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7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柜连忙来到另一张桌前,取过两个小竹箩,给吕绣和几名夫人介绍道:“这两个箩筐里是最好的草绵和最好的木棉,如果要选的话,我建议选木棉,木棉更保暖,透气,草绵就差了一点,但因为草料数量少,所以价格高,实际上品质没有木棉好。”
  吕绣点点头,“你们有多少库存木棉?”
  “王妃放心,木棉库存足够。”
  “那好,我要买一千斤木棉,没问题吧!”
  掌柜吓一跳,居然要一千斤木棉,但一转念便明白了,这是王妃,可不是一般人,不仅是家人,肯定还有下人和雍王的亲兵都考虑到了。
  “没问题,我们有充足的货物,明天上午就可以把货送来。”
  吕绣又看了一眼,见几个姐妹都站在皮毛桌前自己挑选,那边都是上等的狐皮和貂皮,不光是她们几个,还有一大群贵夫人叽叽喳喳聚在一起挑选,吕绣心中叹息一声,看来看去,还是皮毛最受欢迎。
  ……
  临安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雪,细细密密的雪花在天空飞舞,大街上行人,但酒楼、茶馆内却人声鼎沸。
  下午时分,长丰茶馆内也坐满了客人,众人喝茶闲聊,茶馆内十分热闹。
  在二楼一间雅室内,胡云和郑统全以及王牧也坐在一起喝茶。
  “今天请郑东主出来喝茶,主要是有一件事要和郑东主商量,当然是雍王殿下的意思,我只是转达!”
  郑统全听说是雍王殿下找自己,他连忙道:“胡老弟尽管直言!”
  胡云笑了笑问道:“东主手中还有多少艘大海船?”
  “还有一百五十艘左右!”
  “都还跑海外吗?”
  “主要跑高丽和日本国,还有就是吕宋,吕宋的糖价格很低,运回来能卖个好价。”
  胡云迟疑一下道:“雍王殿下想问东主租一百条海船,不是东主是否方便?”
  “当然可以,不知道殿下要租多久?”
  “租用三年,按照市价支付租金。”
  郑统全微微笑道:“我知道殿下为什么只租三年,西军也在泉州和福州造大海船,三年后陆续交付一百艘大船,但我心里有数,造船工期很漫长,三年时间肯定交不了,至少要五年时间,这样吧!我租给雍王殿下五年时间,每年给我一百贯的租金。”
  “一百贯?”胡云怀疑自己听错了。
  “没错,一百贯,另外船员的各支俸禄支出,还是由我来承担。”
  “这不行!”
  胡云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雍王殿下肯定不会答应。”
  “拜托胡老弟说服殿下,如果再不答应,我只能把船只奉送给殿下!”
  旁边王牧笑道:“老胡,以郑东主现在的身家,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你给殿下建议一下,换一个形式嘛!”
  胡云点点头,“我知道了,应该问题不大!”
  郑统全笑而不语,还是王牧懂他的心意啊!
  这时,王牧又道:“这两天临安街头有很多民意诉求,要求正式把临安定为京城,报馆也接到了数百封民众来信,也是要求《京报》刊登他们的呼吁,把临安定为京城。”
  胡云惊讶道:“前些天不是说很多人呼吁天子迁都回汴梁吗?”
  “是的,我们报馆也同样收到不少百姓来信,要求迁都回汴梁,这会儿又是另一批人了,我感觉朝廷有两帮人在斗,一帮想回汴梁,一帮想留临安,至于投信给报馆,我觉得是想试探雍王的态度。”
  胡云沉思片刻道:“雍王的态度一直很明显,不希望朝廷返回汴梁,《京报》可以刊登在临安定居的读者来信。”
  郑统全在一旁道:“我知道我不该随意参与西军的军务决策,但我还是想提一个建议。”
  胡云点点头,“郑东主请说!”
