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9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郭爷的队伍随我来。”
  郭威见张宝身后的八名武士个个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威风凛凛,不由赞道:“张家的武士真不错!”
  “让郭爷见笑了!”
  张宝和手下随即在前面开路,郭家队伍簇拥着马车向数里外的银湖田庄驶去。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策划
  一进院子,高墙上周围埋伏的数百名弓弩手一起放箭,院子里一片惨叫,郭威父子和十名武士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便死在乱箭之下,郭威被二十几支箭射穿身体,嘴张得很大,瞪圆了眼睛,眼中已经没有了光泽,死不瞑目,他儿子怀德趴在地上,被十几支箭钉死在地上。
  不仅是他们,七大豪门的家主来一个就被杀死一个,元月四日和五日两天,燕山路七大豪门秘密抵达平州,也同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连同张沃和他儿子张明前也被内卫秘密处死,官府随即没收了张沃的所有的庄园和家产,把庄园变成了官田。
  但这只是第一步,牛皋随即派出军队,在燕山路各地开始大规模抓捕七大豪门的家族子弟,由内卫士兵处理,内卫士兵心狠手辣,以对付盐枭的方式,将这些豪门家族子弟全部处死。
  连牛皋也感觉内卫士兵手段太过于狠辣,不过他也理解,不心狠手辣,斩草除根,燕山路将永无宁日,虽然燕山路不支持雍国的士族和大户还有不少,但真正有实力威胁西军的几大豪门势力一旦消失,其他人都不足为虑了。
  官府随即开始大规模没收八大豪门的田产和家产,所有庄丁一概解散,秘密储存的兵器盔甲也全部没收,这次内卫、西军和各地官府配合格外默契,雷厉风行一般铲除了八大豪门势力,使官员们人人自危的局势终于缓和下来。
  ……
  榆关的帅堂又被叫做大石屋,修建在关城上最西面,清一色的石头砌成,占地足有半亩,此时,大石屋内的桌子前坐着几名重要人物,包括燕云路安抚使胡云,榆关主将王铎,内卫统领种桓,燕山路情报署署令曹铠,以及刚从辽东过来的情报站站长庞光济。
  任务大家都知道了,把金国兵部尚书杨钦一家接应到燕山路,庞光济对众人道:“我已经接触过了杨钦,他因为在绍兴七年和宋朝使者王康有过私下联系,被人揭发出来,他被停职在家,以待金国朝廷调查,调查只是借口,实际上就看完颜昌和完颜兀术的斗争结果,现在完颜兀术率军攻打高丽,据说打得很顺利,五战五捷,已消灭高丽军队十万余人,完颜兀术在战场上越顺利,完颜昌的压力就越大,杨钦的命运也就更加危险,杨钦希望我们二月份能把他们全家救离辽东,三月份完颜兀术会回来,极可能就先拿他开刀。”
  “杨钦现在在哪里?”胡云问道。
  “目前在东京辽阳府,有一队十名士兵看守,处于一种被软禁状态,他都是通过他的一名老仆人和外界联系。”
  燕山路情报署署令曹铠道:“首先从家门出来便是第一关,出城是第二关,离开辽东是第三关,关关凶险,我们的人必须去辽阳城内,否则他们连大门都出不了。”
  中众人目光都向种桓望去,护送杨钦全家安全出城,只能靠内卫。
  种桓沉思片刻问道:“辽阳城有多少驻军?”
  庞光济缓缓道:“三万人左右,全是女真士兵。”
  “那进城出城管的严格吗?我是说,汉人进城出城。”种桓又问道。
  “当然有,人还不少,汉人基本上都是工匠和商人,也可以出城入城,但进城出城都要验牌子,女真人是铜牌,其他东胡人是铁牌,汉人是木牌,有牌子就畅通无阻。”
  胡云眉头一皱问道:“汉人牌子是什么样子,哪里能搞到?”
  庞光济从脚下取了一只包,往桌上一倒,‘哗啦!’只见一堆木牌子倒了出来,笑道:“这是在辽阳黑市上买的,两贯钱一块,我买了三十块,都是男子的名字。”
  众人大喜,没想到庞光济考虑得这么周全,连牌子都准备好了。
  “辽河什么时候解冻?”胡云又问道。
  “大概二月上旬开始,基本上中旬就全部解冻了。”
  胡云对众人道:“我考虑的方案就是走水路,如果走陆路的话,锦州那一关恐怕过不了,所以必须在锦州之前上船,沿着辽河南下,水军在辽河口接应。”
  种桓迟疑一下问道:“辽河上有金国水军吗?”
