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点点头,“我身边有亲兵,有护卫,但确实缺少外围监控,你这支内卫正当其时,那就收拾一下,明天带手下上船,你去向周参事报到,他是这次东行的总管,船只都由他安排。”
  “卑职遵令!”
  种桓刚要走,陈庆忽然想起一事,笑问道:“你的原名叫什么?”
  种桓明白郡王的意思,连忙解释道:“卑职出生的时候,先帝还叫赵煊,后来先帝改名赵桓,他登基后,祖父将我改名种恒,靖康之后,我又恢复了原名种桓。”
  “我知道了,晁清,你带他去找周参事。”
  晁清行一礼,带着种桓走了。
  陈庆望着他们走远,不由叹息一声。
  这时,赵璎珞从后帐出来,笑道:“夫君叹息什么?”
  陈庆的女人都有个特点,出来都喜欢称呼陈庆为夫君,无论余氏姐妹还是赵巧云都一样,可在家里都得乖乖地叫官人。
  陈庆笑道:“我是在感慨,还是世家子弟厉害,无论眼界还是能力,贫寒人家子弟真赶不上他们。”
  赵璎珞抿嘴笑道:“夫君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你倒说说看。”
  “其实和夫君的科举选才方式有关!”
  “继续说!”陈庆有点兴趣了。
  赵璎珞又继续道:“夫君科举重策轻论,贴经占分更低,若是仁宗年间,贴经漏了几个字,那肯定就名落孙山了,可到夫君这里,漏了十二个字居然还能考第七名,而贴经也好,做论也好,都是贫寒士子所擅长的,他们昼夜苦读,十年足不出户,一个个满腹经纶,偏偏夫君重策,那是要四处游历,多接触官场,多了解民间疾苦才能写出好的对策,一般只有世家子弟才有这种教育,才有钱供子弟出门游历,一个十年足不出户的寒酸书生,你让他写天下大事,不是很滑稽吗?”
  陈庆有点受到触动了,他之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今年科举名单出来后,考中者九成以上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宦官子弟,寒门子弟很少很少,他也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但他绝不希望这种局面出现,这会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后果很严重。
  今天赵璎珞的一席话,让陈庆有点如梦方醒的感觉。
  “这是你想到的?”
  “我和巧云一起做科举题,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都觉得夫君过于注重对策了,对贫寒子弟很不公平。”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提高贴经和论文的占比吗?”
  “其实夫君重视对策也并没有错,能选出大批务实且有见识的人才,至于贫寒子弟,其实夫君可以在科举中再开一门明经科,贫寒子弟就有希望了。”
  陈庆大喜,还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搂过赵璎珞重重亲了一下,手开始不老实起来,赵璎珞娇羞的推开他,指指外面,有士兵在账外站岗呢!
  军营确实不方便,陈庆呵呵一笑,只能期待明天上船!
