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6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好处,比追杀我们几千人合算多了。”
  曹敬安也不再反对了,“既然节度使看得这么透,不妨试一试!”
  李成随即写了一封信,让自己的幕僚沈国泰前往城外见陈庆,他则命令所有军队向城池中部的仓库聚集。
  ……
  沈国泰来到西城处,找到了西城守将,守将立刻把他带出城,来到城外两里外一座临时搭建的大帐前。
  大帐内,陈庆正在考虑如何进行巷战,首当其冲是抢占仓城,城内有五十万石粮食,加上唐骞之前在蔡州和项城搞到的二十万石粮食,这就是七十万石粮食了,对自己稳定中原局势至关重要。
  巷战还有百姓的问题,虽然巷战中百姓伤亡不可避免,但陈庆还希望尽量减少百姓的伤亡,那就意味着火烧、爆炸之类不能大量使用,如果对方军队很强悍,又占据了有利地形。
  恐怕这次西军要付出万人以上的伤亡了。
  这时,亲兵在帐外禀报,“西门守将王箭将军带来一名文士,说是李成的幕僚,奉命和殿下接洽。”
  张晓在一旁笑道:“恐怕对方也有求生之欲。”
  陈庆冷笑一声道:“是我不肯夜战,让李成两败俱伤的痴心妄想落空了。”
  他随即令道:“让他进来!”
  片刻进来一名颇为儒雅的中年文士,躬身行礼道:“在下沈国泰,颍川府通判,同时也是李使君的幕僚,参见雍王殿下!”
  陈庆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既然是颍昌府通判,为何又是李成的幕僚?”
  沈国泰恭恭敬敬道:“回禀殿下,李将军兼任颍昌知府,在下本来是他幕僚,被他推荐出任颍昌府通判,主管政务。”
  “既然主管政务,我来问问你,颍昌府的官府一年能收多少粮食?”
  “回禀殿下,官田加上税赋,一年大概四十万石左右,我们要上缴汴梁三十万石,自留十万石补充军粮。”
  陈庆眉头一皱,“你们可是有五万大军,十万石军粮够吗?”
  沈国泰态度很好,始终毕恭毕敬回答陈庆的问题,“回禀殿下,十万石只是颍昌府的粮食,我们还有蔡州、陈州、颍州上缴军粮,再加上自己的军田产粮,粮食足够了,要不然仓城的五十万石粮食从哪里来?汴梁可不会拨给我们。”
  “好吧!李成让你来说什么?”
  沈国泰从怀里取出李成的信,双手呈给陈庆,“这是李使君的信件,请殿下过目!”
  有亲兵上前接过信,转给了陈庆,陈庆打开信细细看了一遍,他把信件递给张晓,又问沈国泰道:“信上没有提到撤离时间,我如果同意你们撤离,会在什么时候?”
  “如果殿下同意我们撤离,我们会在四更时分之前撤离!”
  “你们有多少战马?”陈庆又问道。
  “回禀殿下,不到三千匹战马!”
  陈庆又看了一眼张晓,张晓把信还给陈庆,“殿下决定吧!卑职没有意见。”
  陈庆点点头,沉思片刻道:“既然你们将军不愿伤害许昌百姓,提出撤军换城池,我原则上同意,我也不想伤害许昌的百姓,但撤军换城池说法不对,我们已经攻进城内,只能说,看在你们将军顾及百姓安全的面上,我暂且饶他这一次。”
  沈国泰不敢和陈庆争论,躬身道:“感谢殿下宽恕!”
  “但放你们离去,我有四个条件,第一,保证仓库安全,仓库内的所有粮草物资都不准带走;第二,离去的军队中,连同战马和牲畜在内,不得超过三千匹;第三,许昌距离开封府不远,我要求你们天亮之前离开颍昌府地界;第四,除了主帅李成外,其他将士都不得携带家眷离去,我不会伤害你们的家眷,他们随时可以离去,我不会阻拦。”
  沈国泰想了想道:“前三条都没有问题,但家眷恐怕除了李使君外,其他几名主要将领的家眷也要带走。”
  “可以,不超过二十辆马车,你们自己决定,事实上,我是为你们好,扶老携幼太多,影响了行军,天亮前没有离开颍昌府,我一定会派骑兵追杀!”
