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陈庆这边的祭祀很简单,也就一刻钟时间便结束了,吕绣和水月庵主说了几句话,便跟着丈夫离开水月庵,返回了后园。
  ……
  此时还是隆冬季节,皑皑白雪覆盖着丹凤园,丹凤园就是后宅的名字,一泓五十亩的湖水叫做丹湖,中间小岛上的楼叫做栖凤阁,整个后园就起名为丹凤园。
  然后建筑群分为四部分,主建筑群在湖西,由七座院子组成,一百六十多间屋组成,包括不少亭台楼阁,然后就是湖心岛上的栖凤阁,由主楼和四座小配楼组成。
  第三部分是西北角的雅园,这里是读书的地方,由一座院子的七八间屋子组成,目前李清照就住在这里,是一座非常清雅的园中园。
  第四部分便是东北角的鹿山了,这里有一座很小的真山,山上森林茂密,山脚有农舍,山上有亭台楼阁,是春秋居住的好地方。
  至于陈庆的内政堂则位于中庭,和后宅丹凤园无关。
  主院原本叫做翠微居,吕绣改名叫做翠园,也是一座园中园,占地三亩,是一座种满各种奇花异草的花园,主建筑是一座很大的两层楼阁,平时大家起居吃饭都在这里,另外,陈庆的内书房也在翠园一角。
  翠园后面是几条石板小路,直接通往其他七座院子,这就像扇形结构,七座院子就是七个扇面,通过前面的翠园连接在一起。
  今天是正月初一,也是赵巧云三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院,赵巧云的小院在吕绣院子的东面,占地两亩,还没有名字,等待赵巧云给它取名。
  这座院子完全就是赵巧云的地盘了,这里没有吕绣的影子,除了赵巧云外,还有四名使女和两名女护卫,昨晚的洞房花烛夜就在这里。
  此时天还没有亮,赵巧云睡不着,她在收拾自己的东西,衣服已经都放进箱子,隔壁是她的书房,她在整理书籍,她的个人财产很微薄,师父只给了她几百本书籍作为陪嫁带过来。
  书房很宽敞,她颇为满意,这时,她看到了桌上的锦袋,这是昨晚她给大姐奉茶时,大姐给她们三人的礼袋,每人一个,她之前不知道是什么,丈夫夜里告诉她,这是给她陪嫁。
  她从袋里取出一张地契和一份宝记钱铺的储钱单据,还有半块玉珮,地契是关中五百亩上田,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再看储钱单据,上面竟然储钱一万贯,凭此单和半块玉珮支取。
  天啊!五百亩上田和一万贯钱,她母亲从前在皇宫也不过几百贯钱积蓄,她刚出嫁,丈夫就给了她这么丰厚的嫁妆。
  赵巧云鼻子略略一酸,她连忙把东西收好,出门对两个贴身使女道:“打上灯笼,我们去翠园!”


第五百九十六章 求援
  陈庆的内书房换了三个地方,最后在翠园一角安顿下来,书房也是上下两层,下面是书房,楼上是休息小憩之地。
  祭祀回来,陈庆就在书房内小睡了一个半时辰,最后被余莲推醒了。
  “官人,醒醒了。”
  “什么时候了,天亮了吗?”陈庆迷迷糊糊问道。
  “天早亮了,夫人催你去吃早饭。”
  陈庆搂着她的腰笑道:“还叫夫人?应该改口叫大姐吧!”
  “叫夫人习惯了,再说我这种地位低下的小侍妾,哪有资格叫大姐。”余莲眼睛红了。
  “吃醋了吗?”陈庆把她抱在自己怀中。
  “你早就答应人家的,成亲当晚,给我洞房花烛。”余莲趴在陈庆肩头,委屈地哭了起来。
  陈庆有些尴尬,他确实答应过的,替她擦去眼泪笑道:“别哭了,等我封王,我封你和阿樱为良娣。”
  “良娣是什么?”
  “良娣是正三品,相当于郡夫人,尚书的妻子也才正三品。”
  余莲听说相当于尚书的妻子,顿时破涕为笑,“你可别又哄我!”
  “没有哄你,我来问你,昨晚夫人给你们多少钱。”
  “我和阿樱每人五千贯,上田五百亩,五千贯啊!嘻嘻,夫人还真是大方。”
  “其实是我给你们的。”
  余莲搂着陈庆脖子,一脸娇媚道:“那人家怎么感谢官人呢?”
  陈庆见她媚态十足,心中又按耐不住,拉着她在床边欢好起来。
  一时雨收云毕,余莲连忙整理衣服,又给脸上略略补了胭脂,她忽然想起一事,有些害怕道:“夫人不准我们白天和官人欢好,说是会伤身,还定了家规,以后官人若想要,晚上随时都可以,白天可不行了。”
  “还定了家规,我怎么不知道?”
