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8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一挥手,亲兵将一个火炉提了上来,火烧得正旺,铁壶里的水要烧开了。
  陈庆让亲兵把炉子放在高处,陈庆指着炉子和铁壶道:“大家看好了,我用煤饼烧滚一壶水,很简单的事情,你们几乎都天天要做,不过我这个铁壶不一样,我把壶嘴封住了,整个铁壶只有一个向上的出口,大家看,开始冒气了!”
  陈庆当然在家里反复试验过,万无一失他才拿到太学来讲课,水骨碌骨碌烧开了,大量的水蒸气向上冲,壶盖开始动了起来。
  所有学生和工匠都站起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壶,这时,水蒸气不断将壶盖冲起,壶盖‘噗!噗!噗!’作响。
  陈庆笑问道:“看见没有,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壶盖向上走?”
  “是水蒸气!”有学生大喊起来。
  “是水蒸气!”学生和工匠都恍然大悟,跟着喊了起来,他想起了刚才殿下说的,空气受热会向上走,水蒸气不就是受热的空气吗?
  “大家说得都很对,就是水蒸气!”
  陈庆高声对众人道:“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用一个很大的炉子,再烧一个巨大水壶,产生的水蒸气足以推动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重物,关键是我们要控制这个水蒸气,让它产生一种前后伸缩的力量,推动连杆,连杆再带动磨盘,带动纺纱机,是不是不用靠河流就能获得动力了?”
  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之中,大堂上十分安静,这时宋竹问道:“请问殿下,蒸气是上下的力量,怎么把它变成左右的力量呢?”
  “你想想走马灯是怎么做到的?”
  “做个柜子,把顶上封起来,它就向左右走了!”宋竹恍然大悟。
  一旁的严教授也忍不住问道:“殿下这样一说,好像推动的力量有了,但向回缩的力量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陈庆笑道:“蒸气最大的好处,它不是金属或者石块之类的物质,它只是一股热气,你想让它往哪个方向走都可以,你可以让它把连杆往前推,你也可以改变方向,让它把连杆推回来,具体怎么设计一个巧妙的装置,或者可以用开门关门的办法,改变水蒸气的方向,你们自己想想该怎么做?”
  宋竹眨眨眼,他把陈庆说的话牢牢记住了,‘它只是一股热气,你想让它往哪个方向走都可以,你可以让它把连杆往前推,你也可以改变方向,让它把连杆推回来,可以用开门关门的办法,改变水蒸气的方向。’
  他眼前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有了水蒸气为动力,很多事情都不用人力和畜力了。
  陈庆最后道:“我建议你们设成几个组进行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需要的一切资源、金钱我都可以提供,我还要设一个彩头,第一个成功的小组,我奖赏三千两白银。”
  所有学生和工匠都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回去着手试验。
  陈庆笑道:“这个炉子和水壶就留给你们了,我建议你们从水壶开始着手研究,什么样的水壶可以产生力量最强劲的水蒸气,但我还要提醒你们,不要让水烧干了,要注意补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陈庆的一堂课,蒸气时代的种子就这样悄然在太学里发芽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工部
  这两天,王妃吕绣发现丈夫一回来在屋子里捣腾,吃饭也喊不动,都要端到他房间去。
  她寻找到一个空,好奇地问姚梅,“王爷这两天在忙什么?都不见他出来。”
  “好像在画图,我也不知道在绘制啥,一个一个圆。”
  “你没问问他?”
  姚梅摇摇头,“老爷很专注,我不敢打扰。”
  “好吧!”
  吕绣决定还是自己去看一看,她端了一盏参茶,来到了丈夫的书房。
  书房内,陈庆正专注地绘制画纸,他依旧快绘制完成,他当然是在设计重力钟,陈庆对时间很看重,他时时刻刻都需要看时间,在战场上,尤其是夜晚,大家都靠月色来估算时间,常常因为时刻不准而误事。
  蒸汽机十年八年弄出来都没有关系,但便利的计时器却刻不容缓。
  西方的重力钟基本上就是宋元时代的产物,既然欧洲能造出来,那他们也能造出来。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要找到一个驱动力,而重力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驱动力来源,利用重力使钟摆来回摆动,从而获得驱动齿轮转动的力量。
  陈庆也只是大概绘制一个原理图,但具体怎么做他也不懂,这就需要精工良匠去研究,对宋朝的工匠而言,这些都是小问题。
  西方的重力钟刚开始精度很差,一天要差两个小时,主要原因还是工艺太差,但宋朝有精工良匠,他们肯定比西方要好得多。
  陈庆放下笔,却见妻子站在一旁诧异地望着自己的绘画,他笑着解释道:“我在考虑做一个新式钟漏,用来计时,正好有点想法,绘制出去让工匠去实施。”
  吕绣叹口气,苦口劝道:“术有专攻,这种机巧之事就让专门的官员去做,夫君可以设一个工部司,但用不着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现在雍王国即将建立,这么多军国大事等着夫君去处理去决策呢!”
  陈庆想想也对,这段时间,自己是有点太着魔了,恨不得这些事情一天就做完,把正经大事给耽误了。
  陈庆惭愧道:“夫人说得对,我确实该成立一个工部司,这些事情交给工部去做。”
  吕绣又笑道:“其实夫君有这个爱好也无妨,我只是担心夫君太沉溺于其中,把正事耽误了,昨天杨再兴的妻子来找我闲聊。”
  “说是什么?”
