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郑统文的干涉下,报馆职位又恢复到调整前,两面三刀的程进深被开除,郑统全索性从郑家商行挑了一名能干的大管事出任副馆主,反正不涉及内容,只管印刷发行,大管事一样能胜任,还忠心耿耿。
王牧继续出任审编,但他已经没法再低调了,报馆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报馆的监督,他的实权甚至比馆主还要高,馆主都没有权力否决定稿,但他这个审编却可以。
忙完了报馆之事,郑统全刚准备连夜出发去明州,便有徐先图的家人送来拜帖,今晚徐先图会来拜访他,郑统全只能改变计划,明天一早再出发。
夜幕刚刚降临,徐先图的马车便在数十名武士护卫下抵达郑府,郑统全亲自在府门前迎接徐先图的到来。
去年郑统全还是郑国舅,但今年喊他郑国舅的人已经不多了,原因是郑太后去年底病逝,维系郑统全地位的郑太后去世,郑国舅也就变成了郑东主。
好在郑统全在临安还是有些后台背景,徐先图是一个,钱家也是一个,但郑统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的真正背景后台是陈庆,连天子赵构都不敢动他。
徐先图和郑家是从一支千年人参结的缘,在郑家很多赚钱的产业中,徐先图和钱家都各有一成左右的份子,正是这种利益共同体维系着郑家的安全,一般人不敢动他们,可如果是天子要动郑家,那徐先图和钱家也保不住他们。
两人在门前寒暄两句,郑统全把徐先图请到了贵客堂。
第九百五十八章 郑家
贵客堂内,徐先图把今天在御书房发生的事情简单告诉郑全统,郑全统顿时恨恨道:“这必然是秦桧在天子面前告了我的黑状,竟然说我通敌?这分明是在报复我吧!挫败了他在报馆收买内应之事。”
徐先图摆摆手道:“《京报》之事不用放在心上,毕竟它是天子批准同意发行的报纸,是雍王和天子谈判的结果,白纸黑字写着呢!关键是那一百艘大海船,天子一直耿耿于怀。”
郑统全呆了半晌道:“这件事十分隐秘,天子怎么会知道?”
徐先图淡淡道:“这件事哪里隐秘,让泉州和明州的官员调查一下就了然,何况还有哪些船夫,你自以为很隐秘,其实天子早就知道了,他为此极为愤怒,但一直隐忍不发,在等待机会,这次秦桧要求以通敌罪抓捕你们郑家老小,就是天子等待已久的收拾郑家的机会。”
“天子到底想把郑家怎样?”
“以通敌之罪杀你,尽夺郑家之财,你明白了吧!”
郑统全的脸刷地变得惨白,双腿微微颤抖起来,“然后呢?”
“我劝说天子,天子改变了主意。”
不等郑统全感谢,徐先图又摆摆手道:“你不用谢我,天子如果要杀你,十个我也救不了你,事实上并不是我保住你,而是我把陈庆搬出来,天子顾忌陈庆会翻脸,所以他只能妥协!”
郑统全松了口气,擦擦额头上的汗道:“无论如何,我要感谢相公的极力相劝,没有相公的劝说,我们全家都完了。”
这话也没有说,没有徐先图的极力劝说,很可能天子赵构在杀了郑统全后才会意识到错误,但人已经无法复生。
徐先图又道:“归根到底,是朝廷的财政太困难,难以养军,所以你也要有所表示,回应天子的妥协,他才会真正放过你。”
“我明白了,徐相公说吧!我需要捐多少钱比较合适?”
徐先图竖起一根指头,缓缓道:“下午我替你考虑过了,你至少要捐百万贯,而且要一分为二,一半捐给朝廷,一半捐给内库。”
“我明白了,我这两天就安排好!”
两人又说了几句,徐先图起身告辞走了。
送走了徐先图,郑统全了立刻命人把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兄弟、侄儿都找来。
郑统全在内堂上焦虑地来回踱步,自从去年郑太后病逝后,他已经感觉到自己渐渐身处险境。
首先是宫廷供药资格被停止,紧接着年初酿酒牌子续约,他在十个州的酿酒牌子被取消了七个,只剩下三个州的酿酒牌子,这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七个州的酿酒市场。
因为酒涉及各地财税收入,你不能把一个州的酒运到另一个州去贩卖,一旦查到,轻则入狱,重则杀头。
这一切迹象都说明,朝廷或者天子已经将他视为一只肥羊,准备宰杀了,这次天子勒索他一百万贯,虽然在郑家的财富积累中,不算什么,但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消息一旦传开,肯定会引来群狼对郑家撕咬,比如韦国舅就看上了西湖边的郑楼。
这时,郑统全的长子郑松,次子郑柏,兄弟郑大年,以及侄子郑枫都赶到了内堂。
郑统全的兄弟子侄都没有入仕,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当个小官没有意义,他们分别掌控着郑家的生意和资产。
郑家主要从事航运贸易、酒楼、商铺、药铺等等行业,其中最大的就是航运贸易,郑家是大宋第二大海外贸易商,拥有大海船两百艘,同时是临安最有钱的三大富商之一,是临安最大的香料商、最大的药材商、拥有临安第三大酒楼和十几家其他酒楼。
虽然郑家没有在临安做房地产,原因是临安的地皮基本上被传统权贵们掌控了,但郑家这些年还是斥巨资在临安购置了酒楼、商铺、仓库、商行、房宅等等数十处之多,把财富固定在土地上。
当然,郑家也在成都和京兆各投资了数百万贯,购置了无数产业,尤其在京兆购置的资产已经超过了临安。
郑统全把今天的情况告诉家人,兄弟子侄们顿时炸了锅,纷纷痛斥天子无耻,同时也深感焦虑。
郑大年忧心忡忡道:“大哥,我们必须要把财富和家人尽快转移,一旦我们迫捐的消息传出去,各个衙门都会来打我们的主意,这个要捐一点,那个要募一点,不给钱就整死我们。”
次子郑柏也道:“今天中午韦国舅又来郑楼吃饭了,照例给了十两银子,他吃的饭只有几百文,估计就是临安传言,他在某处吃满十顿饭,这就酒楼就归他了,不给官府就直接封了。”
郑统全叹了口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我们撤走,不仅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们这么多商铺、酒楼、仓库、商行、房宅都没了,还有市场,临安是最大的香料市场,每年给我们赚取百万贯的厚利。”
这时,长子郑松道:“父亲,现在我们身处迷局和乱局,很多事情理不清、看不透,孩儿觉得我们可以找有智慧的谋士请教一下,才能找到一个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谋士?”
