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7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云叹了口气,“你说得完全有可能,哎!殿下还是很看重名份啊!”
  王牧微微笑道:“名份当然很重要,毕竟大宋还是正统,大宋的统治也远远不到天怨人怒的地步,我们也不是异族,不能用女真人那一套来夺取江山,最好的办法就是效仿大宋取代后周,用禅让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是啊!必须要有耐心,一步步蚕食,最后朝廷只剩下临安一域,谁还认可它?”
  “所以名正言顺就很重要了,毕竟荆湖南路不是从女真人手中夺取,让朝廷主动答应把它册封给雍王府管辖。”
  胡云沉思片刻,缓缓道:“我知道,就两个字,耐心!”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出路
  发榜的时间终于到了,中午时分,客栈门口挤满了焦急等待报纸的士子。
  从上一次科举开始,《京报》也参与了发榜,而且还是最先发榜,然后下午才会在考试院外面的广场上张榜,这样就能避免大规模的拥挤,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余寿三人也站在门口,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伸长了脖子,望着道路尽头,会有卖报的孩童飞奔跑来。
  “砰啪!”
  远处响起了炮仗声,这意味着有人已经看到了报纸,开始放炮庆祝了。
  人群更加急切了,不安地骚动着,忽然有人大喊:“来了!来了!”
  只见街头有两个孩童跑了过来,手中抱着报纸,隐隐听他们大喊:“科举发榜!最新消息!”
  两个路人拦住孩童买报纸,士子们顿时急了,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将两个报童团团围住,片刻,他们手中的报纸被抢购一空。
  王蒲运气不错,买到了一份报纸,余寿和徐沛连忙凑上前一起看。
  今天的报纸除了第一版外,其他都用来刊登录取名单,第二版是进士,第三版是明经士,第三版是太学士录取。
  余寿心中紧张到了极点,手拿着报纸微微发抖,进士科一共只录取八十人,前面都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忽然,他看到了,第七十一名汴梁县余寿,他激动得浑身发抖,泪水情不自禁流了下来。
  “我考中了!”王蒲忽然大喊一声,激动得跳起来。
  “第四十八名!我考中第四十八名!”
  工算科也不好考,六千余人报考,只录取两百人,平均三十人中录取一人。
  王蒲抓住余寿的胳膊激动问道:“你怎么样,考中了吗?”
  余寿轻轻点头,“第七十一名!”
  王蒲竖起大拇指,“你太厉害了,比我厉害多了,进士科啊!”
  余寿给他使个眼色,向旁边一努嘴,王蒲这才注意到徐沛,他蹲在地上看名单,神情十分落寞,他已经找了三遍了,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不用说,他名落孙山了。
  余寿蹲下来劝道:“五万人报考只录取两百人,太难了,比进士科还难,考不上很正常,徐兄不要难过了。”
  王蒲也劝道:“徐大哥真不用难过,你看整个客栈好像都没有人考中,大家都很沉默。”
  徐沛苦笑一声道:“我落榜是正常的,考中才不正常,经书丢了整整十年,半年前才重新拾起来,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我没有给你们说实话,五十道题我只做了一半,另一半都空着,我寄希望别人考得更差,现在想想,简直太天真了。”
  “能看开就好!”
  “我看得开呢!大不了明年再考。”
  徐沛站起身,叹息道:“只是可惜今年这个押司的机会没有抓住,这也是命吧!”
  徐沛又拍拍王蒲的肩膀笑道:“恭喜老弟考中了,去三贤酒楼喝酒去,你要请客!”
  王蒲尴尬地挠挠头,“该请客的可不是我?”
  徐沛一愣,瞪大眼睛望着余寿,“余寿考中进士了?”
  余寿笑道:“运气还不错,第七十一名。”
  徐沛震惊得张大了嘴,“老弟厉害啊!居然考中进士,马上要当官了,你可要提携提携老哥我!”
  余寿微微笑道:“说不定还真有这个机会。”
  这时,掌柜高声问道:“可有人考中?有没有考中?”
  徐沛立刻举手道:“有!有!我们这里有人考中,我兄弟考中进士了。”
  客栈前一片哗然,无数双羡慕的眼睛刷来,居然有人考中进士,太厉害了。
  掌柜跑过来问道:“请问是谁考中进士?”
  徐沛一指余寿,“我这个兄弟考中进士。”
  掌柜抱拳满脸陪笑道:“刚才有通知,明天上午辰时正,所有考中的士子都在考试院门口集中,另外恳请进士郎给小店题个词,按照小店规矩,您的住店钱都免了。”
  “多谢掌柜告之,我们先去吃午饭,回来再给掌柜写字。”
  “可以!可以!”
  三人一起向斜对面的三贤酒楼走去。
  余寿点了三壶清酒,又点了十几个菜,三人举杯一饮而尽,这会儿,徐沛倒有点心事了。
  又喝了五六杯酒,啃了两个红烧猪蹄,徐沛借着酒意问道:“贤弟是准备留京兆,还是想外派?”
  余寿笑道:“不瞒两位,我家在京兆府有点人情,如果我考中了,十有八九会托关系外放。”
  徐沛点点头,“据我所知,留京兆比较难,外放就不用托关系了。”
  “主要是我想回家乡,虽然不一定回汴梁,但回开封府也好,还是要找找关系。”
  徐沛故作随意地笑问道:“老弟缺手下的话,要不要把我也带过去?”
  王蒲凑趣地笑道:“这是个好办法,老余新官上任,肯定需要能干的心腹,要不然会被排挤,徐大哥做了十年文吏,经验丰富,正好过去做给押司。”
  余寿笑道:“当然没有问题,就看徐兄肯不肯搬家去开封府?”