  “就是聊聊房产,说一说现在新棉布的品种之类,但她很少来找我,在这个节骨眼她来拜访,杨将军是不是在提醒夫君什么?”
  陈庆一下子醒悟,建立雍王国,文官的官制有变,武将却没有涉及,手下那么多大将都在眼巴巴等着,他们岂能不着急?杨再兴确实是在借妻子来访来提醒自己。
  “我知道了!”陈庆默默点了点头。
  ……
  次日一早,陈庆来到了官房,立刻召集几名参政事来自己的官房议事。
  不多时,五名参政事都赶到了陈庆官房,来到议事堂坐下。
  “各位,今天请大家过来,有两件事要和大家商议一下,比较匆促,没有事先发给各位资料。”
  陈庆歉然笑了笑,又继续道:“第一件事是关于成立工部司,像建城、造船、造桥、疏浚河道、修路、采矿、铸造以及各种工具器具的创新都需要一个专门的职能官衙来管理,目前是政务司代管,政务司也暂时忙不过来,成立工部司就势在必行了,今天就请大家来商议,就像贸易监一样,把原则先定下来,然后开始筹建,最好明年新年后就开始运转。”
  蒋彦先想了想道:“工部是六部之一,当然有必要成立,其实也不能,我们把分散在各司的职能合并起来,就是新的工部司了,主要是主官人选,然后主官是否要入内政堂,另外官衙场所安排在这里,把这几个问题理清楚,其他的都容易解决。”
  成立工部司,陈庆确实考虑了很久,他心中当然有一个方案,他缓缓道:“考虑重建官职的时候,我就说过,内政堂的参政事名额只有五人,暂时不会增加,但工部司主官可以任命为内政堂行走,也就是旁听内政堂议事,也可以发表意见,但没有决策权,至于谁来出任首任工部司主官,我考虑让吕纬来出任,大家有意见吗?”
  陈庆考虑吕纬,也是因为吕纬跟随自己十几年了,各方面都很出色,虽然说他的资历还差一点点,但更年轻的晁昆都能破格提升为海贸署署令,吕纬欠缺的那点资历也不算什么了。
  众人都没有反对,主要是陈庆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吕纬没有参政事资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吕纬进内政堂成为了参政事,那吕家在参政事就有两人了,吕青山和吕纬,这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
  内政堂行走问题不大,各个司的副职基本都是内政堂行走,主要是回答涉及本部门的事情,吕纬获得内政堂行走的头衔是必须的,否则涉及工部司的事情谁来回应?陈庆也是考虑这一点,才让吕纬获得内政堂行走的资格。
  大家都能理解,自然也不会反对。
  陈庆见众人不反对,又道:“至于官署,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地方,等明年太极宫落城就有足够的官署了,现在可以让他们暂时借用太学的空房子。”
  众人都表示赞成,张晓问道:“殿下,军部司下面的兵器署和火器火药局是不是也一并划给工部司管辖?”
  “当然,我将来不考虑设枢密院,军部司的担子会很重,要先减一减担子,工部司管兵器制造会更对口一些。”
  张晓连忙笑道:“卑职并不是舍不得军器署,卑职的意思是,军器署的官衙比较大,可是让工部司官衙直接放在军器署内,吕司马恐怕连官房都不用搬。”
  陈庆想了想,这也可以,他原本是想让工部距离太学研究更近一些,但这样做又有点另类了,没有必要,暂时放在军器署也不错。
  “可以,官衙就暂时放在军器署,另外,烦请周参政主导这次工部司筹建!”
  周宽一怔,连忙道:“卑职当然没有问题,但卑职觉得由军部张参政或者蒋参政来主导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陈庆微微笑道:“他们两人确实更适合一些,但蒋参政正在主导贸易监的筹建,抽不开身,而张参政还有别的事情,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拨钱的事情,所以我考虑周参政更适合。”
  雍王的解释有点牵强,但周宽一转念便明白了,除去蒋彦先和张晓,其实还有主管监察刑律的吕青山和主管吏部的张妙也完全可以,吕青山因为避嫌吕纬不能参与,张妙最近身体不太好,不能太劳累。
  最后只有自己能顶上去了。
  周宽苦笑一声道:“卑职明白了,一定把工部司顺利筹建完成,不让殿下失望!”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原理
  商议完工部司的事情,陈庆又对众人笑道:“下面我们再商议第二件事,就是关于军队改制的问题,建立雍王国,军队也要正规化,以前的野路子行不通了,所以趁这个机会,我和各位参政讨论一下,该怎么改?”
  张晓沉思一下道:“卑职也考虑了几个方案,但都觉得不太合适,卑职建议向军队大将征求意见,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军队的利益,这样就不会出现文官制定军制的弊端。”
  几名参政都支持张晓的建议,陈庆听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心中顿时明白了,军队是自己的基本盘,内政堂参政事们对军队很忌惮,不愿意轻易参与其中。
  无奈,陈庆只得苦笑道:“好吧!我找机会和他们谈一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
  中午时分,陈庆没有外出,在官衙简单吃了午饭,这时,韦济在官房门口道:“殿下,他们来了!”
  “带他们去议事堂稍候,我马上就过来。”
  陈庆虽然把精力放到政务上,但重力钟却同样是一件大事,不仅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极大,而对行军打仗也有重大的影响,即使再忙,陈庆也想把重力钟做出来。
  他取了图纸,快步向议事堂走去。
  议事堂内坐着四个人,太学严教授和他的得意门生宋竹,严教授全名叫严阔,官职是国子署博士,正八品官职,教授只是他的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