  “也不是家规,就是和我们讲好的十条规矩,不准和夫人顶嘴,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骂街,不准辱骂体罚下人,不准和侍卫私交,不准替他人谋私利,不准接受外人贿赂,反正一共十条,其中最后一条就是不准和官人白日宣淫,若违反三次,夫人就要休掉我们的。”
  陈庆也理解妻子制定家规的良苦用心,这也是妻子的驭下之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他点点头笑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先去吧!把早饭给我端来,我还有事,需要处理一些公务。”
  余莲答应一声走了,提心吊胆来到饭堂,生怕夫人看出她刚才和官人欢好过了,夫人眼睛可是很毒辣,很难瞒过。
  不过她运气很不错,饭堂内没见到夫人,旁边使女说是给孩子哺乳去了,余莲这才一颗心落下,连忙端着早饭给陈庆送去。
  ……
  新年官衙放假五天,但对陈庆却谈不上放假,尤其春天将至,面对即将到来金兵的反扑,陈庆必须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
  首先是不能让关中平原成为战场,一场富平之战,不仅是宋军惨败,十几万将士惨死,还有数十万百姓死亡,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关中平原几乎被战场摧毁。
  这几年关中没有发生战争,大量陕北民众被迁入关中,以及之前逃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关中人口已渐渐恢复到宣和年间的七成,再用五年时间休养生息,人口数量就能恢复到宣和年间的水平了。
  当然,陕北地区要恢复到战前水平,那至少要一代人时间。
  如果关中再经历一场大规模战争,脆弱的社会经济必将被彻底摧毁,这是陈庆绝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如果金兵攻打陕西路会是哪几个方向,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三个方向,一是潼关路,但潼关路地势狭窄,山路崎岖,几乎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金兵与其攻打潼关,还不如攻打蒲津关。
  然而建炎四年,完颜兀术就是攻破陕州,从潼关进入关中,而完颜娄氏则从洛水道进入关中,他们都没有走蒲津关。
  但不管是潼关和还是蒲津关,都要攻打关隘,而防守关隘恰恰是他的军队最擅长的,金兵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尤其完颜兀术要收复江淮,对阵岳飞,他不可能再攻打陕西,那么潼关线几乎不会有危险。
  这时,陈庆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的洛水线,陈庆几乎可以肯定,金兵从河东路过来,一定还是走洛水线,从耀州杀入关中,那是他们熟悉的道路。
  如果金兵走这条路,那么首当其冲的不是关中,而是延州,金兵必然要抢占火油产地,这一战该怎么打呢?陈庆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
  正月初五,情报署署令张妙前来向陈庆汇报一件重要之事。
  “刘世光向我们寻求支援?”陈庆仿佛听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刘光世需要多厚的脸皮才敢来求自己。
  张妙笑道:“或许是我们刚刚达成了赎买条约,他觉得彼此的敌对关系减弱了很多,更重要是,他认为两家都在对抗朝廷,应该是同盟关系。”
  “使者这么说吗?”
  张妙点点头,“使者说,有他们守住巴蜀的东大门,朝廷军队就无法杀进巴蜀,说我们应该全力支持他们对抗朝廷。”
  “张署令的意见呢?”
  张妙是当年王彦被调走时推荐给陈庆的老文职,一直替陈庆主管军务,比较低调,陈庆让张妙主管情报,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
  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情报主管,把情报部门梳理得井井有条,不断扩大在各地的情报点,他本人也思路慎密,目光独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实质。
  张妙轻捋山羊胡笑道:“我觉得这件事有利有弊,利并不是替我们守东大门,我们不需要刘光世来把守,刘光世的作用就是替我们挡刀,我们对巴蜀实际上是半割据,或者说军队占领,朝廷上下一定对我们极为不满,甚至抨击都统为乱臣贼子,损害都统的名誉,可有了刘光世后,所有唾骂都转向他,尤其有了他的对比,朝野反而会感觉都统识大体、顾大局,我们对巴蜀的军事占领,最后朝廷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所以支持刘光世,让反贼刘光世存在的时间长一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
  “那弊的一面呢?”
  “弊的一面自然是同流合污,刘光世就像一只绿头大苍蝇,被苍蝇叮过的食物总是会让人不喜欢,和刘光世接触,或者支持刘光世,肯定会被天下人非议,严重损害都统名誉。”
  陈庆看着张妙笑得有些狡黠的目光,便笑道:“署令一定有两全的办法,既得利,又得名。”
  “卑职确实有一些想法!”
  “署令请说,我洗耳恭听!”
  “卑职建议,官方不出面,借助商人以私人身份向刘光世出售一批兵甲,就是俘获的兵甲,一旦有人问及,官方坚决否认,这就是获利的一面,然后等时机成熟,我们出兵灭了刘光世,把荆湖南路还给朝廷,名不就来了吗?”
  陈庆缓缓点头,又笑问道:“可没有这样的商人?”
  张妙想了想道:“没有大商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大商人,我们公开回绝刘光世,然后再让这个大商人去找使者。”
  “这件事要策划好才行,既要隐瞒住朝廷,但又要让刘光世领我们的人情,这件事我就交给情报署去完成。”
  张妙躬身行礼,“卑职一定做好此事。”
  陈庆又缓缓道:“还有一件事需要情报署加强,就是关于河东路的情报,我相信金兵已经大举进驻河东,我需要金兵主力的详细情报,越多越好!”


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商
  目前总管四川军务的将领已不再是杨再兴,而是郑平,郑平以西军统制的身份出任四川兵马使,统领五万军队坐镇四川,除了在入蜀要道上部署重兵外,还在各个重要的州府部署军队,光是成都府就有一万军队驻扎。
  郑平是正月初八抵达成都上任,川陕宣抚使司官衙放在京兆,成都这边也有一座川陕宣抚使官衙,四川兵马署、盐铁署、转运署、矿山署和民团署等等官衙都设在川陕宣抚使司官衙内。
  这天上午,郑平在官衙内接待了刘光世的特使李苗,对李苗提出的兵器支援,他一口回绝,“我们也在征集民团士兵参与训练,一根长矛都没有多余的,很抱歉帮不了你们。”
  任凭李苗把口水都说干了,郑平就是不肯答应,并明确告诉李苗,这是宣抚使的正式答复。
  李苗碰了一头的钉子,万般无奈,他只得告辞离开了官衙。
  李苗心情着实沮丧,他们收到的两万战俘没有兵甲,而荆湖南路各州的兵甲都被朝廷为防止水贼再兴而收罗殆尽,去其他地方买,又买不了多少,只能来西军支援,却被无情拒绝了。
  李苗真不知道回去该怎么向刘光世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