郑统全呆了一下,自己认识什么谋士?
他猛地想起一人,重重一拍脑门,真是不该,自己居然把他忘记了。
……
次日一早,郑统全匆匆赶到了报馆,直接来到王牧的房间,王牧可是张浚的首席幕僚,不就是很厉害的谋士吗?自己居然把他忘了。
一进房间,却见王牧正在煎茶,宋朝喝茶主要点茶和煎茶,但点茶讲究技艺,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一旦都会去茶馆,由茶姬给自己点茶。
而自己平常都是煎茶,煎茶就不用研磨成茶粉,而是直接用手掰碎团茶在壶中一起煎,和煎药差不多,但也很讲究火候和水质。
郑统全走进来看了看团茶笑道:“居然京铤,还不错,下次我送你几斤凤茶,我在泉州的茶庄秘制,一般都是贡品,但我也能享用。”
王牧笑眯眯道:“这话我可记住了,最好再来一套建窑黑盏,我就感激不尽了。”
“我有,有好几套呢!回头送给少府老弟一套。”
王牧连忙拱手,“那就多谢了!”
郑统全笑而不语,他知道王牧误会了,以为是民窑,自己给他的建盏可是官窑精品,到时让他惊喜一下吧!
“我有件大事,想请教少府老弟。”
“郑东主请坐下说!”
郑统全过去把门关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便把昨天发生的事情详细的告诉了王牧,最后叹口气道:“郑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心乱如麻,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恳请先生替我拿拿主意,我是该撤还是怎么办?”
王牧沉吟片刻道:“郑东主现在确实风险很大,如果能破财免灾倒也罢了,就怕破财也免不了灾,朝廷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大,还是会继续打郑家的主意。”
郑统全一呆,“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王牧微微笑道:“既然东主来请教我,我当然得给东主想个办法。”
“什么办法?”
“分两条路走,第一,把家人和金银等财富转移去泉州,把泉州变成郑家的根基之地,毕竟泉州在雍王手中,能保护郑家,第二,向雍王求助!”
“向雍王求助会有用吗?他那么遥远!”
王牧淡淡道:“天子为什么最后妥协了,不就是担心和雍王撕破脸皮,既然连天子都怕雍王,难道别人就不怕了?比如韦国舅,他若知道郑楼有雍王的份子,他还敢来吃饭吗?”
一时间,郑统全如梦如幻,他仿佛醒悟了,但又依旧在迷糊之中。
第九百五十九章 防爆
临安城北面的军器监专用码头上,上千民夫正将一只只大箱子搬上船,箱子里堆满了各种火器,以及一桶桶火药。
尽管军器监令刘启仁十分不情愿,但他还是不敢违抗圣意,天子批准了张俊的请求,刘启仁只得按照张俊的要求,将申请的火器火药数量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的地方。
码头上,刘启仁问道:“宣抚使为何要将火器和火药送去当涂县,我直接送去庐州不行吗?”
张俊干笑两声,这是陈庆的要求,他当然只能送去当涂县,陈庆提出用三万桶火油换取十五万斤火药,张俊一口答应了,他对火器无感,但对火油却极为看重,要不是去年他用火油死守住了合肥城,他昨天真没办法述职交代。
张俊只得含糊其词道:“刘监令有所不知,我的军中仓库正在进行大清查,确定实物,完善帐簿,所以不能把这批火器和火药送去混在一起,只能暂时放在当涂县,若有军队急用,那就直接在当涂县办手续领走。”
“我记得原来的当涂县很破旧,但去年开始,听说那里大兴土木,修建成一个很大的江港,也有很大的仓库,商业变得很繁荣,张宣抚使大手笔啊!”
张俊干笑两声道:“主要是芜湖港战略位置太重要,每次敌军都是从芜湖口杀入江南腹地,那里有大量的敌军探子,基本上都以商业为掩护,所以我决定把芜湖港变成军港,不准民船停靠,然后把不远处的当涂港作为民船的停靠之地,这样既然不影响商业运输,也保护了芜湖港的军事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思路很好,难怪天子也夸赞宣抚使善于变通。”
张俊眯眼笑道:“过奖!过奖!”
刘启仁心知肚明,当涂花费那么多钱疏浚港口、修建码头、建造仓库、铺设道路,这钱从哪里来,肯定是张俊自己掏的钱,他把当涂县建成了自己的私家码头,又借口军事安全,把芜湖的商船都驱赶到当涂县,财富不就滚滚而来吗?
其实刘启仁还真没有冤枉张俊,虽然当涂县投下的钱是陈庆掏的腰包,当张家也得到了三成的土地和仓库,也利用当涂县的港口赚大钱。
这和川陕的利益并不冲突,川陕是把当涂县当做一个中转仓库,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