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任军长-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ss。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奇 书 网 ,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24

    初春,晋南大地严寒如冬。连日来的飞雪,把山脉银装的严严实实。徐向前顶着风雪,来到临汾前线。部队官兵思想,在徐向前深入浅出地讲道理中,渐渐地懂得了大局与局部的关系,开始理解战役起为什么提前3天的伟大意义。指战员们攻打临汾的劲头更足了。

    尧庙机场被8纵占领后,让正在太原城内的阎锡山和守在临汾城内的梁培璜慌了手脚。阎锡山赶紧增派第61军军长娄福生,乘直升飞机到临汾,加强城内守备。任命娄福生、第66师师长徐其昌、第3o旅旅长尹瀛洲为保卫临汾指挥部副总指挥,临汾行署专员王正平为总指挥部办公厅主任。这样的任命,自然是阎锡山的用人“手碗”,目的是让胡宗南的部队和地方部队形成合力,把阎锡山的“地盘”守好守牢。

    身为总指挥的梁培璜,深知确保空中“绿色”通道的重要性。他责成王正平在城内修建临时飞机场。王正平以军令为名,大拆民房,修建飞机场,导致无数群众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临汾城内忙得一团糟,临汾城外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术研究。徐向前对各级指挥员说:“临汾是一个坚固的城池,工事复杂,阎军死守城壕及护城据点与我们决战,我们不能轻敌。这一点,我们要吸攻打运城的教训,再也不能重演‘三打’历史。”

    徐向前接着说:“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的十大军事原则,提高战术水平,要认识攻坚战术战斗是一个不痛快的艰苦战斗,必须细心调查敌情,必须周密组织战斗。每个指挥员既要胆大、勇猛、果断;同时心又要细致、谨慎、周密。要坚决反对硬拼硬打、不讲战术的‘拼命主义’。”

    徐向前的一番话,开阔了大家的思路:勇敢加智谋,才能胜利。

    勇敢加智谋才能胜利,这一道理深入人心。“前指”集思广益,依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再一次调整战役部署:集中全线大部火炮支援8纵、13纵,先夺取东关,然后再依托东关攻城,攻城的手段运用运城经验,采取地道爆破。

    东关是临汾的主要屏障。东关的城墙高11米,上宽6米,基厚11米,面积是临汾城的三分之一,距离也很长,从城东直达火车站。

    攻克东关,是攻克临汾的关节点。在此之前,守城的阎军为了建飞机场,早把东关紧靠城墙的房屋全部拆除了,形成了一片开宽地带。他们的目的就是挥火力,防止被解放军利用。

    8纵侦悉,城北地形较高,对攻东关有利,建议将兵力转移到城北,夺取兴隆殿,依托兴隆殿攻东关。徐向前同意了8纵的意见。8纵留下22旅继续在城南担任尧庙机场守卫和助攻任务外,主力23旅和24旅迅转移到城北进攻出线上。

    进攻兴隆殿前,24旅旅长王墉心里没有底数。他对作战科长王洪说:“我们对兴隆殿的地形和敌情研究不透,我们到7o团去,和段龙章团长详细研究一下。”

    到了7o团的驻地郭家庄时,王旅长让王科长把兴隆殿的地形、敌人碉堡、堑壕位置一个一个都标绘到地图上。王墉旅长细看了地图后,登上了“挂甲屯”南侧前沿,细心观察敌情,还一一核对地图标设情况是否准确。王墉旅长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传说中李闯王坐骑受伤的那个地方。突然,一子弹飞来,击中了王墉旅长。


………………………………

第一部 临汾旅档案(25/26)

    王墉旅长在李闯王挂甲的那个地方中了冷枪,光荣牺牲了。这一天是1948年3月23日。

    徐向前心情悲愤地下令:“破城雪恨!”

    王墉旅长牺牲的当天下午5时半,攻城全线展开,愤怒的炮火炸开了东关一个约10米宽的口子,24旅从突破口冲进去,攻占了一个碉堡群。阎军组织猛烈的火力反击。

    24旅和阎军打成拉锯战。

    在24旅突破东关后,23旅也展开了冲击,但没占到什么便宜。开始,23旅很快突破阎军前沿,攻占了碉堡阵地。后来,阎军组织反击,阵地又被阎军夺了回去。

    13纵和太岳军区部队进攻东关也均未得手。

    3月24日,攻城部队再次攻打了一天,伤亡不少,但攻城未能奏效。

    痛失良将王墉,徐向前深为惋惜,他沉思良久,还是下令:“暂停攻击!”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q i s u w a n g 。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q i s u w a n g 。 c c 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26经过一个星期的讨论后,3月31日,徐向前召集团以上干部,部署下一步军事行动。

    徐向前再一次简单地阐明攻克临汾的意义,总结半个月来的战斗经验,分析突破未果的教训,并作了自我批评。接着,他说:“关于攻城的手段,还是用23旅的‘土行孙战术’,挖地道,钻地下,最后拱翻临汾城。《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是个神话人物,擅长钻地行走,来无影,去无踪,在姜太公手下屡建奇功。我们打曲沃、攻运城,8纵23旅创造了‘土行孙战术’。这个战术,对我们来说,很管用。因为我们炮火不强,而临汾城坚难摧,只好从地下想办法,依靠地道爆破解决战斗。”最后,徐向前明确宣布,哪个旅最先登城,就授哪个旅为“临汾旅”荣誉称号。

    自然,徐向前看中23纵。因为23纵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 节更多,请登陆16文学网阅读!)土行孙战术”的首创部队。徐向前对王新亭说:“临汾哪有攻不下的道理,就是把胡子打白了,也要打下临汾;打不下临汾,你我都到五台山当和尚!”

