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7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走进大堂,发现里面客人颇多,都在仔细挑选货物,大堂内放在四排长长的桌子,桌子上面全是小箩筐,箩筐便是各种样品,大店陈设基本都是这样格局,以样品为主。
四排桌子上按大类划分,比如羊毛类,里面各种羊毛、羊绒、驼绒等等,等级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光这一项就有二十多种。
然后是家禽绒毛类,主要是以鸭绒和鹅绒为主,像有些贫寒人家用羽毛晒干来当被褥和枕头充填物,那就属于很低档物品了,这家店里不会卖。
第三排是皮毛类,各种皮毛,羊皮、鹿皮、兔皮、狐皮,其中以羊皮最多,光羊皮的种类就有十几种。
第四排和第五排是植物填充物,种类比较多,主要是细麻类,多层细麻布,这是目前平民使用最多的,平民家里做冬衣就会买多层细麻布回去,然后密密缝制在内衣里面,外面再穿上四五件衣服,显得十分臃肿,贫寒人家都这样过冬,能穿的衣服全部穿上,以多取暖。
卖得最好的还是羊皮和羊绒,这边长桌前挤满了客商。
这时,掌柜悄悄来到陈庆身边,“殿下,请到里间说话!”
陈庆笑了笑,跟随掌柜向里间走去,走到最里面一排桌前,陈庆又停住了脚步,他看见了筐子里的棉花,木绵和草棉。
他上前捻了捻草棉,都是短绒棉,无法纺织成布,做被褥和棉衣的填充料是最好不过,不过自己可是要求在灵夏路和河西走廊大量种植长绒棉,这种短绒棉是从哪里来的?
陈庆眉头微微一皱,问掌柜道:“这种草棉是从哪里出产的?”
“是凉州出产的,运来二十万斤,好像是种植用的种子不对,所以就这一批,明年要换新的。”
听到这个消息,陈庆心中一阵恼火,不用说,这是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居然用错种子了,而且还隐瞒不报,若不是掌柜说起,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倒不是不允许出错,关键是隐瞒这一条,让陈庆心中十分不满。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棉贵
来到贵客房坐下,陈庆对掌柜笑道:“每天店里都很忙?”
掌柜点点头,“都是来自各地的商人,采购量都很大,要不是我们备货充足,还真供应不上。”
“一个冬天能赚多少?”
“回禀殿下,一个冬天能净赚两万贯。”
陈庆吃了一惊,“有这么多吗?”
“有!我们一个冬天能卖二十万贯的货物,可不光是我们的地盘,江南那边商人也过来购买,羊皮、羊绒和羊毛毯卖得最火,其次是细麻绒。”
“细麻绒是什么?”
掌柜笑了起来,从外面拿进一个小竹箩,里面是一堆灰色的线绒,陈庆摸了摸笑道:“是碎麻!”
“比碎麻还要细,还要烂,用竹弓弹成绒毛状了,价格很便宜,用来做棉衣很受普遍百姓欢迎,虽然卖的量很大,但获利不多,主要便宜,才百文一斤,我们卖一斤才赚十文钱。”
“那木绵和草绵呢,什么价格?”陈庆又问道。
掌柜连忙道:“这两个的价格一样,三百文一两,算下来约五贯钱一斤,价格是细麻绒的五十倍。”
陈庆不解地问道:“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主要是物以稀为贵,但也有它本身的优点,比如它柔软、保暖,远远超过细麻绒,细麻绒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比较硬,穿上身上总会有很细的刺穿透衣服,刺到皮肤上,非常不舒服,也不太保暖,草棉和木绵就没有这个问题,加上它们数量稀少,贵十倍也很正常。”
“有人买吗?”
“当然有,今年草棉就卖得很好,大户人家都在买,而且草棉就我们独家供应,获利很大。”
陈庆笑了笑问道:“棉布有吗?用草棉织成的布。”
“有!但数量不多,我们只有五千匹存货,已经卖掉三千匹了,还剩两千匹,估计这个月就会卖完,昨天一个临安的布商,一口气买了五百匹。”
“多少钱一匹?”
“有两种,一种价格三十贯一匹,还有一种比较便宜,十八贯钱一匹。”
陈庆着实吓了一跳,“居然比绸缎还贵了!”
“殿下,一斤草绵都要五贯钱了,一匹布至少三斤,还要人工织成布,算下来真不贵,尤其三十贯一匹这种,品质真的很好,非常细密洁白,我们库存只有三百匹,舍不得卖,卖的都是十八贯一匹那种,大家主要图个新鲜,殿下不要小瞧临安权贵的购买能力,那个临安商人买了五百匹还说不够,可能过两天还要来买。”
只是棉布而已,说到底还是物以稀为贵。
陈庆又笑道:“看看明天掌柜有没有时间,去我府上摆个摊子,就把棉类品和羊绒羊皮类拿到我府上去,可能会有很多高官的家眷会一起过来挑选,他们就不用集体跑到这里来买货了。”
掌柜连忙答应,“我会带三个伙计过去,这边我再去调三个伙计过来帮忙,也不耽误。”
“那就麻烦掌柜了,明天上午,稍微早一点。”
“不敢当,能为殿下效劳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天亮就过去,去早了可以稍微等一等。”
……
陈庆回到官房,立刻派人去把李庄农找来,李庄农原本出任田宅矿山署署令,张晓被调去河南路出任安抚大使,政务左司都监便由蒋彦先兼任。
能力出众的李庄农被提拔为政务左司的前院司马。
政务左司主要负责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冶炼铸造、手工业和商业,还有运输、仓库等等,事务十分繁琐,所以又设了三个司马协助管理,分别叫做前院、中院和后院,其中前院司马主管农业和畜牧业。
李庄农快步走进官房,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司马刚从奉天县回来?”
