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经平就在城头上,他正和千名士兵一起吃晚饭,他们的补给比较充足,大斗拔谷原本是黄头回鹘军队控制,两千黄头回鹘军赶去救援张掖后,被王伦率军抢占了这座战略要地,结果发现这里有大量的粮草、羊肉和酒,足够他们几千军队坚守半年。
  宋军士兵在火堆旁烤着羊肉,士兵们小口喝着羊奶酒,啃着刚煎好的面饼。
  “宋将军,你说郡王放弃河西走廊吗?”一名指挥使担忧的问道。
  宋新平微微笑道:“郡王当然不会放弃,凉州有上万汉人,而且关系到灵州府的安全,哪怕退一万步,郡王就算放弃河西走廊,但也绝不会放弃凉州。”
  旁边一名指挥使喝了一口酒,闷声道:“说什么呢?凉州城伤亡近千人,副将也阵亡,郡王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老李说得对,这口恶气怎么可能不出?我们只要守好大斗拔谷,不让西州军去祸害湟州,郡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正说着,一名士兵跑来紧张道:“宋将军,骑天岭上有火光!”
  宋新平腾地站起身,回头向南面望去,只见远处大帐哨塔上举起了三支火把。
  骑天岭是入口处的一座高岭,上面有一座很隐蔽的哨塔,如果发现敌情,哨塔士兵会在一个特殊的地方举起火把,这火把在大斗拔谷北面看不见,山谷内也看不见,关隘上也同样看不见,只有后面驻军处的哨塔能看见,哨塔就担任了一个镜子功能,将绝岭上的警报反射给关城。
  这就是防御者的聪明之处了,做了一座自己能看到,而对方看不到警示哨塔,对方自然也无从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
  “将军,不可能吧!现在可是一月份,雪那么厚,战马难行,他们怎么可能过来?”
  众人都觉得不可能,可警报偏偏是三支火把,那可是一千人以上的军队啊!
  宋新平冷冷道:“他们选这个时候过来,就是因为你们觉得不可能。”
  “可将军,大雪……”另一名将领想提醒宋新平。
  宋新平一挥手打断他的话,“骑骆驼一样能过来!”
  众人都一惊,对啊!不用骑马,骑骆驼就不怕雪深了,他们居然没有想到。
  众人一起向宋经平望去,该怎么办?
  宋新平当年可是参加过箭筈关保卫战的,他当年只是一个小兵,八年过去,他现在已经升为上军统领了,这一战若大胜,他将积功升为副统制,宋新平当然也很期待这一战。
  他沉思片刻道:“将计就计,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
  两更时分,五千军队已经进入山谷内,由于山谷需要拐过弯才能看见几百步外的防御关城,这个时候西州军暂时还不用担心被宋军发现。
  这时,西州军士兵已经看见了关城,上面只有两堆篝火。
  “你确定刚开始有六堆篝火?”万夫长铁默问道。
  “卑职可以确定,天刚黑的时候确实是六堆篝火。”
  夜里这么寒冷,必须要烤火取暖,从篝火就能判断出城头上的守军人数,按照最多的人数,一堆火五十人烤,顶天了。
  一般而言,一堆火是二十人,但城头不可能只有四十人,也不可能有不烤火的士兵,所以要多算一些。
  铁默沉吟良久,他感觉自己算得应该不错,一堆火五十人烤,那城头上原本有三百人,现在减为一百人,这才合情合理,寒冬季节,不会有什么危险,城头上不必有那么多人,当然,这也是他们这个时候偷袭关城的原因,出其不意。
  他最终点点头,“出击!”


