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7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摆摆手,大家都安静下来,陈庆缓缓道:“具体怎么做,让田宅署来想办法,我们只提要求,第一,增加官租房的数量,店铺不用增加了,但住房至少要比现在增加一倍;第二,房租,不管是店铺还是住房,十年内都不准涨价;三,不准有二房东存在,租了官府的低价房,再高价转租出去,这种情况决不允许,租期太长可以改,可以退租,但就是不能转租;第四,便利,租房退房要像市场买菜一样便利。”


第一千零五十章 苦劝
  增房源、降房租的提议没有任何异议,众人一致同意,具体由田宅署来实施,事实上,高昆已经下令,统治全城店宅务,降低全城官房房租,恢复到年初标准,多收房租一律退还,这才是不折不扣执行了陈庆的命令。
  中午吃过午饭,晁清将一份声明交给陈庆,“殿下,您看这样写妥当吗?”
  “这是什么?”陈庆微微一怔。
  “就是雍王府不迁去汴梁的声明吗?上午您让卑职草拟的。”
  陈庆这才想起他和蒋彦先说过这件事,当时他是想写的,但现在嘛……
  “你说这篇声明登报后会是什么后果?”陈庆若有所思问道。
  晁清沉默片刻道:“地价会继续大涨!”
  陈庆摇摇头,“我就搞不懂了,明明地价很平稳,怎么会突然大涨?”
  “殿下,这和您收复中原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京兆地价大涨就是从西军收复洛阳后开始,这其实是天下拥有财富的人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而且据说临安的地价降了。”
  “哦?临安地价降了,确切吗?”
  “是临安情报站的发来一份报告中所称,但报告完成时间是攻克洛阳之前,所以卑职认为有待继续观察,另外,临安情报站受扬州大火牵连,遭遇到朝廷的打击,胡云有一份详细的报告,在今天上午的一堆文书中。”
  “我知道了,先退下吧!”
  晁清犹豫一下,“殿下,那这份声明……”
  陈庆摇摇头,“这种声明把自己捆住了,将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定,不用管它了。”
  “卑职明白了。”
  晁清行一礼,退了下去。
  刚出去,晁清又道:“殿下,周参事求见!”
  “请他进来!”
  周宽快步走进官房笑道:“殿下,现在还是休息时间,去喝一杯茶吧!”
  “好!”
  陈庆欣然答应,两人来到斜对面的易安茶馆,周宽进门笑道:“煎一壶凤茶,记在雍王殿下的帐上。”
  陈庆哑然失笑,他请客,却让自己买单,这个算盘打得不错啊!
  两人由茶姬引到天福阁坐下,周宽笑道:“这里是京兆唯一有凤茶供应的茶馆,当然是沾了王妃的福气,只是价格贵啊!一壶凤茶要十贯钱,平常可喝不起。”
  “凤茶是奢侈品,涨上天我都不管,但地价涨得太快,实在不是我想看到的事情。”
  “殿下其实不用太忧心,地价上涨自有它的理由,实在觉得贵,难以承受,可以去城外买房子嘛!这样,城外也能繁荣起来,只要我们不宵禁,不关闭城门,我觉得住在城外和城内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官府要能牢牢控制住底层百姓的租金问题。”
  陈庆点点头,“城内的地价都很贵吗?”
  “也不是,西城那一大片贫民区就贵不起来,每亩地也就百余贯,还不一定有人买,花百余贯去贫民区买地,还真不如买到城外去。”
  “城外地价多少?”
  “一亩宅地百贯不到吧!我家三郎就在东城外买了三亩宅地,每亩八十贯。”
  “每亩才八十贯!”
  陈庆有些惊叹道:“这个价格确实便宜,隔一座城墙,就相差十几倍的价格?”
  “这就和贫民区的价格卖不上价是一个道理,宣和年间的汴梁不也一样吗?城内一座十亩宅数十万贯,但郊外村里的一座两亩院子也不过几百贯,就算城内普通小院也贵不到哪里去,千贯一座一亩的小院也买得到,所以我劝殿下不要太担心,这年头傻子不多,能拿出千贯钱的人家还是少数。”
  陈庆喝了口茶道:“我听老蒋说,甚至还有临安的商人来京兆买宅地,他们拿什么买?”
  “殿下,临安有没有人来买土地,卑职不知道,但就像殿下说的,拿什么来买?几万贯的宅地拿铜钱买,从临安跑到京兆来?显然不现实,拿黄金白银来买,需要多少黄金白银,就算两万贯的商铺吧!那需要四千两白银,两百五十斤,这倒是有可能,但朝廷对白银管制非常严厉,一旦被朝廷得知用白银来京兆买宅,那是要坐牢的,殿下明白我的意思吗?”
  陈庆点点头,“就算真有临安人拿白银来买地,也不会声张。”
  “对!财不露白,真有临安人来买地,他也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临安过来,只会无声无息购买,但现在满城都在说临安人过来买地,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庆若有所悟,“有人在刻意造谣,推波助澜,想把京兆的地价推上去?”
  周宽笑了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京兆地价上涨,涉及到太多人利益,尤其涉及到官府的利益,当传闻说殿下要把雍王府迁去汴梁,京兆的土地交易一下子冰冻了,整整七天,南城新地块没有卖出一块土地,大家都急了,内政堂五名参事去找王妃,包括我,恳请王妃写一个声明,破除谣言。”
  陈庆明白了,土地上涨就是官府推动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官府手中,土地上涨,官府是最大的获利者。
  他点了点头道:“所以是内政堂编造了临安人来京兆买房的谣言。”
  “是田宅署编的,七天没有成交一块土地,高昆急得要吐血了,他手下就替他想了这个招,结果还是没有用,最后还是靠王妃的声明起了作用。”
  陈庆沉思片刻问道:“东京汴梁官府的出租房有多少?”