  ……
  次日天不亮,军队和随行官员们纷纷开始上船,岷江上停泊了四百艘三千石的大船,还有一千艘平底拖船,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七万骑兵走陆路,三万军队上船。
  等到了江陵,又会多出百艘大海船,又继续减为三万骑兵走陆路,四万军队上大船,形成一支极为庞大的水军,十万大军开往临安,海船上同时还能运载大量补给。
  “呜——”低沉的号角声一起吹响。
  船队开始缓缓起拔,列队数十里,向南方长江浩浩荡荡而去……


第八百四十五章 韦桐
  韦桐的府邸位于御街以东,是一座占地约三十亩的大宅,这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临安,已经是难得一见的豪宅了。
  另外,韦桐在西湖边还有一座占地十亩的山水园林宅子。
  这两座美宅当然是天子赵构所赐,赵构对这位唯一的亲舅舅出手十分慷慨,不仅赐美宅,还封为他为永和郡王,外戚在生前封为郡王在宋朝早已先例,向太后的两位兄弟都在生前被封为郡王。
  赵构还赐给了韦桐一面金牌,准他随时入宫替韦太后排忧解难,有了这名金牌,韦桐不仅出入宫门自由,出入城门也一样自由,哪怕半夜三更,城门也必须开启,放他入城。
  韦桐本人也不闲着,他极贪钱财,临安城就不知被他霸占了多少酒楼茶馆,他还利用韦太后的权势,插手开矿铸钱,插手金银矿的冶炼,另外,韦太后在天子赵构的扶持下,渐渐形成韦党之际,韦桐就成了韦太后的联系人。
  他手下豢养了大量管事,每任命一名韦党官员到地方为官,他便会派一名大管事跟过去,像吸血鬼一样,拼命吸吮当地的民脂民膏。
  基本上临安人都知道,韦桐手下有八个著名的大管事,号称八大金刚,而王霖就是八大金刚之一,排名第二。
  四川路是韦后一直想控制的地盘,从朱胜非到刘光世,两任川陕宣抚使都是韦太后的人,韦太后对四川路确实渗透很深,在陈庆出兵四川路之前,四川路至少有三成的州府主官是韦太后任命。
  原本四川路是张浚的地盘,张浚在四川路任命了大量官员,包括成都知府李逸也是张浚运作推荐的结果,这让天子赵构很不满,而韦太后对四川路的渗透不可避免地排挤张浚的势力,天子赵构也乐见其成。
  那两年也是韦桐最忙碌之时,为了协助韦太后拿下四川路,韦桐着实下了本钱,很多原本不是太后派系的州官,也被他用钱和权砸进了韦党,他至少耗费上百万贯。
  当然,这些本钱早已被他用各种手段收回来了,而且赚了十倍的暴利。
  不过这几天韦桐着实郁闷坏了,就在昨天,太后把他宣召进宫,将他劈头盖脸臭骂一通,韦桐才知道四川出事了,李金骁起兵失败,被陈庆强势镇压。
  韦桐能不郁闷吗?让他挑起李金骁等人起兵的是太后,现在起兵失败,就把责任推给自己,简直岂有此理!
  “我给她说过的,李金骁兵力太少,起兵太仓促会失败,她偏不信,以为各个州都会起兵响应,现在好,起兵被杀得干干净净,她的势力也被全部抹掉,现在却怪我让他们起兵,我还损失惨重呢!我找谁说理去。”
  韦桐气得在书房里破口大骂,幕僚邱千凯劝道:“事已至此,王爷不要生气了,还是想想怎么减少损失为好。”
  韦桐一屁股坐下,半晌道:“王霖有消息吗?”
  “暂时没有,给那边发鸽信也没有回。”
  韦桐眉头一皱,“发鸽信也没有回?”
  “卑职问过了,这些天一连发了三次鸽信,都没有任何回信,按理,回信早该到了。”
  韦桐忽然一阵心烦意乱,他在蜀中可是有重大利益,几百万两银子,几十万两黄金,几百万贯钱,还有那么多产业,他比谁都揪心。
  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运不出来,韦桐想想就恨得牙根直痒。
  这时,有人在院中禀报,“王爷,蜀中紧急鸽信!”
  韦桐精神一怔,连忙道:“快拿进来!”
  一名心腹拿着一管鸽信进来,韦桐问道:“是成都来的吗?”
  “不是,信管上写着巴州!”
  韦桐愣住了,怎么是巴州来的?
  邱千凯小声道:“我们在巴州不是设了一个紧急备用鸽信吗?连王霖都不知道的。”
  韦桐想起来了,是他们去年设的一个情报点,很隐蔽,目的是为了监视王霖他们的活动,王霖当然不会知道。
  他心中顿时有些不妙,连忙打开信筒,取出一管细细的纸条,韦桐把纸条铺开,趴在上面看了半晌,他忽然大叫一声,眼前一黑,仰面摔倒,吓邱千凯连忙叫使女来扶起他,韦桐放声痛哭。
  邱千凯拾起纸条,细看了一遍,他也大吃一惊,“所有人员都被杀死,所有财富和产业都被西军吞没。”
  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却透露出四川发生了无比的血腥和恐怖的事情,韦桐在四川的心血和收获彻底没有了,难怪他接受不了。
  邱千凯叹息一声,他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才好。
  这时,韦桐忽然不哭了,他抹去眼泪,目光变得无比怨毒,咬牙切齿道:“陈庆,我必要你千倍万倍来偿还!”
