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6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他们不满,还要闹事呢?”
  韦清毫不犹豫道:“那就以造反之罪将带头人直接斩首示众,其他人全部流放,土地没收,完全可以在谈判是给他们讲清楚。”
  韦清的看法和蒋彦先不谋而合,陈庆点点头道:“这是我最后一次容忍他们,如果他们再聚集造反,军队将直接镇压,全部处死,没有什么流放的说法,王统制,鹿统制,我的命令你们听到了吗?”
  王浩和鹿贵连忙躬身行礼,“卑职遵令!”
  “就这样吧!蒋参事全权负责此事,直接去村里和他们协商,把土地最多的几家大户召集起来座谈,可以给他们免税和勋官,要当场签订承诺书,不肯签订者,内卫立刻抓捕,要在新年前解决此事。”
  停一下陈庆又道:“参加今天聚会闹事的人不可能没有代价,每人重罚五贯钱,检举他人者,可以免罚,不肯缴纳罚钱,服劳役一个月,内卫负责此事!”
  王浩连忙道:“遵令!”
  众人这才见识到了陈庆的铁腕手段,一起躬身答应,此时,陈庆恢复了常态,他儿子生死自有天命,但他的统治秩序不容挑衅。
  ……
  当天下午,内卫便开始在城南近郊十四个村庄内采取了行动,从一百九十五户卖地农民家入手,开始挨家挨户开罚钱文书,三天之内把五贯钱交到县衙,否则将以聚集造反罪抓捕流放,家家户户都叫苦不迭。
  但又开了一个口子,如果检举其他参加闹事的人,检举一人,便可以免除罚钱一贯,检举五人,罚钱全免。
  虽然举报其他人有点不厚道,但五贯钱对于一个农户家庭还是难以承受,尤其快到过年的时候,相比五贯钱的重罚,这点厚道已经不重要了。
  农户纷纷举报自己的三姑六婆八大姨,原本就是他们跑去请亲戚帮忙站台,现在他们却把自己的亲戚举报了,这个口子一开,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十四个村的百姓沸腾了,谁也不管什么道义,都想免除罚钱,各自举报自己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一时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纷纷反目为仇。
  最后还是罚了一千七百余人,要么是他们举报的人被别人抢先检举,要么就是没有举报满五人,他们举无可举,最后被内卫下达了罚钱通知书,金额不等,勒令他们三天之内去县衙交纳罚钱,如果不交,直接抓人去矿山服苦役一个月。
  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非常毒辣有效,利用百姓们内部松散的组织,挑起了巨大的内讧,从此亲朋成了仇人,邻居成了恶人,最初的一百九十五户始作俑者更是成了公敌,千夫所指,走到哪里都被人唾骂,如果谁再想组织闹事,估计会被唾沫直接淹死。
  腊月二十八日,在下白村陆家族长陆金牛的家中,由田宅矿山署署令李庄农、副署令高昆以及长安知县韦清组成的官方谈判代表,和七名主要农田大户各自签署了承诺谅解书,这七名农田大户占据三千亩出让土地的一半以上,卖田的钱不会再增加一文,但作为安抚,他们每户获得一百亩免税二十年的额度,同时被授予武骑尉的勋官,如果本身已有勋官,那再升一级。
  他们已经没有选择,如果不签,将直接抓捕,全家流放云南,如果再想闹事,那他们人头将挂在城门下,况且经过前两天的互相举报,所有人都反目为仇,再想串联聚集已经不可能了。