  “有什么不可以,我儿子才五岁,女儿更小,带着老婆孩子就去了。”
  停一下,徐沛犹豫道:“到时我怎么找贤弟?”
  “那徐兄再两天,估计后天我就有确切消息了。”
  徐沛大喜,举杯道:“来!我敬你们二人一杯,祝你们前途无量!”
  ……
  第二天是考中者最忙碌的一天,进士、明经士、太学士,一共四百七十人,一起去文庙参拜孔子,然后披红骑马,在鼓乐声中跨马游街,接受百姓的祝福。
  紧接着在新落成的太学内举行宴会,陈庆亲自宴请四百多名新科上榜者,这个时候,进士、明经士和太学士都是平等的。
  到了第三天,三科上榜者的命运开始分流了,进士去了吏部司,明经士拿一份文吏推荐书,就可以回家了,他们将去各自的州府报到,然后由州府安排到各县任职,一般是出任六曹,如果已有五年以上文吏资历,则可任命为押司。
  州衙必须把明经士安排的情况上报吏部司审核,吏部司会进行抽查。
  至于太学士则去太学报到,进行四年的专业学习,学业结束,考核通过后,由吏部司安排他们为专业职官。
  七十名进士则是各司署抢的香饽饽,按照规矩,双方实行互选,七十名新科进士坐在大堂上,吏部署署令张严明让手下给他们每人发一张清单,清单上是各官署要人的名额,让进士们先选,如果出现几个人争夺一个名额,那就由官署面试择优了。
  最火爆当然是雍王秘书署,也就是服务陈庆的署衙,一般四年任期结束,就能去地方出任知县,朝中有人脉,地方有资历,确实前途光明。
  但秘书署只从前十名中挑选两人,前十名都想去,那就必须面试了,其次火爆就是周宽吏部司,再其次是蒋彦先的政务司。
  七十人中,五十人会留在京兆,然后二十人外放,主要是担心他们没有经验,都是书呆子,还担不起治理地方的重任。
  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斟酌选择,这时,一名吏部官员走到余寿身边,低声道:“你是余寿吗?”
  余寿点点头,“正是!”
  “你跟我来吧!”
  余寿连忙起身跟着官员走出了大堂。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授官
  大堂外面,晁清已等候多时,这时,吏部司的官员带着余寿走过来。
  “晁参军,他来了!”
  晁清点点头笑道:“多谢,你去忙吧!”
  吏部司的官员走了,晁清看了余寿一眼,问道:“你就是汴梁士子余寿!”
  “正是在下!”
  “你跟我走,殿下要见你。”
  余寿默默点点头,晁清见一点都不惊讶,好像在意料之中,他心中反而奇怪了。
  他并不知道余寿是什么人,更不知道殿下为什么要见他?
  犹豫一下,晁清忍不住问他,“殿下为什么要见你?”
  余寿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回答他,晁清立刻醒悟,有些事情自己不能多问,这是原则,连殿下都没有告诉他,就说明他不该知道。
  他立刻沉默下来,带着余寿来到陈庆官房前,“殿下,他来了!”
  “请进来!”
  余寿走进官房,躬身施礼道:“学生余寿参见殿下!”
  陈庆看了晁清一眼,晁清立刻退下去,关上了门。
  “请坐!”陈庆一摆手笑道。
  余寿有些不安地坐下,陈庆笑问道:“令尊身体好吗?”
  “多谢殿下关心,家父身体尚好,他让我代他向殿下问好。”
  “也多谢你父亲的关心!”
  陈庆又笑问道:“你怎么改姓余?”
  “回禀殿下,学生祖父原本姓余,后来跟随继父姓徐,学生是回归祖姓。”
  “原来如此!”
  陈庆又笑道:“这次科举虽然是我和你父亲有协议,但你也不要有压力,你考中七十一名是你自身实力所致,我还没有来得及通知主考官。”
  余寿沉默片刻道:“但学生事先做过对策题。”
  陈庆微微笑道:“那你就不知道了,胡云是向你父亲请教恢复汴梁兴盛的办法,这可不算泄题,只能说你运气很不错,正好押中了。
  而且这道对策题京兆府学的士子都做过,他们有四百多人参加科举,但只有三人考中进士,你说这和泄题有关系吗?还是靠自身的水平,你肯定向自己父亲请教过,府学士子们也同样得到他们教授指点,但结果却不同。
  其实押中这道题的士子可不是少数,可以说一半以上都押中了,毕竟这是去年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大家怎么能不准备?可最后你却被主考官录取,你想想其中原因。”
  余寿叹了口气,“是卑职父亲见识比他们高明。”
  “是你得到自己父亲这样的名师指点。”
  余寿连忙起身行礼,“学生明白了,感谢殿下开导。”
  陈庆笑了笑又道:“尉迟县不久前发生了一些事情,人事有变动,原来的县尉升为知县,县尉之位就空出来了,你出任尉迟县尉之职,没有问题吧!”
  “感谢殿下的栽培!”
  “你初涉仕途,可能经验不足,你可以带两名幕僚上任。”
  “回禀殿下,这次和学生住一间客房的士子是来自简州的十年老文吏,和卑职关系很好,他考明经科没有考上,愿意跟随学生一起去上任,不知道卑职能否任命他为押司?”
  “一般是当幕僚,不过我可以特准,十年老文吏,资格够了。”
  余寿大喜,再次行礼感谢。
  陈庆淡淡一笑问道:“尉迟县的徐武你认识吗?”
  余寿想了想道:“学生知道此人,但从未见过他,父亲也没有给我提及他。”
  “这样最好,和他划清界线,对你有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