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浚摇摇头,“微臣也不清楚,不过可以派人去京兆和陈庆商谈攻打西夏之事,摸一摸他的底细,他到底想要什么?”
  赵构被张浚说服了,对付陈庆确实不能义气用事,必须最大限度的控制住他,不能让他脱离朝廷。
  赵构已经意识到,这件事还真不能听秦桧的,秦桧在陈庆一事上私心太重,他的建议对朝廷没有好处。
  “相国觉得派谁比较合适?”
  张浚沉思片刻道:“微臣推荐折彦质为陛下特使前往京兆。”
  “可以,朕也同意!”
  张浚又道:“另外,微臣还有两件事要提醒陛下。”
  “哪两件事?”
  “第一是关于显德帝姬,他已经嫁给了陈庆,但陛下对此事始终没有表态。”
  赵构显然不想提及此事,他有些不耐烦道:“这件事朕没有忘记,只是朕还需要时间考虑,相国还有什么事?”
  张浚心中微微一叹,官家心中对陈庆还是十分抗拒,不愿承认显德帝姬,也就不肯承认陈庆已是皇亲。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吕家,这是巴蜀谈判的条件之一,但陛下一直没有动静。”
  这件事确实被赵构忽略了,张浚一下子提醒了他,他连忙问道:“吕颐浩身体怎么样了?”
  “微臣年初去看过他,他的身体不太好,现在什么情况微臣也不是很清楚。”
  赵构沉吟一下道:“这样吧!你替朕去看看他,问问他的想法,如果要求不过份,朕可以答应。”
  “微臣遵旨!”
  ……
  吕府内,吕青山陪同兄长吕颐浩坐在池塘旁,吕青山笑道:“今天朝会在讨论和西军合作攻打西夏之事,其实朝廷中赞成者居多,但秦桧反对,大学士齐元禄也反对,我倒不知道,齐元禄几时和秦桧混在一起去了?”
  吕颐浩淡淡笑道:“这件事你错了,他们虽然立场相似,但他们的出发点绝对不一样,秦桧是出于对陈庆的敌视,而齐元禄不是,齐元禄是觉得会增加朝廷负担,而且无利可图,我没有说错吧!”
  “兄长说得一点没错,只是兄长怎么知道?”
  “你还记得年初齐元禄坚决反对北伐吗?他说的话可是代表了大部分官员心声,中原已经被金兵和刘豫糟蹋殆尽,一旦收复,会给朝廷的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那么多饥民嗷嗷待哺,朝廷根本承担不起,你还别说,他这个负担论在朝廷中很有市场,很多高官都赞同,所以他反对攻灭西夏,我就知道他是什么态度了,只可惜攻打西夏是由陈庆决定,朝廷左右不了。”
  吕青山又笑道:“这次陈庆公开谴责刘光世背叛朝廷,愿意出兵协助朝廷剿灭刘光世,虽然官家不需要他出兵,但他的鲜明态度赢得官家和朝官们的一致赞赏。”
  吕颐浩笑了起来,“这孩子这件事做得很老道,大大抵消了霸占巴蜀的不利影响,他这两年确实成熟了,令我很欣慰。”
  这时,长子吕纹快步上前抱拳道:“父亲,张相公前来拜访。”
  吕颐浩笑道:“看来官家没有忘记老夫,请张相公到贵客堂稍坐,我马上就到!”
  两名使女扶着他站起身,吕颐浩对兄弟笑道:“二弟陪同我一起去坐坐?”
  吕青山犹豫一下道:“估计张相公会向传达一些官家的意图,我还是先回避比较好。”
  吕颐浩点点头,“也好,那你就先回避,回头再来见我。”


第六百五十二章 苦劝
  张浚见吕颐浩步履艰难,连坐下都需要使女扶持,颤颤巍巍坐下,老态毕显,他关切问道:“吕公的腿怎么了?”
