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隋末新君-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这一幕,单雄信彻底明白发生了的一切,只见他怒发冲冠,大声咆哮道:“杜伏威,你这个狗贼,亏得我们如此信任于你!”

    “雄信,不可妄语,我已从杜夫人口中有所了解,这事不明全怪杜总管!”徐世绩一把拉住单雄信,生怕他做出什么傻事来,毕竟他杜伏威也算是他的侄婿,心中必定自责不已。

    从徐世绩嘴里听完整件事情的经过,龙斌心寒之余脸上尽是悲苦之色,此时他的内心比起单雄信和单云英还要自责,因为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竟然把隋末年间这么个大脑袋给忽略了,率军突破杜伏威防线,并奇袭豫章郡的不是别人,乃是风尘三侠之一,鼎鼎大名的战神李靖!

    ……………。。

    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文武兼备,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乃是一名出现的军事指挥家,更可称之为战场上的艺术家。

    李靖出身官宦家庭,祖父李崇义曾任殷洲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其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而李靖的舅父乃是隋初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腐朽统治。

    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

    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李世民知人善用,不断提拔李靖,而李靖也不辜负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大展手脚,先后平定多方诸侯,其中更包括实力强劲的萧铣所部,他率军主导的所有战事,皆以大胜收场,百战百胜,无一败绩,因此才赢得了战神的称号。

    而如今,李靖却给龙斌带来了天大的麻烦,豫章城破,消息定将传到前线军中,到时军心一乱,将士思及家人安危,定无心恋战,时间一长恐怕会和被围困的唐军一样,士气全无,如处理不当,大好的战局被逆转都有可能!

    为今之计,龙斌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则全军班师回援,放弃对唐军的围困,这场与李唐百万大军的战役就此划上句号。

    二则遣一部兵马回援,可是在回援兵马收复豫章郡的这段时间内,唐军定然抓住时机,趁着龙旗军军心大乱之际发动反攻,士气低落,粮草将尽之军战军心不稳,思乡情切之军,胜败归属只有天知道,何况龙旗军兵力处于劣势,前景堪忧!

    三则全然不顾后方沦陷,封锁消息以求稳定军心,可是真的封锁的住消息么?恐怕难如登天,李靖奇袭豫章郡时,并未全力阻止城内百姓逃出城外,为的就是让他们把豫章城破的消息带给前线的龙旗军。

    试想一下,等到后方百姓出现在前线的龙旗军面前,龙斌辟谣隐瞒豫章失守的消息必然告破,龙旗军的将士们到时该如何看待他这位弃属下将士家人生死于不顾的主帅,军心不稳已让人头疼,可如果失了军心,那对龙斌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

第二百七十章 存亡之战(二十九)

    当今乱世,杜伏威能够安然存世到现在,并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无疑证明他是个英雄,至少也是个人物,既然是豪杰,就该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用洪水般排山倒海的气概,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杜伏威的结义兄长辅公佑同样也不是个甘于寂寞的热门,于是在龙斌与李世民连战甚酣的时候,他们二人自然不想仅仅当个旁观者,必须要有所作为。

    只可惜,杜伏威和辅公佑面对的却是李靖,草莽英雄和当世战神相抗,下场可想而知,想要一展拳脚,扬名于世的二人还差点丢了性命。

    在龙斌抵御唐军之初,以后方骚扰劫取烧毁对方粮草辎重为主,而这不仅给李世民主力军团带来麻烦,在江淮于杜伏威对峙的李靖所部同样影响甚大。

    在得知李世民粮草供应乏力,李靖已经察觉到了可能发生的不测,可是他的示警还是慢了一步,李世民最终还是被龙旗军围困于潜山之下。

    面对这种情况,李靖清楚自己率军驰援定然无济于事,只有突破正面的杜伏威的防线,直接釜底抽薪,攻击龙斌的心脏豫章郡,或许才能一改当前的被动战局。

    不过杜伏威的江淮军可不是软柿子,而且又是据城而守,兵力也和己方相差无几,所以强攻肯定行不通,当下之计只有诱敌出城,在运动战中抓住战机,又或者在城外设下埋伏,才能有所胜算。

    在斟酌半日后,李靖命令全军每日埋锅做饭时,逐渐减少锅灶的数量,而江淮军见到炊烟日少定会认为李唐粮草不济,却不知李靖目光深远,在龙斌在唐军后方骚扰之初,就严令将士节缩口粮,并将携带的所有银钱在各地收购粮食,所以虽然军中粮草并不乐观,但离粮尽之日还相差甚远。

    在接连几日的伪装后,李靖开始命令各部缓缓后撤,并在第五日时,突然加快了后撤的速度,甚至连一些笨重的军械都被丢弃。

    得知城下唐军的动作后,原本还有些犹豫不决的杜伏威,在辅公佑的反复劝说激励下,原本就难以按耐的心情终于无法再把持下去,即刻下令整顿城中兵马,于晌午时分亲自率领江淮军主力杀出城去。

    想到龙旗军追击唐军取得的巨大战果,杜伏威内心的激动可谓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期待虽好,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杜伏威迎来的不是势如破竹的追击,而是早已为他设下的惊天陷阱。