  郑统全缓缓道:“无论秦桧还是韦太后,他们都是替金国的利益说话,从金国的利益出发,天子也是想夺回汴梁,我只是建议西军当心朝廷军队突然北上。”
  胡云笑道:“郑东主的建议,我一定转告雍王殿下!”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鼓动
  次日中午,《京报》刊登了读者来信,‘应视临安为故乡’,这位署名余人的读者,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临安和江南的富庶,又对比了汴梁的现状,自黄河改道,中原人口流失,粮食锐减,土地贫瘠,几百里不见村落,已是满目疮痍,衰败不堪,已无力供养都城汴梁,汴梁百年内也无法恢复旧日之富裕繁荣。
  来信又着重提到了河北路和山东路皆在金兵手中,一旦黄河结冰,女真铁骑一夜之间便可兵临城下,安全无法保证,都城不宁,天下不靖。
  《京报》刊登了这封信,引起了临安百姓的大讨论,反对迁都汴梁,支持临安转为京城的意见占据了上风,明面上的原因是安全,暗地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财产,大家都在临安购置了房产,如果迁都去汴梁,汴梁的房产没有了,临安的房产又该怎么办?
  下午时分,秦桧和朱胜非来到了御书房,却见徐先图在劝说天子正式承认临安为都城。
  “陛下,微臣知道中原现状,困苦羸弱,往日的繁华早已被金兵扫荡代价,现在确实只剩下满目疮痍,实在支撑不起汴梁作为都城所需的各种物资,报上说得也对,安全是大问题,假如我们重回汴梁,女真军铁骑突然杀至,西军旁观不管,陛下觉得我们的军队挡得住女真铁骑吗?如果挡不住,汴梁失陷,那岂不是又是一个……”
  赵构极为不满地打断了徐先图的劝说,满脸怒气道:“朕并没有说要迁都汴梁,朕只是说,汴梁要掌握我们军队的手上,而不是西军,明白朕的意思吗?”
  “陛下说得极是!”
  秦桧走了进来,朱胜非连忙跟上,两人一起行礼,“参见陛下!”
  “两位相国请坐!”
  “谢陛下!”
  两人坐下,秦桧微微欠身道:“微臣也看了今天的《京报》,这位写信的读者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一个财政问题,一个安全问题,我们都无力解决,但《京报》刊登这封读者来信的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态度,陈庆不希望陛下北上,他想独占中原,这怎么可以?陛下,陈庆现在已经不是割据,而是在蚕食大宋的江山,我们必须要警惕啊!”
  朱胜非也道:“陛下就算不迁都回汴梁,也应该把汴梁掌握在朝廷手中,毕竟那是大宋的都城,其次,陈庆让郦琼军队封锁我们大军北上,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巨大的羞辱,微臣认为,虽然我们尽量避免和西军发生内讧,但郦琼应该不在其中,郦琼是大宋的叛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出兵诛杀此人。”
  “然后呢?”
  赵构听得很出神,见朱胜非停住了,他连忙道:“朱相公继续说下去!”
  朱胜非并非在阐述自己的想法,他是太后政治集团的代表,阐述都是整个集团的共识,尤其是韦太后的态度。
  “我们铲除郦琼,占据徐州、宿州、泗州和海州一带,我们就可以用这四州和陈庆交换汴梁,微臣相信他会答应,否则,亳州州就处于两军包围的状态,然后是蔡州和唐州,这一串下去,就会有连带反应了。”
  赵构当然知道这是太后集团的意见,但说得很有道理,他也颇为意动,一时沉吟不语。
  秦桧又继续道:“陛下,朱相公的思路确实有道理,之前我们就是这个思路,只是扬州大火导致了我们行动中断,但我们可以继续采取这个方案,今年秋天各地粮食收成都不错,也能支持我们明年开春发动攻势,陛下,我们还可以假道伐虢啊!”
