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任军长-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奇微登上飞机后,对驾驶员说:“朝西海岸飞啊,然后沿鸭绿江向北飞。”机舱内的参谋军官们面面相觑,不甚惊恐。这种飞行真的很危险,那里的地面都是中国的志愿军飞机升空后向北飞行,在鸭绿江开始调头向东,大约在5000英尺的高空沿江飞行,这使机上人员能够清楚地看到白雪皑皑的中国东北,一条条公路,一道道水岭都尽收眼底,但没有车辆经过的迹象,没有任何部队行动的痕迹。跟在飞机上的阿尔蒙德军长看到这番景象,自言自语道:“穷乡僻壤,崇山峻岭,裂谷深峡,冰天雪地,哪能还会有大军行动。”

    李奇微听后,极慢极慢地说:“中国人的脚印可能被雪覆盖了严寒妨碍了我们的行动,却让我们的敌人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啊”当然,李奇微也只是猜测。

    李奇微的猜测是对的。1军就是他今天上天的头天晚上,隐蔽地跨过鸭绿江的。因为朝鲜战争有个不均衡的问题,志愿军没有空军,制空权掌握在美军等所谓的“联合**”手上。因此,志愿军向前机动也好,还是增加兵员也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采取昼宿夜行。1军的行动也不例外。

    彭德怀对1军入朝作战,多多少少有点怀旧,毕竟1军是他指挥西北战场上的主力部队。但1军军长黄新廷深知彭德怀的脾气,彭老总治军赏罚分明,在他手下作战,不能马虎。入朝前,就听说了38军在打得不好的时候,彭老总让梁兴初军长站起来,让他在所有人面前出丑;当38军打了大胜仗时,彭老总亲笔起草嘉奖令,称38军为“万岁军”。

    彭德怀的怀旧表现是与黄新廷谈话谈了1个半小时。彭德怀先是谈了朝鲜的局势,接着提出了1军接防的原则:“妥交稳接”。彭德怀说:“部队到达集结位置后,按先炮兵后步兵,先机关后连队,先二线后一线的程序,以个人交个人,部队交部队,机关交机关的方式交接。”

    这时,47军军长张天云也到了。彭德怀说:“你来得正好,把移交、接防计划给黄新廷说一说。”

    张天云说:“军直于4月1日接防完毕;1军1师从4月1日开始接防我47军141师阵地,5日18时完毕;7师于4月3日开始接防我47军147师阵地……”

    彭德怀听到这里,插话说:“你军攻占的2229高地以东的老秃山阵地,敌人可能要报复,该高地暂时不要交防,7师也暂时不接防。由你47军暂时防守;这样的话,7师先以20团在4月6日2时前接替榆岘以南高地、1680高地、2137高地的防御阵地。”彭德怀对47军的防御阵地了解得很细,让黄新廷和张天云两位军长从心底里佩服。

    午餐时间到了。彭德怀请黄新廷和张天云吃饭。地点在志愿军集体饭堂。彭德怀说:“今天有野兔肉,你们有口福呀”这一顿饭,两位军长都吃得很香。

    饭毕,彭德怀握着黄新廷军长的手交代:“到朝鲜了,争取多打几个漂亮仗,才不愧为红军部队的老家底”

    “一定做到”黄新廷赶紧收腹挺胸,斩钉截铁地回答。

    彭德怀满意地点了点头。

    黄新廷带着彭德怀的“妥交稳接”指示,离开了志愿军总部。

    {本章节选自《虎啸万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征战纪实》一,该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本在2008年度入选全国〃万村图〃工程;定向支援甘肃省农村店建设~~~谢谢您的喜欢}

    {hp://ss/book/36795hml网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

    3黄新廷的设想

    在1军的编成防御阵地内,有一条临津江贯穿全纵深,江的源头在圆山,江的出海口在汶山,江水不急不缓地从北面的圆山向南面的汶山缓慢流来,最终流向黄海。它的流似乎与战事无关,不急不缓地流动着。江水清晰地倒映着两岸的苍翠杨树。如果非让临津江见证什么的话,那临津江准会说,这时这儿唯一的变化是来往的船儿没有了。沿临津江两岸各自有一条道路,东岸的道路高低不平,但比较宽,是条公路,可通卡车,西岸的路较狭窄,卡车不能通。

    1军的基本阵地和预备队阵地都在临津江两岸,从地理位置来叫,称东岸和西岸。东西两岸各有1个著名的山,东岸的叫马良山,西岸的叫老秃山。彭德怀交代的老秃山暂时由47军防守,因此,两岸阵地除老秃山外,1军部队全部进入临津江两岸了。1师和配属给1师的141师的422团、炮兵48团的1营、高射炮兵43营的两个连队,担任临津江西岸右起基谷里,左至1169高地之间的防御任务;7师和配属给7师的炮兵48团2营、高射炮兵56营,担任临津江东岸右起榆岘以南高地,左至将军洞之间的防御任务。141师(欠422团)、坦克6团为1军预备队,配置在临津江两岸的仙女洞、桃川里和佑城里地域。军机关设在临津江西岸的新寺洞。为便于战时指挥,在临津江东岸设立了作战指挥分所,位置是在东岸的梨木洞。