第八百一十章 教训
  夜空晴朗,一轮满月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银白色的月光将大地照如白昼,在雪地的映照下,白中透着蓝,竟有几分妖异之惑。
  第一批五百士兵扛着梯子疾速奔跑,在后面跟着两千士兵,相距不到百步,也在加速狂奔。
  月色太明,怎么躲也躲不掉,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外面雪地上的士兵。
  既然躲不掉,那就索性用速度换时间,在敌军援军未到之前抢上城头,只要上了城头,就算援军到了,也大势已去,一千多守军能和自己的五千军队相抗衡。
  所以西州军根本就不怕上面听到脚步声,拼命狂奔。
  可偏偏城头守军耳朵都像聋了一样,几千人的脚步声都听不见,刚开始铁默还很庆幸,居然没有被守军发现,直到攻城梯架上城头,他才猛地反应过来。
  “不好,敌军有诈!”
  敌军怎么可能听不见,就算睡着也会被吵醒,虽然铁默发现了情况不对,但已经来不及了。
  不等他喊出声,城头上忽然出现了无数士兵,强弩硬弩顶着西军一阵狂暴扫射,可怜大部分士兵都没有举盾牌,一只手攀梯,另外一支手要么拿矛,要么拿盾牌,既然是偷袭,那肯定是拿矛。
  攻城梯上骤然响起一片惨叫声,不计其数的士兵中箭滚落,第一批五百士兵,一大半都报销了,但第二批敌军士兵相距极近,梯子上方士兵纷纷坠落之时,第二批士兵已经开始攀城了。
  他们反应极快,立刻从后背取过盾牌,一手拿盾牌,一手拿矛,只是用手臂扶一下梯子两侧骨架,稳住身形,他们并没有受宋军伏击影响,继续向上进攻。
  原本准备喝令撤军的敌军主将铁默见此一幕,他立刻改变了想法,大喊道:“全军压上去攻城!”
  两千五百士兵大喊着冲了出来,高举长矛和盾牌向城墙冲去,这次是铁默奔在最前面,敌军虽然有埋伏,但只有一千多人,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任何小伎俩都不值一提。
  但铁默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的埋伏可不是一次性全部拿出来,既然他没有全军压上,宋军又怎么倾巢而出。
  还有一千士兵蹲在墙根下,他们手执强弩和近千桶火油等待着命令。
  要知道宋军主将宋新平可是参加过箭筈关保卫战的老兵,他掌握着宋军的三大守城秘技,板斧、火油和强弩。
  宋新平见埋伏的另一批敌军已杀了上来,立刻大喊道:“斧手上!”
  五十名斧手在同伴的保护下,挥动长柄大斧向梯子横档劈去。
  西州军士兵可没有领教过宋军守城秘技,他们的梯子都是木横档,转眼便被劈掉三根木横档,斧手随即消失,攻城士兵也傻眼了,少了三根关键的横档,他们上了不了城。
  这时所有敌军都冲到城墙下,在城下大喊大叫,就在这时,城头上忽然泼下来一桶桶黑色液体,甚至连着桶一起扔下了,还有大捆大捆的麦秸,木桶落地摔得粉碎,黑色的火油四处流动。
  不等敌军明白怎么回事,上百根火把扔了下来,“轰!”火油被点燃了,麦秸被点燃了,城下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不知多少士兵被烈火点燃,烧得鬼哭狼嚎,烈火炼狱中,数千士兵互相推攘,互相践踏,争先恐后逃命。
  城头上,两千士兵一起射箭,好容易逃出火海,却又被箭矢射倒,宋军还在不断抛投火油桶,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或多或少被烈火点燃,很多士兵身体带着火焰,跑着跑着,一头栽在地上,踌躇片刻便不动了。
  这一战西州伤亡极其惨重,五千士兵不到一千人逃出大斗拔谷,但最后活着回到张掖城,已不足五百人,连主将铁默也被烧掉了全部头发和眉毛,伤势严重,一个月后不治身死。
  宋军缴获了三千六百余头骆驼,伤亡却不到五十人,这还是刚开始激战时发生了伤亡。
  十天后,陈庆的嘉奖令抵达大斗拔谷,每人记大功一次,赏上田十亩,绢十匹,阵亡士兵双倍嘉奖,双倍抚恤,主将宋新平升一级为副统制。
  ……
  临安,吕晋拿着一张报纸匆匆来到后宅,找到了正在池塘边钓鱼并晒太阳的父亲。
  吕颐浩身体很不好,瘦小得像个孩童一样,几个御医都悄悄告诉吕晋,要考虑为老爷子准备后事了,也就这一两年事情。
  “大郎,你这么急慌慌做什么?”吕颐浩回头不满地瞥了儿子一眼。
  “父亲,你看看这份报纸!”
