道:“全面出兵影响太大,确实也违反了停战协议,微臣建议还是用上次的办法,让岳都统从中线出兵,但不攻打汴梁,而是向东进攻江淮,这样既不违反东线停战协议,又能抓住机会。”
  秦桧反驳道:“向东进攻江淮,不是一样违反了停战协议?”
  吕颐浩不慌不忙道:“秦相公可以去看看协议,上面写得很清楚,东线指的是长江一线,宋军不得渡长江北上,岳都统出兵,并没有渡长江北上对不对?”
  赵构眼睛一亮,虽然是钻字面上的空子,但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东征
  下午,吕颐浩回到府中,刚回府,长子吕晋匆匆上前道:“父亲,三叔来了!”
  “人在哪里?”
  “在父亲的外书房!”
  吕颐浩点点头,“请他稍候,我换件衣服就过去。”
  “父亲,纬儿有家信。”
  次孙吕纬的家信自然是通过亲家李迥从成都用急脚递转来,其实就是陈庆和吕颐浩联系的一种方式。
  吕颐浩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吕晋取出信递给父亲,是亲家李迥写来的信,但后面附有吕纬的鸽信。
  吕颐浩接过信便道:“你去安顿三叔,我马上就过来。”
  吕晋的三叔便是吕颐浩的三弟吕青山,政绩卓著,去年从抚州调到苏州出任知州。
  吕颐浩换了一件舒适的长衫,来到外书房,吕青山正在喝茶,见兄长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兄长身体可好!”
  “我还好,三弟是几时来临安的?”
  “今天中午刚到,有几个重要批文要催促朝廷,我就跑一趟临安。”
  吕颐浩摆摆手让他坐下,有使女进来上了茶。
  吕颐浩喝了一口茶道:“你那几个批文应该是卡在秦相公那里,回头我替你催催秦相公,问题不大。”
  “多谢兄长!”
  吕青山又低声道:“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小弟听说孙婿在秦州大败十万伪齐军,现在孙婿已经率大军出兵陕西路了。”
  吕颐浩眼皮猛地一跳,急问道:“这个消息你听谁说的?”
  “小弟是听一名关中过来的茶商说起,他说陈庆军队攻打的是庆州、环州一线”
  吕颐浩坐不住了,连忙从书橱里取出一卷陕西路转运地图,慢慢展开细看,线路很明显,陈庆先攻打陕西路北部,然后再南击关中。
  他现在才明白,陈庆去年拿下平凉府,就是为了今年攻打陕西路做准备了。
  吕颐浩点点头,“这件事我知道了,三弟切不可在朝中宣扬此事。”
  “大哥放心,我有分寸,绝不会泄露,其实我这次来临安就是为了告诉兄长此事,我连信都不敢写,就是怕消息泄露。”
  “你做得对,现在朝廷和陈庆那边消息断绝,前几天朱胜非还说,金兵要和西夏联手攻打熙河路,熙河路难保,现在看来,朱胜非就是在信口开河。”
  吕青山有点担心道:“今天我还听到一个消息,说大哥可能要罢相,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一直就有,也没错,御史台从去年开始就收集我的罪证,连我临河修建的码头,也弹劾我侵占公地,幸亏我有临安府的批文,要不然还真说不清。”
  “是因为陈庆?”吕青山又问道。
  吕颐浩点点头,“和他有关系,官家明显是迁怒于我。”
  吕青山眉头一皱道:“我有点糊涂了,现在陈庆和朝廷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决裂了,还是拥兵自立?”
  吕颐浩苦笑一声,“谁也说不清楚,现在断了联系,朝廷对熙河路的情况也一无所知,但因为监军王铣之死,官家对陈庆极为震怒,下决心要罢免他,只是陈庆根本不理睬他的诏书,以至于官家已经把陈庆认定为叛逆了,只是没有公开罢了,现在陈庆成了朝廷的禁忌,没有人敢提他,今天讨论出兵江淮,就没有人提到出兵陕西路之事。”
  吕青山恍然,“难怪呢!今天在度支司,有个官员提到去年税赋统计不全,缺了熙河路,结果被贾度支使大骂一顿,我还在莫名其妙,这个官员没有犯什么错误啊!原来是提到了熙河路。”
  “就是这样,熙河路已经被朝廷选择性的遗忘了,官员和将领都被吏部和枢密院打入另册,现在除了民间还有点议论外,朝廷中已经完全听不到有关它的话题。”
  吕青山忽然有点担忧道:“如果御史台在找大哥的把柄,大哥要担心老二那边。”
  老二指的是二弟吕大同,现在任袁州通判,吕颐浩一怔,“大同那边怎么了?”
