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齐帝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我准备反其道而行之,大军随军携带两个月的粮草,在秋收前两个月出发。
  出武关沿着丹水乘船进入汉水,直扑郾城的门户邓城。拿下邓城之后,南阳之地的粮食刚好成熟,也就不需要我军再从关中本土调拨了。至于郾城……我有一个初步的设想,不过还得到实地考察一下才行。”


第151章 白起灭楚国之战
  众人仔细商量之后,觉得也没有更好的策略了,于是同意了白起的策略。
  公元前297年夏末,秦王赢稷以楚国太子妄杀秦国大夫为由向楚国递交宣战国书。
  白起随后率领三十万秦军出武关,自丹水乘船顺着汉水直扑楚国邓城。
  楚国大将景翠增派守军加强南阳的防守,同时集结重兵在郾城。
  他准备等白起攻下南阳各城锐气耗尽之后,再在郾城将其击溃。
  不想白起根本无视南阳城,而是直接顺流而下扑向处于纵深腹地的邓城。
  秦国大军在邓城附近下船登陆后,白起下令凿沉所有船只。他以此将秦军置之死地,使得秦军士气大为高涨。
  这正是《孙子兵法…九地》中所说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楚军这边邓城则守备空虚,楚军猝不及防下邓城被白起轻易攻占。邓城以北的楚国城池见此,纷纷望风而降。
  白起此战战法与二战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使用的“跳岛战术”,伊拉克战争使用的“蛙跳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破釜沉舟的做法也被项羽在后来的巨鹿之战中使用。
  白起随后率军围攻郾城。景翠见秦军势大不敢出战,意图凭借郾城的坚固与秦军打持久战,而后待机再战。
  郾城也不愧为楚国重镇和陪都,当真是城高池坚、兵精粮足。
  秦军围攻一月丝毫不见起色。好在有号称楚国粮仓的南阳地区粮草供应,秦军才免去了断粮的忧虑。
  不过这样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于是白起亲自带领卫队、水工令和副将王龁来到了郾城西面自荆山流出的鄢水(又称夷水,今天的蛮汉河,蛮汉……这名字咋起的……)。
  水工令是白起出发时就带上的。他们一行人来到鄢水边后,白起问水工令道:“水工令,我想引鄢水以灌郾城,您看可行么?”
  水工令拱手道:“恐怕很难,这一路下官沿途测绘,发现鄢水水位是低于郾城的,无法向郾城引流。”
  白起眉头一时间皱成一团,突然他想起了来时看见路边农民,为了灌溉而在山间溪流建起了蓄水的堤坝。
  霎那间,他灵光乍现道:“如果我们把鄢水堵塞,将水位蓄高,然后在高处开挖水渠呢?”
  水工令也被白起的话点拨,他眼前一亮道:“应该可行,这鄢水自山中流出,河岸足有五六丈高,如果将水蓄高应该足以将鄢水引导到郾城。”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中将解决方案描写成了玄乎其玄的“水往高处流”,李冰父子更是一顿云里雾里解说神操作。
  其实真正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水位不够,就将河流堵塞,建立起拦河蓄水坝。然后在河岸高处开挖进水口。
  白起回营后立刻安排士兵以竹笼装上石头拦截河道,同时开挖沟渠。
  期间王龁提醒白起,一旦以水灌城恐怕伤及平民,来之前王后还特意交代要善待楚国百姓和王族。
  白起于是派人在郾城外高喊:“我军欲以鄢水灌郾城,城中军民或可开城投降,或可自行退走。”
  几个月后水渠修筑完成,开闸放水之前白起又再次通告郾城道:“我军今日以鄢水灌郾城,城中军民或可开城投降,或可自行退走。”
  可是郾城中没有人相信秦军真的能引来鄢水。日落时分,整座城池依旧静悄悄的。
  白起无奈,日落时分开闸,放水灌城。郾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瞬间沦为泽国。
  整座城市淹没在湖水中,只有城墙露出水面。城中军民甚至包括景翠在内,大都命丧洪水之中。
  (此战战法取自历史上真实的鄢郢之战。)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记载: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
  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
  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这条水渠至今犹在,全长49。25公里,被后世称为“白起渠”或者“百里长渠”。
  白起修建水渠时利用了很多沿途水塘和原有灌溉沟渠,形成了一条覆盖范围很广的水系。这条水系被后世用于灌溉,成为了一项利民的水利工程。
  唐代胡曾作有唐诗:
  《咏长渠》
  武安南伐勒齐兵,
  疏凿功将夏禹并。
  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
  白起攻破郾城之后南阳盆地尽归秦国所有,于是秦军原地休整过冬。
  次年,也就是公元前296年春天白起率军再次发起进攻。
  连年征战后楚军仅存的精锐也已经在郾城丧失殆尽,他们又哪里是大秦锐士的对手。
  于是白起一路凯歌、不断攻城略地,顺利率军围困郢都。郢都危在旦夕!
  年迈的楚怀王在朝堂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怒攻心,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当场翻到在地。群臣急忙上前搀扶。
  只见他老泪纵横道:“十五年前,我楚国还是天下强国。拔秦曲沃,夺魏八城,攻灭越国,为合纵长……
  为什么短短十五年间,我楚国竟然就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他国宰割!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说罢楚怀王气绝身亡。这位在位二十多年的楚王,正应了戏曲《桃花扇》中的那名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他虽然因为田地的穿越而躲开了被秦王监禁致死的命运,却也因此阴差阳错的亲眼见证了楚国的衰亡。
  楚怀王从楚威王手中接过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楚国,同时他自己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要说他为什么会输,只能怪他——跑得太慢!
