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任军长-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期半年的临战训练结束了。1984年12月8日,1军将士披甲上阵,整装待,誓师大会之后,即将向云南边境进。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誓师大会。
会址选在昆明小西门外的大观楼。大观楼内以“大观楼长联”而享誉四海。大观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四大名楼。誓师大会选在这里举行,那也是用心良苦的呀上午9时许,军政治委员宣布誓师大会开始,大家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数千人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会场被雄壮嘹亮的歌声淹没了,置身会场的每一位将士都浑身热腾腾的燃烧起来,都想早点赶赴战场,消灭侵略者。
接着,誓师大会特意请来了云南省游击局局长林青华讲解孙髯翁撰写的180字的长联。林局长铿锵有力地读起了这对仗工整的对联: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枚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读毕大观楼长联后,林局长还作了注释。他说,上联的意思是:五百里的滇池,跃入我的眼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可喜这茫茫沧海空阔无边。看呀东方的金马山像奔腾的“神马”,西岸的碧鸡山像高飞的“凤凰”,北面的长虫山像起伏行动的“长蛇”,南面的白鹤山像羽毛洁白的“仙鹤”。诗人们,何不乘这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蟹样大的岛屿,螺样小的沙洲。晨光摇曳的浓树翠柳,像女孩正在梳裹她们蓬松的鬈。弥天的萍叶,漫地的芦花,点缀上翠绿的鸟羽,灿烂的红霞。莫辜负江山锦绣如画四围和香稻,万顷的平沙,夏天的芙蓉,春日的杨柳。下联的意思是:几千年的往事,涌到我的心头。我举杯仰对长空,叹水流滚滚,英雄何在。想那,汉武帝为开通西南在长安凿池习战,唐代远征边陲,立纪功的铁柱于洱海边,宋太祖手持玉斧划疆土,元世祖跨皮筏南渡,平定云南,拓土封疆,费尽了移山心力,指望着建立不朽功勋,匆匆又改朝换代。才是“画栋朝飞南浦云”,又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一个个朝代兴起,灭亡只在一瞬间,惟幕都卷不及,丰功伟绩已消逝,纪功碑成了断石残碣,倒卧在苍烟夕阳之中。到头来,只留下晚景凄凉古寺的钟声,渔舫的灯火,惊寒和秋雁,枕边的寒霜。
将士们徜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官兵们说:如此美丽的家园,岂能任人践踏。
将士们举起右手,宣誓:“誓死保卫祖国领土……”
雪住了,风停了,太阳露脸了。
雪后初晴破云处。天空蓝蓝的,蓝的让人思考。
将士们告别了斗拱飞阁,金漆彩画的大观楼,登上了军用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排成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他们奉命向南挺进。
公路上,山谷里,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向南急进的部队……
三个小时后,他们进入已被解放军收复的阵地。这一带各个山坡上,都如同刚刚被野火烧过的一样,一片焦黄,没有青草,没有绿树。战士们望着一堆堆被炮弹掘翻的鲜土,被炮弹掀开的地堡残骸,木料、什物还在燃烧,冒着一缕缕的黑烟。
从前方下来的战友,举手向他们示意。有人喊:“欢迎天下第一军的战友”
在一个拐弯的小山包上,随军前进的文工团员们响起了激昂的歌声:
炮火震动着我们的心,
胜利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
歌声传遍了队伍,人人都唱了起来。这歌声威震着南疆的山谷和田野,飘向远方……
(本卷结束)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四卷 藏九地;动九天……首任军长王新亭和他的六十军传奇
………………………………
开卷语
………………………………
引 子
引子
1948年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旅打下临汾,中央军委授予该旅“临汾旅”荣誉称号。由于战争年代,无暇顾及这一书面史实,授称号的原件一时没了下落。由此,“临汾旅”是何级授予的荣誉称号问题一直争论不休。2o世纪9o年代末,中央档案馆找到徐向前元帅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上面有**、周恩来的圈阅和批示。争论了半个世纪的问题,尘埃落定。
这就是迄今为止,全军惟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旅级单位,弄给人们既“惊奇”又“绝密”的档案。作者将按“解密”程序,一点一滴地把他们的前缘后由故事书写出来……
“解密”档案从1939年开始翻起。这年年末,生了一次震惊**内部的“十二月事变”。
抗日战争初期,阎锡山为保自己“山西王”的地位,制衡蒋介石和日本势力进入山西,采纳了**“联合抗日”的主张。这样,由**人倡议创建的抗日人民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山西成立。“决死队”成立的时间是1937年8月。“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决死队”下辖多个纵队,其中有个第三纵队,人称“决死三纵”。