  吕颐浩摇摇头苦笑道:“腿疾是老毛病了,年轻时就落下病根,现在年纪大了,腿疾就会时不时发作,吃药也无法控制,只能随便它了。”
  张浚点点头,“官家很关心吕公的近况,特让我上门探望,吕公需要什么名贵药材或者御医上门,都可以提出来,官家一定会尽力满足。”
  吕颐浩略略欠身道:“请相公替我感谢官家的厚爱,我暂时还没有需要。”
  寒暄两句,张浚就直奔主题,“官家原本想请吕公再度出山,可目前看来,吕公保重身体更重要,吕公可以推荐贤才,官家也说了,贤不避亲,就算推荐族人也完全可以。”
  吕颐浩微微笑道:“现在没有旁人,张相公就给我直说吧!是不是和陈庆有关?”
  张浚也知道吕颐浩老奸巨猾,自己瞒不过他,索性也不再遮掩,对吕颐浩道:“今天我来,其实是有三件事,探望吕公身体是正事,官家确实很关心,第二,上次我在京兆和陈庆谈判巴蜀之事,达成了协议中就有解除对吕氏的限制一条,官家既然授权我在谈判协议上签了字,自然会执行条款,吕公如果身体不好,可以推荐其他人。”
  “官家答应了什么职务?”吕颐浩也坦率问道。
  “要看吕公推荐谁,像令弟吕大同,他是获罪罢免,估计很难,但青山就可以,我也知道青山精明能干,廉洁自律,我更倾向于他。”
  “青山能入相吗?”
  张浚也知道吕青山的资历足够了,吕颐浩希望他入相也无可厚非,他沉吟一下道:“官家的意思是,如果是吕青山,可以给入相资格,但暂不入相,先出任户部侍郎。”
  吕颐浩明白对方的意思,给入相资格,暂不入相就是加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但不出任参知政事。
  但现在知政堂只有秦桧、张浚、赵鼎、徐先图四相,还缺一人,折彦质虽然出任同知枢密院事,但他资历还不够,所以没有入相,既然青山已经加了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什么还要他等一等,不直接入相?吕颐浩不解地向张浚望去。
  张浚笑了笑道:“这其实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件事,陈庆和金国的谈判换回前太子,吕公应该知道吧!”
  吕颐浩沉默一下道:“我听说了,这应该不是他的本意。”
  “官家听说这件事非常生气,可以说是震怒,但我给官家解释,如果不经过朝廷,就算换回了前太子,朝廷也不会承认,交换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也相信陈庆没有这么愚蠢,陈庆这样做,肯定另有他意,官家想知道,陈庆到底是什么意思?”
  吕颐浩叹了口气道:“你说得很对,朝廷不承认,他就算换回前太子也毫无意义,反而引来朝廷的敌对,以他的智慧,他不会做这种蠢事,我认为他是有其他意图。”
  “吕公认为陈庆是什么意图呢?”
  “我认为他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为了进攻西夏做准备,防止金国出兵干涉西夏,他可能是用谈判来试探金国对两名皇族的重视程度,如果金国很重视,那金国就会投鼠忌器;
  第二,他如果想和金国交换财物,用女真士兵就够了,我倒觉得他想用这两名女真皇族和朝廷做交易,交换前太子只是为了刺激朝廷,让朝廷意识到这两人的重要性。”
  张浚暗暗夸张,姜不愧是老的辣,自己只看到了第二条,却没有想到第一点,确实是为了试探金国,有这两个皇族在手,金国支援西夏就会投鼠忌器,不敢那么张扬。
  “吕公认为陈庆想要什么呢?”
  吕颐浩微微笑道:“人在官场,所图者无非名利权三样,陈庆不缺钱,也不缺权,他唯独缺的是名,他夺取陕西路,爵位应该再进一步,但朝廷给他只是从荆国公换为秦国公,张相公觉得他会满意吗?”
