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新君-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陆城内,一个冷峻的年轻将领正大声发着牢骚,而他的身前坐着个气定神闲,双眼微微闭起的老将,二人一个焦躁一个沉着,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义父,孩儿实在是有些不甘,汝南乃是我西南咽喉,地势险峻,为何连战都不战就轻易让李唐大军占据!”罗士信脸色挣红,挥动着手臂发泄着心中的不满,见张须陀睁开双目,冷冷的朝自己斜了眼,才收敛道:“镇南王想要拉长李唐大军的战线,这点并无不对,只是连连后撤,实乃大损军心啊!”
“军心稍损,总比军心尽丧的强!”张须陀带着教训的语气,神色凛然的对着义子罗士信道:“如今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巨大,我军根本经不起一场较大规模的败仗,而李世民巴不得早日与我军交战,消耗我军实力,所以我等不仅要后撤到潜山一线,甚至还要继续后撤!”
罗士信傻傻的看着张须陀,似乎不敢相信对方所说出来的话,当初在豫章召开的作战会议,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将领都有参加,在会上,众人集思广益,几乎都认为不能与李唐硬拼,而是要在对方后勤压力巨大的短板上做文章,所有才大踏步的后撤,想要拉长李唐大军的战线。
不过那个时候得出的结论是以潜山作为整个战局的支撑点,也就是说撤到潜山一线后,就要收住脚步,与李唐进行有规模的交战。
而此刻张须陀竟然大胆的说出连天险潜山一线都要放弃,实在让罗士信大为震惊,不过他隐约感觉到,张须陀并非无的放矢,毕竟当初作战会议后,张须陀,徐世绩,林士弘,尉迟恭等几员统帅,包括重新披挂上阵,担任行军参谋的来护儿,贺若粥等人又进入镇南王府进行了场密谈,其中的内容张须陀并未告诉他。
三日后,张须陀部在百姓疏散后,主动放弃安陆趁夜继续后撤,让第二天想发起总攻的李唐前锋扑了个空,等李世民赶到后,留给他的还是一座不留一粒粮食,不见一个身影的空城。
“哼,跑……我就不信你们可以一直跑下去……”此刻的李世民已经彻底明白对方的目的所在,下令全军无视小股敌军的骚扰和阻击,尽最快的速度逼向前潜山一线。
遥望着远方,李世民的目光并不是放在了潜山防线上,而是更远处的一座城池,那里是他此次出征的真正的目标,这座城池的名子叫做豫章。
豫章是西南隋朝小朝廷的都城,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座都城那么简单,它还是镇南王龙斌的发家之处,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它的存在标志着整个西南大地的荣辱兴衰。
不管是龙斌还是幼帝杨慎都不可能放弃豫章,所以李世民的目标自然只有豫章一个,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岂能不懂。
李世民的大军赶到潜山一线时,才算是遇上了龙旗军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抵抗,这是挺进豫章的一处坚固,也是最险要的堡垒,攻下这里,等于是将西南一半的版图抓在了手中。
等潜山一线聚集了超过三十余万大军后,李世民立即在关隘之外扎下十里连营,各军轮番出战,开始日以继夜一刻不停地攻打这座关隘。
不过李世民不知道的是,看似固若金汤,被视为抵御李唐大军重镇的潜山一线里,其实仅仅驻守了张须陀部和尉迟恭分军前来接应的一部兵马,总兵力一共才不过十二万人,而为了抗击李唐,龙斌征调了大批的预备役,加上龙旗军主力的话,总兵力该有五十万左右……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存亡之战(四)
一场秋雨过后,松散的田地变得泥泞不堪,普通的行人在上面走都十分的艰难,跌跌撞撞的极易摔倒。更别说是装满粮食和军械的车子,是这些泥浆地面无法承受的,时不时车轮就陷入泥水之中,费上好些功夫才能抬起继续前行。
不过李唐大军也没有办法,西南地面他们并不熟悉,百姓已经被龙旗军疏散的完了,连偏僻的山坳里都不见人影,无法寻人来做向导,连手上的行军地图也极为简陋,所以除了大路外,根本不敢尝试小路近道,稍有差错就可能迷失了方向,影响前方的补给。
而就在李唐运输大队艰难行进的时候,丝毫没有发现有无数双眼睛紧紧盯住着他们,如饿狼发现猎物时,所迸射出的贪婪目光。
“头领,好多的粮食啊!”一个穿着无领,窄袖,头带黑色布巾的精壮汉子,对着身侧一个穿着与他相似,身材魁梧异常,一脸彪悍之色的中年汉子说道,脸上尽是激动,振奋之色。
中年汉子瞳孔紧缩,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下,只见他从怀中拿出个短笛,放在嘴边一吹后立刻发出阵阵响亮的尖鸣,与此同时,大约几百名手持刀枪,像是盗匪样子的人从藏匿的地方闪出身形,呼啸着冲向李唐的运输大队。
李唐运输大队的唐军虽说人困马乏,但是毕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短暂的慌神后,立刻依靠着粮车为掩护,纷纷拔刀抽剑,杆杆锋利的红缨枪排在阵前,迎接着突如其来的袭击。(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短兵相接的时候,那股盗匪突然停在了百步以外,只见他们从背上抽出长弓,一支支箭头包裹着棉布的箭支搭上了箭弦。
“不好,他们要放火箭烧粮,快冲上去阻止他们!”李唐运输队的将领但看到那一支支被点燃的箭头后,立刻明白了这伙乱匪的意图,大声朝着身边士卒们叫喊,自己则第一个冲过过去。
然而,地上泥泞不堪,行走尚且困难更别说是奔跑,而运输大队的唐军又缺乏弓箭强弩,无法进行远程打击,等他们趟着泥水,好不容易靠近那伙乱匪时,身后已经是大火冲天,十几车的粮草和攻城器械全都在火焰中被不断的吞噬。
而那些乱匪在放完火箭后,丝毫不做停留,转身便再次消失在了大路两旁的树丛中,只留下欲哭无泪,愤恨不已的李唐将士,和很快就要被烧成灰烬的粮草军械。
与此同时,在李唐大军后方的各条运输线上,上演了无数运输车队被袭击的戏码,从对方只求迅速烧粮而不是抢粮这点上看,根本不像是以劫掠为主的盗匪的作风,何况同时出现这么多股精悍的袭击队伍,显然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事。
在一处隐蔽的丛林里,刚刚烧完李唐运输大队的中年汉子正恭敬的站在一个青衣长衫,头带纶巾的清秀男子面前,只听清秀男子满意的点了下头,对中年汉子说道:“扎古头领刚才做的很好,我会向镇南王为你请功,并按照约定,赠与你所烧毁李唐粮草的相同数量!”