    王新亭立即号召全纵各旅,争当“临汾旅”。各旅纷纷表决心。23旅旅长黄定基要求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他们。

    决心坚定,决策正确。徐向前重新调整部署:8纵23旅从东北方向,向东关进攻;13纵37旅从东南方向,向东关进攻。

    23旅和37旅是两支劲旅。23旅以善于攻坚作战著称,旅长黄定基曾获特等杀敌英雄奖章。37旅擅长机动作战,旅长王诚汉,在孟良固战役中指挥灵活,曾受到陈毅司令员表彰。现在,徐向前用这两个铁拳,摔向东关,意在突破东关后,23旅由北向南攻击,37旅由东向西突破,这样,临汾就完全解决了。

    就在徐向前部署兵力之际,守城的阎军总指挥梁培璜给下属宣布“八杀”命令:奉命进攻迟延不进者,杀;奉令赴援迟延不进者,杀;未奉令放弃守地者,杀;邻阵被攻有力不援者,杀;邻阵被陷不坚持本阵地者,杀;滥行射击虚报弹药、阵前无敌尸者,杀;谎报军情企图卸责者,杀;主官伤亡次级不挺身而代行职务者,杀。

    杀!杀!杀!第二阶段的一场恶战,就这样打响了。

    【……第一部 临汾旅档案(25/26)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续)


………………………………

第一部 临汾旅档案(27/28)

    27

    4月1日,8纵23旅转移至东关以北康庄地区,准备会同13纵夺取东关。旅部指挥所设在“挂甲屯”的几孔窑洞里。“挂甲屯”距东关城墙只有几百米远,仅有的几户人家,也因战争都躲避走了,屯上只剩几位年迈的老人。

    23旅的指挥所刚刚安顿好,徐向前就打电话来讯问旅长黄定基和政委肖新春的所在位置。徐向前十分了解他的部属,黄旅长和肖政委都是只顾打仗,不顾个人安危的将领。此时,黄旅长和肖政委及参谋长都去纵队开会去了,作战参谋彭勃向徐向前汇报了旅指挥所的位置。徐向前无不担心地说:“离敌人太近了。进出人员不要多,一定要隐蔽好,不能暴露了指挥所目标和作战意图。”

    彭勃在电话里说:“晚上,我把司令员的指示报告旅领导!”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敌机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在挂甲屯轰炸的厉害。3o多位民工害怕,躲进了23旅指挥所休息。突然,一枚炸弹投到指挥所的窑洞顶上,窑洞连人全都掀掉了。

    黄定基和肖新春回到指挥所,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从4月2日开始,在临汾东关地面上,枪战、炮战激烈;地下则“土行孙”斗法,地道掘进与反掘进全面展开。23旅68团是负责挖地道任务的。68团5连在炮火的掩护下,驱逐了外壕阵地上的阎军,正在把4条交通壕迅推进。

    外壕阵地是阎军的一道重要防线,阎军哪能轻易放弃。他们一面以炮火阻拦,用步兵连续反扑,一面在外壕内部修地堡,挖“T”字形深沟,阻止解放军前进。5连打得机智勇敢,在打退阎军反扑后,将交通壕开挖至外壕边,开暗道,挖枪眼,利用夜幕掩护,派小分队进入外壕,歼灭壕内阎军,并抢修地堡。

    4月6日,天刚刚亮,阎军在城头上往下一望,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一夜之间,解放军修筑了上、中、下三层防御地堡,严严实实地控制了正面攻击的一段外壕。阎军想尽了办法,不断向外壕滚地雷,投炸药包,甚至向外壕注水,但在5连官兵们的勇敢抗击下,都一一宣告失败。23旅爆破地道通过了外壕,进抵东关城下。至4月9日,8纵23旅和24旅成功构筑4条地道,13纵37旅成功地挖出了两条爆破地道。

    上级决定,37旅的2条地道作为爆破点,4月1o日12时前完成装填炸药任务,18时统一号令起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家静静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这时,一声沉闷的巨响,爆破地道被阎军破坏了。

    28

    军情倏变。阎军通过地下大缸侦听出了正确方向,把37旅挖的两条正在装炸药的地道预先爆破了。

    王新亭建议启用23旅构筑的3条地道。上级同意了。

    黄定基接到任务后,亲自指挥装药。夜,静悄悄的。24o多人组成的装药队,从几公里外将炸药运进地道,87oo公斤的炸药,在4月1o日12时前装填完毕。

    这时,悬在指战员们胸口上的那颗心还没放松下来,因为离爆破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呢!

    一秒。两秒。三秒。

    时间过得特别地慢。

    一小时过去了。

    一小时15分钟过去了。

    指战员们紧张地看着时针走动。

    谢天谢地,18时到了,没有出现意外。黄定基一声“起爆”命令,3条地道一齐爆炸开来,临汾东关立时地动山摇,砖石俱焚。城墙上的阎军被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许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尸分家了,连同城墙的砖石飞上了天。事后知道,城墙炸出了两个缺口,分别有17米和25米宽。当时,指战员们没有在意缺口的大小,冒着浓烟和飞石奋勇冲击。68团3营和69团1营冲在最前面,两分钟不到就冲上了城头,占领了突破口。二梯队紧跟着投入战斗。

    从左边突破口登城的69团1营,派出2连官兵沿左边城墙展,2连2排以短促火力,掩护突出小组交替冲击,连续打掉7个地堡,击退一股阎军的反冲击,攻占了小东门和东沃胡同东口。沿城根前进的3排紧追逃跑的阎军至小东门,阎军见小东门被占领,狼狈钻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