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封禅传奇-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师喘了一口气答道:“曹宇今晨已然进京复命,愿意接受大将军一职!”

    司马懿拿书的手不由紧握了一下,顿了一下说道:“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啊?”司马师对司马懿的反应有些吃惊:“父亲这几日所虑之事不就是此事吗?为何燕王来京就职却又无动于衷?”

    司马懿抬头看了一眼司马师:“无动于衷?那你说我该做什么?”

    司马师顿时愣在当地,不知道说什么好,的确现在是什么也做不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司马懿叹口气:“好了,你先下去吧,遇事多冷静,不可冒失!”

    司马师尴尬的笑了笑,躬身而退,刚走到门头却被司马懿突然叫住,只好问道:“父亲还有何吩咐?”

    司马懿深邃的目光看着窗外问道:“陛下给曹宇一月时间考虑,还剩几日?”

    司马师想了一下答道:“尚有二十日!”

    “二十日?”司马懿眉头微皱,突然睁开眼睛,好像是自问自答:“难道这是巧合不成?”

    司马师有些莫名其妙:“父亲何出此言?”

    司马懿却不回答,半晌言道:“曹宇行径出人意料,却又十分合情合理,我看这其中定有蹊跷,莫非他背后有什么高人指点?”

    司马师见司马懿神情凝重,不敢贸然答应,摸着脑袋说道:“魏国凡有才之人皆已在朝,还会有何人?”

    司马懿对这个尚不成熟的儿子有些无奈,冷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才之人更是不计其数,你又能识得几个?似你这等夜郎自大之人,迟早是要吃亏的!”

    司马师没想到自己无意中一句话便挨了一顿批,虽心中不悦,口上却连连称是!

    司马懿自然看得出,但未点破,想了一下说道:“你去派人到邺城打探,看曹宇府中可有神秘之人或者其他可疑的幕僚!”

    “是!孩儿这就去办!”司马师答道!

    “还有!”司马懿似乎有些不放心,又嘱咐道:“此事必须派可靠之人前去,不可张扬,若是邺城打探不出消息,便等曹宇到了京城再做打算吧!”

    司马师答应一声退去!

    司马懿将书扔在桌子上,突然心中没来由的一阵烦躁,除了当年曹操在世时自己有时才会如此,为何今日又会如此?他总觉得曹宇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在窥视着自己,但始终找不到,司马懿摇摇头,想将心中的疑虑甩掉,却越发的明显了,信步走出书房门,对着阳光舒了一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公元231年七月,曹宇被征入朝,拜为大将军一职,领水陆三军!曹真拖病体上朝亲自将大将军印信授予曹宇,百官无不欣慰叹服,魏国举朝恭贺!

    曹叡病情突然也好转了许多,竟也下床到御花园散步,呼吸着外面新鲜空气,曹叡心中畅快了许多,在内侍的搀扶下边走便说道:“四叔终于答应接受大将军一职,朕心便安定了,这也是我曹家之幸啊!”

    “陛下洪福齐天,自有先皇庇佑,燕王能拜大将军之职,乃陛下皇恩浩荡,别具慧眼!”钟繇虽然年迈,但身体健朗,耳聪目明,见曹叡能起身散心,心中宽慰不少!

    曹叡笑道:“太傅三朝老臣,就不必说这些客套话了,有太傅在朕左右,朕心中便踏实不少啊!”

    钟繇忙道:“谢陛下厚爱,老臣蒙太祖皇帝提携,敢不竭心为国效力?”

    曹叡闻言却叹道:“若是朝中能多有几个爱卿这样的人就好了!”

    钟繇答道:“老臣才疏学浅,魏国人才辈出,胜于老臣者不计其数,皆忠臣之辈!”

    曹叡看着钟繇银白的须发,心中无限感慨,缓缓说道:“但愿如此吧!”
………………………………

第3章 孙权之志

    

    久违了诸位!!!新年新气象·~~~

    ——————————————————————————————

    孙权斜偎在宽大的龙椅上,抬眼看见眼前有些斑驳的案几,桌子的右上角缺了一片,平齐的缺口显得有些陈旧,见证了诸多沧桑的岁月!这个案几正是当年赤壁大战之前他为了警告那些主降的文武一剑砍掉的,正是有了当年周瑜的智谋和自己的决断,才有了东吴今天的成绩,保住了父亲及兄长辛苦积攒的基业!他一直不让换掉这张桌子,正是时刻提醒自己和众臣,东吴大业不可轻易而废!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兄长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心中不由叹了口气,难道我就真的不能开疆扩土、永葆孙家大业吗?当年兄长凭借一己之力坐拥八十一郡,这么多年过去了,周瑜病逝、张昭物故、鲁肃老去,又举荐吕蒙为大都督,当真是有大将之才,白衣渡江一举夺取荆州,奈何天不与孙家,凭空跳出来一个刘封,天下大势骤然变化,风云难测,蜀军反而拿下了雍、凉二州,袭取襄阳,到头来东吴吕蒙英年早逝,自己手里还是八十一郡,真不知是喜还是忧,想到刘封,孙权没来由的脸皮一跳,看着站立两边的文武,缓声问道:“兵马可曾备齐?”

    “回陛下!”司马吕据出列答道:“兵马具已备齐,大都督已经誓师出征,江夏、柴桑二郡各有两万兵马从前接应!”

    孙权点点头:“有伯言亲自挂帅,朕心甚安,荆州可有消息传来?”

    “荆州兵马日夜操练,并无异动,据细作来报,诸葛亮已于半月前离开成都,只恐是往荆州而来!”吕据不敢隐瞒,据实回答。

    “哼!”孙权冷哼一声:“冢中枯骨而已,我东吴水军岂能是他草草之辈能比?诸葛村夫纵有奇计,奈何水军远不及吾等,大江之上,能奈我何?”

