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9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天子就是被向文刺杀吗?”大臣们震惊问道。
杨沂中叹息道:“从时间算,完全来得及,虽然向文不会武艺,但如果他带着心腹死士,又很巧地在后山遇到天子,这就是天……是命中当此劫。”
杨沂中差点说成天意,急忙改口,但还是不妥,怎么能说天子命该如此呢?
但此时大家心乱如麻,谁也顾不上驳斥杨沂中的口误。
苏纯摇摇头道:“杨都统,并不是巧合,应该是李简来回送信,被刺客注意到,李简也承认,他感觉有人跟踪他,但没有引起他的警惕。”
“天意!天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痛快啊!痛快!”有人大喊。
众人回头怒视,见是太常少卿钟子玄,他手舞足蹈,已成癫狂状态。
杨沂中大怒,手按在剑柄上,只听旁边有人小声道:“他家闯进十几个梅花贼,父亲被杀,妻子被凌辱后上吊自尽,可怜啊!”
杨沂中心中黯然,松开了剑柄,官家下旨让梅花卫对权贵动手,确实欠考虑了,发生这么多惨剧,官家是有一定的责任。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出来,对杨沂中道:“杨都统,太后宣召,颜将军呢?”
杨沂中摇摇头,“颜将军好像没有来!”
“谁说我没有来!”
颜辛忽然出现在旁边,大臣们顿时愤怒了,一起冲过去,“打死他!打死他!”
颜辛错不及防,被大臣们揪住暴打,太常少卿钟子玄将颜辛扑倒,一口咬掉了他的耳朵,颜辛痛得惨叫,想拔剑又拔不出,紧接着又被人咬掉了另一只耳朵。
苏纯要冲上去,却被杨沂中拦住了,淡淡道:“天子就间接死于他手,他不死,天理难容!”
苏纯也喝住了侍卫,杨沂中又对他道:“他肯定带了亲兵,必须把他们拦住,消息传出去,梅花卫也要造反!”
苏纯大惊,“前面没有侍卫,这可怎么办?”
这时,颜辛的惨叫声嘎然消失,他的皮靴里的匕首被钟子玄抽出来,一刀插在胸口上。
杨沂中对老宦官道:“请转告太后,恐怕梅花卫要造反,我必须去制止他们!”
老宦官将杨沂中拉到一边,低声问道:“太后想知道,赵伯琮是否还在?”
杨沂中摇摇头,“天子下旨将他处死,他首当其冲,几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
老宦官只得点头道:“杨都统快去吧!好像太后也希望让杨都统维持城内秩序!”
杨沂中转身疾奔而去,这时大臣们都起来了,颜辛浑身是血,脸上面目全非,眼睛被戳瞎,耳朵鼻子和嘴唇都被咬掉了,喉咙被咬断,但最致命的却是一把匕首插在胸膛,直接刺穿了心脏,气绝身亡。
颜辛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以这种方式死掉。
苏纯连忙命令士兵将颜辛尸体抬走,数百名大臣才长长出了口恶气。
……
紫薇殿偏殿内,韦太后和四位相国商量皇位继承人,但他们却遇到一个大难题,皇帝无子,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赵伯琮也在混乱中死了,几个儿子也生死不知。
五人只能做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由太后垂帘听政,寻找到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后即刻扶持登基。
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前太子赵谌还有两个儿子在京兆,那才是正宗的皇太孙,但谁也不敢提及此事。
正商量时,一名宦官急匆匆跑进来禀报,“太后,几位相公,刚刚得到消息,梅花卫造反!”
韦太后大惊,急问道:“可有人阻拦?”
“听说杨都统率军和梅花卫在西湖一带激战,情况不明!”
韦太后着实忧虑之极,“怎么一件件都不让人安心,没完没了!”
张浚安抚太后道:“太后不用担心,梅花卫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相信杨将军会将他们全歼!”
韦太后点点头,“几位相公先去休息吧!哀家也累了,具体朝政安排我们明天再商议。”
几名相国下去了,韦太后却没有走,她来到天子的御书房,在皇位上坐下,她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为什么要找皇位继承人,难道自己就不能登基为女帝吗?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包围
梅花卫的叛乱迅速被扑灭,颜辛被杀只是导火县,士兵们抢掠的财物被没收才是根本原因,他们企图再次抢掠临安,但这一次却被杨沂中的军队监视住,一万士兵刚刚冲军营,便被一万士兵的强弓硬弩伏击,射杀了两千余,梅花卫士兵便崩溃了,仓惶逃跑,却被接到太后密旨的杨沂中下令全部斩杀。
韦太后要收买百官人心,那么对梅花卫下手就是最好的选择,一定会受到百官的欢迎,韦太后便下达了杀绝令,用梅花卫的鲜血来祭祀的权座。
剩下的梅花卫士兵遭到了近卫军士兵的残酷屠杀,哭喊求饶都没有用,被杀得人头滚滚,血肉横飞,鲜血染红了西湖,最后只有数百人逃走,其余九千余人全部被斩杀。
全歼了梅花卫,韦太后数落了梅花卫的三大罪状,下令彻底取缔梅花卫,朝野百官的恶气得以舒缓,朝政重开,韦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下旨为天子举哀。
陈庆率领数百艘大船以及十万大军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航行,他在得到天子驾崩的消息后,便下令三路大军向江南进军。
上军都统制杨再兴率十万大军从长江北岸的和州、真州和和扬州三地横渡长江,高定则率领八万军队从上饶县出发,进军衢州,刘琼和唐骞也率十万大军从福建路北上,分兵两路进军温州和处州。
西军势如破竹,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留守镇江府的宋军副将正是都统制王贵。
他在大营内来回踱步,难以下定决心,他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率军撤退,迎战是不可能了,西军四万大军在江宁渡江,正向镇江府杀来,而江面上还有三万西军开始登陆,自己只有一万军队,送上去也是以卵击石。
王贵原本对天子赵构很忠诚,但韦太后却不喜欢他,几次阻挠他的任命,最后只任命为江阴军制置使,完全被边缘化了,这次要不是韩世忠率军去勤王,怎么也轮不到他坐镇江府。
这时,他的幕僚江阴人常霖劝道:“现在天子驾崩,太后当政,我看她肯定是要扶持幼帝登基,她来掌握朝政,那么首当其冲就是掌握军权,她信任的人会提拔掌权,她憎恨的人一定会贬黜夺权,将军可以扪心自问,属于哪一类?”