  吕颐浩接过报纸‘咦!’了一声,“怎么回事,《京兆》又复刊了吗?”
  手中这张报纸竟然是当年火遍东京汴梁的《京报》,报头和字体都一模一样,着实让吕颐浩又惊又喜。
  不等吕晋回答他,他有发现了不对,眉头一皱问道:“怎么是五天前的报纸?”
  “回禀父亲,《京报》确实复刊了,不过它不是在临安复刊,而是在京兆复刊,这是京兆五天前发行的报纸,这几天才刚刚出现在临安街头,就引起了满城轰动,上万份报纸被一抢而空,孩儿好容易才搞到这一份。”
  “在京兆复刊,是陈庆弄的吧!”
  “据说还是从前的《京报》大管事杨天放办报。”
  吕颐浩冷笑一声,对儿子的政治敏感度感到不满。
  “杨天放只是跑腿的掌柜,东主轮不到他,如果是他的想法,那一定会来临安办报,临安才是都城嘛!《京报》的京可不是京兆的京,只有陈庆请他,他才可能去京兆办报,陈庆才是背后的东主,至于陈庆的心思我也知道,利用这份报纸来增加他的名望。”
  吕晋暗暗叹息一声,父亲身体虽然不行,但头脑还是那么清醒,目光还是那么犀利,老而弥辣。
  “父亲说得没错,看内容确实和陈庆有关。”
  吕颐浩将报纸拿远一点,眯着眼睛看了看,头版头条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拳头击碎耻辱’,整整一面都在写陈庆怎么几次大败金兵,怎么俘获数万金兵以及完颜粘罕和完颜银术可等重要人物,然后怎么逼迫金国皇帝同意交换人质,用先帝和太子来交换完颜粘罕和完颜银术,用被掳去为奴的汴梁百姓来交换金兵战俘。
  饶是吕颐浩身体不好,已经不看长篇完整,但他居然被这篇文章吸引住了,足足用小半个时辰的时间看完了整篇文章。
  吕晋忽然发现祖父眼角闪烁着老泪,他连忙道:“父亲,休息一下再慢慢看吧!”
  吕颐浩放下报纸,哽咽着声音道:“想不到我吕颐浩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
  说完,他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第八百一十一章 奇货
  书房内,宰相秦桧将一张报纸甩在着案上,质问内侄王薄道:“你看看报上写的什么,什么叫做用‘拳头击碎耻辱’,通篇都在对陈庆歌风颂德,官家若看见这份报纸,你的知县乌纱还保得住吗?”
  王薄在秦桧推荐下,去年九月出任钱塘县知县,钱塘县就是临安,他和陈庆是老对头,陈庆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还是个小小的知县,当然,他官途不顺,几起几落,都是和女人有关,现在他也是三十多岁了,稍稍成熟了一点,娶了平江府望族陆家之女为妻。
  王薄低下头不敢吭声,这份报纸他压根就没有见过,让他怎么回答姑父的质问?
  “侄儿知错!”
  “不是你每次说知错就能解决问题,你是本城知县,这份报纸在临安城内出现两天了,至少卖掉上万份,你却一无所知,你让我怎么替你向官家解释?”
  秦桧负手走了几步又道:“你现在把别的事情都放下,务必给我找出这份报纸传送路线,还有它的印刷点。”
  “姑父不是说,这是陈庆办的报纸吗?印刷点应该在京兆吧!”
  “放屁!”
  秦桧狠狠怒斥他一句,瞪眼道:“五天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