扎古头领听完后顿时露出兴奋之色,而他身后的部众发出阵阵欢快的吆喊声,当扎古头领和清秀男子轻声交谈了几声后,便领着他的部众迅速的朝远方行去,而清秀男子的脸上也随之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当初龙斌率兵突袭了蒙舍诏的总部,虽然被摆了道空城计,但是却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南诏其余的势力以为龙斌要对他们下手,所以纷纷派人投诚,让龙斌莫名的得到着一支强大的战力,而扎古头领就是六诏中的黑苗一支。
由于六诏的蛮兵纪律松散,所以龙斌一直未将他们收入正规军中,但是这些蛮兵却有着正规军无法匹敌的优势,那就是这些野贯了的蛮族极为擅长丛林和山地作战,伏击,偷袭,潜行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龙斌正是抓住了这些,才决定将六诏的蛮兵化整为零,穿插到李唐大军的背后,专门对防御薄弱的运输线进行袭击,破坏李唐的后勤保障,间接的减缓潜山一线龙旗军的防御压力。
随着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的袭击,李唐渐渐的感觉到了补给的困难,所以从前线抽调兵马加强了对后方运输的保护。
可是保护的力度加强了,但运输路线依然如旧,对六诏的蛮兵而言是十分容易捕捉到李唐的运输队伍的,面对防卫力量加大的运输队,六诏蛮兵也开始将化整为零的兵力靠拢,准备发动上千人乃至几千人的大规模突袭。
………………。
在通往潜山战线最大的山路上,一支庞大的辎重运输队伍正有条不紊的前行着,一路上他们已经遭到数次袭击,不过凭借着快速的反应和五千名精锐士卒的坚固防御,并未遭到多大的损失,而且还在反击中,剿灭了几百名蛮兵。
在经过最初的密集袭击后,这支运输队已经太平了多日,离潜山战线只剩三日的路程了,用不了多久就能遇到前来接应的唐军主力,而之前对他们队伍进行袭击的蛮兵人马都十分有限,似乎很难组织起有效的袭击和阻拦战斗,对运输队的李唐将士而言难免有些轻视和懈怠。
不过蛮兵人数虽少,却充分发挥了他行动如风,神鬼莫测的战斗作风,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来,所以就得时刻保持高度戒备。他们攻击遇挫后决不纠缠,立即就会远遁,你的战斗力再强在泥泞的山路上,也追赶不上他们那双灵活脚丫子的速度。
所以对六诏蛮兵,李唐精锐大军只能击退,无法予以有效杀伤,更别说是剿灭了。要不是之前蛮兵尝到了甜头,对突然加强的运输队有些不在乎的话,那仅有几次的较大损失也不会出现。
忽闪忽现,一触即遁,尽管始终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以逃跑为结束的战斗方式,虽说让人鄙夷,唾弃,但却使得运粮的李唐队伍疲惫不堪,体力精力大幅度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了整支队伍的作战士气和战斗力。
又是一天过去,距潜山战线只有几十里路程了,按照惯例,六诏蛮兵不会在太靠近李唐主力的地方进行突袭,这样做的风险太大,极有可能会遭受李唐骑兵的围剿,清楚这点运输队伍不禁松了口气。
可是,天下万事真的就有定论么?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难道就没有可能的存在么?显然那支庞大的辎重运输队伍要为他们理所当然的主观意识,付出惨重的代价……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存亡之战(五)
旌旗猎猎,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李道宗一袭军装勃然英姿,如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间,终身流露着琉璃般的光彩,漆黑不见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没得人无处喘息。
四周的黑暗中,却看得清李道宗嘴角不经意的上扬,他双眸犹如烈火,一路摧枯拉朽直焚烧到人的心底,和李世民同辈的李道宗是李渊的族侄,颇受李渊的赏识,与李世民也相当的交好,他虽是武将,但却文采风流,样貌堂堂,乃是当代极少的几位儒将。
长途跋涉,但跨坐在骏马上的李道宗依然十分精神。头戴护耳铁盔,身穿鱼鳞甲,胸口八卦护心镜,肩头睚眦吞肩兽,下身八片战裙,战裙下露出一线雪白的内裤,这一路上虽然不止一次与六诏蛮兵作战,道路又泥泞不堪,但他仍是一尘不染,威风飒然。
押运粮草的唐军身背强弓劲弩,手握横刀,皆是李唐精锐,只是连夜赶路,道路又泥泞不堪,脚上的布鞋早就破烂不堪,不少人甚至是光着脚板在行军,而秋雨过后,天气寒冷了不少,李唐将士们无不人困马乏,寒气入体,筋疲力尽。
不过想到用不了多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