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8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想法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笑道:“殿下问到关键之处,实际上这套装置我们一个月就搞出来了,之所以花了两年时间,就是在研究怎么把纵向的力量改为横行力量,我们三十名太学生和五十名工匠一起合作,试验了各种方案,还想到了用改变河水方向,挖一条横沟加上环沟,让东西流向的河水变成南北流向,但很麻烦,最后两名工匠用斜盘齿轮的方式做成了。”
  老教授打开下方一只小门,陈庆走上前,低头向里面望去,里面看不清楚,隐隐只看见几个大木齿轮在转动,齿轮都是在慢慢倾斜,最后变成了横盘转动。
  “不错!不错!”
  陈庆连声赞许道:“是谁想到的齿轮办法?”
  “是我们学生想到的,由工匠做出来,下一步我们做模子,用铜水浇铸成齿轮,肯定比木头更耐用。”
  齿轮当然不是新发明,很早就出现了,沙漏和刻漏用的就是齿轮传动,关键是太学生能想到用齿轮传递力量,这一点就很了不起。
  陈庆同时也很赞成这种学生加工匠的模式,由学生来想象设计,让工匠来落实。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官员们都不太关心里面的机关技巧,他们更关心这套机械的用途,周宽心直口快,直接了当问道:“我不懂这个装置,但我认为用一头骆驼或者两头牛也能拉动磨盘,最多两个人就能操作,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精力制作这么一套装置,看这本钱至少可能买几十头牛,殿下能否给大家解惑?”
  陈庆缓缓道:“打个比方吧!最初人们是用石矛投掷狩猎,后来有人发现在一根有弹性的棍子上绑一根绳子,可以把木枝射出十几步远,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弓弩最早的雏形,但这种最简陋的弓箭远不如投矛有威力,还不如投矛抛得远,肯定当时很多人都嘲笑反对,但研究弓箭的人没有放弃,一代代研究,最后有了今天的神臂弩、床弩和大型投石机,这套水力驱动机器也是一样,花了几千贯钱,效果和一头骆驼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还要研究它呢?”
  周宽老脸一红,自嘲道:“我还是考虑得太简单了,感谢殿下解惑!”
  旁边张妙补刀道:“你不是考虑得简单,而是花了几千贯钱让你肉疼,要是它比骆驼便宜,你保证对骆驼嗤之以鼻!”
  众人大笑,气氛顿时轻松下来,陈庆又对教授道:“严教授给大家说说,这套装置有什么用途?”
  老教授笑道:“这套装置之所以贵,是因为研究它花了几千贯钱,还包括建造这座石屋,实际上它的本钱也就几百贯钱左右,如果换成生铁会更便宜,它的用途很广,比如磨面、轧棉、榨油、纺纱、碾米、灌溉、搅拌,比如做煤饼,虽然说畜力也能做到同样的效果,但正如殿下所言,我们会不断改进,在它的基础上发明新事物,比如我们发明一种连杆装置,虽然现在没有用,但以后一定会大有作用,还有齿轮,它很精妙地带动其他物体运动,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
  众人都一致赞成大力发展水力装置,陈庆更是当即表态,从府库中拨出一万贯钱,来支持太学的机械装置研发。
  众人从石屋里出来,陈庆问严教授道:“刚才你说发明了一种连杆装置,是什么?”
  严教授笑道:“是一名学生从人的关节手臂想到的,工匠根据他画的图纸做了一个人造关节,我们叫做连杆,一前一后推拉,就像手一样在转动下方一个平放的木圆盘,圆盘上有齿轮,齿轮转动,又带动旁边更大的齿轮转动,但这种连杆适合前后推动的力量,不太适合水流转动,当然也能用,但没有齿轮方便。”
  陈庆点点头,连杆让他想到了火车,想到了蒸汽机。
  他随即笑道:“这样吧!大后天上午我去太学给你的学生们上一堂课,把工匠们也一起叫来旁听,不在乎身份,有本事就行,我会给你们一些启发!”
  “卑职明白了,一定安排好!”
  ……
  从渭河回来,还是下午时分,陈庆没有去官房,而是去了聚宝阁。
  聚宝阁大掌柜吓了一跳,连忙把雍王殿下请入贵客堂,“殿下是来取王妃的明珠项串吗?”
  陈庆摇摇头,“今天倒不是来取项链,不过珠串做好了,我可以把它顺便带回去。”
  “已经好了,小人还准备明天送去王府,请殿下稍候,小人这就去取来。”
  陈庆摆摆手,“等会儿再去取,我先说正事,把你们最好的金匠给我找来!”
  “请殿下稍等!”
  大掌柜立刻去了后院,不多时,一名中年男子被带上来,他叫李思,是整个京兆最有名的金匠,它做的金器精美绝伦,王妃头上的飞凤簪子就是他制作的。
  李思跪下给雍王殿下见礼,陈庆请他起身,问他道:“精细的东西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李思想了想道:“小人曾经做过一个小花篮,上面的小花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金丝编成。”
  陈庆点点头道:“你这里有没有长长的金箔条,卷在一起的?”
  “有一卷银箔条,金箔条正好用完了。”
  “银箔条也行,拿给我看看!”
  片刻,李思送来一盘银卷,打造得非常精细整齐,正是陈庆想要的款式,可惜白银稍软了一点,没有弹性,陈庆想了想道:“我给你一块精钢,你能打造成和银条一样的细薄卷吗?”