    1军的当面对手,也分布在临津江。就是说,临津江在三八线上有一道分水岭,北面为1军阵地,南面为“联合**”。东岸的鱼积山地区,驻扎着美军第7师,西岸的高旺山地区驻扎着南朝鲜李承晚军第1师。美军第7师和李承晚第1师也各增置了一些部队,如英国的第1师第28旅的澳大利亚团、丢拉门团等21个连队均在临津江南面地区。

    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布防,临津江两岸的配置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数字出现了:西岸配置的番号都是“1师”,东岸配置的番号都是“7师”。

    “这是有意的”黄新廷军长信心十足地说:“在西岸,我就是要用1师对付李承晚的第1师;在东岸,我就是要用7师,对付美军第7师。让两个同番号的师较量,我们的士气一定会很高”

    布兵排阵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这是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战术上绝对不能蔑视对手。要做到在战术上不掉以轻心,黄新廷决定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一番,好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自己刚刚到朝鲜,对地形还十分生疏,根本谈不上熟悉了,这对指挥员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

    这一天,1953年4月8日,黄新廷带着警卫排,从军指挥分所的梨木洞出了。白天,他走附近的山坡密林处,一方面防空,另一方面也预防万一美军穿来,警卫排也便于占领有利地形,防止美军突然进击。因为美军第7师在东岸。

    春天的气息还未吹到朝鲜半岛。密林深处,枯萎的荆棘杂草伏在地上,树上的树叶偶尔看到几片黄叶。这时,突然远处传来坦克的“隆隆”声。黄新廷快步走到山边,用望远镜向南望去。只见山下的临津江东岸自南向北一条公路上,身穿白衣的人们,有的牵着耕牛,有的赶着牛车,都是逃难的人群。老老小小,走得很艰难。望远镜再抬了抬,看到人群后面不远处,有一辆坦克在追逐着。隆隆的响声越来越近,坦克里的机枪扫射着,奔跑在江边的人群中,有一位朝鲜大娘扶着一个白老翁,神态紧张,匆忙向北奔来。

    黄新廷放下望远镜,气愤地说:“畜牲这些畜牲”黄新廷示意警卫排赶快上去阻击美军,救护老百姓。

    警卫排长杨建飞觉得这次任务是保护黄军长,警卫战士不能随意离开黄军长一步,便对黄军长建议说:“军长,我们不能因小失大,暴露了自己”黄新廷没有再说话,而是急切地拿起望远镜继续观察着。

    望远镜里出现了两辆美军坦克在河滩地上追逐一群年轻的妇女,很快,她们被围到了坦克和河岸组成的三角圈里,美军的坦克兵爬出坦克,向妇女扑去。有的被按倒在沙滩上了,有的长长的白裙子被撕下来了,露出了内裤……

    望远镜又搜索坦克的四周,没有现任何部队。黄新廷放下望远镜,让杨排长带两个班上去,“彻底消灭这两辆坦克”。

    杨排长率领两个班从两翼冲出树林,向河滩冲去。

    突然,美军一名士兵现了杨排长他们,喊着:“志愿军”美军的坦克兵一听“志愿军”3个字,心乱手乱脚步也乱,纷纷爬上坦克。在混乱中,年轻的妇女逃入森林中。

    {本章节选自《任军长》上卷,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谢谢您的喜欢}

    {hp://ss网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本章节选自《虎啸万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征战纪实》一,该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本在2008年度入选全国〃万村图〃工程;定向支援甘肃省农村店建设~~~谢谢您的喜欢}

    {hp://ss/book/36795hml网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

    4见面礼是卡宾枪

    1953年初,在朝鲜战争上,志愿军总部根据**和中央军委指示,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和军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导下,以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1953年的要任务。

    1军进入朝鲜后,正赶上反登陆作战准备阶段。这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冰厚雪深,气温很低,一般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冻土层达1米左右。1军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指战员们都以忘我的劳动,昼夜突击,想尽办法,完成施工任务。

    到4月底,经过中朝两国人民和两**人的努力,在朝鲜东西海岸线上,设置了纵深达10公里的两道防御地带,挖掘了8090条坑道,总长有720余公里,构建了605个永久性水泥工事。这样,在东西海岸和正面1130多公里的弧形防线上,形成了以坑道和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1军就在这体系之内。

    当然,“联合**”不会等志愿军构建好工事后才开战。4月18日5时,临津江西岸的2163高地上,飞来了无数炮弹,顿时,尘土飞扬,浓烟冲天。2163高地是志愿军1军1师3团守卫的。3团指战员们在团长黎伯川、政委郭建哲的带领下,放下手上铁镐,操上武器,进入阵地,坚决打击敌人。

    这是1军进入朝鲜后的第一仗。军里和师里领导得知3团在施工中奋起还击,都十分重视,迅查明:3团的当面敌人是李承晚军第1师第11团,团长是李松柏。

    这时,5时30分,李承晚军第11团第5连有130多士兵向志愿军3团3连阵地前沿的高桡、新村方向移动而来。当接近2163高地左边无名高地时,迅投入两个班的兵力起冲击,占领了这个无名高地主峰。

    黎伯川团长和郭建哲政委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