  “在下明白,我这就回去禀报,很快会有回复!”
  沈国泰躬身行一礼,便匆匆走了。


第一千零三章 撤离
  望着沈国泰匆匆远去的背影,张晓笑道:“我还以为殿下想利用这次机会尝试一下巷战。”
  陈庆摇摇头,“如果对方是女真士兵,我一定不会让他们撤离,但毕竟都是汉人,杀得两败俱伤,百姓死伤无数,女真人却皮毛无损,在一旁看笑话,这种事情我不干。”
  “恐怕还有其他原因吧!”张晓笑道。
  “各种原因都有一点,他的军队一旦突围出城,这么漆黑的夜,我也没法追杀,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我若不想放他们走,他们就算拼死突围出城也会死伤过半,关键还是我不希望自己士兵在巷战中伤亡太大。”
  不多时,沈国泰又回来了,躬身道:“我们一共二十辆马车,三千匹战马,仓库已封闭,我们会在天亮前离开颍昌府,只希望殿下一诺千金!”
  “去吧!我答应的事情不会反悔,再转告李成,堂堂正正的撤离,他若想让将士家眷平安离去,就不要给我耍小心眼!”
  “我记住了!”
  沈国泰行一礼正要离去,陈庆叫住了他,“请等一下!”
  沈国泰停住脚步,躬身道:“还有什么事,请殿下吩咐!”
  陈庆微微笑道,“沈先生若愿意留下,我可以继续任命你为颍昌府通判!”
  沈国泰愣住了,半晌,他感动道:“感谢殿下厚爱,但李将军对我不薄,我不能见利忘义,弃他而去!”
  “好吧!彼时各为其主,将来你可以来京兆求职。”
  “若将来殿下肯收录,卑职一定会来。”
  “沈先生不妨给我推荐几名本地官员,我要求为官清廉,能力卓著。”
  沈国泰点点头道:“既然殿下信任,我可以向殿下推荐两人,一人是许昌知县苏衡,此人虽然出身豪门,但人很正直,公私分明,做事能力很强,连完颜兀术都对他十分欣赏,几次请他去汴梁,他都婉拒了。
  另一人是郾城知县李延君,郾城的农业条件在颍昌府只算中等,但郾城的粮食产量却连续五年位列颍昌府第一,正好就是李延君任内,他的能力可见一斑,而且他十分清廉,俸禄不够养家,他晚上还替人抄书。”
  陈庆惊讶道:“这样的人若不是真清廉,就是大奸之人啊!”
  “回禀殿下,李成曾派人暗中监视过他,结论是真的清廉!”
  陈庆点点头笑道:“那我也期待京兆能再见先生!”
  沈国泰再次深深行一礼,告辞走了。
  张晓笑道:“殿下还真是用人不疑啊!”
  陈庆淡淡道:“颍昌府是中原治理得最好的一个府,前面是司马赵元,继任便是李成,但真正主管政务的是这位沈国泰,他治理颍昌府应该两年了,若他是贪赂奸邪之人,颍昌府早就该乌烟瘴气了。”
  “殿下识人!”
  陈庆又微微笑道:“他推荐的两人我会启用,但我也安排情报斥候观察他们,若名不符实,撤换就是了。”
  ……
  此时李成的两万五千军队已经集结完毕,二十辆马车内坐着李成和其他重要将领的家眷,每个人都抱着一个布包,里面是收拾的细软,三千骑兵护卫着家眷。
  这时,沈国泰在十几名骑兵护卫下骑马赶回来,李成问道:“怎么说?”