  “我听说二哥家子女的名声不太好,尤其是吕绞,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依仗父亲权势在外面惹事生非,欺压良善,我去年在抚州都听说了,可见他名声之坏。”
  吕颐浩怒道:“我这就写信大同,不严格约束子女,迟早会惹出大事!”
  ……
  陈庆十万大军从平凉府向东走,他兵分两路,一路两万军队向东北,由杨再兴和刘琼统领,一路横扫镇戎州、环庆州、庆阳府、保安州、延州和绥德州。
  这六个州府除了延州外,基本都没有驻军,北部原本已被西夏人占领,但西夏爆发内战,所有驻军都撤回了国内,以至于形成一片驻军空白区。
  这片区域只有延州有三千驻军,保护火油产地,但对于两万宋军而言,几乎就是以石击卵。
  而另一路主力七万人由陈庆亲自统领,从平凉府杀入原州,继续向东进发,攻打宁州、坊州和鄜州,将和北路军在鄜州洛交县汇合。
  尽管北线没有驻军,但陕西路中部各州却都有驻军,尤其是坊州的中部县,更是驻扎了五千军队。
  陈庆率领七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原州和宁州的驻军望风而降,这天下午,大军穿过了子午山的虎踞谷,进入坊州地界,天色已晚,陈庆大军就地宿营。
  一顶中军大帐扎了起来,大帐内摆放着陕西路的沙盘,一名从事在沙盘的宿营地上插上了一面红旗。
  情报署参军徐长青给主帅陈庆以及几名大将介绍道:“从宿营地到中部县相距约一百二十里,一路上都是黄土、沟壑,一般有河的地方都会有村庄,总的说来,坊州人口比较多,也比较富庶,尤其中部县,人口有近二十万,但驻军只有五千人。”
  “这支军队有没有望风而降的可能性?”大将高定问道。
  徐长青摇摇头,“几乎没有可能性,对方主将是一名女真千夫长,叫做乌扎布,他不可能投降我们。”
  高定对陈庆道:“对方才五千军队,我们可以里应外合配合破城!”
  陈庆微微笑道:“事实上,一支两百人的斥候军已经在两天前潜入城内了。”
  高定立刻抱拳道:“卑职请令,率一万军破城!”
  陈庆点了点头,“你可以先派人进城找到南城门附近的平安客栈,那是我们情报斥候开的客栈。”
  “卑职明白了!”
  当天晚上,高定率领一万大军离开宿营地,向东进发。
  ……
  中部县是一座大县,它是延州、鄜州南下关中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坊州州治,有北洛水的灌溉,中部县周围分布着大片农田,农业富庶,人口众多。
  城墙周长约二十五里,高大坚固,由于县城修建在高处,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使县城更加易守难攻。
  目前县城内有五千驻军,都是汉人军队,五万河东路和陕西路的州兵以集训的名义在关中集中训练了两个月后,便被分配到各地驻守,重点是关中、汉中和泾源道,这三处部署了四万军队。
  其余一万余军队则分别驻扎在陕北各州,坊州的中部县就是驻扎军队最多一座城池,占了总兵力的一半,足有五千人。
  此时中部县驻军虽然已经得到了陈庆开始东征的情报,但他们危机感并不强烈,毕竟中部县距离熙河路还比较遥远。
  这天中午,从城外走进一支小商队,牵着十几头毛驴,背负着一些廉价的货物,主要以药材为主,这种小商队没有油水,收了几十文过路钱,士兵就把商队放进城了。


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部
  所谓商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