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7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连忙走过去,正在吆喝的伙计连忙陪笑迎上来,“冬天要到了,客官给家人买点布做冬衣吧!”
  “木绵布多少钱一匹?”陈庆问道。
  “三贯钱一匹!”
  这个价格不便宜啊!陈庆又问道:“细麻呢?”
  “细麻四百文,特细麻也要六百文一匹。”
  特细麻居然和木绵布差了五倍,陈庆走进店铺,里面有三四个客人,应该都是附近居民,在挑选布料。
  柜台上一卷卷的布料品种很多,但大类只有三类,细麻布,特细麻布以及木绵布,具体品种只是各种颜色不同。
  几名客人手中拿的都是细麻布,估计还是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问题,大家还不习惯用木绵布。
  待几名客人付钱走了,店里就只剩下陈庆一人,掌柜见陈庆在看木绵布,便走上前介绍道:“小店第一次卖木绵布,现在价格便宜了,去年还要十贯钱一匹,今年就跌到三贯钱了,以前可是有钱人才能穿的,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买一匹布做衣服了。”
  陈庆当然知道为什么今年价格暴跌,关键是灵州和河西的棉花大量产出,便可以和木绵掺杂在一起混纺,木绵的数量是足够多了,以前只能用作棉衣和被褥的填充料,从今年开始,咸阳县的几大纺织工坊开始大量织布,价格应声而降。
  而且以后木绵布的价格还会降低,主要原因是麻布是家庭手工纺织,而木绵布是大工场织布,成本相差巨大。
  不过木绵布品质一般,陈庆摸了摸布料,比较松,和去年妻子买的棉布完全不是一回事。
  “木绵布有人买吗?”陈庆问道。
  “有是有,但很少,主要是不习惯,价格也贵了点,小店进得也不多,一共只进货二十匹,卖完就不进了,不过冬衣绵胎卖得好。”
  掌柜取出一件冬衣绵胎,陈庆不由笑了起来,不就是一件棉袄吗?用白色的细麻布为底料,密密麻麻的针线把木绵花缝制在里面,有袍子,有短衣,看自己的需要,在家里可以直接穿内绵胎,不过估计一般人家不会直接穿,因为穿脏了不好拆洗,外面肯定要套一件衣服。
  “这一件绵胎多少钱?”
  “短的两贯,长的要四贯!”
  陈庆吃了一惊,“这么贵?”
  “贵?这还是很便宜了,一件短绵胎至少要两斤木绵,一斤木绵只要一贯钱,以前木绵可是按两卖,宣和年间我卖过的,一两就要一贯钱,足足便宜了十六倍,穿一件绵胎衣,整个冬天都暖和了。”
  “你们进货的本钱是多少?”陈庆问道。
  掌柜奇怪地看着陈庆,这可是小店的机密,怎么可能随便泄露,他摇摇头,“很抱歉,这是小店机密,恕不奉告!”
  陈庆其实是知道本钱的,他们在泉州是按照五十文钱一斤收购的,然后去籽取绵,再运输到京兆,本钱最多也就百文一斤,现在居然卖到一贯钱一斤,十倍的暴利,当然,还要用细麻布做底料,还要缝制,还有商家的利润,但也不至于一百文的本钱,最后一贯钱出售吧!
  现在陈庆特别想知道,官府究竟是以多少钱一斤对外批发?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修正
  陈庆回到官署,已经是黄昏时分,官员们都下朝回家了,陈庆也只得直接回家,明天再说。
  陈庆直接进了府门,田管家从后面追了上来,“你站住!你是什么人,敢乱闯雍王府。”
  “田管家,是我!”陈庆这才想起自己还带着面具,连忙吐出口中哨子,声音恢复了正常。
  “王爷带着面具?”田管家也听出了声音。
  “当然!”
  田管家还是不敢太相信,笑道:“王爷还是先洗掉吧!会吓着夫人们。”
  “田管家,我来吧!”
  王妃吕绣带着大群仆妇从贵客堂过来,看了一眼陈庆笑道:“这是哪里来的野小子,乱闯王府可是要吃管司的哦!”
