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任军长-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廖汉生在包头东郊沙尔沁对部队说:“我们先打下包头,再打五原、临河,抄傅作义的老窝,回过头来再打归绥、大同。”12月2日,第2次攻打包头开始了。

    358旅和独1旅在零下十几度的塞外严寒中,英勇作战,表现非凡,但由于缺乏攻坚装备,衣着单薄,天寒地冻,土工作业、排除障碍和部队生活保障都遇到了很大困难,加之傅军已有充分准备,因而,激战终日,未能奏效。

    这时,张宗逊由于靠一线指挥过近,被傅军飞来的子弹击中了右小腿,只能躺在床上关注着战斗情况。当他得知攻城受挫后,反复思索,感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攻城,将会消耗自己更多的有生力量,也没有取胜的把握。这种仗不应再打,因此,他根据中央两份指示,决定停止攻城,撤离包头。这两份指示一份中说:“中央对于前方情况不了解,望你们根据情况实行之。”另一份中说:“如果你们估计短期内没有把握攻下包头、归绥,是否即将部队撤到机动位置,相机再订今后计划。”

    一个指挥员审时度势,权衡得失,敢于及时做出摆脱困境的决策,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曾任过傅作义部第1o1师师长、第35军军长的董其武将军在全国解放以后,同张宗逊谈及绥远战役时说:“你那时的指挥确实高明,很快决定撤退,不攻包头了,那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再攻,也不好攻下来。因为我们的部队工事里生着火炉,枪炮口都标定了方位,是以逸待劳,又有优势装备,弹药充足。包头城一面是山坡高地,一面是平坝子。我们部队据守在高处,给周围城墙泼了很多水,一冻成冰,又滑又硬,不好接近,你们是很难攻下来的。当时,你下令撤退,非常英明。”

    张宗逊听了,笑而不答。

    攻城部队在张宗逊司令员的命令下,于1945年12月14日从归绥附近撤围,绥远战役结束。

    这次绥远战役历时5o余天,虽未实现预定目的,但歼灭了不少傅军,收复了绥东的丰镇、集宁、陶林、凉城、和林、卓资山等6座县城和拥有6o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当局控制平绥铁路进攻解放区的企图。


………………………………

第十章 暴雷惊电连天扫(4)

    4卓资山

    俗语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1945年12日5日,独1旅撤到卓资山等地域休整,旅直和2团驻卓资山,714团驻福生庄,35团驻大东滩;358旅撤到毫切等地域休整,715团驻麦胡图,716团驻四苏木,8团驻卓资山南面的麻地钵。

    傅作义见围攻包头的部队撤离以后,蚂蚁吞大象的心思就出来了。他逐步向东扩张地盘,先后占领了旗下营、三道营地区。

    此时,正是**和国民党达成停战协定颁之际,傅作义在蒋介石的暗示下,出兵袭击卓资山、陶林、集宁等地,企图在停战生效前夕,抢占这些地区,从而控制平绥铁路的归绥至集宁路段,为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造成有利态势。

    1946年1月12日,傅作义部队的暂编第3军第11师、第17师从三道营地区绕道福生庄北侧,经金盘向卓资山运动,想来个“挖心”战术,如同右手不经意伸出,突然直钩卓资山这一心脏地域,赶走独1旅,占卓资山为己有。

    这天当晚,驻在大东滩的35团警戒部队现卓资山东北方向的火石坝被傅军骑兵占领,35团1营和2营连夜像赶蚊子一样驱赶傅军骑兵,直到下半夜才把傅军骑兵驱逐干净。

    敌情得来全不费功夫。35团占领了火石坝后,从傅军骑兵丢失的一本日记中得悉傅作义的阴谋。晋绥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以独1旅和358旅的6个团,再加强一个团,共7个团的兵力保卫卓资山,决不让傅军在停战令生效时限的1月13日24时前抢占卓资山。

    保卫卓资山战斗随即展开了。

    是夜,独1旅调整了部署:714团在西山顶占领阵地,向西北方向防御;2团配置在卓资山北侧,占领郎家堡、白银汉的西山地区,向西北方向组织防御;35团除1营驻火石坝外,团指挥部和2营、3营调至卓资山北侧,在张家卜以西山地占领防御阵地。

    1月13日黄昏,358旅经过一天的急行军,部队全部赶到了卓资山附近,旅直属队和8团进至卓资山前后营子地域,715团在1o小时内行军15o公里,按时到了卓资山集结位置,716团除2营在四道沟以西担任警戒外,主力进到卓资山以南的六苏木。加强团是独立3旅27团。此时,27团也到达卓资山。

    358旅旅长黄新廷赶到卓资山后,一头就钻进了独1旅指挥部。独1旅旅长王尚荣一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黄新廷旅长,赶忙停下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比划,上前握住黄旅长的手说:“老黄呀,你来得太及时了!”

    “老王啊,不客气了,赶快分析一下敌情吧”,黄新廷旅长性格就是直爽,什么事都是直来直去。

    两位旅长手牵着牵手,走到刚才王旅长比划的地图前。

    经过分析,黄旅长和王旅长都认为傅军进袭卓资山,主要是从西北方向展开进攻的可能最大,因为这一地域容易展开部队,又是卓资山最难守备的方向,傅军曾在卓资山经营过多年,对这一战术原理了如指掌。

    根据这一情况判断,黄新廷旅长拿起电话,向部队下达了新的部署方案:8团部署到丰养沟,加强向西防御的兵力,715团配置到高顺卜子、郎家卜子,协助独1旅向西北防御,716团和27团为预备队,相机使用,旅指挥部移至卓资山北侧,与独1旅指挥部相邻。

    此时正是严寒季节,夜间干冷干冷的寒气罩在卓资山上空,冻得星星也直僵着眼。战士们冒着严寒,全部进到指定位置。8团侦察员刘云生在丰养沟前沿面对面地碰到傅军的前头排,一人遇到一个排,怎么办?刘云生一个健步躲闪到他们中间,大胆机智地举起手榴弹,大喊一声后,威吓道:“你们四围都是我们的人,放下武器,可免一死!”