    “陛下!”丞相顾雍忙道:“蜀军虽不擅水战,但荆州水军亦不可小觑,荆州有关羽坐镇,又有蒋壹兄弟训练水军,万不可轻敌啊!”

    孙权猛地一下坐起来,大声叱道:“背敌之人,不提还则罢了,此二人朕恨不得挖心挫骨方解心头之恨,今日爱卿提起,朕也正好让他们看看,东吴水军并非一成不变,定要将二人活捉绑缚于此!”

    顾雍见孙权发怒,知道不可力劝,黯然退下!

    沉默了一下,孙权又道:“朕知元叹之心,但有伯言亲征,诸位爱卿就不必过于担忧了!”

    文武大臣闻言松了口气,纷纷称是!

    侍监正好准备宣布退朝,不料朝堂外一阵吵闹,只见冲进来的是八百里加急文书传令,传令官跪拜在地:“吾皇万岁,今有会稽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到!”

    会稽?孙权愣了一下,下面文武心中也隐隐有些不安!只见孙权拿着文书拆开看了一下,突然拍到案几上怒声喝道:“偏国小民,安敢欺吾?”

    众人正不知何故,却见一人出列言道:“敢问陛下,可是山越有所异动?”

    孙权抬眼一看,正是中书令虞翻,微微点了一下头!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朝堂内嗡嗡一片响,惹得孙权一阵心烦意乱,挥手问道:“好了好了,众爱卿有何良策应对?”

    “不知情报上可曾说明有多少山越兵马出动?”说话的还是虞翻,其他人只好停下讨论,各自思索退敌之计!

    “足有五万兵马!”孙权咬牙答道,说实话虽然他心中对山越军不以为然,虽然五万人马也不是少数,但山越军装备不良,又无大将统帅,都是散兵游勇,各自作战,若是平日,倒好应对,但要紧的是现在全军开往荆州,能抽调的兵力太少,一时间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吕据见无人答话,只好出列:“陛下,山越军大举进攻,可能会袭扰会稽、柴桑两郡之地,于我军后方大大不利,如今大军出征在即,国内并无充足兵马可供调动,不如让陆伯言暂缓行军,待到平定山越,再图荆州亦为未晚也!”

    吕据言毕,顿时大部分人点头赞同,看得孙权心中十分冒火,但又不能发作,只好一言不发,看有没有不同的办法,大军刚刚开拔就要撤回,开什么玩笑?

    “吕司马所言虽然稳妥,但微臣以为王师刚发,便要回撤,不仅影响士气,亦会被人沦为笑柄!”虽然不同意孙权劳师远征,但在这种时候,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顾雍也只好从现实角度出发,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了!

    “哦?”孙权见顾雍本来不赞成他出兵,现在又为自己出谋划策,不禁暗自点头,果然能从大局考虑,这才是自己的股肱之臣,连忙问道:“元叹有何良策?”

    顾雍奏道:“回陛下,今大军出征,尚未开战便蓄而不发,对士气影响甚大,百害而无一利也!山越兵马虽多,多为乌合之众,又无粮草后继补充,只需遣一上将带兵前往征讨,待山越劫掠不成,不出三月,定然兵粮不足,其兵自退也!”

    孙权闻言喜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但伯言已然带兵出征,国中又无多余兵马,如之奈何?”

    顾雍早有准备,当下回奏:“山越此次兵马五万,陛下只需发精兵三万,便可除此祸端!可令柴桑先前准备的两万兵马先行征讨山越,待事后作为援军前往荆州,再从会稽等邻近郡县调集一万精兵即可!”

    “好!”孙权龙心大悦,不满的扫了一下其他文武,继续问道:“不知何人为将?”

    “陛下知人善任,还请陛下定夺!”顾雍低头答道,其实孙权也是一时着急,只要自己稍微提醒一下,孙权肯定也有了计较,顾雍作为东吴第一大臣,这点眼光还是有的,何况随便举荐统兵大将,实在是朝中大忌,他也没必要出这个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莫名其妙的得罪了哪个家族!要知道东吴家族体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虽然顾家得势,但张、陆、朱等其他几大家族也都是三朝重臣,底蕴深厚,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掺和进去,这点四大家族虽然都在暗中较劲,但也形成了一个默契,很少互相打压!

    果然孙权长笑一声,言道:“元叹知朕也!朕观老将军程普之子程武有大将之才,又为柴桑郡守,命他出征,再合适不过,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孙权都亲自点名了,谁还敢冒头去反驳,大家都纷纷附和!

    乘着孙权的兴头,一人出列奏道:“陛下,诸葛子瑜长子诸葛恪熟读兵法,才智不下于其父也,不若拜为随军参赞,定能相助程将军成奇功!”

    孙权一看原来是张纮之子张靖,他对诸葛恪的才名也略有耳闻,此时诸葛瑾卧病在床,久疏朝纲,若是能提拔其后代,也算是对他的一些安慰吧,当下点头道:“就依爱卿所奏,封程武为讨越将军,诸葛恪为随军参赞,明日便往柴桑回合,共讨山越贼人!”

    张靖连忙谢恩:“谢陛下!我大吴皇恩浩荡,此去天威隆隆,定能一扫山越!”张靖心中暗喜,如今张家他父亲张纮病逝,实力大不如前,诸葛瑾虽为外族,但在东吴经营几十年,又有孙家扶持,也成气候,若是能得到诸葛瑾一家的好感,张家崛起还是很有机会的!

    “哈哈!”孙权大笑道:“朕就等候诸位爱卿的好消息了!”一时间老态尽去,仿佛回到当年意气奋发的时代!讨伐山越他根本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