王贵叹口气道:“我一定属于后者,我在临安述职时,没有理睬她的拉拢,被她嫉恨,从前有官家信任,我还能出任江阴制置使,统领一万军队,现在官家驾崩了,太后必然会杀鸡儆猴,估计我就是那只鸡。”
“那将军还犹豫什么呢?投降西军,至少还有一万军队的本钱,再不济也能混个统制,将军对天子已经仁至义尽,现在该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了。”
王贵长长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确实对大宋已经仁至义尽,不是我不想效忠,而大宋不再容我!”
王贵随即下令,不准抵抗西军渡江,全军改旗易帜,向西军投降。
……
与此同时,留守衢州的刘锜副将戚清也率一万军向高定的大军投降,西军稍稍放慢了速度,开始以齐头并进的方式向临安进发,五天后,杨再兴的十万大军进入嘉兴府,高定的八万军队进入严州,刘琼和唐骞的十万大军进入绍兴府,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不贪功冒进。
更重要是,他们所过之处全部废除一切宋朝税赋,颁布雍王令,城乡皆免税五年,降低粮盐布价格,开设常平店,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戴,一路之上,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西军到来。
同时对官府也足够宽容,所有官员都继续留任,只是知州知府改为刺史,知县改为县令,通判改为长史。
事实上,所有的官员都是人精,他们都知道宋朝大势已去,只要不是异族,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改朝换代很正常,宋朝取代后周时,也没见哪个后周官员殉国自尽。
西军势如破竹般南下、东进、北上,七天后,二十八万西军占据了嘉兴府最南面的崇德县、湖州最南面的德清县、武康县,严州最东面的桐庐县,绍兴府最北面的萧山县,还有三万水军三百艘战船封锁了钱塘湾。
也就是说,西军并没有进入临安府,或者说,朝廷只剩下临安府一地了。
朝廷内乱成一团,一个接一个紧急情报让百官们胆寒心战,让刚刚掌握朝政大权的韦太后更是寝食不安,昼夜不宁,她不断地接见相国和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秦桧安慰韦太后道:“启禀太后,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我们还有本钱,宋军目前还有七万人,以及三千侍卫,整个临安府的人口还有一百多万,更重要是我们还有大量积累的财富,粮食有百万石,左藏库和内库的财富超过三千万贯,库房里也有大量兵甲,我们可以增兵,使兵力迅速达到二十万大军。”
韦太后叹了口气,又问徐先图道:“徐爱卿,官家在世的时候最器重你,你怎么看?”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西军目前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什么,卑职估计是在等雍王到来,秦相国也有点道理,毕竟我们还有一点本钱,微臣建议利用这点本钱和西军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相国的意思,是让哀家投降?”韦太后着实有些不满。
徐先图摇摇头,“谈判不是投降,开城门举白旗出去才叫投降,谈判是文战,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方式,所以兵法中才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
这时,朱胜非也道:“太后,确实可以试一试谈判,至少能摸一摸对方的底线,也为我们备战争取时间!”
还是朱胜非会说话,把谈判当做一种策略,韦太后点点头,“那就先谈一谈吧!问问他们,为何官家尸骨未寒,他们就这样迫不及待了,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说到这,韦太后看了一眼张浚,冷冷问道:“张相国,你今天很沉默啊!”
这么多年来,张浚一直就是韦太后的对头,现在韦太后上位,她对张浚已经越来越难以容忍,要不是西军大军压境,韦太后第一个罢免的就是张浚。
张浚淡淡道:“微臣支持徐相公的意见,谈判,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微臣劝太后不要再征兵,会引起百姓恐慌,出现大逃亡的。”
“唯一出路!”
韦太后冷笑一声道:“看来张相国是很想去见一见陈庆,叙叙旧情,恐怕这也是张相国的唯一出路。”
“微臣没有此意!”
“张相国这么不冷不热不上心,哀家也给你一个建议,主动让贤吧!”
韦太后对张浚忍无可忍,终于下达了逐相令。
张浚心中叹息一声,躬身道:“微臣身体有恙,无法胜任朝务,想在家安心养病,恳请太后成全!”
“准奏!”
“多谢太后成全!”
张浚告退离去,韦太后随即下旨,免去张浚参政事、尚书右丞之职,任命其为宣州别驾,准其在家养病。
而这时,雍王特使吕纲再次进入了临安城。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初谈
雍王特使官署已经在梅花卫的骚乱烧毁了大半,还有一座小房子保留完整,吕纲便在小房子内重新挂上了牌子,牌子上写着‘雍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