  李思瞪大了眼睛,半晌道:“小人从来没有打过生铁,要不小人试一试。”
  “我知道这是铁匠做的事情,但铁匠的手艺太粗了,达不到我的精细要求,这样吧!精钢和铜都试一试,哪个能成功就用哪个,关键是要整齐,厚薄一致,给你两天时间,做不成不责怪你。”
  陈庆其实并不是想制作钟表,他只是想制作一个道具,让学生们知道,大千世界还有很多力量的来源。
  但陈庆还是有点想当然了,制作钟表发条,普通金属材料可是做不出来,那需要高强度、高韧性、高弹性的特殊钢,这个时代还没有。
  李思也不明所以,便点点头,“我试一试!”
  ……
  制作一座钟一直是陈庆的想法,实际上这个时代也有计时工具,比如日晷、刻漏、沙漏、灯漏、更香等等,陈庆书房里用的是刻漏,王妃吕绣的房间里有一座沙漏,都会有小木人出来敲钟击鼓报时。
  当然,每座城都有钟鼓楼,每天凌晨五更和黄昏时分敲钟十八响,通知全城白天和夜晚到来,然后白天每个时辰则会击鼓报时,夜间不影响大家休息,则改用更夫报时。
  回府的路上,陈庆又让士兵去买了一只烧水的铁茶壶,他让铁匠稍微改造了一下。
  ……
  两天后,金匠李思送来了铜卷和精钢铁卷,但两样物品还是让陈庆失望了,东西是做得精美绝伦,像艺术品一样,但可惜弹性不行,卷起后就弹不开了。
  他的思路有点超前,发条失败了,但还可以考虑重力钟,利用重力,用一种擒纵的装置,不断把钟摆抓住,然后放下,再抓住,再放下,用重力来带动齿轮运转。
  但现在没有时间了,他得把第一堂课讲好,这天一早,陈庆带着茶壶和火炉去太学授课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授课
  太学已经准备好了,一间可以容纳数百人的殿堂,所有太学生和工匠都席地而坐,满脸期待地等候雍王殿下讲课。
  这时,陈庆走上讲坛,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讲课,两年前他就给火器局的工匠们讲过铁火雷的应用,之前他还经常给演武的学员讲解实战兵法,不过在太学讲课还是第一次。
  “今天来给大家讲课,是因为我看见了水力磨盘,利用水力不是现在才有,一直就有,比如我们的水车,唐朝时也利用山溪推磨。
  但你们是利用轴来传递水力,这一点却是巨大突破,正是这个原因,我今天来给大家谈一谈力量的运用,首先力量从哪里来?大家都说说吧!我们平时看到的力量来源有哪些?”
  “人力和畜力!”有学生喊道。
  陈庆点点头,“对!最基本的力量,人力和畜力,还有呢?”
  “还有河流带来的水力!”
  “没错!”
  陈庆笑道:“你们的水力磨盘就是充分利用了水力,还有呢?”
  “风力,风的力量!”
  “对!风力,还有呢?”
  “地震时,大地在晃动,大地的力量。”
  “也算是,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
  “火!”一个坐在前排的瘦弱学生小声道。
  陈庆偏偏听见了,他指着瘦弱学生道:“你站起来说,声音大一点!”
  学生站起身怯生生道:“火!”
  “你为什么会想到火?”陈庆笑问道。
  “上元节的跑马灯,点燃一根蜡烛后,就转起来了,所以我想到了火的力量。”
  “说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宋竹,竹子的竹,襄阳人。”
  “坐下吧!”
  这名学生坐下,其他太学生都羡慕地望着他,雍王殿下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了。
  陈庆对众人道:“其实还有别的力量,比如巨石从山上滚下来,力量无以匹敌,这股力量从哪里来?这个我就不说了。
  我今天主要就给大家说一说火的力量,我们都知道,以前我们都用木材烧火做饭,发热量小,做一吨饭烧一壶水需要很多木柴,偏偏木柴很贵,以至于大家买得起米,却买不柴禾,普通人家无法随时喝热水,无法三顿做饭,无法烧水洗澡。
  现在京兆都改用煤饼,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热量大,而且廉价,一块煤饼几文钱可以做一顿饭,还能烧一壶热水,我们就渐渐从木柴时代进入了石炭时代。
  大家可能很糊涂,这木柴、石炭和力量有关吗?当然有关,就像刚才这位宋竹所说,点燃蜡烛跑马灯就会转了,其实你们想过孔明灯吗?它怎么会飞上天空?是不是也点燃一根蜡烛,它就飞了,那为什么点燃蜡烛就会转,就会飞呢?”
  陈庆望着一双双正在思索的目光,又继续笑道:“原因很简单,空气受热了它就会向上走,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热空气就把孔明灯托起来飞了,跑马灯也一样,顶部被堵住,热空气出不去,它就会向旁边流去,使跑马灯转动起来,我刚才说的这些,听懂的请举手!”
  下面的人都齐齐举手,他们都听懂了,空气受热会向上走,把上面堵住,就往两边走。
  陈庆又继续道:“那天严教授告诉我,你们发明一种连杆装置,我想问问是谁想到的?”
  瘦弱的宋竹又再次胆怯地举起手,又是这位宋同学,陈庆笑问道:“你发明的连杆我昨天看到了,虽然还不完美,但只要继续改进,它就会变得非常完美优秀,你是怎么想到的连杆?”
  “回禀殿下,学生就是模仿人的关节,一点点想到的,可惜没有一种前后伸缩的力量,要不然连杆就可以直接带动磨盘转动了。”
  陈庆微微一笑,“孔明灯不就是向上走的力量吗?”
  “殿下是说热力?”
  陈庆点点头,摆手让他坐下,宋竹陷入沉思之中。
  陈庆又对众人道:“我今天准备了一个道具,让大家看一看向上走的力量,然后怎么利用它,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陈庆一挥手,亲兵将一个火炉提了上来,火烧得正旺,铁壶里的水要烧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