  就在七家大户签署承诺谅解书的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剩下的一百八十八户农民全部签字画押了承诺谅解书,现在签还有免税的好处,如果过了年,想签都没有地方签了,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在官府的强硬施压下,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征地风波终于平息了。


第九百二十九章 文攻
  转眼又到了正月,临安朝廷正式改元为正泰,喻为正朔泰兴之意,赵构用改元来彰显自己才是大宋正朔,随即大赦天下。
  目前,临安已有大大小小十几家报纸,临安的各派势力都看到了《京报》带来的巨大舆论威力,他们纷纷向朝廷谏院提出了办报申请。
  或许是处于稀释《京报》影响力的考虑,朝廷很快便批准了所有的办报申请。
  很快,临安街头出现了十几份报纸,除了《京报》和打擂台的《快报》外,又增加了《小报》、《安报》、《信报》、《迅报》、《越报》、《美食报》、《苏报》等等十三份报纸,当年东京汴梁百报竞争的盛况又出现了。
  这些报纸基本上都在模仿《京报》,或者只做它的一个专栏,比如健康、育儿、美食、妆饰等等,不过所有的报纸加起来,都比不上《京报》销量的一半。
  《京报》有个无人能挡的秘技,那就是小说连载《西游记》,几乎都有订报人都是它的忠实读者,甚至包括天子赵构,他一方面在百官面前大骂《西游记》荒诞不经,但私下里又偷偷的看,迷恋得不行,赵构甚至还让心腹宦官到坊间收罗之前印刷的两本书《猴王闹天宫》和《哪吒闹海》。
  为了和《京报》竞争,最大的竞争对手《快报》也推出了小说连载,主要是《杨家将》、《呼家将》之类,早在仁宗年间,杨家将的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说书人把它整理成系列故事,在茶馆里每天说一集,吸引了大量听众。
  这就是现成的连载小说,《快报》开始连载评书《杨家将》,虽然吸引了一部分读者,但还是远远比不过《京报》的《西游记》,原因很简单,《杨家将》早年间就印刷过了百万本,很多人家都有藏书。
  有家书铺不知从哪里搞到了《杨家将》的雕版,一下子印刷了几万本,投放进临安书市,严重冲击了《快报》的销量。
  临安的十几份报纸基本上都涉及时政,报道各种天下大事,却良莠不齐,真真假假颇多,不过临安民众更喜欢《京报》的时政,它会给百姓很多惊喜,比如《京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西军收复大同府以及河东北路的消息后,整个临安城都沸腾了,着实让天子赵构恼火了好几天。
  正月初二中午,又到了报纸的集中发行时间,这主要是迎合临安民众喝下午茶的习惯,这也是宋朝人的习惯,很多人更是一边喝茶,一边看报。
  虽然是新年期间,但还是有不少茶馆开业,位于大瓦子附近的天沁茶馆和平时一样坐满了客人。
  大部分客人都在喝茶看报,比较安静,这时,忽然有个茶客站起身道:“大家快来看看这个报道!”
  茶客们纷纷起身围了上来,有人高声念道:“雍王七宗罪,冒死实名举报,呵呵!这个标题写得够惊悚的。”
  另一人看了一眼,冷笑道:“难怪呢,《快报》的文章,不奇怪,很正常嘛!”
  《快报》经常刊登抨击陈庆的文章,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实名冒死举报好像还是第一遭。
  一名瘦高男子高声读道:“入住天子行宫,排场奢侈,皇宫望尘莫及,府宅院墙修建如城墙,高达三丈,宽一丈,士兵日夜巡逻守卫,不是皇宫,胜似皇宫,此罪一也,僭越之罪……”
  读到最后,瘦高男子眉头皱了起来,“冒死举报人叫做黄有功,各位,这个黄有功是谁?”
  “好像下面有介绍,这里!”