  陈庆笑嘻嘻道:“哟!这是哪家的娘子,长得蛮俊俏嘛!”
  后面丫鬟仆妇纷纷捂嘴偷笑,吕绣俏脸一红,上前狠狠掐了陈庆胳膊一下,吩咐道:“春雨和冬雪,你们赶紧去厨房打一盆热水来。”
  两个使女飞奔而去,陈庆到贵客堂坐下,吕绣小心翼翼替丈夫将面具撕下来,热水打来又洗了脸,这才恢复原状。
  吕绣有些不悦道:“夫君又去微服私访了?”
  “我就去瓦子走走,了解一下底层百姓的情况,放心吧!内卫有布控,亲兵也跟着呢!”
  当作使女和仆妇的面,吕绣也不好说什么。
  陈庆笑问道:“夫人怎么在外面?”
  “刚才周参事的夫人来了,陪她坐了一会儿。”
  “周参事的夫人来做什么?”
  “没什么?就是问一下做冬衣的事情,填充料用木绵好还是草棉好,再让我给她介绍一下裁缝。”
  还有些话吕绣没说,周夫人其实是来含蓄地提醒她,不要让丈夫付茶钱,会让王爷难堪,这当然是周宽让妻子过来说的,提醒王妃,今天茶钱的事情做得不妥。
  吕绣心中自然也很后悔,让掌柜去问丈夫要帐,她确实考虑不周。
  好在丈夫比较宽容,不计较这种事情,否则丈夫心中不满,她的日子难过了。
  马车驶来,陈庆和妻子上了车,马车向后园驶去。
  “夫君今天微服私访,有收获吗?”
  陈庆点点头,“有两大收获,第一,限奢令有点考虑不周,可能会进行调整。”
  “为什么?夫君不是担心奢侈会影响士气吗?”
  “是会影响士气,但一刀切也不对,会影响到底层百姓的生存,所以需要寻找一个妥善的办法。”
  “限奢令怎么会影响底层百姓?底层百姓和奢侈没有关系吧!”
  “有关系,比如富商甲去庆安茶馆喝一壶凤茶,花费一百贯,这一百贯里面可能有八十贯茶钱,还有二十贯就是掌柜、伙计和茶姬的工钱,还有送水人的工钱,还有房租等等。
  现在不准富商喝凤茶了,一百贯钱花不出去,富商没有损失,但掌柜、伙计和茶姬的工钱就没有了,他们没有了钱,瓦子里的客源就没有了,那么多店铺怎么养活?”
  “好像有点道理!”
  陈庆感慨道:“所以今天有个小贩说得好,大家都没有一技之长,就靠跑腿、当伙计、做点小本买卖,你买我的,我买你的,这些钱从哪里来?就是靠富人花钱漏一点出来。”
  “所以呢?”
  “所以堵不如疏,应该允许富人适当享受奢侈,但尤其衣食方面不应该限制太多,让他们花钱惠及更多底层百姓。”
  吕绣点点头,又笑问道:“夫君第二个收获是什么?”
  “我了解到了木绵布的市价。”
  “我也知道呀!木绵布市价三贯钱一匹,细麻四百文,特细麻六百文一匹,填充木绵是一贯钱一斤。”
  陈庆愕然,“娘子怎么会知道?”
  “报纸上都有啊!每天市场行情,粮价多少?肉价多少?布匹价格都有,另外,夫君想了解底层百姓的民情,问一问田管家和温大娘,或者问一下使女们,都能了解到,何必冒着危险微服私访,万一遇到刺客,就算有亲兵内卫也防不胜防啊!夫君若出了事,冀儿还那么小,夫君大业他撑得起来吗?”
  吕绣抓住了机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丈夫微服私访,开封府尉迟县的教训那么深刻,怎么转眼就忘了呢?