“正是,卑职带畜牧署的官员前往奉天县考察他们的农牧合作社,准备在各地推广。”
陈庆去奉天视察只是一种态度,具体实施还是由李庄农和畜牧署的手下去完成。
陈庆笑道:“他们有没有重新制定规矩,圈养和散养分开。”
“回禀殿下,已经分开了,散养最多三百头,每天只准放牧一次,但圈养没有上限,据说有一家一下子买了五百只羊羔回来圈养。”
陈庆点点头,“你们的意见呢?”
“畜牧署的官员认为,圈养太多容易生病,所以追加一条面积规定,多大面积的圈养多少只羊,想多养羊可以,但面积必须要大。”
“有道理,不愧是专业畜牧,考虑得比我周全,你们决定吧!”
停一下,陈庆又道:“找你过来,主要是想问一问凉州那边今年草棉种植情况如何?”
“卑职听说今年草棉的种植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报告还没有拿到,具体出了什么问题卑职也不知道,但卑职已经派人赶赴凉州了,可能报告会晚一点过来。”
“你不知道原因,我却知道了,他们选错了种子,种成了短绒棉,还高价卖给了店铺。”
李庄农愕然,“殿下怎么知道?”
“你去聚暖阁看看就知道了,凉州的棉花都在那里,李司马,我担心不是选错,我担心他们被利益驱使,故意种成短绒棉,然后高价卖给店铺,比他们卖给织造工坊赚钱,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庄农点点头,“卑职明白了,卑职会换管事,严禁他们擅自出售,必须全部运到京兆,把他们的脱棉籽机也一并运回来,在京兆处理脱籽,今年所得利益,卑职都会追回来。”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有两个想法,第一,要大量收购木绵,琉球大岛和福建路产的木绵数量极大,要充分利用起来,然后逐步取消麻田,把麻田转为良田。第二,要用棉布逐渐替代细麻布,主要是数量,数量上去了,价格就下来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但你们要有计划。”
“卑职明白!”
陈庆笑了笑道:“我想在府中种几亩玉蜀黍,烦请李司马给我找一些上好品质的种子。”
“卑职记住了!”
……
【玉蜀黍就是玉米,按照欧美的定义,它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传出来。
但事实上中国早就有了,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卷五:“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
可见在哥伦布出生之前一百年的元朝,中国就有玉米。
另外,在汉景帝阳陵中就发现了玉米和花生,参看1990年陕西考古报告,《考古发现断定中国是玉米、花生的原产地之一》】
第一千零七十章 建议
次日上午,雍王府内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供销会,数十名高官的女眷齐聚雍王府外堂,挑选过冬的衣物布料和填充料。
聚暖阁大掌柜亲自带着三名伙计,带来了数十种布料、绸缎、羊皮以及上等皮毛,还有各种填充料,羊绒、鸭绒、木绵、草棉等等,各种样品摆满了三大桌子。
“阿梅,你说我选蓝缎子面,还是用这种上好的棉布?”吕绣笑着问好友李梅道。
李梅看了一眼最热闹的台子,那边围十几人,都在选购上等棉布,她小声道:“如果做棉衣的话,我建议还是用绸缎面加木绵芯,那个白棉布做面料像孝服一样,太难看了,做里子还不错,被褥也是一样,面料一定要绸缎,里子选棉布透气。”
吕绣掩口笑道“你小声点,什么孝服,别人听到要生气的。”
“我说实话嘛!那种看起来品质不错,但不实用,除非送去染坊再去染色。”
吕绣点点头,“我夫君说,以后这种棉布会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麻布,会很便宜,但这种最上等的棉布一直就很稀缺,他建议我适当买一些收藏起来。”
李梅想了想道:“那我也买一点,要三十贯一匹,好贵啊!”
“三十贯是市价,卖给我们是本钱价,只要二十贯一匹,我们家人口多,打算买百匹。”
“那我少买一点,买三十匹就够了。”
两人来到台子前,掌柜正在记录订单,基本上每家都买了,大多是买十匹二十匹,他心中苦笑,仓库里一共只有三百匹,这下全部卖光了。
不过掌柜很有头脑,雍王妃还没有开口呢!不能全部都卖给其他夫人,他很聪明地留下了一百匹,只把两百匹分给了其他夫人,转眼间就卖光了。
“大掌柜,上等棉布还有吗?”吕绣走上前问道。
掌柜连忙陪笑道:“目前的库存都被她们买光了,不过王妃想要的话,小人再想想办法,但最多也只能搞到一百匹。”
吕绣看了一眼李梅,笑道:“一百匹都分给我们吧!我要七十匹,吕司马夫人要三十匹!”
掌柜连忙记下来,陪笑道:“王妃放心吧!明天就有货了。”
“我们还想买一些填充保暖料,烦请掌柜介绍一下。”
“可以!可以!不知道王妃和吕夫人想要羊绒,还是木绵、草棉?”
吕绣笑道:“羊绒被褥家里都有,我主要想给家人置办一套绵的被褥枕头,就想请教掌柜,是木绵好,还是草绵好?”
掌柜连忙来到另一张桌前,取过两个小竹箩,给吕绣和几名夫人介绍道:“这两个箩筐里是最好的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