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9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百名士兵手执大盾和长木板掩护着十名士兵奔行,士兵们抬着一支两百五十斤重的铁火雷,还有士兵拿着链雷。
  长木板搭上护城河,士兵冲了过去,几名士兵用湿漉漉的被褥铺在地上,烈火顿时灭了,他们紧张地安置铁火雷,将一个铁托盘插进泥土里,两百五十斤重的铁火雷就放在铁盘上,紧靠城门。
  有士兵点燃了火绳,与此同时,几名士兵也点燃了链雷,将链雷甩上铁链,瞬间将吊桥的铁链缠住了。
  十几名士兵迅速撤退,撒腿飞奔,奔出七八十步,一头趴在地上,紧紧捂住耳朵。
  所有的士兵都捂住了耳朵,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轰隆!”
  大型铁火雷爆炸了,大地在颤抖,浓烟冲天,尘土弥漫。
  这时,又有数声小爆炸,这是链雷爆炸了,铁链被炸断,吊桥轰然落下,片刻,天空碎木和砖石扑簌簌落下。
  又过了一会儿,浓烟散尽,城门已经消失了大半,出现一个黑漆漆的大洞,可以清晰看见城内。
  陈庆大喊一声,“杀进城!”
  “杀啊!”
  岳云大吼一声,挥舞双锤,率领一万骑兵率先向城内杀去。
  这时,南城方向也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南城门也被炸毁了。
  杨再兴和副将李复兴率领八万大军从南面杀入城中,而北面则由刘璀、高定、岳云、张宪等大将率领十万西军向城内浩浩荡荡杀去。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迁徙
  巷战爆发了,金国的城池防御和中原城池略有不同,女真军在城内又修建了一座座坚堡,坚堡都是用大石砌成,非常坚固结实,每座堡垒可容纳几百士兵,里面囤满了粮食和清水,哪怕攻破了外面的城池,还要继续攻打里面的数十座小城堡。
  辽阳城是这样,上京城也是这样,城内守军迅速撤到了一个个城堡内继续用弓箭和西军对抗,很多来不及撤回城内的高丽士兵,则在大街小巷和西军士兵激战。
  这些高丽士兵都北高丽士兵,强悍、凶狠、顽抗不降,而辽西走廊的高丽士兵则是南高丽士兵,士气低迷,战斗力极弱,虽然都是高丽士兵,但作战意志完全不同。
  尽管这些在大街小巷和西军激战的高丽士兵十分顽固,可他们都是步兵,和西军的骑兵对抗,根本就不是对手,不到一个时辰,在大街小巷和西军对抗的两万余高丽士兵都被西军骑兵斩杀殆尽。
  接下来便要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一座座坚固结实的堡垒,用小型铁火雷的效果不大,用大型铁火雷又不太合算,成本太高。
  西军很快发现,用火油是对付堡垒最好的办法,不光是火,就算是烟熏,里面的人都受不了。
  但堡垒内的箭矢很厉害,拿火油袋的士兵稍微靠近它,就会被射倒,猛油火柜虽然可以靠近,但火油喷洒的量不够。
  陈庆当即下令,拆除南北城门,让重型投石机进城,城门被拆除拓宽,一座座大型投石机被健牛拉拽着进了城内。
  此时,陈庆站在城中心,注视着最大的一座军堡,军堡占地有二十亩,高约四层,上面开满了小窗,外面还有一圈围墙,围墙外是小河,将城堡包围。
  数百名女真士兵就躲在窗后用弩箭向西军射击,主将完颜赤也在这座军堡内。
  这时,两架重型投石机一南一北缓缓驶来,十几名工匠紧张地定位,前面也安放了巨大的挡板,防备军堡内的床弩发射。
  “启禀殿下,投石机已准备完毕!”
  陈庆点点头,“可以发射了!”
  “发射!”