  ……
  经过十天的航行,船队抵达了江陵府,西军在江陵驻军一万五千人,主将是统制杨元清,当陈庆大船靠岸时,杨元清以及江陵知府张舜、通判葛庆红等军政官员都来到大船前迎接。
  陈庆带着赵璎珞下了大船,杨元清上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郡王!”
  杨元清之前在忠诚度上有所动摇,结果吃了大亏,他终于醒悟过来,从此忠心耿耿,不敢再有二心,这才慢慢得到提拔,年初从副统制提拔为统制,率军独当一面,这也是陈庆对他的信任,如果不出意外,他在两三年后也能升为都统。
  陈庆笑道:“辛苦杨将军了,请起!”
  江陵知府张舜和通判葛庆红也上前行礼,张舜在江陵府呆了近八年了,当年王彦出任江陵知府时,他就是通判,后来陈庆军队驻扎江陵,他也全力支持,他之前是张浚派系,现在他是陈庆认可的江陵知府,朝廷已经调不走他了。
  去年朝廷一纸调令,调他为知鄂州事,他以百姓挽留为借口,拒绝了被调走,随即朝廷派的新知府却被军队阻拦,进不了江陵城,新知府只得打道返回,朝廷也只得默认了西军对江陵府的占领。
  好在张舜大小事情都会向朝廷汇报,保住了朝廷的颜面,朝廷索性将他继续留任江陵府,算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
  而通判葛庆红是江陵豪门王晋的女婿,王晋支持西军,葛庆红自然也是西军的支持者。
  陈庆对二人诚恳道:“二十万江淮百姓南下荆湖南路,江陵府就安置了十五万,我知道你们一定付出巨大的艰辛,朝廷看不到你们的功绩,但我看得清清楚楚,相信你们的辛劳绝不会白费。”
  陈庆的表态让二人感动不已,张舜躬身道:“感谢郡王的理解,安置江淮百姓虽然一时辛苦,但他们定居下来后,会给江陵生产出巨大农产品,今年我们夏粮的产量就能翻一倍,还有棉布、茶叶和菜油产量都会翻翻几倍,江陵会很快恢复成为鱼米之乡。”
  陈庆微微笑道:“这也是我所期待!”
  葛庆红连忙道:“郡王一路辛苦,请进城休息!”
  陈庆笑着摇摇头,“现在时间还早,先去军营,探望一下守军将士。”


第八百四十六章 海船
  次日上午,陈庆登上了一艘万石海船,这是专门给他准备的坐船,八成新,前年九月下水,去年走了一趟南洋运送香料,船舱里还有一股浓郁的香料气味。
  这艘海船是一艘福建海船,是大宋最常见的海船,底尖、首小、尾阔,两头上翘,还拥有水密隔舱结构,两侧独特的双舵设计,非常适合远洋航行。
  船舱在后面,有三层高,底层是亲兵的船舱,二层是陈庆处理公务之处,三层才是他的寝舱。
  “夫君,我们要搬到这里来吗?”
  之前他们的三千石坐船稍微小了一些,虽然也能够乘坐,但比起万石海船的宽敞,三千石坐船就显得太憋屈了,赵璎珞一下子喜欢上了这艘宽阔的大船,视野开阔,舱房宽大舒适,而且非常稳定。
  陈庆笑着点点头,“这艘海船是主船,专门运送贵宾,说起来它还是我的船。”
  赵璎珞惊讶道:“怎么会是夫君的船只?”
  “路上再慢慢给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