  “住房两万六千间,店铺三千间。”
  “我们出租房源也要以此为准,另外,今天上午的决议可以进行微调,底层的房租不能涨,包括各瓦子的小店铺,中上等的房租则内政堂协商决定,原则上每年不准超过一成的涨租。”
  “卑职明白了,田宅署会做出方案让殿下批准。”
  陈庆喝了口茶,又问道:“卖了那么多土地,钱怎么用呢?”
  周宽请陈庆来喝茶,就是为了引出陈庆的这个问题啊!他立刻说出了憋在心中的话,有点收不住了。
  “一部分用来造房子出租,大部分用作军俸了,殿下收录岳家军后,西军总人数突破四十万了,战争期间,俸禄翻倍,每个月就要两百万贯军俸,三个月的战争,光军俸就耗费了六百万贯,还有粮食、肉食、器械、兵甲,还要征用百姓劳力的支出,还有上万军匠的俸禄开支等等,林林总总耗费了一百五十万贯。
  殿下把十五万民团士兵集结到京兆训练,管吃管住,每人每月一贯钱补助,一个月就要二十万贯钱。
  刘琼军队用三万头骡驴去邓州,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但我们就支付了十万贯的租赁骡驴钱,最后骡驴死了两千多头,也是我们赔了近三万贯钱,两万将士阵亡,双倍抚恤就要一百二十万贯,一场三个月的中原之战,寺库支出了近一千万贯。
  殿下,这就是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朝廷派二十万大军北伐,我们都当笑话看,朝廷那个财力,怎么支撑得起,殿下在扬州烧了一把火,给了他们一个撤军的台阶。”
  陈庆眉头一皱道:“但和赵参事之前核算,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缺口在两百万贯左右吧!我们财政有这么大的压力吗?还需要临时卖地来支撑军俸?”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妥协
  “殿下,我们的主要财政收入是盐税,百姓都是秋冬季节用盐量大,尤其是冬天,盐税也是秋冬季节收入高,现在是夏天,盐税和酒税收入最少的时候,寺库的铜钱枯竭,最后放出二十万两白银,从各个柜坊兑换了百万贯铜钱,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陈庆端起茶盏笑道:“你费尽口舌,给我上了一个中午的课,到底是什么目的,你就明说吧!”
  周宽沉默片刻道:“殿下这次从中原捞回来四千五百万贯的战争收益,不能全部进府库,希望殿下分一半给寺库。”
  “果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啊!”
  陈庆忍不住哈哈大笑,指着周宽道:“说了半天,还是在问我要钱,老周啊!帐可不能这样算,府库只承担战争部分的开支,正常的军队开支是寺库负担,难道不打仗,你们就不支付军俸了?一开口就要走一半的战争收益,太黑心了,破坏规矩哦!你们卖土地,府库可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寺库和府库的本质就是君权和相权的利益分割,税收、卖土地的钱都属于寺库,寺库负担非战争的军俸开支。
  战争收益和官商收益归属于府库,战争的特别支出和大型项目支持由府库负担。
  周宽叹口气道:“四十万军队的军俸和各种军队开支太沉重了,每年就要一千五百贯,现在又增加了河南路这个巨大的财政包袱,我们算了一下,每年的财政缺口在四百万贯,如果殿下肯把这次战争红利分给寺库一半,那么就能弥补五年的财政缺口,我们也不用拼命铸造银钱来弥补亏空。”
  “现在一年能铸造多少枚银钱?”
  “我们一年能铸造百万枚银钱,还有三十万贯新铜钱,银子主要用于支付俸禄。”
  一枚银钱价值五百文钱左右,一百万枚银钱相当于五十万贯铜钱,加上三十万贯新铸铜钱,一年新铸造八十万贯钱,确实不够弥补四百万贯的财政缺口。
  陈庆想了想道:“先按照规矩来,这次一千万贯的战争支出,府库负担七成,其次,盐价调增到每斤百文,除了河南路外,其他各地的常平店取消粗盐供应,第三,我会责令内卫加大打击私盐和私酒力度,这样一来,盐税收入会大大增加,如果寺库还有困难,再和我们商量。”
  周宽也知道,陈庆不愿轻易破坏规矩,这也是在最大的程度上让步了,他点点头笑道:“时间太久了,我们回去吧!”
  ……
  周宽回到官房,蒋彦先和赵开连忙赶来,问道:“怎么样,说服殿下了吗?”
  周宽叹息一声道:“土地出售他让步了,他不再过问,他只要求保障底层百姓的房租不涨,小店铺房租不涨,其余中上等房宅和店铺可以适当上调,但每年涨幅不能超过一成。”
  赵开点点头,“这比较合理,一刀切确实不妥,那这次四千五百万贯的战争收益呢?不能全部进府库吧!”
  周宽苦笑着摇摇头,“别想得太好,他那么坚持原则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让步?他只答应负担七百万贯的战争支出,然后替我们想招怎么增加财政收入,最后含糊说一句,财政实在有困难,可以找他。”
  “才七百万贯!”
  赵开大失所望,“至少要九百万贯,今年的收支才能平衡,还是有两百万贯缺口。”
  蒋彦先问道:“殿下想了什么招?”
  “他说盐价可以涨到每斤百文,然后会取消除河南路以外各地常平店的粗盐供应,再一个就是严厉打击私盐和私酒。”
  赵开对这个方案比较满意,他笑道:“我就是说,盐税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要交,没有例外,所以也最温和,平摊得很均匀,所以一般人家感受不到盐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