  一名指挥使大喊一声,北面的投石机率先发动,‘嘭!’一声巨响,一只燃烧的火油罐腾空而起,呼啸着向军堡砸来,‘砰!’火油罐准确砸中了军堡,陶罐碎裂,军堡北部顿时燃烧起来。
  南面的火油罐也投射过去,砸在墙壁上,墙壁上变成一片烈火。
  三轮投射后,烈火和浓烟弥漫,黑烟滚滚,将整个军堡吞没了。
  数百名西军士兵冲上前,将火油袋中的火油喷射进窗户里,这比投石机抛射火油陶罐更精准,军堡的内部也燃烧起来。
  这时,远处‘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陈庆回头望去,只见一里外的另一座军堡坍塌了,原来是西军士兵在重盾手的保护下,将一颗两百斤的大型铁火雷投进了军堡之中,军堡爆炸坍塌了。
  而眼前最大这座军堡已完全被烈火和浓烟吞没,火油攻击已经停止,西军士兵放下吊桥,数百名士兵手执大盾和军弩奔过小河,靠近了军堡。
  为首指挥使一挥手,士兵们取下后背的火油皮袋,将几百袋从窗户喷射进去,整个军堡内再次被烈火吞没。
  这下子,里面的士兵就算不被烈火烧死,也会被浓烟熏死,几乎都会窒息而死。
  陈庆当即令道:“用大型铁火雷将它炸了!”
  几名士兵带着一枚两百斤的大型铁火雷跑了过去,他们奋力将铁火雷抛进军堡内,随即奔远趴下。
  “轰!”一声剧烈的爆炸,大型军堡向内坍塌了。这是军堡的弱点,外面看起来很坚固,但里面却很脆弱,只要在里面爆炸,就会很容易从内部坍塌。
  发现了这一点后,西军又连续用铁火雷摧毁了几座大型军堡,剩下的小军堡直接用喷油火袋将里面的人烧死殆尽。
  ……
  到次日中午,城内的五十三座军堡终于全部被摧毁,这一次陈庆没有考虑什么矿工,下令将金兵全歼,不留活口,不接受投降,五万金兵全部被杀,无一幸存。
  城内弥漫着烧焦的尸体气味,家家户户也关门闭户,十几万百姓谁也不敢出门。
  陈庆没有过多耽误,把所有敌军士兵运到城外焚烧深埋,随即开始大规模用生石灰消毒,辽东地区本身盛产石灰,陈庆利用四万高丽战俘开采石灰,用石灰和石灰水对辽阳城进行全部消毒,开始命令士兵躲避瘟疫的名义将辽东地区的百姓迁往燕山路居住。
  这其实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将金国百姓迁入中原各地散居,十几年后就会渐渐汉化了,同时陆陆续续将汉人大规模迁往金国故地,这实际上就是隋唐时代采用的策略,成立安东都护府,大规模迁徙高句丽人到中原,又把中原百姓移到辽东,但隋唐主要针对高句丽人,而忽视了靺鞨人、契丹人和奚人,当唐朝衰败后,契丹人壮大起来,控制了辽东。
  这一次,雍王国吸取了隋唐的教训,将生活辽东的各族人全部迁徙走,不留隐患,又从中原和河北大量移民去辽东,给予土地和税收优惠,让移民们安居乐业,人口滋生,数十年后,辽东边患就会彻底消除。
  而瘟疫虽然是灾害,但也是一个契机,对瘟疫的恐惧,使辽东各族人都愿意离开家园,去南方避灾,至于将来还能不能回来,那就是另一回事,榆关和辽西走廊一封,他们就不可能再回去了。
  杨再兴负责率领十万大军负责疏散辽东的百万百姓,十万大军也将同步撤回平州。
  只留十万军队继续对峙金国之军。
  与时同时,陈庆也派人去通知牛皋,命令他将大定府的百姓全部前往燕山路,而临璜府要严防死守,不准任何金国过来的人进城。
  ……
  京兆,雍王宫,一份紧急奏折送到了王妃吕绣的手上,上面盖的印章是紧急高类,这就是比甲级奏折还要更加重要,更加紧急,一般都是战争、发生重大灾害,或者重大政治事件,诸如天子驾崩之类。
  王妃吕绣吓了一跳,急忙把赵巧云和赵璎珞找来,批阅奏折几乎都是她们三人商量。
  “大姐,发生了什么事?”