  一名茶客指指着下方道:“举报人黄有功,原潜江县县丞,现任太常博士,曾游历京兆,多见不平之事,不惧强权,愤而实名投书。”
  众人纷纷摇头,“没听说过此人,估计又是秦桧的小喽啰,变着花样抨击雍王。”
  “就是,你看他写的第五罪,在荆湖两路倾销川陕之盐,攫取朝廷盐税,使朝廷财税艰难,无力讨伐金兵,朝廷不是和金国签署了五年停战协议吗?还需要讨伐什么金兵,明明是投降妥协,还给自己脸上抹金,把责任推给别人。”
  这时,一名坐在窗边的中年男子不慌不忙道:“说起来这个盐税,我倒比较了解,朝廷这两年盐税骤降,责任还真不在川陕那边,主要是私盐泛滥,早在杨幺造反作乱前后,朝廷就几乎没有从荆湖南路收到任何盐税,那边全部都是私盐。
  现在荆湖北路和江南西路那边私盐也非常泛滥,说是要严打私盐,喊了几年的口号,地方官和盐枭勾结,怎么打击?如果川陕真的在荆湖两路卖盐,那其实是在和私盐争夺地盘,和朝廷无关。”
  众人纷纷道:“先生这么了解情况,应该给《京报》投书,揭露这个黄有功的混淆是非之言。”
  中年男子捋须笑道:“大家不用担心,《京报》很快就会反击,它们不会容忍别人这么肆意污蔑抹黑雍王。”
  ……
  中年男子叫做王牧,原是张浚的心腹幕僚,也是张浚的智囊,张浚被贬永州后,所有的幕僚都解散了,包括王牧,张浚还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把他推荐给陈庆,只不过王牧父亲刚刚过世,他便一直在临安给父亲守孝,没有前往川陕求职。
  王牧在街头买了一份《快报》,不慌不忙来到吕颐浩的府中,他虽然是张浚的幕僚,但和吕颐浩的关系也不错,吕颐浩对他十分赏识,他现在在临安大茶商朱佑府上做西席,教朱佑孙子读书,就是吕晋帮他找的糊口之事。
  王牧来到了吕府,不多时,被管家领到了外书房,却见吕颐浩正在和一名客人聊天,客人是背对他,有点眼熟,王牧稍微迟疑了一下。
  吕颐浩笑着向他招招手,“少府,你过来!”
  王牧走上前,一眼认出旁边的客人,原来是郑国舅,他连忙施礼,“恭祝老爷子新年新气象,也给郑国舅拜个年!”
  郑统全笑呵呵道:“王先生新年好!”
  吕颐浩让两人坐下,又让使女上茶,王牧看见他们面前桌上的报纸,正和自己手中一样,他把报纸放在桌上笑道:“看来我其实不用买这张报纸!”
  吕颐浩微微笑道:“今天郑国舅也是专程过来和我探讨《快报》上的雍王七宗罪,少府怎么看?”
  王牧摇摇头道:“这个黄有功我不认识,但这绝对是蓄谋已久的一次攻击,应该是来对冲收复大同府后雍王的影响力,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极可能是秦桧主导并策划,精心准备了很久,也收集了很多情报,然后由这个不知名的黄有功出面,就好像是个人行为,还用实名举报,这一招比较毒辣,既然实名了,那一般人都会相信内容是真。”
  郑统全沉吟一下道:“那为什么不在收复大同府的时候刊登,反而拖了快两个月的时间。”
  王牧淡淡道:“如果那时候刊登,明显就是在故意攻击雍王殿下,痕迹太明显,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隐忍两个月,等收复大同府的影响过去后,然后选在新年期间攻击,正好大家都在走亲访友,互相谈论此事,效果会更好,对方很有策略,招招见血啊!”


第九百三十章 对策
  吕颐浩呵呵笑道:“郑老弟,我没说错吧!我出不了主意,但有人能给你出主意,少府我一直很看好,他现在可是隐于市井。”
  王牧苦笑一声,“吕公,已经不隐身了。”
  “哦!已经不做了吗?”
  王牧摇摇头,“那孩子太顽劣,祖母把他宠上天,说一句重话都不行,我实在教不了他。”
  “也罢了,让你做西席太委屈了。”
  郑统全眼珠一转,“不知王先生现在可有高就之地?”
  “今天上午刚辞,暂时还没有去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