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双脸色苍白,他忽然站起身行礼道:“多谢吕司马告之重大军情!”
吕纬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其实是奉雍王之令故意泄密,以让对方更加相信自己。
“这也不算什么重大机密,至少有二十名高官都知道,统制以上将领也知道。”
停一下,吕纬又嘱咐道:“不过虽然不是重大机密,但也是不可外传的甲类文书,你们知道就行了,切不可四处传播。”
“我们绝不会!”
这一刻,王双就恨不得立刻去咸阳写鸽信向完颜昌报告重大军情。
第九百四十四章 孟州
孟州是河东路最南面,紧靠黄河的一个州,它之前是陕州的一部分,因为隔着黄河,陕州管理不便,川陕宣抚使司便将它独立成一个州,叫做孟州,孟州的隔壁便是怀州,怀州属于河北,金国的地盘,两个州以沁水为界,互不往来。
不过孟州的盐价只有七十文一斤,今年涨了十文,涨到八十文,但比起怀州三百文一斤的盐价还是要低得多,不光是盐价,其他粮价、布价都比怀州要低上几倍,而且两地的税赋也差距巨大,孟州前年免税了一年,去年开始征税,但税赋负担也只有怀州的三成不到。
同样二十贯一年的收入,孟州人就要过得比怀州人滋润无数倍,孟州人能吃饱穿暖,过年还能杀只羊,怀州人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如此巨大的生活差距,使怀州人内心失去了平衡,从去年开始,便有很多人偷偷游过沁水,来孟州买盐买粮买布,孟州人也发现了这个商机,很多村民便蹲在岸边,专门向对岸过来的人售卖盐粮布,稍微加点钱,村民有了差价收入,对岸百姓也方便了很多,皆大欢喜。
可惜好景不长,从去年六月,怀州驻军便在沁水东岸部署三支巡哨队,一旦去对岸买东西被抓住,重则丧命,轻则罚个倾家荡产,跑去买货的人越来越少,很快销声匿迹了。
驻军以为遏制住了这种走私行为,驻军主将还特地向完颜昌请功,但到了八月,征夏税的时候到了,怀州百姓收成的小麦一半要被官府征税征走。
逃亡潮陡然间爆发,百姓们拖老携幼,带着粮食和微薄的家产投奔孟州,这时候孟州的三千军队及时杀过沁水,将三支巡哨队悉数歼灭,孟州官府在沁水上组织了上百艘船只,日夜不停地运送逃亡百姓,七成的怀州百姓,约十几万人逃到了孟州。
这便是发生在去年八月的孟州事件,在《京报》登载后,引起很大的轰动。
此时,十几万怀州逃亡百姓被安置在河阳县城外的一座大营内,从去年九月开始,怀州百姓便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在王屋山北面的泽州晋城县,发现一片埋藏很浅的露天煤矿,挖开薄薄一层泥土,下面就是厚达七尺的优质煤。
军队便组织了四万怀州青壮来晋城县开采煤矿,一部分要拿去冶铁,但大部分都是用来做蜂窝煤。
数千人组建了三座蜂窝煤工坊,简短培训后,便开始大量制作蜂窝煤,就这样,四万青壮每天的辛勤劳动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养活河阳县的一家老小。
矿工们每天挣一百文工钱,一个月三贯钱,按照孟州的最低物价,能保证全家吃饱穿暖,每个月还能攒下一贯钱,还不用交税,这可不就是怀州百姓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虽然是以工代赈,但很多人都动了心思,就算以后回到怀州家乡后,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来挖煤做蜂窝煤,挣钱养家,在怀州,青壮男子每月最多只能挣两贯钱不到,现在每月却是三贯钱。
而且他们转为正式矿工,收入会增加到每个月五贯钱,想到每个月能挣到五贯钱,还包吃住,矿工们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这其实就是陈庆的意思,目前挖煤和做蜂窝煤都是由军队来完成,这很不合理,陈庆早就想交给地方官府,正好在晋城发现了大量浅表煤层,同时爆发孟州事件,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四万难民矿工便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军队挖煤制煤任务。
这天下午,斥候统制呼延雷带着十几名斥候出现在怀州难民的大营内,官员带着他们来到一座大帐前,官员大喊道:“孟大叔!孟大叔!”
“谁啊!”
从大帐内走出一名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男子,约五十岁左右,皮肤黝黑,须发半白。
“啊!是王县尉,找小人有什么事?”姓孟的中年男子满脸陪笑。
王县尉指了指旁边的呼延雷道:“这位是军队的呼延统制,他找你有重要事情。”
“各位进帐坐吧!里面有毯子,可以直接坐在地上。”
“不用了!”
呼延雷问道:“你就是被誉为黄河水牛的孟小光?”
中年男子笑着摆摆手道:“黄河水牛是朋友们的抬爱,实在不值一提,不过我确实是孟小光。”
呼延雷淡淡道:“我们几个想去黄河对岸看看,想请孟前辈驾船,事成之后,每天付你十贯钱,如何?”
“十贯钱!”
中年男子笑得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十贯钱啊!当然可以。
……
下午时分,一艘千石货船离开了河阳县的黄河码头,缓缓向对岸驶去,这一带的黄河河面很平缓,非常适合渡河,而对岸又是一片方圆十几里的平原,使这里成为了黄河上最有名的渡口:孟津渡。
孟津渡实际在北邙山脚下,只不过山脚距离黄河还有十几里,适合大军驻扎,便使这里成为最好渡口,当年武王伐纣,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
北邙山南面便是洛阳城,在渡口以东约十几里外有好几座山谷,其中有一条山谷可以穿过大山,山谷前便修建了一座关隘,叫做孟津关,穿过孟津关山谷,就抵达洛阳城的东北面了。
呼延雷问道:“对方在黄河上有战船队吗?”