  胡云点点头,“有巡哨船只,主要是防止我们的水军从海路杀入辽河,一般不会过问民船,如果没有意外,不会被稽查,但还是要防止万一,要选水性好的内卫士兵前往,各种作战物资要准备充足。”
  众人又商量了一番细节,最终敲定了整个方案。
  ……
  进入一月下旬后,京兆开始有了几分春的气息,冰雪融化,曲江池开始解冻,湖畔的柳树出现了嫩绿的小芽,刚解冻的小河里,一群群白鸭在欢快的游动,天空中的小鸟叽叽喳喳鸣叫,成群结队从郊外森林飞入了京兆城内。
  田野里,过了冬的小麦幼苗开始茁壮成长,农民开始在地里施肥、松土,忙碌不停。
  原本冷清的官道也开始热闹起来,络绎不解的商队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兆,如果让所有人给雍国打分,恐怕打分最高的就是商人了,雍国并不仅仅是让商人得到平民权,实际上北宋就做得很好了,但雍国给商人一个非常好的经商环境,低商税,商人买货后立刻交税,然后凭一份税单走遍天下,沿途没有各种捏拿商人的关卡,也没有战争。
  正是雍国有非常好的经商环境,使各地的商业和运输业都蓬勃的发展起来。
  上午时分,一支由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骑兵护卫下来到东城外的广运潭,广运潭是在开元年间由陕州太守韦坚开凿一个巨大人工湖,连接潼关漕渠,使洛阳的货船能够直接运货到长安,具有重大的军事、经济价值。
  唐朝末年后广运潭渐渐枯竭,后来又重新挖掘引入浐河水,但还是偏小,只能勉强使用,去年三门峡暗礁炸毁疏通后,五千石的货船也能通过三门峡,运力大增,陈庆又下令组织二十万民夫扩大广运潭,拓宽漕河,使五千石的大船也能顺利驶到长安。
  忙碌了整整五个月,浩大的水利工程终于完成了,春暖花开,陈庆和内政堂的参政事们特地来参加新码头落成仪式。
  码头上敲锣打鼓,彩旗飘飘,数万百姓远远围在码头周围,士兵们维持秩序,广运潭足足扩增了三倍,由原来的小湖变成了一座波光浩渺的大湖,湖面上停满了大型船只,有军船也有货船,码头也扩增到一里长,原本只能同时停泊三艘货船,现在可以同时停泊十艘五千石货船。
  落成仪式由工部负责,工部侍郎吕纬担任司仪,陈庆上香祭祀了河神,并将准备好的三牲扔入潭中,在激烈的鞭炮声中,简单的落成仪式完成,第一艘扎着红带子的五千石货船缓缓考上码头,后面还跟着九艘大船,这是十艘五千石的官船,却不是从黄河驶来,而是从耀州运来的满满十艘大船蜂窝煤饼。
  黄河还没有完全解冻,要到二月上旬解冻,但渭水却可以行船了。
  “卸船!”
  管事大喊一声,码头上早已等候多时的上千名民夫涌了上来,很多人拉着新式木车,就是这种新式木车陈庆有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启发
  吕纬让码头管事拖了一辆木车过来,木车用毛驴拉拽,轮子高大,看起来很结实,仔细看就是一辆缩小版的大轮马车,宋朝时的造车工艺很成熟了,造成的大车轻便结实,非常符合力学原理,除非是铁产量迅猛提高,把车轮和车轴全部换成铁制,否则很难有提高余地,这就不是工艺上的问题了,而是国力问题。
  但让陈庆感兴趣的是,每一辆车背后挂着一只车轮和一根木轴。
  要知道木轮车使用年限久了以后,车轮和车轴很容易变形折断,而且更换非常麻烦,需要专业的工匠来做,在野外损坏后,还得找另外一辆大车把它运回去,更麻烦,所以官道上时常能看到车轮损坏后被遗弃的大车,最后被附近的农民捡回去当柴烧了。
  但木轮车背后都挂一个轮子是什么意思,难道可以自己修?
  码头管事笑着解释道:“这据说是太学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式木轮车,市场上卖得非常火爆,最大的卖点就是更换车轴和车轮很容易,车夫一个人就能更换,所以每辆新车背后都挂一个车轮和一根车轴。”
  陈庆顿时又惊又喜,因为国力限制暂时改变不了大车的整体质量,那就从简易性着手,就仿佛推不开大门的时候,却打开了一扇窗,一下子让人看到了无限前景,一定要好好嘉奖想出这个办法的太学工匠。
  “让人拆除更换一下,我要看看有多简易?”
  ……
  回到官房,陈庆脑海里还在回想着车夫安装车轮和车轴的一幕,三下两下,车夫一炷香的时间就更换完成,给陈庆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时,一名参军在门口道:“殿下,吕侍郎来了!”
  陈庆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吕纬快步走进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陈庆笑眯眯道:“坐下说!”
  吕纬在一旁椅子上坐下,陈庆笑道:“这半年表现得不错,工部刚刚成立,就治理了三门峡河道和栈道,修缮了漕河和广运潭,事实证明,让你主管工部,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吕纬连忙道:“真的功劳应该归于殿下,若不是殿下批准用铁火雷炸暗礁,若不是殿下从府库中拨出充足的钱物,不可能效果这么好,也不可能这么顺利……”
  “行了!不要吹嘘我了,我让你来可不是想听你吹嘘的。”
  陈庆笑着打断吕纬的话,“我叫你来,是想聊聊以后你怎么做?你知道有考虑过吗?”
  “殿下是指哪方面?我个人以后的前途,还是工部的事情以后怎么做?”
  “当然是后者,你把工部的事情做好了,个人的前途就不会有问题。”
  吕纬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考虑过,我觉得工部的事情很繁琐、杂乱,我有时候都不知道该从何着手,这次疏浚河道是因为殿下的安排,做完这个呢?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不就知道了。”
  陈庆微微笑道:“部署治理河道的计划是工部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计划是都水监的事情,这次疏浚河道应该是都水监的事情,但我没看见都水监的人忙碌,却看见工部的官员在跑来跑去。”
  “殿下,都水监还没有成立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你整天忙着去做事,哪有时间考虑下一步做什么事呢?你是工部侍郎,不是都水监令,都水监还没有成立,那你就要尽快提出方案,要求内政堂成立都水监,作为工部的主官,你也有权力向内政堂推荐都水监令的人选。”
  “卑职想推荐河南路水务都监张元朗出任都水监,不瞒殿下,这次治理三门峡和疏浚漕河都是张元朗制定的方案,他治水经验非常丰富,连太学都请他去上课。”
  陈庆想起来了,把蔡河扩宽成为新汴河,疏通汴口,号召官府和百姓广泛在黄泛区种树,改变土壤盐碱,都是这个张元朗的功劳。
  “可以!我也同意任命张元朗为都水监令,但你还没有回答我之前的问题,你这个工部侍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