“决死三纵”是于1937年12月在山西曲沃地区组建的。“决死三纵”下辖第七总队、第八总队和第九总队,后改称第七团、第八团和第九团,并组建了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和游击第三十二团;再后来,又指挥了山西省保安第九团和第十团。部队骨干都是老红军,战士吸收的基本是爱国青年。到了1939年,“决死三纵”已从组建时的只有12oo多人的一个团的实际兵力,展到了12个团1。8万余人,拥有庞大军事实力的部队。
“决死三纵”成为山西抗日前线一支不可名状的队伍。
一直经营山西太原的阎锡山,目光紧盯着“决死三纵”,一心想把“决死三纵”收归己有。而日军最怕“决死三纵”,白天想砍他们的头,夜晚梦剁他们的脚。
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根据“国民党六中全会”的“以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政纲,阎锡山在秋林召开了一个会议。史称“秋林会议”。这次会议主题是取缔和消灭“决死队”。当然,“秋林会议”是秘密召开的,会议之后,阎锡山开办了一个所谓的“军官集训团”,名义上考核集训各级军官,实际是借机对“决死三纵”各级领导进行收买拉拢,开始了收拾“决死三纵”的步伐。
1939年12月5日,阎锡山以“布防”、“作战”、“南移”等命令,将“决死三纵”调出驻地,并调晋军和国民党军中央军计8个军,进攻八路军驻扎在晋西、西北的部队,以及在晋东南“决死一纵”。同时,阎锡山暗中命令已被收买的军事主官,“决死三纵”第八团团长孙瑞琨,第九团团长赵世铃等人,扣捕第八团三营副营长、**员李柽,第九团政治主任、党委委员郝廷珧,第七团政治主任郭鸿瑛,第七团六连指导员武学义等一批**员和政工干部。
这就是震惊**内部的“十二月事变”。
“十二月事变”,“决死三纵”尽管受到了一定损失,但建制保存完好,部队仍牢牢控制在**人手中。194o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重组“决死三纵”,将原各游击团和保安团编成决死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序列。一二九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参谋长李达、主任黄家景;决死第三纵队司令员戎子和、政治委员董天知、副司令员李寿轩、参谋长刘昌毅、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决死第七团团长余伦胜、政治委员宋之春、副团长黄殿基、参谋长史景班、主任高治国;决死第八团团长胡正平、政治委员贾启允、谭友夫、参谋长王毓淮、主任郝培苗;决死第九团团长雷震、政治委员杨绍曾、参谋长开承先、主任戴云程。
重组后“决死三纵”,经过了3个月的政治整训,在组织建设上,建立健全了政治工作各项制度;在思想建设上,明确了部队性质,划清了与旧军队的界限;在作风纪律上,重点在扬民主、反对军阀,严令不准体罚打骂士兵。
政治整训后,“决死三纵”在194o年9月,参加了百团大战。决死第七团袭击长治日军飞机场,决死第九团破坏了黄碾至微子镇的公路,完成了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即破击日军占领区的公路、铁路和飞机场,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决死三纵”打了一个著名的关家脑歼灭战,全歼日军岗崎大队。
“决死三纵”从组建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一直坚持在山西临汾地区抗日。经过8年的沙场挥戈,已锤炼成一支攻坚破城的“铁拳头”部队。“决死三纵”被改称为太岳军区第二十三旅。第二十三旅就是现在正在讲述的“临汾旅”的故事。
抗战胜利之后,**中央、中央军委和**决定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大反攻。1947年7月初,晋冀鲁豫军区召开整编会议,决定扩大野战军部队,以太岳军区二十二旅、二十三旅和由独立二团、警卫四团、五十六团组成的第二十四旅,编组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八纵队,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委,周仲英任副政委,张祖谅任参谋长,桂绍彬任政治部主任。二十二旅长查玉升、政治委员朱佩王宣、参谋长王清川;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参谋长吴仕宏、政治部主任孙灏正;二十四旅旅长王墉、政治委员王观潮、副旅长常仲连、参谋长余凯、政治部主任曾柯。
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8纵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的前身……
………………………………
第一部 临汾旅档案(1)
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谁就能取得战斗最后胜利。
摘自临汾旅档案
1
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是两重天地,连领导训话都不一样。解放战士柳点军站在队列中这样想。
“解放战士”是从国民党军那边解放过来、不愿意回家、愿意参加解放军的战士。当时是这样叫的,史料上也是这么写的。需要说明的是,解放战士和解放军战士,待遇都是相同的。政治待遇也好,生活待遇也罢,都是一样的。
柳点军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正是晋冀鲁豫军区管作战的副司令员徐向前在主席台上训话。柳点军现在还没有适应过来,在国民党军的队伍中,长官讲话不叫讲话,而是叫训话。柳点军听说有长官训话,慌忙站在排头,伸长了脖子,瞧一瞧解放军的长官是怎么训话的,与国民党军有什么两样?
柳点军觉得解放军开大会与国民党军开大会真的不一样。没有锣鼓,没有红花,没有国民党军开大会那样隆重热烈。今天,徐向前和王新亭、周仲英、张祖谅、桂绍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