孟小光笑道:“战船肯定是没有了,听说大名府那边有些哨船,还有一支运粮船队,我见过,不超过五百石,大概有几百艘,上面插着官船旗,船上有士兵。”
“你说的哨船和运粮船是南岸的,还是北岸的?”
“当然是北岸的,南岸啥都没有。”
呼延雷点点头,这时,他们小船渐渐靠近南岸,距离南岸还有一里,发现南面地形还是蛮复杂的,在沙盘看似乎很平坦,但到了实地才发现是一片低矮的小山岗,只是和远处高大北邙山身影相比,它们确实算平地。
“岸上有敌军士兵吗?”呼延雷又问道。
孟小光点点头,“应该有,但不多,有巡哨之类,将军要上岸的话,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不会被敌军发现。”
货船掉头向东,行了七八里,越过一座低矮山丘,前面出现了大片树林,呼延雷大喜,有树林就不怕了。
孟小光将船停在岸边,“你们回来后喊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
呼延雷摆摆手笑道:“我们自有联系的办法!”
孟小光发现自己想多了,对方十几个人,只上岸一半,还有一半留在船上。
呼延雷率领几名士兵上岸走了,一名士兵笑着对孟小光道:“你不要想得太多,不是不相信你,今天本来就不是专门探查敌情,只是过来大致看看。”
孟小光干笑两声,“我无所谓,给钱就行!”
果然,去了仅半个时辰,呼延雷几人回来了,船只没有走远,立刻驶了过来,带着呼延雷向东面绕行回去。
接下来,呼延雷的手下又连续雇了孟小光十天,去了白马渡,又调头去了风陵渡。
一路观察黄河上的船舶数量以及各地码头情况。
第九百四十五章 任务
洛阳是北宋的西京,也是按照京城的规格来建造,建宋百年来并没有落魄,和东京汴梁一样繁荣,人口众多,但它也和东京汴梁一样,遭遇了金兵入侵的灭顶之灾。
金兵像蝗虫一样杀进洛阳和河南府各地,烧杀奸淫,抢劫财富,掳掠人口,数十万人口死亡,社会和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繁荣仿佛在一夜之间离去。
十三年过去了,洛阳虽然没有再出现剧烈的社会变动,但它就像得了重病的人一样,得不到医治,只能病情慢慢加重,最后彻底沉沦。
实际上这两年洛阳也经过一些重大变动,比如去年废伪齐,伪齐突然消失,官府停止职能,军队撤掉了所有岗哨,十余万百姓立刻浩浩荡荡投奔关中,如果不是金兵赶到阻拦,恐怕整个洛阳都要走空。
但抽走十余万人,洛阳城内一下子冷清了很多,所有的店铺都是半死不活,房价连续暴跌,地段最好的相国寺一带,之前还能卖到亩价两千贯,现在亩价已跌破了一千贯,甚至六七百贯也能买到。
这还是最好的地段,至于差的地段,几百贯就能买到一座两三亩的宅子,甚至几十贯就能在贫民区买到一间院子。
洛阳的相国寺和东京汴梁的大相国寺一样出名。
洛阳的相国寺修建于唐朝,两次被战乱焚毁,宋朝又重建,目前已经历了一百多年,虽然寺院有些陈旧了,但基本上还保持完好,相国寺位于城中心,周围商业极其发达,还有闹中取静的幽深街巷,基本上洛阳的名门大户都集中居住在附近,所以相国寺周围已成了洛阳最黄金的地段,前几年地价达到每亩两千贯。
在相国寺东北角有一家鸿运酒楼,两代人传下来,开酒楼也快四十年了,连掌柜都是两代传承,小掌柜接父职做了二十年,熬成了老掌柜,在官府地契和店契登记簿中,东主姓张,老张病逝后店铺传给了小张。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这家店铺的东主已经变了,只是没有去官府变更而已,其实除了掌柜外,五名伙计也变了,变成了川陕情报司的探子,一般人只认识掌柜,谁会关心伙计的变化。
掌柜姓何,身材富态,为人和善,不管和谁说话都是一脸笑容,就连乞丐上门乞讨,他也是轻言细语,让伙计去厨房拿剩饭,绝不会恶声驱赶,正是这样的人品性格,加上菜肴味美价廉,使酒楼拥有大量老顾客,就连生意最差的时候,也有六成上座率。
但何掌柜的儿子却加入了西军,成为西军一名都头,所以何掌柜也成为川陕情报司一员。
这天上午,从外面走进来一名男子,年约二十七八岁,皮肤黝黑,他便是从大同府派来洛阳的余守忠,带着二十几名斥候潜伏进洛阳,在贫民区买下几座院子潜伏起来,住下来还不到三个月。
“何掌柜在吗?”余守忠进门问道。
“在!在!”
何掌柜笑眯眯走出来,“余老弟难得来一趟,正好东主也在,请后面坐!”
两人来到后院,只见一扇门前站着一名瘦高的中年男子,他便是酒楼的张东主,当然是新的张东主,并不是从前的张东主,他叫张璐,洛阳情报站总管,这个职务相当于指挥使,余守忠出任副总管,相当于副指挥使。
两人见了礼,走进房间内,何掌柜也一起走进来坐下。
张璐肃然道:“昨天下午接到京兆的飞鸽传信,殿下要求我们在河南府各县散发西军即将来解救中原百姓的传单,所以把余主管找来商量,我们该怎么做?”
余守忠问道:“是要大范围散发吗?”
张璐“对!每个县至少要散发一千张以上。”
余守忠点点头,“我来负责发放吧!河南府十二个县,每个县我派两人负责散发。”
何掌柜笑道:“那我就负责印刷,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