    卓资山保卫战就这样在刘云生一人俘虏傅军一个排的前奏下展开了。当配置在卓资山以西的8团官兵得知刘云生俘虏了一个排的傅军回来时,现无数傅军已由板凳沟、孔独岭方向向卓资山西北各高地运动过来了。这股傅军是第11师的先头小分队。

    当傅军进至孔独岭时,8团2营的8挺机枪同时扣动扳机,但因天气十分严寒,机枪被冻得出了故障,官兵们在无机枪扫射的情况下,英勇顽强,用手榴弹和刺刀冲击傅军,将傅军第11师的先头部队击溃。

    与此同时,715团在高顺卜子遇到傅军第17师的部队。傅军第17师是从金盘至卓资山大路前进后,转道西北方向,准备与傅军第11师联合攻占卓资山的。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高顺卜子就碰上了解放军。由于天黑夜冷,起初双方都不敢有大的动作,就像即将签署停战协议那一样,双方只是零星放了几枪,没有过激地战斗。

    夜间,战斗实在难以统一指挥。怎么办?只好哪里有傅军就向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去。这不,8团和716团听到高顺卜子方向有枪响,两个团就赶向高顺卜子。最后,在高顺卜子战斗了2个多小时,傅军第17师被击溃。

    1月14日8时,太阳出来了,714团、715团、716团、8团和35团等5个团在金盘附近地区相遇了。原来,他们在夜间击溃傅军后,一直追到金盘山地区。平时难得见面的5个团的官兵们,天赐良机般地聚到了一起,又因傅军已远遁,他们便在此搞了一个庆贺联欢会,庆贺卓资山保卫战的胜利,庆贺国共停战协议生效。


………………………………

第十章 暴雷惊电连天扫(5)

    5大同

    还是那句老话,国民党要消灭**的主意是“早就定了的”,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也是“早就定了的”。

    张宗逊在保卫卓资山战斗结束后,向部队传达了党中央针对国共停战协议签订后的形势分析,告诫在卓资山、福生庄和三义堂整训的独1旅和358旅部队,战备不能松懈。

    正如张宗逊传达党中央的形势分析那样,国民党在停战协议生效后,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到了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由美国代为训练了15万多人,美式装备了45个师。此时,蒋介石觉得机会成熟,便悍然违背人民意愿,完全撕毁停战协议,全面进攻解放区。在华北方向,蒋介石计划夺取承德、张家口各战略要点,企图进一步压缩解放区,致解放军于死地。

    晋绥军区各纵队连同晋察冀部队,在7月动了旨在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晋北战役,连克山阴、宁武、崞县、繁峙、代县等县城。接着起了进攻大同战役,主要以扫清国民党阎锡山在晋北的势力,将晋绥、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巩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华北解放区战略基地。1946年7月下旬,上级命令,独1旅继续在卓资山、福生庄地区驻守,以防傅作义部队东犯;358旅调住大同,参加大同战役。

    大同守军为阎锡山部队的第43军暂编第38师,东北挺进马占山部的骑兵第5师、第6师,还有其他一些杂牌部队,如保安纵队,保安第11团,广灵、浑源、高阳等县自卫队,以及收编的日军一个5oo人马的大队,共计兵力1。2万人,整个大同守军由第43军副军长楚溪春指挥。

    楚溪春也知道自己在大同的部队,内部复杂,军心不稳,但为了完成蒋介石交代的“大同守好了,我不会让你吃亏”的交底话,在兵力部署上也费了一番功夫。

    楚溪春把暂编第38师第3团安驻在怀仁,第2团安驻到口泉,第1团安排在大同城内,这样对阎锡山好有一个交代,怀仁、口泉是阎锡山起家的地方,阎锡山出道时就是在这两地拉起部队,打出名堂来的。把这两个地方守好了,阎锡山定将兴高采烈,日后不会把自己放在旁边。把第1团放在大同城内,一则让阎锡山觉得大同还有他的天下,二则自己是第43军的人,把自己的部队留在自己身边,总比不得把马占山的部队放在自己身边好。

    把阎锡山的部队搞定后,马占山的部队也要考虑稳妥适当。楚溪春思前想后,决定把骑兵第5师和第6师统统安驻在北关及大同车站。这样,一旦大同不保,两个骑兵师可从北向东北方向逃跑,也好向马占山有个交代。至于杂牌军便不作过多考虑了,杂杂乱乱的布防一下,将他们分布在大同城周围的各个点上了。

    从楚溪春的布防心思来看,明眼人显见楚溪春本人守大同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358旅赶到大同时,晋察冀3纵队的7旅和8旅,4纵队的4旅和1o旅已经到达大同。目前,在大同城外的解放军兵力已达2。5万人,兵力之比是1:2,解放军的兵力大大过了大同的国民党守军。为了打好大同战役,便于统一指挥,在大同成立了前线指挥部,由张宗逊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杨成武任副司令员。

    解放军到达大同后,在短短的1o天内,就将大同外围清理了一遍,切断了大同至怀仁间的铁路,并占领了八里庄、秀女村、毛家皂、口泉、王家园等地,除陈家庄、曹夫楼、沙岭子、杨里铺等部分据点外,外围均被解放军占领。外围战斗一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