  秦桧的最后一句话赵构听得懂,就是顺便剥夺了韩世忠的军权,上次本来就是要调走韩世忠,但扬州失火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如果这一次再北伐,倒是一个机会。
  “徐相公的想法呢?”赵构又问徐先图。
  徐先图关心的是建都问题,他问秦桧道:“如果拿到汴梁,然后呢?”
  秦桧明白徐先图的心思,笑道:“可以把汴梁定位为北都,当然我们不会迁都过去,因为安全问题,我也支持在临安建都,临安可以称为南都,为真正的都城,汴梁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都城,更多是一种缅怀。”
  徐先图点点头,“微臣支持建立北都的想法!”
  言外之意,他支持第二次北伐。
  赵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先进行备战吧!”
  ……
  时辰已晚,秦桧直接回到了府中,他直接来到书房,写了一张纸条,用蜡丸密封起来,把一名心腹家丁找来,吩咐他道:“你去一趟北方茶馆,把这枚蜡丸交给茶馆石掌柜,就说是我的让你来的,他自然明白!”
  北方茶馆是金国馆开的茶馆,秦桧和金国使者萧毅联系就不用直接去金国馆,被人看见会有麻烦,去茶馆多方便。
  家丁收起蜡丸走了,这时妻子王氏走进来笑道:“这么说天子决定第二次北伐了?”
  秦桧点点头,“汴梁是他的心魔,不把汴梁拿回来,他不会甘心,很显然,韦太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提出了剿灭郦琼,用徐州等四州交换汴梁的方案,我再提出,可以顺手收缴韩世忠的军权,这也是他念念不忘的,天子最终便同意二次北伐。”
  “那徐先图呢?他没有反对?”
  秦桧微微笑道:“徐先图只关心定都临安,我知道,有很多大臣都找过他,希望他能说服天子,这也是他本人的利益,他的所有财富都投在临安地皮上,其实我怀疑在《京报》上刊登信件的余人就是徐先图。”
  “老爷的怀疑有依据吗?”
  秦桧用手指蘸点茶水在桌上写道:“徐字拆开,就是一个双人加一个余字,这不就是余人吗?”
  王氏鼓掌大笑:“老爷还真是看得透!”
  秦桧洋洋得意道:“我只要支持在临安建都,那他就支持北伐了!”
  “北伐能成功吗?”王氏又问道。
  秦桧摇摇头,“我不知道,如果只有郦琼,我估计能成功,但如果西军参战,加上金兵也参战,情况就复杂了。”
  ……
  胡云的飞鸽传信送到了京兆。
  陈庆对蒋彦先叹息道:“我还真是考虑不周,总想着不亏待郑全统,按照市价给他租金,总得他是商人嘛!商人重利,现在却发现自己把人看低了。”
  蒋彦先笑道:“这种大海船可不是有钱能租得到,再说,他用海船能赚大钱,用租金根本弥补不了他的损失,现在他只要租金一百贯,还要负担全部的船员开支,可见郑全统根本不是为了钱,应该是为了汇报殿下上次对他的救命之恩。”
  “还是考虑授予他爵位吗?”
  “殿下,郑统全现在已经是河间郡公了,再向上是国公,再向上就是郡王,不好封啊!”
  陈庆微微笑道:“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朝廷是朝廷,我是我,我不承认朝廷的爵位,就像朝廷不承认我封的爵位一样,我考虑封他为高陵县公,已经很不错了,我用京兆的县封给他爵位,一般人得不到。”
  蒋彦先松口气笑道:“这样就合理了!”
  陈庆又道:“还有,朝廷可能要再次北攻,蒋公怎么看?”
  蒋彦先沉吟一下道:“殿下,此事恐怕涉及和朝廷翻脸,确实要谨慎对待,卑职建议召集内政堂军政议事!”
  陈庆点点头,当即召集内政堂商议应对朝廷北伐之策。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吕逝
  议事堂内,几名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