  “封王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但童贯已经有先例了。”
  张浚心中明了,陈庆应该给吕颐浩说过此事,陈庆的交易十有八九就是要用两个金国皇族换王爵。
  “其实青山没有直接入相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旦朝廷和陈庆谈判完成,双方关系稳定下来,青山作为稳定器,或许官家就会考虑他入相,官家已经决定派折彦质前往京兆和陈庆协商。”
  “我明白了,多谢张相公告之。”
  张浚起身告辞走了,吕颐浩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语,这时,吕青山快步走进来,低声问道:“张相公为何事而来?”
  吕颐浩半晌道:“官家已经决定,任命你为户部侍郎,加平章事头衔,能不能封参知政事,还要看西北那边的局势来定!”
  ……
  张浚赶回了皇宫,赵构还在等他的消息呢!
  “想要王爵?”
  赵构眉头皱成一团,“朕已经封他为秦国公,他还不满足吗?”
  张浚当然知道王爵比较敏感,天子同意的可能性不大,宋朝的爵位制度不同于唐朝,唐朝爵位可以世袭,宋朝不能世袭,唐朝可以异姓封王,而且比较普遍,宋朝基本上异姓不能封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
  但生前封王的也有特例,比如外戚封王,向太后的两个兄弟向宗良、向宗回被封为郡王,还有钱俶因献越国疆域有功,被封为邓王,再有就是童贯,是因为宋神宗有遗旨,夺取燕山府者可封王。童贯占领了被金国掳掠一空的燕山府,被封为广阳郡王。
  这是宋朝到目前为止,四个生前封异姓王的特例,陈庆想成为第五个异姓王,官家会同意吗?张浚着实没有把握。
  赵构冷冷道:“如果朕封他为郡王,他又想要亲王,朕再封他为亲王,他还想要朕的皇位,朕是不是也让给他?”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浚无语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做这个和事佬好累,还不如像秦桧一样,摸着官家的性子来,官家想听什么说什么?社稷江山关自己屁事。
  但既然自己是相国,有的话他就得说,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如果他不说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了。
  “陛下,微臣绝不是替陈庆说话,微臣所思所虑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臣之所以劝陛下考虑,是因为陈庆已经有了封王的实力,臣是害怕他自封为王,如果到了那一步,朝廷该怎么办?是捏着鼻子承认,还是宣布他为叛逆,号召天下人讨之?那时陈庆会不会自立为帝,和金国勾结瓜分宋朝?”
  赵构大怒,一拍桌子,“放肆!”
  张浚跪下,泪流满面道:“陛下,此中利害,若微臣不说,朝野再无人敢说了。”
  赵构呆立半晌,终于颓然坐下,良久,他摆摆手道:“罢了,等他灭了西夏,朕再考虑封他为王之事。”
  ……
  当天晚上,赵构下旨,任命吕青山为户部侍郎,加平章事头衔,升金紫光禄大夫,同时任命吕颐浩长子吕纹为越州通判。
  另外任命同知枢密院事折彦质为天子特使,前往京兆协商共击西夏大计。


第六百五十三章 扑朔
  兰州已经聚兵二十万,其中光骑兵就有十万之众,粮食五十万石,草料近百万担,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军事物资。
  陈庆之所以从兰州进攻西夏,主要是考虑利用黄河来运输粮草物资,十年前,西夏为了攻打熙河路,曾动员五十万民夫开凿了一条沿着黄河而行的军道,这条军道宽约两丈,夯得十分结实,可以走战马和大车,长数百里,就是西夏腹地的鸣沙县出发,直接抵达兰州。
  另外,西夏和宋军交战百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横山各条关口修建了大大小小数百个险关要隘,都是易守难攻,陈庆如果要从传统的陕北道向西夏进攻,必然要为这些百年积累的关隘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陈庆基于各种考虑,最终选择了兰州为出兵后勤重地,这样就成功避开了西夏经营百年的险关要隘,丢掉了历史包袱,轻装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