    杜伏威得到的关于唐军后撤的一切讯息都是假的,全是李靖为了诱他出城的精心布局,而结果,杜伏威这条大鱼也确实咬上了李靖放下的看似美好,实则虚幻的诱饵。

    在杜伏威追击之初,唐军虽有抵抗,但是十分微弱,江淮军连续取得了多场小胜,这让杜伏威信心大增,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也被打消,一日内狂追近百里,直到彭水河畔才放下脚步,全军稍作休整。

    彭水最浅处虽然水深不足一米,但是水流湍急,两岸间隔足有五百米,大军涉水而过颇为艰难,可连战连捷的江淮军将士正处于无法亢奋的情绪之下,包括杜伏威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把眼前的彭水河放在眼里,休息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开始涉水渡河。

    而此时,由于前锋骑军行动过**速,江淮军的后军步卒还远远未能赶到,涉水而过的杜伏威所部才不到二万兵马。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在河西岸边一山坡后,悄悄隐藏着李靖所部唐军的大队人马,望着涉水而过的江淮军,唐军开始缓缓运动,偷偷的向河岸摸去。

    “杀啊……”正当杜伏威前锋刚渡过河一半时,唐军猛的从河岸两侧杀出,顿时杀声震天,兵甲在烈阳的反射下格外的刺眼。

    突如其来的的伏击让江淮军阵脚大乱,杜伏威更是心神俱震,当即明白自己中了唐军的奸计,强压下心中的懊恼,杜伏威不敢下令前锋后撤,此刻正在半渡之中,如后撤定将前拥后挤,溃败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危局之下,杜伏威孤注一掷,身上杀气尽现,只见他怒吼一声,毫不在乎敌众我寡,挥舞着战刀一马当先便迎上呼啸而来的唐军。

    突然一道寒光闪过,杜伏威不小心被一员唐卒的暗箭射中,杜伏威怒火中烧,双目赤红的大喊道:“不杀汝,矢不拔也!”然后任由鲜血流满面颊,如饿虎般直冲过去,把那吓呆了的射手斩于马下。

    如此威势之下,唐军攻势一滞,而江淮军将士见杜伏威英勇无敌,顿时士气大振,朝着唐军猛扑过去,一场激战瞬间爆发。

    唐军八万,而度过河的江淮军不过万余人,可是在杜伏威的带领下,江淮军死战不退,牢牢控制住了河滩,使得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加入到战团。

    最先渡过河的这江淮军可不是普通的士卒,而是杜伏威从部队中挑选出的最精锐的成员所组成的自己的卫队,称为“上募”,兵力为五千人。

    杜伏威把上募作为自己的子弟兵,平时非常宠爱,但要求也非常严酷,每作战必以上募为先锋,战后检查每人身上的伤痕,如伤在背后,即刻处斩,因为那表示其临阵退后。每次战胜,杜伏威都把抢掠到的资财赏给全军,如果手下战死,就以死者的财产甚至妻妾殉葬(残忍啊),因此杜所部皆为杜尽死力,人自为战,所向无敌。

    大约半个时辰后,江淮军虽然奋勇拼杀,但是兵力的劣势逐步放大,李靖所部唐军同样也是精锐之师,精通战阵,配合娴熟,稳扎稳打之下,渐渐的掌控住了局面,江淮军时刻都有被赶下彭水河的危险。

    就在这时,异变突起,河岸两边突然多出无数手持棍棒柴刀的百姓,其中更是充斥着老弱妇孺,他们如同发了疯般在唐军的后阵发起了攻击。

    同时彭水河上陆续出现了许多小船,撑船的皆是附近的渔民,有了船舶的接应,江淮军渡河的速度大大增快,在河岸苦苦坚持的前锋兵马压力骤减。

    杜伏威在控制江淮地区后,进行了一系列变法改革,加强政权建设。选拔、重用了一批有用的政治、文化人才;鼓励发展手工业;实行赋税改革,实行“薄赋敛”政策;废除残忍愚昧的殉葬法;严惩奸盗及贪官污吏等等。使所统治区域,出现了经济复兴、社会安定的繁盛局面,百姓无不感激他的仁政,所以得知江淮军遇险,纷纷冒死赶来支援。

    “民心所向,乃天命所归!此战我军难胜也!”河岸不远处的一座山坡上,时刻注视着战场一切的李靖神色萧索,他的诱敌之策可谓十分的成功,可惜对于江淮军的战力却是估计不足,更没有想到杜伏威竟然如此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竟然愿意为他赴死。

    “传我将令,左右二军缓缓后撤,摆脱与江淮军的接触!”说完,李靖目光闪烁了几下,突然脚下一动,不等身边卫士反应过来,就见他夺过一张强弓,拉弦搭箭,只听“崩”的声脆响,利箭带着阵阵尖鸣飞入江淮军中。

    李靖所射之箭绝非无的放矢,他所命中的目标正是及时赶到,正指挥后军渡河的辅公佑,此箭威势极猛,犀利异常又准确无比,毫无偏差的命中了目标的正心,好在辅公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