  ……
  考虑了三天后,陈庆终于做出了决定,对限奢令进行调整,第一,把衣食两类从限奢令中去除,一般贵夫人也不会轻易抛头露面,都是在宅内活动,居家或者参加聚会等等,限奢令本身就不限制居家。
  吃喝也是,想吃山珍海味,不在酒楼吃,也会在家里吃,还不如在酒楼吃,繁荣一下餐饮业。
  陈庆要禁止的是丰乐楼那样的奢侈消费,丰乐楼的奢侈不在于吃什么,喝什么,而是进丰乐楼是一种身份,外面卖十贯钱一壶的好酒,在丰乐楼内就要卖百贯一壶。
  外面只要数十贯一桌菜,在丰乐楼内就要卖几百贯。
  另外,还有最漂亮的女人服侍,甚至伺寝,严格说起来,丰乐楼就是最高级的妓院而已。
  其次,对住和行进行奢侈限制,什么等级坐什么马车,这条规矩不能破,三品以下,只能乘坐一匹马拉的车,不管是署令还是富商都一样。
  三品以上乘坐双马拉车,三匹拉车只能是雍王的马车。
  至于住还是按照老规矩,想住大宅就得熬官阶,或者做贡献拿到勋官,两亩以上称之为宅,两亩以下则称为院,五品以下只能住院,五品以上可以住宅,富商也是一样,拿不到勋官,两亩以上的住宅土地也不允许购买,如果已经买了,那么也不准修建。
  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购房资格,先得做善事,拿勋官,拿到勋官之前只能租房子住。
  周宽关于奢侈品课重税的方案迟迟没有拿出来,太难了,关键是奢侈品界定太难,什么是奢侈品?什么不是奢侈品?根本就很难界定,同州苦泉羊是奢侈品,那你怎么知道他吃的羊是同州苦泉羊呢?
  最后,内政堂一致通过了陈庆的修正方案,取消衣食类的限制,转而限制经营方式,不允许出现丰乐楼那样限制身份的奢侈酒楼。
  住和行方面的方案也获得通过,在行上进行一点微调,三驾马车除了雍王外,还增加了王妃和世子。
  方案被陈庆批准后,随即在京报上刊登,在京兆城获得了热烈的反应,几乎所有的酒楼和茶馆都长长松了一口气。
  官房内,陈庆在听取韦济的汇报。
  “启禀殿下,几乎所有的商家都认为之前的限奢令是恶法,它并不能限制富人们在家里进行奢侈享受,却限制住了酒楼和茶馆的发展,天味酒楼的掌柜说,他们有很多秘菜都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工序非常复杂,卖十贯钱一盘很正常,限制二十贯,他们只能上两道菜,对他们很不公平。
  太白酒楼的大掌柜也说,他们的状元酒和青梅酒都是窖藏二十年以上的好酒,一壶也要卖十贯钱,如果用二十贯定奢侈,他们酒就没法卖了。”
  陈庆耐心地听完了汇报,对韦济和旁边的晁清道:“你们二人以后也要学会劝谏,要及时把底层官员和百姓的声音反馈给我,这次限奢令就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法令尝试,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更重要是脱离了现实,很想当然地拍脑门决定,最后遭到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反对,不得不进行修正,教训深刻啊!”
  韦济和晁清一起躬身道:“卑职知错!”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北讯
  又过去几天,刚进入十一月,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在北风的裹挟下呼啸而来,席卷了整个西北,一夜之间,整个关中平原变成白雪皑皑的世界。
  京兆东面的官道上,很多商人都在艰难跋涉,一场大雪使他们措不及防,原本平坦好走的官道变得行走艰难起来。
  好在雍王下令出动军队在官道上铲雪,十万大军一天之内便铲除了三十里的积雪,很多被困的商队得以继续前往京兆城。
  找数十支商队中,有一支由三百匹骆驼组成的商队,它们是从太原过来,骆驼队满载着三万张优质羊皮,这支商队的主人是兄弟二人,正是去年被陈庆关照过的蒙兀商人音巴鲁和兄弟音尔翰。
  这一次,兄弟二人不仅是来京兆卖货,还肩负着重要任务。
  音尔翰骑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