  “陈庆说他答应的事情不会反悔,他还说让将军堂堂正正撤离,不要和他玩小心眼,否则他就不能保证将士家眷平安离去。”
  李成心中叹了口气,将士家眷被扣为人质,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但此时箭已上弦,他不得不发,现在再反悔已经来不及。
  李成只得把自己和将士的命运压在陈庆的承诺上了,他喝令道:“出发!”
  两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三千骑兵护卫着二十辆马车位于队伍中间,不多时,大军来到北城门,北城门已开启,城头上站满了手执弓箭的宋军士兵,冷冷地望着大军穿城门而过。
  两万五千大军走出了北城门,沿着官道向北疾速而行,不多时,队伍便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但就在敌军大队十几里外,唐骞率领一万骑兵远远跟随,一直保持着十几里的距离。
  李成得到了禀报,他立刻明白这是宋军的监视骑兵,应该不会对自己发动攻击,他立刻喝令道:“传令全军,加快速度!”
  天亮蒙蒙亮时,李成的队伍走进了宋楼镇,宋楼镇就位于颍昌府和开封府的交界处,它属于开封府鄢陵县管辖,这就意味着李成按照约定离开了颍昌府。
  不多时,唐骞也率领一万骑兵掉头向许昌县奔去……
  西军已经解除了许昌城的戒严,两万五千军队已经出城,城内就算留下小部分士兵也翻不起浪,况且陈庆还警告了李成,不要玩小动作,士兵们的家眷可是人质。
  尽管解除了戒严,但城内依旧十分安静,行人稀少,城内店铺几乎都没有开门。
  西军贴出了安民告示,所以参与协防守城的民夫一律赦免,不予追究罪责,安抚百姓不必担心,正常生活,同时西军在城内赈粥,需要之人可以去领。
  大街上已经搭起三座粥棚,军队开始赈粥,虽然大街上很冷清,但领粥的百姓却在每座大棚前都排起了长队。
  陈庆最关心的还是仓库,仓库是一座城中城,位于县城中部,周长约八里,占据了许昌县三成的面积,仓库内最多的便是粮食,毕竟颍昌府是中原第一产粮州府,屯粮五十万石,这个数量已经超过汴梁了,只是别的物资比汴梁少得多。
  还有兵甲弓弩,大概能武装三万人左右,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成带兵的特点,宁精勿多,他把三万民夫全部都转为军队,城内就有五万大军了,但这样的军队也最容易被击溃。
  一旦双方摆下战场,军队甚至就会不战而溃,三万民夫转换来的军队会有什么作战能力,让他们守城也会被西军很快找到弱点而攻占城头,所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李成深谙其中的道理。
  还有火油、火药、布匹、生铁、铜锭、药材、茶饼、桐油、木材,还有帐篷、战鼓、旗帜、营栅等等物资。
  但陈庆发现没有铜钱和金银,也没有绸缎。
  仓库主管解释道:“丝绸没有存库,以前曾经有过一万多匹绸缎,被李成派人运去临安卖掉了,全部换成布匹运回来,仓库的布匹就是他用绸缎换回来的,一共五万匹。”
  “本地产的布匹没有吗?还有铜钱和金银呢?”
  陈庆追问道:“是不是昨晚他分给了士兵或者家眷?”
  仓库主管吓一跳,连忙解释道:“昨晚绝对没有分配给士兵和家眷,沈通判说和殿下达成协议,要封闭仓库,所以就没有开启仓库门,直接封闭了。”
  “那你解释一下原因?”
  仓库主管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道:“金银是不会有的,所有官仓都不会有,四王子有严令,各地金银都要送往汴梁,不准私存,铜钱是用来发军俸,但不够,所以用布匹来冲抵,所以铜钱也不会有,所有布匹都用来补充发军俸了。”
  这时,张晓走过来笑道:“殿下,我和苏知县谈过了,还真不错,殿下要见见他吗?”
  陈庆点点头,“我现在就去县衙!”


第一千零四章 原因
  苏衡是长葛县人,长葛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