  大争之世,所有国家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说原地踏步,就是跑的慢一点都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楚怀王如果是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王,或许还能算是一个守成之主,甚至春秋战国时代、乃至于历代乱世的不少亡国之君才能也都还算不错。
  但是他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的对手比他们还优秀!
  所以他们也就只能沦为亡国之君,甚至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金哀宗、汉献帝、崇祯……再比如——楚怀王!
  也正是因为楚怀王并不算是一个昏君,才能让历史上的他被楚人怀念几十年,并成为抗秦的精神旗帜。


第152章 霸气护妻
  公元前296年春,白起再次出发向楚国郢都前进的同时,情报也被墨家情报网以的最快的速度送到了田地手中。
  当日正是大朝,于是他在王座上对群臣道:“寡人刚刚接到消息:白起攻破郾城后继续进兵郢都,楚怀王也去世了。如今楚军精锐在郾城尽数丧失,楚国已经没有能力抵挡秦国的进攻,灭国只在旦夕之间。各位看我们齐国应该如何应对?是救楚还是继续攻击魏国?”
  匡章出列拱手道:“臣以为我齐国到楚国郢都路途遥远,而且我齐国与魏国还尚在战事之中。我出兵救楚,一来没有多余的兵力,二来没有足够的时间。
  再加上此次秦国明显不灭楚国誓不退兵,一旦开战很可能演变成席卷天下的大混战。
  所以臣以为救楚得不偿失,倒不如让平南将军剧辛做好准备,一旦楚国被灭立刻接手江淮之地。”
  田地点头道:“嗯……王叔的想法确实有道理。只是秦军灭楚之后我南北两路攻秦的计划就落空了。各位有什么想法么?”
  陈轸出列道:“臣以为,既然秦国灭楚,那我们不妨把魏国灭掉,而后攻打韩国、抢占上党郡!”
  匡章也说道:“王上,经过一年的作战,田单、乐毅已经把包括赵国邯郸和魏国原有的河北之地全部占领。
  韩魏两国的机动兵力损失殆尽。只是魏国毕竟是曾经的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那大梁城又城高池坚十分坚固,如果不在外围尽量扫清魏国的军力,攻下大梁恐怕要破费一番周折。除非……像白起水淹郾城一样,因黄河之水水淹大梁。”
  田地皱眉道:“那么直接攻上党呢?是不是更合适一点?”
  苏秦施礼道:“臣以为不妥,上党乃是齐秦之间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我们开始攻击上党,那么也就意味着我齐国和秦国决战的开始。
  眼下秦国虽然有三十万大军在楚地,但是国内能动用的军队至少也还有二十万。
  再加上韩魏两国加起来应该也还能有二三十万军力,对我军侧翼和我国腹地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情势怕也是不容乐观。最起码也要先灭掉魏国,保证我军侧翼。而后再攻打韩国与秦国争夺上党,方为稳妥的方案。”
  田地点头道:“也对,上党之战一旦开打,就一定会演变成秦国和我齐国倾尽国力的大决战。确实需要准备万全。”
  匡章似乎依旧有疑虑,拱手道:“可是王上,大梁城……”
  田地笑道:“放心吧王叔!寡人会把霹雳营调给你,区区大梁城不是问题。你马上调集兵马,此战需要动用两大将军府的军力一同作战,还是得由您亲自到前线坐镇指挥啊!”
  风火山林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田地以这四个字命名了其秘密训练的四支特种部队。
  四支军队地位相当,但是建制不同、人数也不同。霹雳营也就是火字营,全部由工匠组成,专门研制、制造各种攻城器械。
  这四支军队即使齐国也只有内阁成员才知道内情,乃是田地珍藏的撒手锏。
  这些年大小几场战争由于用兵都比较分散,所以都是由几位新锐将领在前沿指挥,匡章一直都是坐镇济南远程调度、掌握大的战略方向。
  此次田地久违得让其亲自上前线,匡章也是心痒难耐,此时再加上有霹雳营加持,于是欣然同意道:“多谢王上!臣定不辱使命!”
  田地点头笑道:“那寡人就坐观王叔的神鬼手段了!其他人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商议的么?”
  见大政已经商定,一个监察御史出列道:“臣有一议请王上采纳。”
  田地以为他是有什么正事要禀报,于是笑道:“你且说说看……”
  监察御史拱手道:“臣听说如今国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流言——王后已经三年未让王上踏入自己寝宫了,敢问王上可有此事?”
  田地眉头微皱、面有不悦之色,他皱着眉头靠在凭几上道:“是啊,怎么了?”
  监察御史叩拜道:“《仪礼》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天官?九嫔》亦有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王后因我齐国灭赵而怨恨我王、拒绝服侍我王,此行为已经有失妇德。故而臣斗胆谏言——废后!”
  田地毕竟是在未来世界呆了几十年的人,听着别人用这一套三从四德侮辱自己的女人,他当即火冒三丈、气的直咬牙。他定睛看了看那监察御史——果然是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