  赵巧云和赵璎珞走进大堂,吕绣把紧急奏折递给她们,“内政堂刚送来的,辽东爆发瘟疫,王爷要求朝廷紧急行动,支援辽东物资,除了大臣们的方案,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赵巧云看了看奏折道:“方案很全面了,但我发现少了一条紧急方案,也就是药物和口罩走水路运到辽东要一两个月后了,这样会误事的,要求内政堂用紧急的办法先运送一批药材和口罩去燕山路。”
  赵璎珞也道:“官人曾经说过,用金字急脚递,七天就能把信件送到燕山路,那么也可以用接力的办法,用战马接力运送行不行?”
  吕绣摇摇头,“战马的运载量不够,还是用船,用车船,车船的速度快,昼夜不停航行,我估计十天差不多能运送到燕山路。”
  赵巧云点点头,“大姐这个想法不错,用车船是个好办法,三批士兵轮流踩踏,昼夜不停,走黄河转永济渠,确实会很快。”
  吕绣当即批复了内政堂的防御奏折,同时追加了自己的紧急运输方案,建议采用车船最快速度运输,要求十天内运到燕山路。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紧急
  当天晚上,内政堂颁布了十三条紧急命令,首先是从仓库内调集一百万只口罩,口罩是五年前蔡州和陈州爆发疫病后,陈庆特地下令制作准备,用九层细麻布缝制,两边有绳子挂在耳朵上,仓库里的百万只口罩全部发往燕山路,随即从拒马河运往辽东。
  其次便是大量药材、帐篷以及其他物资运输,帐篷和其他物资主要是应对辽东移民。
  紧接着吕青山带着数百名官员赶往燕山路,他全权负责移民安置。
  同时,内政堂还通过了王妃的紧急方案,由王妃调动六千士兵,调两百艘两千石车船运送口罩和板蓝根等采药紧急运往辽东,每艘车船配三十名士兵,分成三班,昼夜不停踩踏车船航行。
  ……
  信州位于韩州北面,地域并不大,只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一个县,这里人口也比较稀少,一方面是金国人口本来就分布不均,大量人口集中在锦州至辽阳之间,还有就是北部上京附近,其他地区都是地广人稀,土地也没有怎么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
  事实上,女真人口已经降低到百万人以下,其他的契丹和奚人则人口更少,被金人屠杀,被金兵强征壮丁,契丹和奚人几乎只剩下老弱妇孺。
  这也是陈庆和雍国崛起以来,大量女真青壮男子阵亡,加上女真人的寿命普遍偏低,这十几年来,女真人口不断锐减,整个金国除了上京的二十万猛安军外,其他各地也差不多都只剩下老弱妇孺,怀孕的女人更是少得可怜。
  这天上午,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西军斥候队在信州南部出现,这支西军斥候队的首领是一名副指挥使,叫徐长舟,洛阳人。
  这支斥候队实际上是由三十名士兵和一名军医,以及一名向导组成。
  向导叫做张岱,是辽阳府的一名汉人,本地人,也是情报总管庞光济的手下,他对辽东地区非常熟悉。
  张岱指着远处一座大山道:“那就是帽儿山,最早爆发瘟疫的觉远寺就是那里,但寺院里已经没人,有没人敢去。”
  “我们附近有村子吗?”首领徐长舟问道。
  “应该有,顺着河边走,村子一般都是沿河而建。”
  徐长舟点点头,“走!看看去。”
  一行骑兵纵马沿着小河向北而行。
  陈庆派出十几支斥候队赶赴北方各地查看疫情和军情,徐长舟这支队伍就是负责调查信州,他们几支队伍从韩州过来,其他三支队伍都已经在沈州、咸平府、韩州发现了疫情,好几个村子都有集中死人情况发生。
  不过徐长舟他们还没有遇到疫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